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
6 认知学习理论

3、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 在着中介变量(O),O代表机体内部变化 • 三种主要的中介变量:
–需要系统 –行为空间(对客体的地点、距离和方向的感知) –信念-价值的符号排列矩阵图(个体按照学习的结果对 环境中客体的归类和分化后排列出的等级顺序。)
学习规律
• 能力律:学习者的特性、能力倾向和性格特 点,决定着其所能掌握的任务与情境类型。
有意义学习的结果
– 形成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 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 念系统)。
–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 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学会一些单个符 号的意义或者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其心理机制是使符号和它 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观念间建立起等值的关系。
2、格式塔心理学特征
3、认知特征
实验一:位置学习实验
A
B
老鼠是根据迷津中的认知地图而不是依照过去的习惯来行动的。
实验二: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乃期待的获得,而非习惯的形成。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
在托尔曼的理论中,强调行为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托尔曼认为,对行为的观察表明,行为一般都指向 某种目标。
1、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期待的获得;
外存在的,如教学环境、老师教学时提供的信息、教学媒
体及其他因素。
思考与讨论
你认为认知派学习理论相对行为派学 习理论有何进步之处 ?
• 对知识的评价:检查合理性、适当性
•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 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 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
过程。
• 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 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期望价值理论

期待价值理论的发展
二,现代的期望价值理论 (一)Eccles(埃克尔斯)的期望价值理论 Eccles等人定义成功预期为个体对眼前的,近期或远期将来的任务能 够做得有多好的信念.Eccles接受了班杜拉的观点:效能预期(即个 人对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比结果预期(即特定的活动能够带来特定 的结果)更能预测成绩与选择. 期望信念被用一种类似于班杜拉个体效能预期的方式得以测量. Eccles等人给出了四种任务价值成分:获取价值,内部价值,效用价 值与花费. "获取价值":成功完成特定任务对个体的重要性. "内部价值":个体从某项活动中得到的乐趣或对这一对象的主观兴 趣. "效用价值":取决于任务与当前或将来目标联系有多好的程度. 花费"是价值的关键部分. "花费"是价值的关键部分.他们从参与任务的消极方面给出 花费的概念,这些消极方面像焦虑与对成功与失败的担心,以及做了 这种而不是另一种选择而失去的机会与成功所要付出的努力等.
期望价值理论
制作者: 制作动机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该 理论认为 ,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 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 的.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 1,刺激与刺激的联系(S1—S2) 如:看见闪电(S1),就期待雷声(S2),这是由刺激 引起的期待. 2,反应与刺激的联系(S1—R—S2) 如:平时努力学习(S1—R),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 绩(S2).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
期待价值理论的发展
(三)Heckhausen的期望价值理论 在Heckhausen的期望价值理论中,区分出了四种不同的期望模型: 情境一结果(在特定的情境下没有行动而获得结果的主观可能性) 活动—结果(通过行动获得结果的主观可能性), 经由情境的活动—结果(情境因素促进或阻碍了活动—结果预期的主观 可能性) 结果—影响(与特定影响相联系结果的主观可能性). 在Heckhausen的期望价值型中,结果是行动的直接后果,而诱因价 值仅仅是个人活动的影响(如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而致.因此,活动的 动机主要取决于个人对行为影响的价值认识.
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大 标 题
白鼠走迷津实验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为了最终演示发布பைடு நூலகம்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 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错 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 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 力,适得其反。
02
托尔曼的实验 及其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实验及其基本观点之一——学习是有目的的(结果期待)
托尔曼认为,个体的行为由对目标的期 待来引导。
实验者首先当着猴子的面把它们喜欢吃 的香蕉用带有盖子的两个容器中的一个 盖住,然后用一块木板挡住猴子的视线。 过一段时间以后,再要求猴子在两个容 器中进行选择。
认知期待学习理论
托尔曼
2020/01/01
01 托尔曼其人
托尔曼主要贡献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 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在其长期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上,建
立了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后来改为认知期待说或符号完形说, 强调其理论的认知性质。故他又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其最著名的实验是白 鼠走迷宫的实验。 尔曼认为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地对 刺激作出的反应。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 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因此,他将行 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
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错 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 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 力,适得其反。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托尔曼把试误论与目的认知论相结合,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目 的与认知等中介变量,不但研究行为的外部表现,还要探讨内部大 脑活动。从内容上看,他是强调认知理论的,从形式上看仍采用S— R说,故有人说“托尔曼是混血儿,是兼而取之”。
2.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 认知性。因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 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 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 达到学习的目的。 托尔曼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并且认 为,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 的符号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形成一定的“认知地 图”,这才是学习的实质。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 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 S—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l.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目的,是趋向于目标,受 目标指导的。学习产生于有目的的活动中,尽管 刺激可以引起反应的发生,但学习者对刺激的主 观认识指导着试误反应的进行。托尔曼认为,学 习就是期待的获得,学习者有一种期待的内在状 态,推动学习对达到目的的环境条件产生认知。 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且在学会 达到目的的手段。
托尔曼为了探索动物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学习变化,他 设计了一些巧妙的实验(例如白鼠走迷宫的学习实验)。 白鼠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途径一最短,途径二次之, 途径三最长。在一般情况下,白鼠选择较短的途径。当 途径一被阻塞点A阻塞后,白鼠就选择了途径二;当途径 二被阻塞点B阻塞时,改由途径三奔目标。白鼠能顿悟阻 塞点B将途径一与二同时关闭起来了。这说明白鼠是根据 对情境的“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根据盲目的习惯, 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 的。托尔曼认识到,白鼠习得的不是一系列刺激 — 反应 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形成了类似现场的一张地图 ——“认 知地图”,正是这种认知地图指引了白鼠的正确行为。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二节 托尔曼学习理论

第二节托尔曼学习理论了解托尔曼的生平及认知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掌握认知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实验了解新托尔曼学派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是寻求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相统一的第一人。
他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提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属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其最著名的是白鼠走迷宫的实验。
通过一系列实验,托尔曼认为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注重行动(act)而不是纯行为主义所关注的动作(movement)。
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
因此,他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其中。
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亦即中介变量,它虽不是引起行为的基本原因,却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称为“行为决定因素”,包括目的和认知的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顺应因素(Tolman,1932)。
此外,他还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指导其行动,预期的证实就是一种所谓的内在强化。
可以说托尔曼用动物实验的方式探讨了认知学习问题,被许多人称为认知心理学的鼻祖。
一、托尔曼的生平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C.Tolman,1886~1959)于1886年4月14日出生在美国麻省纽顿的一个贵格会教徒的家庭。
191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电子化学学土学位,然后从那里去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1912年和1915年获心理学硕土学位和哲学博土学位。
同年,他开始在美国西北大学任讲师。
但3年后他被免职了,名义上说他缺乏教学能力,实际上则是由于他在当时战争期间持贵格教的绥靖主义态度。
1918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心理学教授。
他的学术生涯主要是在那里度过的。
1950年,他由于拒绝麦加锡泡制的忠诚宣誓而被解聘。
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理论托尔曼布鲁纳

1、期待
期待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托尔曼认为,动物通 过学习可以形成对未来事件的意义认识,表现出对未来事件的 预先认知或推测。这种学习可以由三类不同的情境或条件引起, 因而也就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期待。分别是: 记忆性期待,指的是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导致的对某一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期待。
感知性期待,指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格式塔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M, Wetheimer)
(1880-1943)
苛勒(K,Kohler) (1887-1967)
考夫卡(Koffka)。 (1886-1941)
2、基本假设
1、应该研究整体行为,而不是分子行为。
2,有机体对“分离感觉的整体”或完型做出反 应,而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反应。 3.地理环境,即物体是什么;行为环境,即物 体看起来是什么。行为环境是个体的主观实在。 4.对周边感觉的组织,是影响个体直觉的结构确 切意义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力。
推理性期待,是指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 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
2、位置学习
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
通道按长短分成等级。 通道1优于通道2,通道2 优于通道3。若通道1在A 点被堵而不通,则白鼠走 通道2。当通道1在B点被 堵时,若白鼠“顿悟”通道 2同通道1一样被拦住,它 们就走通道3。
托尔曼根据“位置学习”实验,说明学习者并非通过尝试错误 来学习,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 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这种模式被托尔曼称为“认知 地图”。 在托尔曼看来,认知地图是动物在环境中的“符号”和动物的 “推理性期待”之间所习得的,是动物对环境有了“顿悟”之后 所建立的综合知识在动物头脑中所形成的类似现场的地图, 即“知道”目标物所在,从而改变其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1.柯勒的顿悟说起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
1}学习是组织构造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实验:黑猩猩的顿悟学习实验
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S-0-R理论,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1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2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实验:白鼠走迷宫
3.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这个结构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发现式学习0
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3强调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5.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论
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
2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
6.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
7.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浅论托尔曼认知行为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

浅论托尔曼认知行为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论文关键词: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成人学习启示论文摘要:托尔曼是20世纪早期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本文通过对其认知行为理论的概述,论述其对成人学习的启示,为更好地指导成人学习提供帮助。
托尔曼(EdwardChaseTolman,1886一1959)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是目的行为主义(purposivebe-haviorism)的创始人,也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托尔曼虽然早期就已成为行为主义者,但对其他学派的理论则持博采众长的态度,并在其长期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目的行为主义,后来改为符号学习论(signlearningtheory)或符号完形论(sign一Ge-stalttheo的,强调其理论的认知性质。
故它又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cognitivebehaviorism)。
其主要理论如下: 一、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或中介变项)(interveningvariable,简称I.V.)是1932年托尔曼为了弥补华生的“刺激一反应”公式的不足,要求注意有机体的内部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从整体水平上对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时推论出来的。
他认为,中介变量是指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因外在刺激而引起的内在变化过程。
他为了把行为的最初原因和行为本身加以规定,提出自变量(或实验变项)(independentvariable)和因变量(或依变项)(dependentvariable)的概念,并用下面的公式表述二者之间的函数(或变量)关系。
整个公式的意思是:行为是环境刺激、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经验或训练以及年龄等的函数。
也就是说,有机体的行为随着这些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变量的变化为何会引起行为的变化。
在托尔曼看来,在这些自变量和行为之间有中介变量,它是行为的直接决定者,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
因此,必须把S一R理解为S一0-R,中介变量就是在0(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活动,只有弄清中介变量,才能回答一定刺激情境何以会引起一定反应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实验:
(一)奖励预期实验
甲
乙
十天后。。。
甲
乙
结论:
讨论: 分享幼儿教师鼓励幼儿比较好的方式方法。
(二)位置学习实验
(三)潜伏学习实验
由此,得出结论: 潜伏学习是存在的。(106页)
讨论: 在幼儿日常学习事件中,有哪些行为事件 含有潜伏学习?
主要观点 (一)学习是有目的的。 (二)学习中包含符号—完形的认知。 (三)强调有机体的中间变量。 S—O—R (四)潜伏学习是存在的。
作业
1、复习、抄写托尔曼的学习理论主要观 点。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 · · S—R
LOGO
托尔曼
认知—期待学习理论
1
生平
主要实验 主要观点
2
3
生平
托尔曼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他先在麻省理工 学院学工程,后入哈佛大学从师霍尔特学心理学。 数年后,任加州大学比较心理学教授,从事教学研究 达三十余年。 1950年转至哈佛大学,1953年又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 。 193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7年获得美国心理学 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并曾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 会主席。 1959年11月病逝于加州伯克利。 托尔曼的主要著作 :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 1932)、<<战争的内驱力>>(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