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说史

合集下载

西方政治学说史

西方政治学说史

希腊政治思想柏拉图:《理想国》,正义之邦,国家规模适中,国内最高建筑可俯视全国,国人彼此相识,社会分工,国内成员分为治理者、武士和劳动者,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

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其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

要取消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共产共妻,男女平等”。

实行哲人王的统治,哲人王是哲学与政治艺术的结合体。

哲人王以绝对理性制定法律,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方政治学说的鼻祖。

研究希腊城邦政治,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老师,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经由家庭和村坊组成城邦。

政体分为正宗:君主(勋业)、贵族(才德)、共和(中庸);还有变态:僭主(私利)、寡头(财富)、平民(自由)。

他批驳了柏拉图的私有财产和废除家庭的主张。

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它兼顾了平民和富人的利益。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差异:柏拉图:国家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公有制;哲人王的人治。

亚里士多德:国家是由人的本性产生,人本性就要群居,建立城邦,发展下来就是国家;私有制(更符合人类本性);法治、民主、自由,贵族奴隶制,自由民内部平等。

城邦特点:小邦寡民、公民整体主义、邦内自给自足、自由与法治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原始契约,主张人从毫无意义的社会生活中退出,专注个人的利益和享受,新快乐主义。

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

唯物原子论,灵魂是会消亡的。

人要顺从自然,但也有自由意志。

神是不会过问世事的。

相信自身的感觉。

认为摆脱了欲望才有真正的快乐。

其思想受到了现实的影响,当时城邦消亡,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个行省。

斯多葛学派:自然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义务和美德,美德在于顺应自然。

人不是城邦的动物,要顺天意。

也主张建立世界国家。

代表人物有:芝诺、爱比克泰德和塞涅卡。

塞涅卡: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

认为人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身,人的理性才是真善。

自然是善与合理性的标志,崇尚自然法与公共利益。

西方政治学说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学说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学说史复习资料考试类型: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一、各时期代表人1.苏格拉底——城邦理论P52.伯里克利——民主思想P17 古代希腊3.亚里士多德——政体学说P23-244.波利比奥斯P55-595.西赛罗P61-646.奥古斯丁P74-757.阿奎那P80-838.莎士比亚P1079.马西·路德P110-11410.马基雅维P115-11711.布丹P12212.格苏秀斯P126-12713.斯宾诺莎P13814.霍布斯P139-142(国家学说)15.洛克P143-14716.约翰·密尔P148-15017.柏克P154-156保守主义18.边沁P156(功利主义)19.哈林顿P162(代议制度)20.伏尔泰P168-16921.卢梭P171-17222.贡斯当P17323.托克维尔P17424.孟德斯鸠P17625.孔德P188-19126.潘恩P19327.杰斐逊P19928.汉密尔顿P20129.康德P21130.墨格尔P217二、知识重点:1.苏格拉底城邦理论包括哪些内容?(P5)答: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 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价值,而知识和教育则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2.简述伯里克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概括。

P17答:伯里克利担任城邦执政官时期使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他解释了雅典民主的真正含义,其最为重要的改革是公民大会成为城邦政治的核心。

其认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P23-25答:首次对政体做了界定,他认为政体是城邦一切政治组织,尤其是决定政治的“最高治权”的组织依据。

并将政体划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朁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

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理念”与“现象”(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二)洞穴理论(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合乎正义●整体主义传统●严格社会等级分工●哲学王治国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

(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对立(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二)创立政治学(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4.(一)两大政治命题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

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民主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7.西塞罗●出身骑士,任执政官,捍卫共和传统。

西方政治学说史

西方政治学说史

重要概念马基雅维利主义马基雅维里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

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

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

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

赞美共和政体他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

但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

策略他向君主献策,阐述了一套统治权术思想:①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

②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③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④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

⑤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

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

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

马基雅维里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

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

马基雅维里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马基雅维利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政治权术理论,后来被资产阶级学者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甚至被法西斯分子用作实行独裁统治的理论依据,所以“马基雅维利主义”逐渐变成政治上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和不择手段的同义语。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同后来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着严格的区别。

西方政治学说史

西方政治学说史

1.了解什么叫城邦,城邦本质32-36
2.了解哲学王66
3.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75-76
4.七贤及其政治思想44七贤名词解释
5.什么叫智者55
6.了解苏格拉底主要政治思想61-64
7.了解亚里士多德三种政体77
8.什么叫混合政体92
9.了解西塞罗“国家及人民之事业”基本含义97
10.了解什么叫神学政治观109
11.奥古斯丁双城:上帝之城世俗之城115
12.托马斯阿奎那120-121集欧洲中世纪神权大成者
13.什么叫文艺复兴132
14.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
15.马基雅维利对政治的主要贡献147-148
16.了解布丹主权说主要思想内容150-151
17.了解乌托邦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8.了解康帕内拉太阳城内容及意义161-164
19.格劳修斯主权理论政治学说
20.斯宾诺莎有关契约立国论的思想内容190-193
21.霍布斯名词解释
22.霍布斯人性论与国家起源的主要思想213-215
23.洛克及其主要思想《政府论》及作用223-225
24.孟德斯鸠名词解释
25.三权分立及制衡思想258-260
26.了解人民主权论有关思想270
27.了解社会契约论274-276
28.潘恩“理想政府”
29.代议民主治的思想296-299
30.人民主权论303-305
31.杰斐逊“天赋权利论”有关思想296
32.汉密尔顿有关联邦制主要思想317
33.黑格尔
34.黑格尔有关国家本质思想358
35.边沁最大幸福原则主要思想397-400
36.代议制政府思想主要内容
37.民主及其暴政的主要内容419。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该理论认为行政系统应具备适应环境、目 标达成、整合协调、适应变革等功能,并 强调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西蒙的决策理论
1
西蒙的决策理论关注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和最优性, 认为决策过程是信息处理和判断的过程。
2
西蒙认为决策者在处理信息时受到有限理性的限 制,因此应重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 选择。
影响与评价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许多国家得到 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公共服务效 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 关于公共责任和民主价值的争议。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理论基础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多元、开放、复杂 性和不确定性,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进行批判 和反思。
主要观点
主张超越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和框架,关注公共领 域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强调民主参与和公共对话。
04
保健因素是指能够预防员工不满的因素,如公司政策、 管理、工作环境等。
04 当代行政学说
彼得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彼得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行政系统内 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整 合,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彼得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为行政系统的分 析和设计提供了一种框架,有助于理解 行政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
3
激励机制和管理控制
泰勒认为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控制可以激 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生产效率。
03 新古典行政学说
威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主张建立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 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 的需要。
主张通过严格的招聘和培训程序 ,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行 政人员。
强调组织结构的层级化、专业化 、制度化,以确保组织的高效运 作。
行政机构的职责
古德诺认为行政机构应该负责执行政 策,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维护 组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西方政治学说-第三章 保守主义

西方政治学说-第三章 保守主义

于政治空想。理性主义还易于导致政治上的强制和 暴政。
(1)权威与秩序具有优先的地位,自由在秩序之下 ,离开秩序和德性的规范,自由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 (2)社群感是人类一种持久而又紧迫的需要自由是 与一种个人、社群、国家三角式的权威是分不开的 。这种等级式权威链条的最后通向上帝。 自由首先是社群的权利。



保守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二战以后,70年代以后。 保守主义发端于18世纪的末期。奠基人是埃德蒙· 柏克 (Edmond Burke 1729-1797)。他强调社会的有机性 质,强调社会政治制度的成长特性,强调维护传统的意 义,重视精英人物的作用,以及宗教和道德在维系社会 中的重要性。




成长与传统
由于现实是从过去成长而来的,所以保守主义强调传 统的重要性,把传统看成我们与过去的连接物。 传统主义哲学和其它哲学一样都是有选择的,认为有 益的传统必须来自过去,而且它自身也必须是值得想 望的。 保守主义崇拜传统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不管 既定的结构或生活方式如何陈旧,其中也会有一种持 续的、仍具活力的功能,从这一功能中,人们能够获 得心理学或社会学上的利益。因此,保守主义反对为 变革而变革的变革崇拜,主张“没有毁坏,就不要修 补”。
1953
1968 1975 1977 1980 1982 1986
寻求社群
传统与反叛 权威的黄昏 社会结合 进步观念史 偏见 保守主义:梦想与现实
1992
教师与学者
(1)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整体中的等级秩序对 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既成的秩序,个人应该服从, 不应改变。 (2)像生物个体不能改变生物进化进程一样,个人 也不可能改变历史。

西方政治学说史补充

西方政治学说史补充

1、城邦及其本质:(新解释:城邦指由一个单独的城镇为中心的国家)城邦是以城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边农村形成的经济政治共同体。

本质:城邦就是其人数足以维持自足生活的公民的组合体。

城邦作为最高级别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最高的善——良好的生活。

城邦的特点长期分立,各自为政。

虽然希腊古典时代的这些城邦在制度、风俗、语言、经济、宗教、文化上有相当大的一致性。

但由于希腊属于丘陵地形,各城邦相对独立。

2、实行国民政治,定期选举管理者。

(只有斯巴达的国王为终生制)3、经济上以小私有经济为主,商业较发达,无神庙经济。

4、军事上,实行公民兵制,无固定军队。

2、哲学王: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

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

同样,哲学王统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它无需经过人们的同意。

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于就有了可能性。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统治尽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极其困难。

哲学家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为困难。

最后,柏拉图提到,如果哲学家有幸成为统治者,它要根据理想的模型来改造现实的城邦,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

3、七贤的名词解释:1.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软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贤位,後四是四善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学说史
主讲人: 王洪春
政法学院
2011年9月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意义
(一)深入而完整地了解人类历史、了解西方及西方国家
(二)更加深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贡献、价值与地位。

(三)借古知今,开拓视野,启迪个人思维。

(四)借鉴西方政治思想,推动我国政治科学和政治实践的发展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政治的要素
◆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理性思考和解释
◈组织国家
依据什么原则组织国家以及把国家组织成什么样子?(1)Power和Right在社会各集团间的分配
(2)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
◈管理国家
如何有效地运用权力以实现政治目标,是统治手段和方法、“治国之道”
政治学说与政治思想
(三)什么是政治思想史
1、政治思想史
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

历史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主要线索
◇对政治现象的客观描述解释和分析
回答“是什么”与“为什么”
◇价值判断或选择
回答“怎么样”
2、西方政治思想史
●关于“西方”
◈西方不是政治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西欧→北美
◈西欧、北美是西方文化的故乡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社会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
3、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
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演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ª¡ª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自然政治观✷封建社会¡ª¡ª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神学政治观
✷近代社会¡ª¡ª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的权利政治观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
(一)一般研究方法
●承继性与当下性整合
●历史性与逻辑性统一
●多元分析维度并重
●横向与纵向相结合
●普适性与本土性协调
(二)具体学习方法
读(阅读)
思(思考)
说(讨论)
写(写作)
✷一个中心
个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两个交叉
政治与历史的交叉
理想与现实的交叉
✷三个层面
整体层面
高度层面
深度层面
✷四个要素
时代背景
个人经历
面临问题
解决方法
✷五个步骤
通史
断代史
国别史
专题
背景知识
相关学科
关于教材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桂琳:《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浦兴祖:《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乔治·H.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复习思考题: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简析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
✷3、简析近代以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差别?
✷4、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5、如何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改革的意义?
✷6、如何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