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菌株来自2009年1月到2013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各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菌种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5软件作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分离出多重耐药非发酵菌共70株,最为常见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占67.2%、不动杆菌属11.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1%,其它非发酵菌占14.3%;各种临床标本中以痰液标本的检出率最高(62.9%);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氯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100.0%、90.0%、83.3%和71.4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

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头孢他啶38.6%、头孢哌酮36.4%、左氧氟沙星32.6%、头孢吡肟29.4%、阿米卡星2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亚胺培南0%、多粘菌素E0%;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于20%。

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多粘菌素E较敏感。

对头孢菌素类抗菌素有较高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12株;检出率为25.5%。

结论多重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并且在各种临床标本中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其种类较多,各种细菌之间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及时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诊疗效果,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非发酵菌耐药性泛耐药临床分布非发酵菌为条件致病菌,已成为现在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群[1];尤其是医源性和医疗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可以引起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等严重感染,甚至致死性的感染。

中段尿病原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中段尿病原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中外 医学 研 究
薯。- - _
21 0 0年 5 月 第 8卷
_ 一 : l_ l ≯ l l l
第 1 0期
C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HIE E A D F R I NME IA E E R H
霉。雾_0黪 ll l l l l 0 l磐 I I l≯
vd h n o ma in f rc o sn u tb e a t it . e h d T t l 9 t i so ah g n c b ce i e ie r m h l ia r ay s s m i e t e i fr t o h o i g s i l n i o i M t o s o a b c oal 4 6 s a n fp t o e i a t r d rv d fo t e ci c l i r y t y r a n u n e i fc in we e a ay e c o d n ot e r q i n s d s rb d i h a in lr g lt n n ci i a b rt r p r t n . h a t r e e i ne t r n lz d a c r i g t h e u r me t e c i e n t e n t a e u a i s o l c ll o ao y o e ai s T e b c e a w r o e o o n a o i —
规 程》 求 操 作 , 用 黑 马 D 要 采 L一9 6半 自动 细 菌 鉴 定 仪 鉴 定 菌 种 及 药敏 , 临床 分 离 的 4 5株 泌 尿 系感 染 病 原 茵 进 行 药 物 敏 感 试 验 。 对 6 在 分 离的 4 5株 病 原 菌 中 , 兰 阴性 菌 占 7 . % 、 兰 阳性 菌 占 1. % ; 菌 占 7 5 , 兰 阴性 菌 以 大 肠 埃 希 茵 为 主 , 兰 阳 6 革 78 革 47 真 .% 革 革

非发酵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非发酵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非发酵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非发酵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385例非发酵菌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LI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我院3369株病原菌种非发酵菌38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49.1%,其次是鲍曼氏不动杆菌26.8%、嗜麦芽假单胞菌7.8%,结论: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治疗应根据你实验室的药敏结果优化现则抗生素,合理用药。

关键词:非发酵菌;抗菌药物;耐药性非发酵菌是指一大群在厌氧条件下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及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且耐药率不断增高,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1]为了更好的了解我院临床非发酵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现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分离出的385株非发酵菌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 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3369株,其中开放性骨折感染2001例,慢性骨髓炎768例,术后感染503例,其他感染97例。

1.2细菌的培养及鉴定将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35℃24h培养分离纯菌,鉴定采用美国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做菌株鉴定。

1.3药敏试验:美国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MIC判定结果。

1.4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25922)、铜绿单胞菌大肠埃希菌(ATC27853)均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结果2.1非发酵菌检出率分离出细菌1759株,非发酵菌385株,占21.9%,非发酵菌在各病例分布中见表。

2.3 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检出的主要非发酵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讨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检出的非发酵菌占细菌总数的21.9%,检出的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这3种细菌已占非发酵菌的83.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非发酵菌的49.1%,铜绿假单胞菌能被诱导产酶、黏附力强、营养要求不高、易检出、易成为定植菌等特点,临床标本特别是有菌部位的标本应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必须除污染外,结合临床病情进一步评价其临床意义。

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金亮【摘要】目的对本院住院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调查,为感染监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中非发酵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非发酵菌3997株,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94株(44.9%)、鲍曼不动杆菌1674株(41.9%)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52株(6.3%).非发酵菌感染的标本来源主要有痰液(78.61%)、分泌物及脓汁(1 1.23%);感染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神经外科和老年病科.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20%,而对碳氢霉烯类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35.43%外,对其余抗菌药耐药率均在70%以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测试抗菌药均较为敏感.结论非发酵菌耐药机制复杂,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6(018)004【总页数】4页(P359-362)【关键词】非发酵菌;药敏试验;耐药性【作者】金亮【作者单位】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R446.11非发酵菌(nonfermenters)是指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需氧菌或兼性厌氧杆菌[1],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4年非发酵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以期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菌株来源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脓液、咽拭子、分泌物、血液等各类标本,且对于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多次分离到的相同菌株不重复计入。

2 仪器与试剂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 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包括革兰阴性(GN)鉴定卡、GN09药敏卡。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1 标本来 源 . 1
菌株。
2 1 年 7 一 01 1 月本 院 门诊及住 院 00 月 21年 2
患者的中段尿样本种血 . 2 平咀 、麦康凯平皿 、计数平 皿 [ 菌落计数 : I 】 .
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且耐药谱不断变化,不同地 区、不同医院 细菌分布特点也各有差异。为更好地防治尿路感染,为临床医
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择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 G 杆菌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作为G 球菌首 一 +
选药物。
【 关键词 】 抗 菌药物 ; 药敏试 验 ; 病原菌
di 03 6  ̄is. 7 - 9 52 1 .1 6 o :1.9 9 . n1 4 4 8 .0 21. 2 s 6 0
高血压 、高脂 血症、高血糖 、代 谢综 合征 发生率 相应增 加。 应该对居民尤其是 老年人 进行有效 的健 康宣传 教育,调整饮 食 结构 ,适 当进行体 育锻 炼 嘲 。已经出现三高及代谢综 合征
的老年人,应该 在专业 医生的指导下及 时尽 早地 进行 规范治
Me c lnn v t no hn o1 , .1Ap 。01 dia o a i f i a V . No 1 r I o C 9 2 2
从性别 来划分,男性患病率 明显高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在 社
会活动 中 受的压力较女 性大和饮食结 构不合理有关 。男性 所 与女性高血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提示各种高血糖的 致病因素对男、女两性的综 合作用基本相等。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 高,膳 食结 构的改变 ,肥胖、
《 国 学 新》 中 医 创 g9 @第l 总 2 ̄)0  ̄4 调查研究 Dio h y ni 1 第2 期( 1 21 f 2 i J a c aaj u

非发酵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非发酵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关键词 : 泌尿系统感染 ; 非发酵菌 ; 耐药性
Dit i i nd dr e it ce o n-e m e a to ba t ra f o te s wil inar r t i e to s rbuton a ug r ssan fno f r ht in c e r m pa i nt tlur i y t ac nf c in
o c l o g i e c ii a ntbo is u e dial t d ln c la i itc s . y u Ke y wor ds: Urn r r c n e to i a y ta tif ci n; Non fr e tto a tra; Dr g r itn e —e m n ain b ce i u essa c
维普资讯
捡 匿芏
至 旦箜 垫 鲞箜3
Lbr o ein , v 08 V1 3 N 3 ao tyM d i Ma20 . 。2 . 。 ar ce
中图分类 号: 4 6 5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8 4 ( 0 8 0 -29 3 17 - 0 2 0 )300 - 6 0
非 发 酵 菌致 泌尿 系统 感 染 的 菌 种 分 布 及 耐 药 性
孙 阳 , 张友 玲 , 丁莉莉
( 上海市瑞金医院集 团闵行医院检验科 , 上海 2 10 ) 0 10
摘要 :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 中非发酵菌 的种类及 耐药性 。方法 按标 准要求 留取 清洁 中段 尿 , 每份标
w t r ay t c if c in i u n r r t ne t .M e h d F e h mi sr a u n a lswee c l ce c od n o sa d r u d l e . h i a o to s r s d te m r e smp e r o l td a c r i g t tn a d g i e i s i e n E c d t a u i e s e i n wa x mie y c l r s a d c u t o a t r lc l ne .T e r y B u ra t i t a h misr m r p c me s e a n d b u t e n o n s f ce i o o is h n Ki 。 a e ni oi e n u b a b b c s s e t i t t s wa ef r e . Re u t I r a y i e t n,t e p o o t n o o -e e t t n b c e a ic e s d u c pi l y e t sp r m d b i o sl s n u n r n ci i f o h r p ri fn n f r n a i a tr n r a e o m o i a p rnl p ae t y.w ih a c u td f r 1 8 . T e mo tt r e c mmo o — r e t t n b c e a i i e e t s e is wee h c c o n e o 9. % h s he o n n n f m n ai a tr n d f r n p ce r e o i f P e d mo a e u io a, ieo a t a ma n i n a i n so y i a i n .T e b ce a s o e l — r g r ss su o n sa r g n s Acn t b ce b u n i a d Flvmo a r z bt s h a tr h w d mu t d e it r h a i i u — a c .Co cu i n I s i o tn n trt ev rain o o — r n ai nb ce i p ce n r g r ss n e p r ne n l so s t mp r t o mo i a t fn n f me t t a tr s e isa d d u e it c e i a t o h i o e o a a —

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 2 0 4-
可南 医 学研 究 2 0 1 6年 1 2月第 2 5卷 第 1 2期
I - 1 EN AN ME DI C AL I s E AR C H De c . 2 0 1 6 ,V o 1 . 2 5 ,N o . 1 2
1 吸/ 次, 1个 疗 程 3个 月 。 观 察 组 患 者 在 对 照 组 的基 础 上 , 吸
1 3 0 8—1 3 0 9.
3 讨 论
慢性 阻塞 性肺 疾 病 ( C O P D) , 是一种具有破坏性 , 并 且 气 流 受 限不完 全可 逆 的的肺 部 疾病 。常 见 的 临床症 状 有 胸 闷、 气短 、 喘息 、 咳嗽及 呼 吸 困难等 。C O P D 虽 然 是 呼 吸 的 疾病 , 但对 全身 的 系统 影 响 也 不 可 忽视 。 临床 上 常 采 用
入雾 化 福 莫 特 罗 ( 宁 波 天衡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国药 准 字 H 2 0 0 8 0 7 8 9 ) 治疗 , 4 . 5 1次 , 3次/ d , 1吸/ 次, 1 个 疗 程 3个 月。6个月 D E ( 体质 量 、 气 流及 呼吸
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 吸入治疗 慢性 阻塞性 肺疾 病 的临床疗 效 好, 可有效提 高患者的肺功能及 其他症状 。糖皮 质激素 布地奈
资料 以均数 ±标准差 (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定性资料用百分
比表示 , 采用 检验。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德具有高效抑制炎症作用 。其能使 内皮细胞 、 溶酶体膜 及平 滑肌细胞稳定性增强 , 免 疫反 应得 到抑制及 抗体 合成 减少 , 平
义( P> 0 . 0 5 ) 。见 表 1 。

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

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

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董晓勤;周田美;施新颜;吴盛海;范建中;汪涛【期刊名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年(卷),期】2004(14)7【摘要】目的调查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4年间 ,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 ,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用VITEK- 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GNI+卡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 KI或 GNS- 12 1卡 (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 ) ;部分 K- B法药敏纸片用 Oxoid 公司产品。

结果 2 0 4 4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 4 8.5 %、鲍氏不动杆菌占 2 6 .5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 17.0 %、黄杆菌属占 4 .5 %、荧光假单胞菌占1.6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 1.1%、木糖氧化产碱菌 0 .8% ;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最多 ,痰液 135 9株 (6 6 .5 % )、咽拭子 15 2株 (7.4 % ) ;其次为尿液 2 4 1株 (11.8% ) ;伤口 10 3株 (5 .0 % ) ;耳拭子5 3株 (2 .6 % ) ;胆汁 4 1株(2 .0 % ) ;血液 36株 (1.8% ) ;其他 5 9株 (2 .9% ) ;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 ;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总页数】3页(P809-811)【关键词】非发酵菌;医院感染;临床分布;耐药性【作者】董晓勤;周田美;施新颜;吴盛海;范建中;汪涛【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相关文献】1.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冯海翔2.990株临床非发酵菌的种群分布及耐药谱分析 [J], 储从家;孔繁林;吴惠玲3.医院感染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监测 [J], 马均宝;黄子华4.医院感染中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陈斌泽;张媛媛;薛荣利;李泽慧;高志武;冯强生;周丹;张晨晨;彭俊华5.连续四年临床常见非发酵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J], 翟如波;邱广斌;张昊;孙跃岭;何梦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沈有期,苏 丹,黄世英(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英德 513000)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的种类及其对部分抗生素耐药性。

方法 按标准要求留取清洁中段尿,每份尿液标本均做定量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结果 在本次分析研究显示,尿液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非发酵菌感染的比例较高,占16.3%;构成比中前三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非发酵菌对不同的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

结论 监测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信息进行抗非发酵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十分有益。

关键词:非发酵菌;泌尿系统感染;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 691.3 文献标识码:B非发酵菌是一群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能利用糖做为能量来源,或是通过发酵以外的代谢途径分解利用糖类。

这些细菌多为机会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接受导尿、泌尿道相关手术操作、治疗时易引发感染。

由于非发酵菌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加上患者因疗程不足或运用抗菌素的种类、剂量不当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使临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往往会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通过监测发现,近年来我院由非发酵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明显上升,且容易复发。

本研究总结了近2年来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非发酵菌的种类分布及构成比例,并对主要几种非发酵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送检的清洁中段尿标本,要求患者留取清晨中段尿,女性患者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取尿标本。

1.2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质控菌株均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培养基血平板及水解酪蛋白胨(M-H)琼脂培养基购自北京天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抗生素纸片抗生素纸片均购于北京天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包括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泊肟、头孢曲松、头孢噻吩、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西丁、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

1.5培养判断尿液标本经35℃24h培养后显示有临床意义细菌生长,且菌落计数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或革兰氏阴性杆菌≥105CFU/mL为细菌培养阳性(当有2种致病菌生长时,选菌落计数接近或≥104CFU/mL的细菌为阳性统计菌;当有2种以上杂菌生长则被视为污染,重新留取中段尿标本送检)。

1.6细菌鉴定选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Walk Away 40SI及Micro scan 细菌鉴定系统,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66株,其中非发酵菌27株(占16.3%)。

1.7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待检菌稀释成0.5麦氏单位浓度的菌液,均匀涂布于M-H平板,待平板吸收菌液稍干后,贴药敏纸片,每个纸片中心至少相距24mm。

药敏结果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09,M100-S19制定的规则)为标准判读[1]。

2 结果2.1166份中段尿分离出细菌的总体分布共分离出病原菌166株,其中非发酵菌27株(16.3%),肠杆菌科细菌95株(57.2%),革兰氏阳性球菌44株(26.5%),见表1。

表1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细菌的分布情况及构成比细菌种类 分离株数 构成比(%)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 63 33.9肠杆菌属 5 3.0铜绿假单胞菌 14 8.4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7 3.6肺炎克雷伯氏菌 11 6.6奇异变形杆菌 5 3.0摩根氏摩根氏菌 5 3.0洛菲不动杆菌 4 3.0丙二酸盐阴性枸椽酸杆菌 2 1.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1.2阴沟肠杆菌 2 1.2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 35 21.1肠球菌属 6 3.6链球菌属 3 1.8合计 166 100.02.2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菌种分布在166份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非发酵菌前三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占非发酵菌50%以上,见表2。

表2 27份中段尿分离出的非发酵菌及构成比细菌种类 分离株数 构成比(%)铜绿假单胞菌 14 51.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7.4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7 22.2 洛菲不动杆菌 4 18.5合计 27 100.02.3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主要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分布情况见表3。

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12-09-17对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各学校建立晨检制度,落实疫情监测报告工作。

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

还有及时掌握发热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媒体、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各种宣传手段,向广大居民普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

教育居民做好点蚊香、挂蚊帐等自身防护措施,增强群众防蚊灭蚊、预防疾病的意识。

4.2.2而2011年9月比4月的数值高,由于4月份天气比较干燥,伊蚊幼虫赖以孳生的洁净水源较少,到了9月份,气温升高和降雨次数增多,为伊蚊的大量孳生带来了条件。

实际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为伊蚊的孳生提供环境。

问题如下:1)部分社区蚊媒控制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仍存在卫生死角和蚊虫孳生地;2)空置地中废弃容器清理没有落实到位;3)居民家中露天存放的空置酒瓶无及时清理;4)部分居民养殖富贵竹等水生植物无及时换水和储水池无加盖。

上述问题的存在都会引起蚊虫孳生,增大了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说明全区的防蚊灭蚊工作中仍存在不足。

结论通过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的两项方法对伊蚊地监测得出的数据发现,伊蚊的孳生有赖于居民生活区中的各种积水容器,只要开展防蚊灭蚊,消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伊蚊的密度,减少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1] POWERS AM,LOGUE CH.Changing patterns of chikungunyavirus:re-emergence of a zoonotic arbovirus[J].Joumal General Virology,2007,88:2363-2377.[2] 林苗,李华,黄吉城,等.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8,31(4):221-224.[3] 夏宪照.基孔热防治手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高娟 编辑 )表3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主要非发酵菌的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洛菲不动杆菌氨苄西林(AMP) 76.5 78.6 50.3氨苄西林/舒巴坦(SAM) 35.2 30.6 20.5氨曲南(ATM) 28.33 29.2 22.8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XT) 29.3 28.3 26.8环丙沙星(CIP) 36.75 30.5 38.2哌拉西林(PIP) 45.2 43.6 40.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 10.5 8.9 7.6庆大霉素(GEN) 42.2 44.5 40.9头孢吡肟(FEP) 30.5 28.9 32.8头孢泊肟(CPD) 0.0 0.0 0.0头孢曲松(CRO) 15.0 12.0 15.6头孢噻吩(CEP) 10.2 10.0 0.0头孢噻肟(CTX) 12.3 10.8 18.6头孢他啶(CAZ) 20.3 25.2 0.0头孢西丁(FOX) 10.0 0.0 0.0头孢唑啉(CZO) 20.5 25.0 20.0妥布霉素(TOB) 10.2 8.0 0.0亚胺培南(IPM) 5.0 0.0 0.03 讨论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临床医生在抗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若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大量雌激素治疗,因治疗的疗程不足或过长、或者运用抗菌素的种类和剂量不当等均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呈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倾向。

有资料显示,在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所分离到的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所占比例最大(60%-70%),其次是肠杆菌科各属的细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各种类型的革兰氏阳性球菌[2-5]。

通过检测发现,我院近年来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中的非发酵菌感染所占的比例较大(占16.3%),但低于上海地区孙阳,张友玲,丁莉莉报道的泌尿系统感染非发酵菌占19.8%[6]。

非发酵菌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其获得性耐药也极为常见,通常几种耐药表型同时存在,表现为多重耐药,使得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菌感染治疗更加困难[7-8]。

通过本次结果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这3种非发酵菌对氨苄西林有比较高的耐药率(50%-76.5%),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均有一定比例的耐药,其中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这可能与我院临床较少应用有关,可作为首选抗生素。

耐药的产生可能与非发酵菌的脂多糖(LPS)改变有关,或由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AAC)、氨基糖苷核苷转移酶(ANT)对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钝化而引起,耐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则可能与非发酵菌外膜通透性改变即由膜孔蛋白丢失和非发酵菌脂多糖(LPS)的改变或靶位亲和力改变及主动外排喹诺酮类药物有关。

参 考 文 献[1]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CLSI,2009,M100一S19,29(3):34-55.[2] 喻华,刘华,颜英俊.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82-984.[3] 王倩,丁丽萍,褚云卓.非发酵菌致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81-1183. [4] 钟惟德,蔡岳斌,胡建波,等.留置导尿管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71-472.[5] 孙阳,张友林,林萍.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28-1430.[6] 孙阳,张友玲,丁莉莉.非发酵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J].检验医学杂志,2008,23(3):209-211.[7] 倪语星,韩立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从抗菌谱到临床处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6,52-60.[8] 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高娟 编辑 )(上接第1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