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白话版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第一计:瞒天过海【解释】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30万大军直指高丽。

一天,大军到海边见白浪滔天,芒芒无际,太宗不免泛起愁来,心生退兵之意。

前部总管张士贵的下属薛仁贵胸有成竹的说“这有何难,此处有一位仙人,可让三岳让路、江海开道。

”后来张士贵按照薛仁贵的计谋,将太宗引到一个由帷幔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华丽的小殿堂,殿堂内,大臣们已经在里面等候着,太宗十分高兴的召见了这位仙人,赐宴群臣,并与仙人共饮。

一段时间后,突然狂风四起,殿堂也摇摇晃晃的,大宗一脸茫然,这个时候张士贵如实向太宗说了薛仁贵的计谋,用帷幔遮住了船,现在他们已经航行到大海上了,并将要安全靠岸。

第二计:围魏救赵【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领庞涓奉魏惠王的命令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急忙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兵救赵国。

孙膑给田忌献策说,如今魏国精兵包围邯郸,自己国内肯定只剩老弱残兵,我们不如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涓收到消息必定会急急忙忙回救大梁,我们可以在半路伏击,这样既解了邯郸之围,又能乘魏军疲惫的时候将他们打败。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谋,庞涓果然中计,在桂陵(今河南长坦西北)遭到齐军伏击,溃不成军,大败而归。

第三计:借刀杀人【解释】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春秋末期,齐国的田常准备作乱,为了让群臣信服,准备去讨伐鲁国,来获取名声,得到支持。

子贡为了救鲁国,奔走齐、吴、越、晋齐国:子贡来到齐国,用“忧患在内部应该进攻强国,忧患在外部则应该进攻弱国”的格言,说服田常转攻吴国,田常认为他已对外说攻打鲁国了,转攻吴国不合适,子贡说他会去说服吴国出兵帮助鲁国攻打齐国。

吴国:子贡来到吴国,跟吴王说齐国攻打鲁国是公然与吴国争强,吴国出兵救鲁,可以名显诸侯,讨伐齐国又可获得大利。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释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原典】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

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

若徒知术之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编辑本段]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

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阳,太阴③。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

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

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

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十六计》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胜战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胜战计·瞒天过海》译文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胜战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胜战计·围魏救赵》译文攻击团结强大的敌人,不如瓦解敌人分而击之。

攻击敌军的强硬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位来得有效。

《胜战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胜战计·借刀杀人》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盟友的态度还在犹豫,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这是从《周易·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胜战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胜战计·以逸待劳》译文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局面,不一定要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夬柔也。

《胜战计·趁火打劫》译文敌人的处境艰难,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

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这是从《周易》夬卦“刚决柔也”一语悟出的道理。

《胜战计·声东击西》原文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胜战计·声东击西》译文敌人乱撞瞎碰,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给以消灭。

《敌战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白话三十六计

白话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

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

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

这就是根据《易经。

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

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

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36计及通俗讲解

36计及通俗讲解

三十六计通俗详解第一、计瞒天过海字面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

[近义词]以夷制夷、暗箭伤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近义词]: 养精蓄锐。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乘机。

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第九计、隔岸观火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可不急于去“趁火打劫”而是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动机,就会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此计提酲我们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

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当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

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

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三十六计文言原文与白话解释

三十六计文言原文与白话解释

三十六计文言原文与白话解释
《三十六计》是一部中国古代兵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战争策
略和智慧。

以下是《三十六计》的文言原文及白话解释:
1. 瞒天过海(文言原文),敌人未悟,我出奇制胜。

(白话解释),利用隐蔽和欺骗的手段,以出其不意,取得胜利。

2. 围魏救赵(文言原文),明正典刑,暗中救援。

(白话解释),表面上采取正面手段,实际上暗中采取救援行动。

3. 借刀杀人(文言原文),借势力以加害敌人。

(白话解释),利用他人的力量来打击敌人。

4. 以逸待劳(文言原文),坚守优势地形,等待敌人疲惫。

(白话解释),在有利地形上坚守,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5. 趁火打劫(文言原文),趁敌人困境时加以掠夺。

(白话解释),在敌人陷入困境时加以进攻或掠夺。

6. 打草惊蛇(文言原文),利用小动作引起敌人警惕。

(白话
解释),采取小规模行动,使敌人产生警惕。

7. 借尸还魂(文言原文),利用他人名义行事,使敌人产生疑虑。

(白话解释),借用他人的名义或身份行事,制造敌人的疑虑。

8. 调虎离山(文言原文),以诱敌之物引诱敌人离开有利地形。

(白话解释),利用诱敌之物引诱敌人离开有利地形。

9.欲擒故纵(文言原文),假意示弱,引敌人深入陷阱。

(白
话解释),假装软弱,引诱敌人深入陷阱。

10.抛砖引玉(文言原文),用一点利益引出更大的利益。

(白
话解释),用一点小利来引出更大的利益。

以上是《三十六计》的部分内容,这些计策都是在战争中运用
的智慧和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译文及按语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译文及按语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译文及按语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在我国从古至今传习久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

书中不少计名、语汇竟能妇孺皆知,吟诵如流,可见此书生命力之雄勃,是我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宝。

自<<孙子兵法>>以降,兵书丛集,洋洋大观。

见于记载者多达三千余种,保存至今者也有千种以上,而<<三十六计(秘本兵法)>>雄距一流。

其用途之广博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的各个层面,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姑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的译文和按语,慢慢道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当人们把所有的防备都做得比较周密齐全的时候,思想上就容易松懈,对外界放松警惕;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天天都能看见的时候,就会忽略其中的可疑迹象。

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当中,而不是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

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起疑心。

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

一些隐秘的,机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

再光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如此。

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也是如此。

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二计围魏救赵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

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

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

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我悬殊,这是很明白的。

如果单方面作战,显然对自己不利,盟友到现在还未作决定参战,怎么办?假使设法运动盟友,并指引它先去作战,打头阵,自己做它的后盾,那它极可能先受到重大损失。

同样,自己要是引兵作战也会遭到重创。

可是我们只能先顾及自家的利益。

因此,发动盟友时,这个剧要演得好。

第四计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

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

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用假象欺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虚变实。

也就是说,开始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后假象突然变成真相。

第八计暗度陈仓
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结集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起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第九计隔岸观火
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地方形势的恶化。

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

我方药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相机行事,坐收渔人之利。

第十计笑里藏刀
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

我方则暗中策划,积极准备,伺机而动,不要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

这是一种暗藏杀机、外示柔和的计谋。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敌人出现小漏洞也必须乘机利用。

再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获得。

变敌人的小漏洞为我方的小胜利。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发现可疑的情况就要弄清实情,只有在侦察清楚以后才能行动;反复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是发现阴谋的重要方法。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

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把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如果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它就会拼命反扑。

让敌人逃路则可消减他的气势。

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跟随,不能过于逼迫,借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
志。

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去捕获它,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

总之,不进逼敌人,并让其相信这一点,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用极其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使敌人懵懵撞撞地上当受骗。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毁敌人的主力,擒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

就好像龙离开了大海到陆地作战而面临绝境一样。

第四套攻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趁敌人内部混乱之际,利用其虚弱而无主见的条件,迫使敌人随从我方的意志,就像人到了夜晚一定要入室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保留阵地原有外形,保持原有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我方却秘密转移主力,打击别处的敌人。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对于弱小之敌,应包围起来歼灭。

小股敌人力量虽弱,但行动灵活,不宜穷追不舍。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

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

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繁地变动敌人的阵容,抽调开敌人的精锐主力,等待它自行败退,然后趁机取胜。

这就好像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戎的方去加以诱导。

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

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可假装糊涂而不采取行动,也绝不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

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力待发一样。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故意露出破绽,给敌人提供方便条件。

诱使敌人深入我方阵地,然后切断其前应后援,使其陷入绝境。

敌人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必遭祸患。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助别人的局面布成的有利阵势,兵力虽少,但气势颇大。

鸿雁在高空飞翔,全凭其丰满的羽翼助成气势。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乘着空隙插足进去,设法控制敌人的要害,这叫做循序渐进。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如果敌人的兵力强大,就设法打击将领,如果敌人的将领足智多谋,就要挫败他意志。

敌人将领斗志衰弱,兵卒士气低落,敌军的战斗力就会丧失殆尽。

充分利用敌人弱点进行控制和分化瓦解,就可以保存自己,扭转局势。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如果兵力空虚,就故意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策略会奇妙莫测。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在敌人给我方布置的疑阵中再反设一层疑阵。

如果利用敌人内部的策应去争取胜利,那么我方就不会遭受损失。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人们通常不会自己伤害自己,如果说被别人伤害,这肯定是真的。

如果以假当真,敌方肯定信而不疑。

这样才能使苦肉计得以成功。

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做法的离间计。

运用此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以真乱假。

己方要造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装作受到迫害,借机钻到敌人心脏中去进行间谍活动。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敌人兵力强大时,就不要去硬拼。

应当运用计谋使他们自我牵制,借以削弱它的力量。

主帅如能巧妙地运用计谋,克敌制胜,就如同有天神相助一般。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以退为进,伺机破敌,这不违背正常的用兵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