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生影响; ⑤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转入禽畜体内,造成此类加工食品的污
染; 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⑦来自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如从水中污染→浮游生物→
水产动物→高浓度农药残留食品。
2.3农药毒性分级
3.辐照食品技术及其安全性
3.1食品辐照保藏技术 以辐照加工技术为基础,运用γ射线、χ射
线、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射线与物质作 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进行加 工,从而达到杀虫、杀菌、提高食品的卫生 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延长货架期目 的,就是食品辐照保藏技术。 应用:辐照杀虫 、辐照杀菌、 辐照抑制发 芽和辐照延长货架期
2.5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属酯类(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 难溶于水,可溶于脂肪及各种有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特别是在碱性介质、高温、
水分含量高等环境中,更易水解。 硫代磷酸酯农药在溴作用下或在紫外线照射下,
分子中S易被O取代,生成毒性较大的磷酸酯。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
毒性级别
大鼠LD5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g/kg)
经口
经皮
固态 液态 固态 液态
极毒(Ⅰa) 高毒(Ⅰb)
≤5 5.1~50
≤20 21~200
≤10 10.1~100
≤40 41~400
中等毒(Ⅱ ) 51~500 201~2000 101~1000 410~4000
低毒(Ⅲ)
>500
>2000
>1000
>4000
2.4 有机氯农药
分两大类:一为DDT类,称作氯化苯及其衍生物, 包括DDT和六六六等;二为氯化甲撑萘类,如七氯、 氯丹、艾氏剂、狄氏剂与异氏剂、毒杀芬等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政策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政策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瓜果农业取得的药的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喷酒衣药是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农药在农业中的使用+分普遍但农药固有的化学性质和不当使用会对瓜果等农产品的安全性活成极大的影响和成胁,如果农产品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瓜果等农产品生产中大量使用或使用衣药不当将严重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性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2010年发生的海南可豆事件就给衣药的安全使用敲响了警钟。
基于此本文探析了瓜果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基本现状根据现有的科技手段就衣药的残留和合理使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对农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帮助性作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农业中农药的使用相当广泛,农药对危害农业虫草等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农药残留是指在对农作物进行衣药喷酒后在农作物上残留的微量农药和有毒的代谢物,一般衣药都不是由单一物质构成,而是由几种混合物及其制剂组成因此农药残留的危害性极大。
一个国家的基本物质保障包括食品的供应充足和食品的整体安全性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品是否安全卫生、是否对人体有害已成为当前食品行业和农业十分重视的话题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也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會们对于保健和食品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对食品的营养、安全和保健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合理处理农药的残留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控制农药残留的基本措施对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在整个农业产业中农产品的农药监管是个+分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农业中的生产、采摘收获贮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相应的工作为食品的安全做基础性的保证不能出现疏忽的现象否则就金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吸励甚于此,相关的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应逐新改进和完善生产的监营体系同时加强各监营会的合理空通会; 高效地完善和确立农业的产品质最安全管理体系,改善作禁止各类禁药和假置伤劣的产品进入市场进而流向农业生产领域,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农业国情原有的基本体制,避免出现真空现象。
食品安全报告: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

食品安全报告: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引言: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因为农药残留问题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对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信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健康的威胁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现代农业中,农药化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中,虽然它们能够提高产量,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
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的担忧使得他们对食品的选择变得更加谨慎。
2. 农药残留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信任食品企业是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食品企业的信任是消费者购买食品的基础。
然而,农药残留问题的频繁爆发破坏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信任。
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和抽检机制产生怀疑,怀疑这些机制无法杜绝农药残留问题。
另一方面,食品企业自身抽检不符合标准,或者隐瞒农药残留问题,导致消费者对食品企业产生了质疑。
3. 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的识别与监督能力不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识别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也缺乏监督食品企业的能力。
这使得农药残留问题难以被消费者发现和监督,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的不安全感。
此外,即使消费者发现了问题,但由于投诉渠道的不畅通,投诉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的信任。
4. 消费者教育与食品安全宣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的认知度和应对能力,加强消费者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食品企业应加大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普及农药残留问题知识,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并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只有消费者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5. 食品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食品企业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认证体系。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农药残留问题是食品安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农药可能导致农药残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本文将讨论农药残留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一、农药残留的原因农药残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 不合理使用:农民在种植时,为了追求高产高效,可能会滥用农药,使用超过推荐剂量或者使用不适当的农药。
这使得农作物吸收了过量的农药,并在农产品中残留下来。
2. 不正确施药时间: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农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农民在不正确的时间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残留问题,同时也会增加农药的浪费。
3. 农药的潜蓄性:一些农药在作物中具有潜蓄性,即施药后会在植物体内慢慢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残留程度逐渐增加。
二、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慢性毒性:一些农药在食物中长期积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引发慢性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2. 儿童健康风险:儿童对农药的敏感性比成人更高,他们的身体对农药的代谢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健康问题。
3. 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三、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对农民的农药使用指导,提供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引导农民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加强对农田的监测和检测。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无化学农药或无残留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使用,从根本上降低农药残留问题。
3. 加强法规和标准制定: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监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对超标的产品进行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过,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降低病虫害、增加农业生产,农场主经常使用农药,这种农药能满足农户的需要,但如果农药的残留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危害,以及减少农药残留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影响;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和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农药的问题非常关注。
同时也让农民有一种责任感,把农药的用量降到最低。
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农药的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从根本上保证农药的安全使用。
要想有效地控制农药残留,确保食品的安全,就必须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农药的安全。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目前,拟除虫菊酯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农药,应用范围很广。
不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性质比较稳定,而且分解的速度并不快,所以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为了降低拟除虫菊酯的用量,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都对农药残留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拟除虫菊酯是一种杀虫剂,可以直接喷洒在水果和粮食上,如果使用了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高毒性农药,这些农药会附着在果实表面。
如果超过了标准,人体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引起神经紊乱、皮肤刺激等症状[1]。
(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有机磷是一种有毒的杀虫剂和一种神经毒性物质,一般情况下,会引起神经传递素乙酰胆碱的积累,从而引起神经瘫痪。
轻度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瘫痪,严重时可致人于死地,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高浓度的甲胺磷、对硫磷等农药已被禁用,而马拉硫磷等低毒农药仍被广大种植户广泛应用,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障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滥用和不当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中残留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展开论述。
1.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残留在食品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不同种类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毒性,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作用,例如引发癌症、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尤其是儿童和孕妇,对农药残留更为敏感,一旦摄入超标食物可能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2. 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残留对农田和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药残留会随着农田的灌溉和降雨排入土壤和水源中,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对水生生物和各种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此外,某些农药残留还会引发土地生态退化,破坏土壤微生物平衡,影响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农药残留对农民收入和市场形象的影响食品中残留农药若超过国家标准,将影响农民的销售和收入。
农民若未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出售含有超标农药残留的食品,将受到市场监管的处罚,甚至可能被迫停产。
此外,农产品中增加的农药残留问题会影响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信誉,损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降低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意愿。
4. 农药残留监测和防控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农药残留监测和防控措施。
监测措施包括对农产品和环境样品进行采样和检测,确保农药残留水平在安全标准以下。
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要求农民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农药,并在使用后遵守相应的施药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的可能性。
5. 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农药使用为了降低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推广绿色农业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绿色农业强调使用绿色环保农药或者替代农药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此外,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绿色农业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自然抗性,降低农药使用率,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
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

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随着现代化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其中,农药残留是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确保人们食品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是为了保护作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侵袭而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一种化学品。
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就会造成农药残留的问题。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时不能立即反应出来,长期积累会导致各种疾病,比如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因此,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二、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订了一系列农药残留规范和实施措施。
在我国,农药残留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此外,针对不同农产品和出口产品还有相应的残留标准。
为了监测和控制农药残留,我国严格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此体系由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建立,覆盖了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农药使用和施用量,遵守使用规范,保证不超过规定的残留限量。
在销售和加工环节,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进货检验和出厂检查。
此外,还要进行市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农药残留方面,各国还广泛开展了绿色食品生产。
绿色食品是指采用生态、循环和低污染方式生产的食品,不使用农药或者使用很少的农药,保证了人们食品的健康和安全。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绿色食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三、建立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
还需要加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个人要注重自我保护,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尽量选用绿色食品,并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管理。
社会方面,要加强监督和检测体系的建设,促进食品工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执法力度,提高食品检验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农药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3.通过食物链污染
农药污染环境,经食物链传递时可发 生生物浓集、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致 使农药的轻微污染而造成食品中农药的 高浓度残留。饲料常以农作物的皮、壳 和根等部分加工而成,其农药残留量较 高,饲喂禽畜或鱼贝类后,导致其产品 中农药残留。
3.通过食物链污染
蜜蜂采食污染有农药的蜜粉源植物后, 生产的蜂蜜、花粉和蜂王浆等蜂产品农 药残留。水生动物也可通过水生生物食 物链,从其食物中受到农药的污染。
在一定时间内可造成禽畜产品中农药残 留。在农产品储藏中,为了防治其霉变、 腐烂或植物发芽,施用农药造成食用农 产品直接污染。如在粮食储藏中使用熏 蒸剂,柑橘和香蕉用杀菌剂,马铃薯、 洋葱和大蒜用抑芽剂等,均可导致这些 食品中农药残留。
2.从环境中吸收
农田、草场和森林施药后,有40%-60% 的农药降落至土壤,5%-30%的药剂扩散 于大气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水体、 大气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致使农产 品、畜产品和水产品出现农药残留问题。
或杂环化合物,传统上将其分为四类: (1)滴滴涕及其同系物; (2)六六六(HCH); (3)环戊二烯类及其有关化合物; (4)毒杀芬及有关化合物。
各类中各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有 些相似,但毒性却有差别。
1.有机氯类
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限制 使用和禁止使用这类农药,不久我国也停止生 产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目前仅有少数用于疾 病(如疟疾)的预防。
4.其他途径污染
食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主要受农药的种类、性 质、剂型、使用方法、施药浓度、使用次数、施 药时间、环境条件、动植物的种类等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性质稳定、生物半衰期长,与机体组 织亲和力较高及脂溶性的农药,很容易经食物链 进行生物富集,致使食品中残留量高。施药次数 多、浓度大、间隔时间短,食品中残留量高。此 外,由于农药在大棚作物中降解缓慢,而且沉降 后再次污染农作物,因此大棚农产品(如蔬菜、 瓜果)的农药残留量比自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28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一、农药的定义n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n 除了少量不用农药的有机农作物外,几乎所有作物都离不开农药。
使用农药可以挽回15-20%的作物损失。
二、农药的分类按用途可以分为:v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v杀菌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多菌灵v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克螨特v杀鼠剂:杀鼠灵v除草剂:莠去津、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v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剂、萘乙酸、矮壮素按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v有机氯农药v有机磷农药v氨基甲酸酯类农药v拟除虫菊酯类农药v有机砷农药v有机汞农药第二节农残定义、来源及其危害一、农药残留的定义v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居化学性中毒之首!案例——农药蔬菜悄悄爬上餐桌n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直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示范基地,销量非常好,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南方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这里才开始进入旺季,每天几乎都有一千多辆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来这里运菜。
但据有关媒体揭露,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蔬菜牌子的蔬菜竟然都使用了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
记者当时在这里调查了几天,但都是白天,发现确实没有菜农打农药,但奇怪的是,这里有很多农药店。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菜农都是傍晚或是晚上悄悄的给蔬菜打农药,而且很多都是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等。
据当地一位领导介绍,只要拿到了无公害的牌子就没有人怀疑了,也就拿到了通向全国各大市场的通行证,但在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广州几家大超市所售蔬菜农药残留超标n 20xx年11月到20xx年4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分5次在位于广州的三大超市(万佳、百佳和家乐福)的8家分店抽取了85个蔬菜和水果的样本,送到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坊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结果显示,有85%的样本含有农药残留,而有14%样本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25%的样品检出国家禁用的农药。
其中,在万佳抽取的一砂糖桔中更是检出8种残留农药,包括3种禁用农药。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一种剧毒农药甲基对硫磷的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40倍。
我国市售蔬菜有一半属于农药残留超标n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xx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抽查结果最为引人关注。
质检总局这次共抽查了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发现有47.5%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也就是说,在我国有将近一半的蔬菜都是按国家规定属不能食用的“农药蔬菜”。
n 上海市的有关调查表明:20xx年上海市场各类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超过以往任何年份。
草莓的农药残留超标n 20xx年12月,深圳市对全市主要的草莓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了抽查检测,共抽检了14家生产基地、2家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共73个批次的样品,平均合格率为49.3%。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检测出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残留。
草莓植株低矮,果实细嫩,容易发生病虫害,其种植过程中要经常施用农药。
为了增产增收,一些果农甚至在采收期间也喷施甲胺磷等高毒农药。
而草莓表面粗糙,很容易吸收农药残留。
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草莓,很可能引发腹泻,甚至造成农药中毒。
因此,消费者应慎食草莓,尤其不要到草莓园采摘草莓直接食用。
出口日本的胡萝卜农药残留超标n 20xx年4月11日,日本做出决定,对我胡萝卜及其加工品所含农药甲胺磷加强进口检查,将检查比例提高到50%。
称如果再查出该农药残留超标,将实施100%抽检。
根据日方提供的资料,4月初,日本神户从我国福建厦门进口的一批生鲜胡萝卜中检出甲胺磷,检出值为0.04ppm,该项目在日本的残留限量标准为0.01ppm.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包括表面沾附污染和内吸性污染。
其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Ù农药性质;¢Ú剂型及施用方法;¢Û施药浓度、时间及次数;¢Ü气象条件。
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由于施用农药和工业三废的污染,大量农药进入空气、水和土壤,成为环境污染物。
农作物便可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尤其是从土壤和灌溉水中吸收农药。
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如饲料污染农药而导致肉、奶、蛋的污染;含农药的工业废水污染江河湖海进而污染水产品等。
4.其他来源的污染¢Ù粮食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的污染;¢Ú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Û粮食储存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Ü事故性污染,如将拌过农药的种子误当粮食吃,误将农药加入或掺入食品中,施用时用错品种或剂量而致农药高残留等。
三、农药残留的危害Ø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平衡Ø产生抗药性害虫和杂草Ø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Ø影响食品安全和外贸出口p 急性毒性:表现为急性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有机磷急性中毒毒性较强p 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蓄积毒性p “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第三节常见农药残留及其毒性一、有机氯农药n 常见的有DDT、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氯丹、七氯和毒杀酸等。
因绝大部分有机氯农药残留严重,现已被禁止使用,但其残留却普遍存在。
有机氯农药不易降解,且易于在生物体内蓄积。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多贮存在动植物体脂肪组织或含脂肪多的部位,在各类食品中普遍存在,但含量在逐步减少,目前基本上处在µg/Kg或µg/L水平。
目前仍对人类的食物造成污染,是食品中主要的农残之一。
n 一般有机氯农药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远高于植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中残留量顺序为植物油>粮食>蔬菜、水果。
n 毒性特点:中等毒性、难分解、半衰期10年以上,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脂高的组织器官n 主要靶作用器官:肝脏有致癌、致畸作用透过胎盘乳汁n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p 有机氯杀虫剂:DDT、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p 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p 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p-二恶英)、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1964年,Rachel Carlson出版《寂静的春天》“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戈尔1992年,一个杰出美国人组织推选《寂静的春天》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书二、有机磷农药n 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马拉硫磷(4049)、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
n 近年来,有机磷农药已成为我国使用最主要的一类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用作物。
该农药残留低、降解快,但大量使用仍会造成其残留过高问题,长时间接触对肝脏功能有损。
n 有机磷农药早期发展的大部分是高效高毒品种,如对硫磷、甲胺磷、内吸磷等,而后逐步发展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使用大量剧毒有机磷农药。
n 如: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但农民仍然使用。
p 中毒机制: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累积而使中枢神经中毒。
p 症状:流泪、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瞳孔缩小;严重时抑制呼吸中枢,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缺氧和窒息而死亡毒性p 急性毒性:有机磷农药主要表现急性毒性p 慢性毒性:可造成肝脏损伤及功能下降p 三致作用:有一定的三致作用p 环境毒性:可降解,对环境污染较轻n 有机磷农药中毒南方:以油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北方:韭菜、甘蓝;n 预防措施:一洗常规多次清洗;二泡清水短时间浸泡;三沸水漂烫5~10分钟,清除残毒90%;四削皮如马铃薯、萝卜等;削去皮后再用清水冲洗一下三、氨基甲酸酯类主要种类西维因克百威呋喃丹速灭威涕灭威灭多威n 特点:对虫害选择性强,作用快,对人、畜毒性低,易分解,在体内不蓄积。
常用产品有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叶蝉散。
n 中毒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力,在胃内酸性条件下易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类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而呈现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四、拟除虫菊酯类n 是一类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低的农药,常用的有氯菊酯、溴菊酯、氯氰菊酯、甲醚菊酯等n 特点高效:比前三代强低毒:比前三代低低抗性广谱性环境兼容性:不稳定,降解速度快n 中毒机理:中枢神经毒,改变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使神经传导受阻,动物出现流涎、共济失调、痉挛等症,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第四节农残防控措施及分析检测一、我国农药使用状况n 中国在世界上是高农药生产和消费的国家,我国农药年产量约42万吨,加工制剂100万吨。
n 早在50年代,我国就大量应用农药来防治作物虫害,50~60年代,中国主要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DDT,由于其残留严重,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
1980年中国开始进口和使用高效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n 近年来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大量使用,特别是有机磷农药(甲胺磷、甲基1605,氧化乐果、久效磷、对硫磷、甲拌磷),而这些也正是目前在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
二、农药使用的利与弊n 农药是人类防治植物病虫害,消除杂草,保护农作物生长,保证农业高产、稳定的重要武器。
n 农药的过量施用和使用禁用农药,将造成农药残留和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
三、农药防控措施n 加强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n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n 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n 制定适合我国的农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