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概况课程写作要求及选题
如何学好英美概况英文作文

如何学好英美概况英文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re two countries with rich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ey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in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politics, economy, and entertainment. Let's delve into some key points about these two nations.The United State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land of opportunities, is known for its diversit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the US in pursuit of the American Dream. The country offers a wide range of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bustling streets of New York City to the sunny beaches of California, the US has something for everyone.When it comes to food, the US is famous for its fast food culture. Burgers, fries, and milkshakes are staples of American cuisine. However, the country also boasts a diverse culinary scene with influenc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From Tex-Mex in the south to soul food in theMidwest,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flavors to explore.Moving 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it is a country known for its rich history and monarchy. The UK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world, particularly through its language, English. The British accent is often considered thestandard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British literature, from Shakespeare to Jane Austen, has left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literary world.In terms of sports, the UK is passionate about football, or as Americans call it, soccer. The Premier League is oneof the most-watched football leagues in the world,attracting fans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globe. Cricket and rugby are also popular sports in the UK, showcasing the nation's sporting prowess.Entertainment-wise, both the US and the UK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music and film industries. The US is home to Hollywood, the center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 producing blockbuster movies that captivate audiences worldwide. The UK, on the other hand, has avibrant music scene with iconic bands and artists such as The Beatles, Queen, and Adele.In conclus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them stand out on the global stage. From the American Dream to British monarchy, from fast food to British literature, these two nations have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world. Whether you're exploring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City or immersing yourself in British culture,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new and exciting to discover.。
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

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
【实用版】
目录
1.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英美概况考题的主要内容和考试形式
3.备考英美概况考题的策略和方法
4.英美概况考题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是安徽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涵盖了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两国的社会和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美概况考题的主要内容和考试形式主要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选择题主要测试学生对英美两国基本知识的掌握,名词解释则要求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则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对于备考英美概况考题,首先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这包括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要注重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因为考试中很多题目都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此外,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方法。
英美概况考题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英美两国的社会和文化,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1页共1页。
英美概况课的要求

英美概况课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
1.历史概述:课程将从英国和美国的起源开始,介绍两国的历史发展
过程,重点研究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2.政治制度:重点分析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包括选举制度、行政体制、立法机构等,讲解两国政治体系的运作原理和特点。
3.经济发展:课程将对英美两国的经济发展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工业
革命、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全球化的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
1.授课讲授:教师采用直接的授课方式,向学生介绍和解释课程重点
内容,包括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
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名称英美概况

课程名称:英美概况课程编码:7126201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英美概况》(Survey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教学大纲(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及依据)1.课程性质与任务内容包括:(1)本课程是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2)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讲英语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基本概况,加深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达到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概况要求。
2.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在校本科生,是本科在校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1)让学生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知识,丰富文化修养,加深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2)掌握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些基本知识。
(3)提高对社会科学英美书籍的阅读能力。
(4)掌握主要英语国家的主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意义。
(5)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3.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无4.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无。
5.课程各篇章(节)学时分配内容包括:共计32学时6.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集体训练:小组活动;单个训练:个人叙述,复述,课堂报告。
7.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8.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自选9.本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问题的说明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
考核形式:笔试10.其它类别问题的说明(例如大纲撰写人、大纲审阅人、系(教研室)负责人、修改日期等)。
大纲撰写人:朱晓慧大纲审阅人:尹立鑫系负责人:高越战凤梅学院负责人:郭涛修订日期: 2016年11月。
专业课程《英美概况2》

专业课程《英美概况2》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英国篇: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美国篇: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英美文化:传统、习俗与价值观•英美教育:体系、特点与发展趋势•英美科技:创新、应用与影响•总结与展望:深化对英美的理解与认识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英美概况2》课程简介01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0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英美两国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03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英美两国的基本概况,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英美两国相关的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英美概况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英国文化史》、《美国文化史》、《英美政治制度比较》等。
同时建议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如BBC、CNN等英文媒体,以及各类学术网站和数据库,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02英国篇: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英国政治制度及改革议会制度英国实行议会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内阁制度英国内阁由首相和若干名大臣组成,是最高行政机关。
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负责组建内阁并领导政府。
选举制度英国实行普选制,选民通过投票选举产生议员和地方政府官员。
选举采取简单多数制,即获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或政党获胜。
英国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经济现状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伦敦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经济发展趋势近年来,英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生产率增长缓慢等。
未来,英国经济将继续向数字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
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

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一、英美概况概述英美概况是指对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了解和分析的学科。
通过研究英美概况,可以深入了解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国际事务的理解能力。
二、英美概况考题内容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英美历史•英国历史:从古代不列颠时期到现代英国王室的发展,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美国历史:从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内战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英美地理•英国地理:包括地形地势、气候环境、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等。
•美国地理:包括各个州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环境以及主要城市和自然景观等。
3. 英美政治制度•英国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度、政党体系等。
•美国政治制度:包括总统制、三权分立、选举制度等。
4. 英美经济•英国经济:包括工业革命、金融中心、主要产业和国际贸易等。
•美国经济:包括工业化发展、金融市场、主要产业和全球经济地位等。
5. 英美文化•英国文化:包括文学作品、音乐艺术、传统节日等。
•美国文化:包括文学作品、电影产业、流行音乐以及体育文化等。
三、备考建议为了顺利应对安师大英美概况考题,可以采取以下备考策略:1.建立知识框架:对于每个方面的内容,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掌握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人物。
2.多种学习资源:除了教材和课堂笔记,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如相关网站、学术论文和视频资料,扩大信息来源。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重点内容,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分配时间进行系统性的复习。
4.做题训练: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题形式和要求,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策略。
5.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在集体智慧中提高学习效果。
6.提前复习:不要等到考试前才开始复习,要提前安排时间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学习。
四、总结英美概况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英美概况》练习题

《英美概况》练习题Exercises for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英美概况》习题集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前言按照教育部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作为非英语专业的菜单课, 《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是: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前提下,要求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对西方地理概貌、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概况、科学技术、文化传统、体育娱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英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其中重点是对英国和美国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贯穿其它英语国家的介绍。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可以增强对英语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地理、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且通过语言学习和文化了解的结合,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本课程以教师的“导游”为主,要求学生这些“游客”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阅读、探索,并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专题发言,达到与同学互相交流信息。
在每章节讲授之后,以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列出各章节的课外作业与思考题。
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课并做好课堂笔记之外,课外还需阅读有关的必读书目,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与思考题,以达到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与新内容能够进一步地消化与巩固的效果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
传统的《英美概况》教材的最大特点是集知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于一体, 但却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编写的。
其篇幅长,内容多,涉及面广,生词量大,而我院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薄弱,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对课文涉及的很多内容如经济、政治等常常是一知半解,难以深入领会难以适应。
2024年度张奎武《英美概况》(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阐述美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如市 场经济、私有制等,以及产业结 构的现状与特点。
社会问题与挑战
探讨美国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 如种族不平等、贫困、犯罪等, 以及政府和社会如何应对这些挑 战。
2024/3/24
15
课后习题详解:美国部分
1
简答题
回答关于美国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 简答题,如“简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 结果”、“分析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 地位和影响”等。
阐述美国多元文化的特点,以及不同民族在美国社会中的融合过 程。
实用主义与创新精神
探讨实用主义哲学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创新精神在美国科技、 经济等领域中的体现。
14
美国社会现状与特点
政治体制与权力结
构
分析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包括 总统制、三权分立等,以及权力 结构中的利益集团、政党等因素。
经济制度与产业结
英美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分析英美在国际组织、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
2024/3/24
英美外交政策的异同点 比较英美在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0
课后习题详解:政治制度与外交关系部分
习题一
解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 点。
习题二
分析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异同点。
2024/3/24
过去几十年来,英美两国在文化领域的 交流活动不断增多。例如,英国皇家莎 士比亚剧团和美国百老汇的戏剧合作、 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 馆的艺术交流等。这些活动为两国人民 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赏对方文化的机会。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美两国之间 的文化交流将继续加强。未来,两国可 以在数字创意产业、影视制作、艺术教 育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共同推动世界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概况》选修课课程论文选题及要求一、要求1. 课程论文内容应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涉及英美两国历史、政治、教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及以上方面的中英对比等。
严禁抄袭,如发现,一律按作弊论处。
2. 英语写作,800-1000字,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在内3. 英文摘要8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4. 参考文献资料3篇及以上。
5. 参考文献:引用国外作者的文章按作者姓名英文字母先后排序,引用国内作者的文章按拼音顺序。
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论文用A4纸单面打印,装订(页面设置为:左2.8,右2.5,上2.5,下2.5,行距固定值18磅)。
6. 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二、上交时间13-14周三、封面及正文格式说明青岛农业大学全校选修课(宋体二号)英美概况课程论文(宋体一号加粗)论文题目(宋体3号)学生专业班级英语2007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XXX ********二O一三年五月XX 日论文格式要求题目字居中On Wordsworth and Emerson’s Conception of Nature(加粗Times New Roman小三空一行)Yu Lianjun(Times New Roman加粗四号)Class 2, 2007,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加粗Times New Roman小四号空一行)Abstract:(加粗Times New Roman小四号)The mid-20th century has brought with it many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progresse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Key words(加粗Times New Roman小四号):Changes; Progresses; Study;Language (Times New Roman小四号空一行)华兹华斯和爱默生对大自然的不同理解(宋体四号空一行)摘要(加粗宋体小四号):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兹华斯和爱默生诗歌的比较和分析来理解两人对于自然不同的把握。
(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关键词(加粗宋体小四号):自然;超验主义之自然;消极心态;个人主义(宋体小四号空一行)1. Introduction(加粗Times New Roman四号,不用单独一页,接在关键词后)The mid-20th century has brought with it many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progresse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Times New Roman小四号行距20磅)2. Wordsworth’s Conception of Nature(Times New Roman四号)2.1 Wordsworth’s Living Backgrounds(Times New Roman四号)The mid-20th century has brought with it many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progresse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Times New Roman小四号行距20磅)2.2 Instruments(Times New Roman四号)In the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prevailed as the literary mainstream throughout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was one of the pioneers in the romanticist movement.(Times New Roman小四号行距20磅)3. Conclusion (Times New Roman四号)(参考文献和上文之间空一行)References (Times New Roman四号)包括: 作者姓名、出版年月、文献题目/书名/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文献编号等。
1. Brown, P. & S.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英文书名用Times New Roman斜体5号)2. Goffman, E. 1967. International Ritual [M]. New York: Pantheon.3. Li, Charles N. & Sandra A. Thompson 1974. An Explanation on Word Order Change[J],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12.(英文刊物用Times New Roman斜体5号)4.蔡金亭,2002,英语过度语中的动词屈折变化——对情状体优先假设的检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中文刊物用宋体五号)5.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汉语书名用宋体五号)参考文献补充说明参考文献反映课程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
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中外文献资料。
每一条目首行顶左页边起头,第2行起与首行文字对齐。
引用国外作者的文章按作者姓名英文字母先后排序,引用国内作者的文章按拼音顺序编码在后。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作者的姓名全都按姓+名的顺序给出全名。
英文仅第1作者的姓名(或汉语拼音姓名)按照姓+名的顺序给出,姓与名之间加英文逗号,其他作者的姓名按其本来顺序给出。
如果英文文献上的作者署名是全名,参考文献条目中一般应给出其全名,否则可仅给出作者名的首字母和姓。
中外文献分别排列,外文在前,中文在后。
同一作者不同出版年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年的出版物按照文献标题首词的顺序排列,在出版年后按顺序加a b c以示区别。
外文论文(包括学位论文)的篇名以正体书写,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
篇名和书名的首词、尾词以及其他实词的首字母大写,除非原文或原书的标题仅其首词的首字母大写。
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R],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
期刊名称后的数字是期刊的卷号,通常是每年一卷,每卷统一编页码。
如没有卷号只有期号,则期号须置于圆括号内;如有卷号但每一期单独编页码,须在卷号后标明期号并将期号置于圆括号内。
每条顶左页边起头,回行时悬挂缩进2字符。
文中引用文献采用夹注,形式为:(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l996: 481)。
(1) 期刊论文1. Bolinger, D. 1965.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 [J], Language 41.2. Li, Charles N. & Sandra A. Thompson. 1974. An Explanation on Word Order Change[J],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12.(英文刊物用Times New Roman斜体5号)3.蔡金亭,2002,英语过度语中的动词屈折变化——对情状体优先假设的检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中文刊物用宋体五号)4.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论文集论文1. Bybee, Joan. 1994.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Systems[A]. In William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张伯江,2004,深化汉语语法事实的认识[A]。
载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C]。
北京:商务印书馆。
(3) 网上文献网上文献应注明其网址和读取日期,如:1. Jiang, Yan. 2000. The Tao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n Elementary Textbook on 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hk/~cbs/jy/teach. htm (accessed 30/04/2006). (4) 专著1. 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M]. New York: Holt.2. Brown, P. & S.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英文书名用Times New Roman斜体5号)3.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4.王力,1980,《音韵学初步》[M]。
北京:商务印书馆。
(汉语书名用宋体五号)(5) 译著1. Nedjalkov, Vladimir P. (ed.) 1983/1988. Typology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trans. BernardComri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夸克,伦道夫、西德尼·戈林鲍姆、杰弗里·利奇、简·斯瓦特威克,1985/1989,《英语语法大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王国富、贺哈定、朱叶等译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索绪尔,费尔迪南·德,1949/1985,《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沙·巴利、阿·薛施蔼、阿·里德林格编,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