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 巴洛克建筑 法国古典主

合集下载

十大著名建筑流派

十大著名建筑流派

十大著名建筑流派一: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第十二章 法国古典主义

第十二章 法国古典主义

• 南锡广场群(Place Louis XV,
Nancy,1750-1755)由在一条 纵轴线上的三个广场组成:北 为政府广场,长圆形;南为斯 丹尼斯拉广场,长方形;中间 是一个狭长的广场。广场群是 半封闭的,空间组合富有变化, 又和谐统一。广场上的树木、 喷泉、雕像、栅栏门、桥、凯
旋门和建筑物的配合也很恰当。
三、法国文艺复兴建筑
• 商堡府邸(Chateau de
Chambord)法国早期文艺复兴 风格的典型。平面布局和造型 保持着中世纪的传统的特点, 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屋顶高 低参差复杂。但其布局与造型 上的对称,墙面的水平划分与 细部的线脚处理则是文艺复兴 的。
• 阿赛-勒-李杜府邸(Chateau
• 勃夫杭(G.G Boffrand),巴黎
苏比斯府邸沙龙(Hotel de Soubise, interior, 1735)
• 慕尼黑郊外宁芬堡宫里的亚玛
连堡阁(1734-1739年),建 筑师上颇有才能的宫廷矮人邱 维里,淡兰色的圆形大厅里布 满了椭圆形的镜子,镜子和门 窗交错安插,蔓草弯卷着盘上 屋顶,有蝴蝶在上面飞舞,整 个装饰细腻迷人。
主义教堂的代表,建筑师把它接在原有教堂的南端。平面正方形,上覆盖 外有三层的穹隆。外貌简洁,几何性明确,庄严而和谐。中央两层门廊的 垂直构图使穹隆、鼓座同方形的主体联系起来。门廊中央开间用双柱与鼓 座呼应,鼓座的依柱又与穹顶的肋呼应,造成向上的动势。另外外型的处 理有巴洛克的手法。内部光线明亮,装饰简洁,柱式组合开阔,简明,表 现出严谨的逻辑性。
• 调(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1755-1763)协和广场建 于1757年。1763年取名“路易十五 广场”,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 像。大革命时期被称为革命广场, 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后经建 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了4年,于1840 年最后定型。 广场中央矗立着23米 高的埃及方碑。这是路易·菲力普于 1831年从卢格索尔移来的。方碑两 侧各有一个喷泉水池,池中精致的雕 刻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角的8个 雕像,是法国八大城市的象征。协和 广场是巴黎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

法国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二.社会背景 :
1.15世纪法国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王权加强各方面影响,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被用来建立宫廷文化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 ,崇尚古典主义。
2.特点及主要理论:
对古罗马建筑的崇拜,和古典主义的政治任务是一致的。绝对君权的法国,自比为古罗马帝国,因此,在建筑中希望用古罗马建筑那样庄严宏伟的形象来为专制君王建造纪念碑。
由于崇拜古罗马建筑,古典主义者对柱式推戴备至。崇奉柱式,又标榜“合理性”、“逻辑性”,古典主义者就反对柱式同拱券结合,主张柱式只能有梁柱结构的形式。
但是,凡尔赛宫毕竟是欧洲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代表着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最权威的国王,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因此,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和建筑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影响很大。
3.旺道姆广场Place Vend?me (孟莎)。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有纪念柱。
王宫里的建筑大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它们讲究表现结构的逻辑性、清晰明确、风格庄重、精细地追求形体的和谐、排斥色彩。但由于在核心部位保留了旧的建筑物,由于在长时期内陆陆续续地建造,凡尔赛宫建筑的整体性比较差,缺点很多;而且宫殿建筑追求的是富丽堂皇,因而很不利于生活使用。国王、王后的卧室和大镜厅,高敞宏大,晚上点1千支蜡烛都不够亮,冬天进餐时,菜肴都会结冰。没有卫生间,举行舞会时,盛妆艳服的贵夫人们不得不在华美的大理石楼梯下就地方便。
三.古典主义理论基础——唯一理论:认为客观世界可以认识,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以理性作为方法论的唯一依据;认为数学、几何学是无所不包,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主张在美学(艺术)方面制定一些可靠的、系统的、明确的艺术规则和标准,艺术中的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反对创作中的想像力,不承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

堂等建筑中。耶鲁大学的老校舍就带有欧洲中世纪城堡式的哥特建筑风格,
它的法学院和校图书馆则是典型的哥特复兴建筑。
24
英国议会大厦
25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建造于1675 年和1710年。该大教堂因在伦 敦大火中被烧毁并在余烬中重 新修建。大教堂古典风格的圆 屋顶非常醒目,已成为这一地 区的标志性建筑。圣保罗大教 堂是英国的宗教中心,还是接 见和宴请外国元首、举办婚礼 和重大的纪念活动的场所,英 国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仪式就曾 在这里举行。英格兰很多历史 上的著名人物就埋葬在这里。 圣保罗大教堂现在用于宗教方 面的用途,有时去那里参观要 受到限制。
❖ 罗曼建筑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 来,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 整构图之中。是后来出现的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的前身。35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36
折衷主义建筑
❖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
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
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
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
10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
就已显示出巴洛克风格的萌芽。
圣地亚哥大教堂是著 名的巡礼教堂,早在中世 纪就已经存在,建筑中与 巴洛克风格有关的是教堂 的正立面。立面以拱形开 洞和装饰性独立壁柱为基 本构图元素,自下而上, 从舒展到紧张,逐渐达到 高潮,显示了设计者高超 的构图技巧。
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
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
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1】摘要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是法国建筑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财富,也是全世界古典主义建筑的首次大规模的成功尝试,对后世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潮起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波旁王朝;古典主义建筑;凡尔赛宫;协和广场古典主义建筑(classical architecture),广义上指在古希腊建筑和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其共同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

而狭义上的古典主义建筑指运用“纯正”的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其他地区受它的影响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通常是指狭义而言的,也就主要是指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上任何一种建筑风格都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

从政治上而言,16世纪以前的法国处于内部封建割据,外部列强环伺的状态。

特别是英法百年战争,使得法国始终未能跟上文艺复兴的步伐。

直到14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之后,经历了将近又一个世纪的陆续混乱和发展,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继位,以及其开创的波旁王朝,为法国带来了一段蒸蒸日上的强盛历史。

从经济角度而言,十七世纪正是法国资本主义逐渐占据市场主体,传统贵族拥有的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波旁王朝统治者在维护封建特权的同时,采用了重商主义政策,开办工场和贸易公司,保护关税和殖民扩张,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国库的充盈为王室大力营造宫室打下了经济基础。

建筑的区别

建筑的区别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其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代表作详见附图1。

二、巴洛克建筑风格: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代表作详见附图2。

三、古罗马建筑风格: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拱券结构得到推广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大力推广,此外,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代表作详见附图3。

四、洛可可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

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代表作详见附图4。

五、拜占庭建筑风格: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作详见附图5。

因为只能上传一张照片,下面是在googel中搜索到的图片,供你参考。

古典主义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classical architecture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指在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其共同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

狭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指运用“纯正”的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其他地区受它的影响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通常是指狭义而言的。

历史沿革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主导潮流是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理论,认为艺术需要有严格的象数学一样明确清晰的规则和规范。

同当时在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门类中的情况一样,在建筑中也形成了古典主义建筑理论。

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J.F.布隆代尔说“美产生于度量和比例”。

他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通过测绘研究古希腊罗马建筑遗迹得出的建筑法式是永恒的金科玉律。

他还说,“古典柱式给予其他一切以度量规则”。

古典主义者在建筑设计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巴黎卢佛尔宫东立面的设计突出地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凡尔赛宫也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古典主义建筑以法国为中心,向欧洲其他国家传播,后来又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在宫廷建筑、纪念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更多。

而且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又出现古典复兴建筑的潮流。

世界各地许多古典主义建筑作品至今仍然受到赞美。

但古典主义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永恒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建筑自身的发展,作为完整的建筑体系的古典主义终于逐渐为其他的建筑潮流所替代。

但是古典主义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建筑师们仍然在汲取其中有用的因素,用于现代建筑之中。

代表作品附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法国建筑连同绘画一起被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并没有形成新的建筑样式,只是古代建筑交替、花样翻新而已,也有人称之为“浪漫的古典主义”。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一、什么是古典建筑1. 古希腊盛期时间:前5世纪——前2世纪代表建筑: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特征:1)采用石质梁柱结构体系2)古希腊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3)立面采用视觉矫正法4)雕刻、装饰与建筑的紧密结合5)内部空间封闭简单2. 古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帝国时期时间:前6世纪——前30年、前30年——476年代表建筑:罗马万神庙、大角斗场、卡拉卡拉浴场特征:1)采用梁柱、拱券结合的结构体系2)古罗马五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3)使用砖、木、石、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二、辨析文艺复兴建筑与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 文艺复兴建筑时间:15世纪——19世纪地点:由意大利至欧洲各国代表建筑:坦比哀多教堂、圣保罗大教堂代表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阿尔伯蒂、伯拉曼特、米开朗基罗2.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时间:15世纪中叶——18世纪初地点:法国代表建筑:凡尔赛宫、卢浮宫代表建筑师:孟莎、勒伏、勒沃、彼洛3. 关系1)文艺复兴建筑在外观上影响了法国古典主义建筑2)文艺复兴建筑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共同组成古典主义建筑,在西方建筑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三、辨析巴洛克建筑与洛可可建筑1. 巴洛克建筑时间:16世纪末——17世纪末代表建筑:圣卡罗教堂代表建筑师:洛仑佐·贝尼尼、波洛米尼2. 洛可可建筑时间:18世纪代表建筑:苏俾士府邸客厅代表建筑师:勃夫杭、麦松尼埃3. 关系1)巴洛克建筑与洛可可建筑均追求奢华、虚而不实的装饰2)巴洛克建筑强调力度、变化、动感;洛可可建筑强调轻盈、华丽、精致四、探究新建筑过程中一些先驱者做的贡献1. 辛克尔柏林旧国家博物馆建筑师,对建筑进行了简化,引导建筑向新的建筑思潮发展2. 散帕尔辛克尔的继承者,推进工业与建筑的发展3. 拉布鲁斯特使图书馆建筑的功能与内部结构技术趋向现代化五、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1. 发展历程与代表建筑1)古典建筑:罗马万神庙2)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3)文艺复兴建筑:坦比哀多教堂4)巴洛克建筑:圣卡罗教堂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卢浮宫6)洛可可建筑:苏俾士府邸客厅7)复古主义建筑:巴黎歌剧院8)现代主义建筑:包豪斯校舍9)后现代主义建筑:悉尼歌剧院2. 总结西方在理性和浪漫之间震荡,革命时期有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六、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思想和作品1. 格罗皮乌斯思想: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2)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代表建筑:法比乌斯工厂、包豪斯校舍2. 勒·柯布西耶思想:1)主张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2)强调建筑平面“由内而外、功能第一”的原则3)强调建筑的艺术性4)新建筑五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代表建筑: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3. 密斯·凡·德·罗思想:少即是多代表建筑:巴塞罗那德国馆、范斯沃斯住宅4. 莱特思想: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代表建筑:草原住宅、流水别墅5. 阿尔瓦·阿尔托思想: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代表建筑:维堡图书馆、玛丽亚别墅七、19——20世纪探究新建筑的思潮1. 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50年代地点:英国代表建筑:红屋代表建筑师:拉斯金、莫里斯特征: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2. 新艺术运动时间:19世纪80年代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等代表建筑: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米拉公寓代表建筑师:凡·德·费尔德、贝伦斯、麦金托什特征:反对历史样式,简化内部装饰,建筑外部简洁3. 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时间:19世纪90年代地点:奥地利维也纳代表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代表建筑师:瓦格纳、奥别列去、霍夫曼、路斯特征: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4. 芝加哥学派时间:19世纪70年代地点:美国芝加哥代表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代表建筑师:詹尼、沙利文特征: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5. 德意志制造联盟时间:1907年以后地点:德国代表建筑:法古斯工厂代表建筑师:彼得·贝伦斯特征: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相结合,坚决反对任何装饰八、二战之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1. 在设计方法上 “重理”的倾向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提高的倾向2)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3)粗野主义倾向4)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5)“典雅主义”倾向2. 在设计方法上 “偏情”的倾向1)“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2)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3)后现代主义倾向九、代表性建筑基本信息十、建筑手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Renaissance,Baroque Architecture and Classicism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传遍欧洲。

Renaissance来源于意大利语“rinascere”,意为再生、复兴。

1,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的萌芽。

12世纪,意大利独立的城市共和国的兴起。

14世纪后,在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资本主义制度萌芽。

商业望族出现,如佛罗伦萨美弟奇家族,成为艺术赞助人,并创立学院和学校。

2),德国宗教改革。

天主教的第二次分裂,分为新教和天主教。

3),古典文化再生的基础。

意大利本为古罗马中心。

意大利同拜占庭东方的文化交流。

十字军东征,带回保存在拜占庭的古典文化典籍。

拜占庭受土尔其威胁时,大批学者来到意大利。

拜占庭灭亡后,更有大批学者携带古典文化典籍和文物来到意大利。

意大利本来受哥特建筑影响较小。

4),以“人文主义”为思想基础,整个文化领域的文艺复兴运动,包括建筑、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所有艺术领域5),造纸和印刷术的产生,有利于新文化在全欧洲的传播。

2,人文主思想和艺术特征1),人文主义(人本主义)Humanism,重“人”和现实世界,针对中世纪的“神”和彼岸世界。

理性代替非理性人性代替神性个人自由代替宗教束缚2),艺术特征a,艺术以理性知识为基础,而哥特艺术以感性经验为基础。

b,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

c,对自然和人的理性探索,风景和人体绘画的大发展。

d,以三维方式表达世界,透视学的产生。

e,艺术家从工匠中分化出来,有个人特征,追求艺术,成为知识分子。

3,分期1),早期(15世纪),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

2),盛期(16世纪),以罗马为中心。

3),后期,手法主义(Mannerism)(16-17世纪),以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维琴察等为中心4,代表性建筑师及建筑1),早期:a,伯鲁列涅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代表作●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The Dome of S.Maria del Fiore,1420-1434),综合哥特(肋骨拱)、古罗马(拱券、穹窿)、拜占庭(鼓座)做法集中式歌坛平面和穹顶的采用突破天主教拉丁十字型制穹顶作为造型手段,成为城市轮廓线的中心结构、施工上的突破●佛罗伦萨育婴院(Foundling Hospital,1421-1445)●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Pazzi Chapel,1429-1446)b,阿尔伯蒂(Leone B.Alberti)●鲁切拉府邸Palazzo Rucellai,(1446-1472)●弗兰西斯科教堂S.Francesco,Rimini(1446-50)●圣玛丽亚教堂,1458-1470,佛罗伦萨c,米开罗佐(Michelozzo Michelozzi)●美第奇府邸(Palazzo Ricardi,1444-1460)2),盛期a,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坦比哀多(Tempietto,Roma,1502-1510),文艺复兴进入盛期的标志●梵蒂冈宫改建b,拉菲尔(Raphael Santi)●潘道菲尼府邸(Palazzo Pandolfini,Florence,1516-1520)c,小桑加洛(A.d.Sa Gallo)、米开朗基罗,●法尔尼斯府邸(Palazzo Farnese,1515-)d,圣彼得大教堂(S.Peter,1506-1626)3),晚期,手法主义a,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强调建筑的体积感,喜好巨柱式和圆雕。

不严格遵守建筑的结构逻辑。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Biblioteca Laurenziana,1523-1526)●圣彼得大教堂穹顶(Dome of the S.Peter,1546年后设计,1588-1590建造)●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The Capitol,1540-1644)b,维尼奥拉(G.B.da Vignola)●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Villa of Pope Julius III,1550-1555)c,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1552)●维琴察巴西利卡(The Basilica,Vicenza,1549-1614)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f)d,帕鲁齐(Baldassare Peruzzi)●罗马麦西米府邸(Palazzo Massimi,1535)5,广场●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The Capitol,1540-1644)●威尼斯圣马可广场(Piaza and Piazzetta San Marco,14-16cn)6,建筑理论和理论家1),重要理论家a,阿尔伯蒂(Leone B.Alberti),《论建筑》,1485,正式把混和柱式定型b,维尼奥拉(G.B.da Vignola),《建筑五柱式》,1562,意大利的正统c,赛利奥(Sebastiano Serlio),第一次系统化地制定五柱式规范,并赋予天主教的内容。

对法国影响较大。

d,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建筑四书》,1570,对英国影响较大。

7,文艺复兴建筑的成就1),古典建筑风格的复兴,更多的是艺术思潮上的变革而非技术进步带来的建筑体系的根本革命。

2),世俗建筑类型大大增加,如大型府邸。

3),各种建筑类型的型制和艺术样式的变化4),穹顶结构技术和艺术形式的成熟5),建筑师从工匠中分化出来,很多是多才多艺的“巨人”和知识分子。

6),建筑理论的繁荣二,巴洛克建筑Baroque Architecture(16-18世纪)在意大利产生,以罗马为中心,服务于教皇和教廷贵族。

主要影响德国南部、奥地利、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

“Baroque”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为畸形的珍珠。

1,历史背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和加尔文)。

2,巴洛克建筑的形成1),宗教用艺术去劝导、感化人,建立人和神的新关系。

建筑的大众性。

2),由于大西洋新航线的开辟和东方贸易的阻隔,意大利城市经济衰退,艺术赞助人减少。

而罗马教廷收取航海强国西班牙的贡赋而空前富有。

3),建筑很难超过文艺复兴盛期,建筑师力图强调个人表现:戏剧性,创造性、个体性。

3,巴洛克教堂和广场1),教区教堂●维尼奥拉与坡达(G.d.Porta),罗马耶苏会教堂(1537-1602),耶苏会的总堂,第一个巴洛克建筑●波洛米尼(Francesco Borromoni),罗马圣卡罗教堂(San Carlo alleQuattro Fontane,1638-1667),巴洛克建筑代表作●赖纳第(Carlo Rainaldi),罗马campitelli圣玛丽亚教堂(S.Mariain,1663-1667)2),城市广场●Giuseppe Valadier,罗马波波罗广场(Piazza del Popolo,17世纪)●G.L.Berini,圣彼得广场●Alessandro Specchi,罗马西班牙大台阶(Scala di Spagna)4,巴洛克建筑的特征1),追求形体的不稳定性,节奏的跳跃2),利用透视产生错觉,用透视法夸大建筑的比例、尺度3),大量运用曲线、曲面、断山花,产生断裂感和流动感4),有系统的多中心,空间的动态。

5),大量采用双柱、壁柱、倚柱。

6),强调光影效果,体积感7),重视色彩,爱用对比色。

8),打破建筑、雕塑、绘画的界限三,法国古典主义Classicism16世纪下半叶产生早期古典主义,17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盛期。

1,历史背景1),法国作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

2),17世纪,自然科学大进步。

3),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唯理论(反对艺术中的创造力)和政治上的君主主义4),意大利的影响,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

2,重要建筑●勒伏(Louis Le Vau),维康府邸(Chateau Vaux-le-Vicomte,1656-1660),早期古典主义代表●佩劳(Claude Perrault)、勒伏,卢浮宫东立面(East elevation of theLouvre,1667-1670),盛期古典主义代表●勒伏、孟莎(J.H.Mansart)等,凡尔赛宫(Palais de Versailles,1661-1756)●孟莎(J.H.Mansart),巴黎残废军人新教堂(Church of theInvalides,1680-1691)3,广场●孟莎(J.H.Mansart),旺多姆广场(Place de Vendome,1699-1701)●南锡广场群(Place Louis XV,Nancy),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的综合4,洛可可(Rococo)18世纪上半叶(路易十五时期),法国宫廷流行的一种装饰风格。

洛可可风格追求细腻柔媚的情调,常采用蚌壳、水草、涡卷等曲线花纹,色彩娇嫩。

●勃夫杭(G.G Boffrand),巴黎苏比斯府邸沙龙(Hotel de Soubise,interior,1735)5,古典主义建筑特征1),理性、纯净性、纪念性。

2),严格的、普遍性的柱式建筑,与同时期的巴洛克建筑形成对比。

3),强调比例、几何构图和“素描”式的形体美。

简洁、完整、统一。

4),立面常常竖三段,横五段。

5),用巨柱式成为立面构图的主要手段,底层常常处理成基座,形成一套程式。

创造了大尺度的纪念性建筑的新形象。

影响了18-19世纪的学院派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