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合集下载

从太宰治与大庭叶藏之间的差异重读《人间失格》

从太宰治与大庭叶藏之间的差异重读《人间失格》

品位·经典文艺评论从太宰治与大庭叶藏之间的差异重读《人间失格》○莫宇静(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摘 要】 《人间失格》是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1909-1948)的代表作品之一。

由于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主人公大庭叶藏有多处相似之处,因此大庭叶藏常常被认为是太宰治本人的化身。

然而这一观点常常限制了读者对作品的解读。

本文从太宰治与大庭叶藏人生经历及性格的差异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试论“太宰治=大庭叶藏”这一等式的不成立性,给读者提供解读《人间失格》的一个全新视角。

【关键词】 太宰治;……大庭叶藏;……《人间失格》【作者简介】 莫宇静,福州大学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提及《人间失格》这部小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大庭叶藏则是太宰治的自画像”等说法往往紧随其后。

然而当我们试将“太宰治=大庭叶藏”这一先入为主的观念剔除,把太宰治与大庭叶藏的人生经历及性格特征进行比对分析,便可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不少差异。

一、太宰与叶藏人生经历的差异(一)太宰和叶藏进入东京的年龄不同太宰于昭和五年(1930年)从弘前高级中学毕业,随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科就读,此时太宰21岁。

根据小说的描述可推测,叶藏入学时大概17岁。

四年之差看上去仿佛没有较大出入,但太宰进入东京时已成年(在日本满20岁才算成年①),而叶藏尚未未成年。

未成年的设定也为此后叶藏种种不成熟的行为奠定了人物基础。

离开家进入东京后的叶藏,在画塾结识了损友堀木。

随后,在堀木的带领下叶藏开始接触烟酒、频繁出入妓院和当铺,并参与左翼共产运动。

这与此后叶藏的殉情事件、染病、甚至镇痛剂中毒都有着直接关系,也正是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推动叶藏一步步走向人间失格的深渊。

因此,若以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太宰与叶藏进入东京时相差的这四年恐怕不可小觑。

(二)殉情对象的不同关于女性的话题也是太宰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论太宰治及其代表作《斜阳》

浅论太宰治及其代表作《斜阳》

浅论太宰治及其代表作《斜阳》作者:邹乃馨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邹乃馨(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1370)摘要:太宰治是日本著名作家,其无赖派的写作风格对日本文坛影响深远。

战后年代创作出来的小说《斜阳》更是太宰文学的代表作。

本文拟通过对《斜阳》的分析来研究作者太宰治,反映其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所传达的思想,更进一步深化对太宰治以及其文学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无赖派;人物形象;反抗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7-0184-02日本作家太宰治被称之为无赖派写作大师。

纵观太宰治的一生,伴随着5次自杀未遂,最终在39岁仍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但是这样一位作家却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日本文学以及整个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的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一、无赖派无赖派一词,是战后不久由太宰治最先提出的。

他在1946年致作家井伏鳟二的书笺中写道:“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

”同年他在《东西》杂志上著文《回答的回答》中再次强调:“我是自由人,我是无赖派。

我要反抗束缚。

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

”正如《日本文学史·现代卷》对无赖作的解释一样:“‘无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无赖、无用、无奈的释义之外,还有更深邃的延伸,含有反叛的意味。

”可能人们看到对其无赖派大师的评价,都会侧重于太宰治小说颓废、无赖以及堕落糜烂的一面。

的确不可否认文风颓废的一面是太宰治的主要特点,但是我们更加应该看到这里所说的无赖有两层意思。

正如世间事物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恶人,也没有绝对的善人一样,在太宰治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暗”的一面——颓废消极,也可以发现其“明”的一面——对世俗的反叛。

只是由于“暗”的一面占主要地位,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对其“明”的一面不屑一顾。

历史趣谈太宰治生活的时代背景 太宰治的生平

历史趣谈太宰治生活的时代背景 太宰治的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太宰治生活的时代背景太宰治的生平
导语:太宰治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战前、战时以及战后,而他的作品,也在第三个阶段到达了巅峰,成为了日本文学界一股特殊的文
太宰治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战前、战时以及战后,而他的作品,也在第三个阶段到达了巅峰,成为了日本文学界一股特殊的文学潮流“无赖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

太宰治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的家庭在当地相当富裕。

但是太宰治在家中的身份是排行老六。

但是战前的日本,家族中奉行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让生活富余的太宰治在家中成为了地位低下的人。

在太宰治小的时候,举手投足都要看兄长们的脸色,甚至他没有单独的卧室,这让他感觉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地位是“多余”的。

而生活上的富足,不需要为生活奔波,也让他有多余的时间来消沉意志和精神颓废。

因此太宰治的思想,总是游离于对家族的依赖和背叛之间,让他产生了无限的矛盾。

战时的太宰治主要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当时共产主义的运动波及了日本社会的所有阶层。

而太宰治的地主出身,也让他受到了革命的影响,他加入革命,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地位。

然而现实并不如他所想,因为他身为地主的儿子,自然成为了革命的对象,因此有让他产生了在社会中“多余”的意识。

战后是太宰治生活的时代背景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社会现象主要表现为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

而相对于战前和战时的气氛来说,此时日本无论是思想还是意识上,都比较开放。

而以太宰治为主的这些人,比较富有反抗意识,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大多表现出阴暗、颓废的思想。

生活常识分享。

太宰治成为日本文坛无赖派代表的前因后果

太宰治成为日本文坛无赖派代表的前因后果

太宰治成为日本文坛无赖派代表的前因后果[摘要]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文坛曾出现一个现代的文学派别无赖派,又称新戏作派。

其写作的特点大多为消极忧郁,并对传统的道德及价值观极度厌恶。

因此在当时战后社会秩序混乱的日本,震动一时,影响了无数的人。

太宰治作为无赖派的领袖人物,其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太宰治与无赖派到底有何渊源呢?他是无赖派的代表这一说法从何而来?本文针对该论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无赖派文学流派太宰治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导致了日本国内出现了两方面的情形:其一,由于战争的失败,使得长期消耗物资的日本更是困难不堪。

加上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与伤残,让日本国内家庭不复完整。

战后的日本民众精神基调基本是黑暗而迷茫的。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随着战争的结束和民主主义改革浪潮的来临,日本国内出现了以确立近代自我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的新的人性解放运动。

在这其中,文坛所表现出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积极。

由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政府对人思想的禁锢与压抑已不复存在,一时间新日本文学派、战后文学派等多个文学流派争相而出,同时战后民主主义文学运动、“政治和文学”的论争也风风火火地进行着。

总之,文人与作家们想通过文字阐述自己的理念,在战后这一特殊时期设立自己的人生路线。

但是大多数民众却对此嗤之以鼻。

在他们的眼中,这等虚伪而不切实际的路对于自己是行不通的。

就在此时,有这么一群人的作品吸引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将长期以来所隐藏于心或压抑已久的情感于作品中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

并从人生的失意以及对幻想的破灭折射出长久以来导致的社会矛盾。

他们的作品下的日本是扭曲而颓废的,迷茫而又病态的。

在这种夸张而又真实的写照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迷茫与失落。

这样的作品很快的引起了共鸣,并因为其颓废而反叛的文风被定义为“无赖派”。

无赖派虽然不是作家持有相同的文学主张而自觉结合的文学流派,他们中有的人甚至相互不认识,但由于他们的文学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坛便将他们视作一个流派。

太宰治

太宰治
1923年,三月,父亲去世,享年五十三岁。四月,至青森县立青森中学就读,寄宿该市寺町的远亲丰田家 檐下。中学期间,开始创作小说、杂文、戏剧,对泉镜花、芥川龙之介的文学相当倾倒。
1925年,发表《最后的太阁》。和阿部合成、中村贞次郎等友人合编同人杂志《星座》。1927年,至远亲 藤田豊三郎的家里寄宿,就读弘前高等学校文科甲组(英语)。年间,传来芥川龙之介自杀的消息,深受冲击; 和青森市滨町“玉屋”的艺妓红子(小山初代)相识。
谢谢观看
边缘人指的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信念,也因为其思想与信念的独特,使得平常人对其行 为活动等难以理解。太宰治通过日本传统的“私小说”形式,创作了大量关注边缘人物的小说,也可以说这些边 缘人物其实就是太宰治自己,小说中的文字其实就是太宰治自我的告白。比如说《小丑之花》《人间失格》等中 一个个落魄的人物,对现实无力抵抗,慢慢地走向自杀、自我毁灭等。尤其是小说中描述的自杀地点、时间与原 因和太宰治自杀的经历惊人地相似。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人物影响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斜阳》、《人间失格》的标题 都成为流行一时的词语。
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虽然无赖派文学有一定的消极和病态表现,但在当时日本战后文坛 引起了极大反响,也为日后日本文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太宰治本人更是以其自身的伟大成就成为日后人们研究 日本文学时的重要作家之一。
人物经历
中学时代的太宰治 1909年,太宰治出生,津岛家是津轻地区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太宰治出生之后, 是津岛家那一辈里面的第六个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其中两个哥哥不幸夭折,只剩下文治、英治、圭治三人。
1916年,至市立金木普通小学就读,成绩杰出。192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普通小学毕业,后至离家两公 里远的明治高等小学就读。

太宰治的年度总结(3篇)

太宰治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对于日本文学界来说,是纪念太宰治逝世70周年的一年。

太宰治,这位日本昭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无数读者。

在这一年里,我们回顾了太宰治的一生,总结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贡献,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一、太宰治的生平简介太宰治(1909-1948),原名津岛修治,出生于日本爱知县。

太宰治的家族是日本著名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津岛文兵卫是一位教育家。

太宰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1924年,太宰治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学习,1926年因违反校规被开除。

此后,他开始接触文学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风。

二、太宰治的文学成就1.短篇小说太宰治的短篇小说作品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斜阳》、《人间失格》、《斜阳之树》等。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丑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性的悲剧。

太宰治的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文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被誉为日本昭和时代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2.长篇小说太宰治的长篇小说作品相对较少,但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斜阳》和《人间失格》最为著名。

《斜阳》以日本昭和时期的家族悲剧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人间失格》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内心世界为线索,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和挣扎。

3.散文和杂文太宰治的散文和杂文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丑恶。

杂文则以犀利的笔锋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太宰治的贡献1.推动了日本文学的发展太宰治的文学成就为日本昭和时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同时,太宰治的作品也促进了日本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使日本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2.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太宰治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使读者深刻认识到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浅析太宰治翻案文学

浅析太宰治翻案文学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0年12月20日Dec.20 2020第40卷 第12期Vo1.40 No.12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12.018浅析太宰治翻案文学刘 莹(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摘 要:太宰治,“无赖派”作家。

人们对于太宰治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的评价各不相同。

太宰治人生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颓废,既是太宰治痛苦人生的折射,又是那个特殊时代烙印在人们身上的产物。

太宰治的作品包罗万象,翻案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探究太宰治文学中的翻案作品,对于进一步了解太宰治及其作品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太宰治;翻案文学;日本传统文学;西洋文学;中国文学中图分类号:I31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0)12-0041-03一、太宰治的一生太宰治于1909年6月19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本名为津岛修治,是家中的第六子。

虽然津岛家在当地是地主富豪之家,但是从小太宰治就没有享受过父亲的疼爱和重视,在家庭里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和意义可言。

这种看似不受家长重视的成长环境使得太宰治的性格自小就变得忧郁和敏感。

太宰治从小喜欢作文,进入中学后就开始了文学写作。

太宰治崇拜和一生都在追随的是作家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一度是青年时代的太宰治模仿的对象;芥川龙之介的自杀使得太宰治受到了打击。

1929年受共产主义影响,并烦恼于自己的出身问题,太宰治第一次自杀。

1930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系,期间和咖啡馆女招待一起投河,这是第二次自杀,结果女店员死亡,太宰治却活了下来。

后与艺妓小山初代私奔到东京,和津岛家族断绝关系。

1935年,太宰治以短篇小说《逆行》角逐日本史上第一个文学奖芥川奖,最终惜败给石川达三的《苍氓》。

作者: 简介

作者: 简介

作者:简介太宰治(1909—1948),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本名津岛修治。

父亲曾为贵族者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

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

太宰治在家中排行第六,日本战前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给他造成了一种多余者的感觉,幼年时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察看父兄的颜色*。

他在青森中学、弘前高校毕业后,于1930 年考入东京大学法文科,在大学时代参加了左翼运动,后来转向,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

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了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

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

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

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

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騷客。

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陽》(1947)、《丧失为人的资格》(1948),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

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

《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一落的诗人及其妻子自甘堕一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

《斜陽》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

《丧失去为人的资格》是太宰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一性一*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湎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

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了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

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

着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

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

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

《维庸之妻》《斜阳》《人间失格》
前期(1932年~1937年):《晚年》(1933~1936)
《虚构的傍徨》(1936)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
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
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

《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
中期(1938年~1945年):《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

发挥了
作家奔放的想象力
《童话集》(1945)
后期(1946年~1948年):《潘朵拉的匣子》(1946)
《苦恼的年鉴》(1946)
《维庸之妻》(1947)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

《斜阳》(1947)
《人间失格》(19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