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垃圾收集设施

合集下载

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设施标识及外观涂装图例

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设施标识及外观涂装图例

附录A 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设施标识及外观涂装图例
1.生活垃圾分类标识
标志的中文字体为黑体,英文字体为Arial 粗体。

标志应按规定的名称、英文、图形符号和颜色使用。

标志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清晰和完整。

垃圾分类标识
2.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涂装
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使用的颜色: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为蓝色,色标为PANTONE 647C;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为红色,色标为PANTONE 703C;易腐垃圾收集容器为绿色,色标为PANTONE 356c;其他垃圾收集容器颜色为灰色,色标为PANTONE 5477C。

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外观涂装
3.垃圾分类收运车辆涂装
垃圾分类收运车辆涂装标识由色块、文字等组成。

有害垃圾色块颜色为红色,色标为PANTONE 703c;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色块颜色为蓝色,色标为PANTONE 647c;易腐垃圾色块颜色为绿色,色标为PANTONE 356c;其他垃圾色块为灰色,色标为PANTONE 5477c。

文字用于说明车辆所收运的垃圾种类,文字喷涂于色块中,颜色为白色。

标志的中文字体为方正大黑,英文字体为Arial 粗体。

具体外观涂装设计图例如下:有害垃圾收运车辆涂装
可回收物收运车辆涂装
易腐垃圾收运车辆涂装
其他垃圾收运车辆涂装。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1.1分类投放容器配置要求及标准1.1.1分类投放容器的设置应与定时定点相对集中收集方式相匹配。

1.1.2分类投放容器的数量、规格、间距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运频率确定。

1.1.3分类投放容器应采用阻燃、耐酸碱腐蚀、具有一定韧性、承载力及耐温性的材料制造。

1.1.4分类投放容器应与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方式相匹配。

1.1.5分类投放容器应及时维护或更新,确保容器外观整洁、标志规范、密闭性好。

1.1.6 本标准实施前配置的分类投放容器,可通过更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和满足使用需要。

1.2各类场所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及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具体区分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公共机构办公区、文教区、公共区域、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居民住宅区、农村等类型。

1.2.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1.2.1.1分类收集站(点)宜单独设置,并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 5m。

200 户以上新建住宅区的分类收集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 ㎡。

1.2.1.2分类收集站(点)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宜增设除臭装置,满足卫生、消防、运输等要求。

1.2.1.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1.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以每周清理1次的标准配置。

1.2.1.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一般以每周清理两次的标准配置。

1.2.1.6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应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日常监管等工作。

1.2.2公共机构办公区1.2.2.1公共机构办公区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2.2公共机构办公区应至少设置1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

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

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一、收集范围1. 城市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的收集范围应包括所有产生在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固体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废弃物等。

2. 确定各类固废物的收集标准和方法,经过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收集方式1. 建立有效的固废物收集网络,确保固废物的及时清理和处理。

可以采取定时收集、定点收集、定区收集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收集人员和车辆。

2. 鼓励和支持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固废物分类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收集设施1. 建立健全的固废物收集设施,包括垃圾箱、分类箱、垃圾桶等,确保固废物的有效存放和收集。

2. 定期检查和维护收集设施,及时更换损坏的设施,保证固废物的正常收集和处理。

四、收集管理1. 设立固废物收集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固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2. 加强对固废物收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固废物的安全和合理收集。

五、收集监督1. 加强对固废物收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固废物收集中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城市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对固废物收集工作的监督和参与,形成共同管理固废物的合力。

六、收集奖惩1. 建立奖惩机制,对固废物收集工作中取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对固废物收集工作不力或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处罚,引以为戒,确保固废物的正常收集和处理。

七、收集宣传1. 加强对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固废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固废物收集工作的规范和良好发展。

2. 利用各种传媒和宣传手段,加大对固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对固废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对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1.1分类投放容器配置要求及标准1.1.1分类投放容器的设置应与定时定点相对集中收集方式相匹配。

1.1.2分类投放容器的数量、规格、间距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运频率确定。

1.1.3分类投放容器应采用阻燃、耐酸碱腐蚀、具有一定韧性、承载力及耐温性的材料制造。

1.1.4分类投放容器应与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方式相匹配。

1.1.5分类投放容器应及时维护或更新,确保容器外观整洁、标志规范、密闭性好。

1.1.6 本标准实施前配置的分类投放容器,可通过更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和满足使用需要。

1.2各类场所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及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具体区分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公共机构办公区、文教区、公共区域、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居民住宅区、农村等类型。

1.2.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1.2.1.1分类收集站(点)宜单独设置,并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 5m。

200 户以上新建住宅区的分类收集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 ㎡。

1.2.1.2分类收集站(点)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宜增设除臭装置,满足卫生、消防、运输等要求。

1.2.1.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1.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以每周清理1次的标准配置。

1.2.1.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一般以每周清理两次的标准配置。

1.2.1.6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应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日常监管等工作。

1.2.2公共机构办公区1.2.2.1公共机构办公区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2.2公共机构办公区应至少设置1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标准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标准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标准
基本规定:
收集点位置应相对固定,便于运输,并满足安全投放要求。

固定式收集点建筑面积通常不少于10平方米,地面需采用防渗混凝土浇筑,防渗标号大于P6(S6),厚度不小于15毫米。

收集点周边地面应硬化处理,前侧与道路取齐,左右两侧硬化面积不少于1.2米。

固定式收集点门通常设置在侧面或正面,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耐腐蚀材质。

固定式收集点背面应设置百叶窗通风口,屋顶宜具备采光功能。

固定式收集点可采用脚踏、手推或智能投递口,投递口边沿应使用不锈钢包边。

收集点内应根据本区域垃圾产生量和垃圾类别合理配置垃圾桶,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类型指标:
Ⅰ、Ⅱ类收集点占地面积包含清运车辆回车场地面积和二次分拣场地面积。

与地面相邻建筑间隔自收集容器外壁起计算。

本表各类型含下限,不含上限。

设置规定:
固定式收集点门通常设置在侧面或正面,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耐腐蚀材质。

固定式收集点背面应设置百叶窗通风口,屋顶宜具备采光功能。

固定式收集点可采用脚踏、手推或智能投递口,投递口边沿应使用不锈钢包边。

收集点内应根据本区域垃圾产生量和垃圾类别合理配置垃圾桶,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1.1 垃圾收集设施Ⅰ废物箱1.1.1 废物箱的设置应满足行人投放生活垃圾的需要。

【条文说明】:废物箱主要用于收集行人的生活垃圾,故其设置应满足行人投放生活垃圾的需要。

1.1.2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地区应按分类方式设置相应的分类收集废物箱,分类废物箱应有明显标识。

【条文说明】:公共场所的废物箱,由于其接纳的垃圾成分不同于居民生活垃圾,因而分类方式不同于居住区的分类方式,应根据所在场所的流动人员的活动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分类收集废物箱,并有明显易懂的标志。

1.1.3 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

【条文说明】:除行人必经的道路外,在交通客运枢纽、公共建筑、广场、社会停车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出入口处,对废物箱的需求程度也较高。

1.1.4 废物箱外观应美观、卫生,并应能防雨、防腐、耐用、阻燃、抗老化。

【条文说明】:废物箱由于设在路旁等公共场所,其造型应美观、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本条提出了废物箱的基本要求。

1.1.5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1 商业、金融业街道、支路50~100m;2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3 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

【条文说明】:废物箱的设置间距考虑主要出于方便行人随时丢弃垃圾,间距较小,影响景观,随着市民行为规范的提高,除旅游景点、步行街、交通站、体育场馆等人流集散场所的废物箱设置间距可较小外,其余道路应放宽间距。

1.1.6 镇(乡)建成区道路两侧设置废物箱间隔宜符合本章第5.1.4条的规定,并应乘以1.2~1.5的调整系数。

【条文说明】:由于镇(乡)建成区相比城市人流量少,同样功能的道路两侧废物箱设置密度应较城市低,因此本条规定参照城市道路两侧废物箱的设置间隔,乘以1.2~1.5的调整系数。

1.1.7 广场废物箱应按每300m2~1000m2设置一处。

11类场所垃圾分类设施配置,精细准确!

11类场所垃圾分类设施配置,精细准确!

11类场所垃圾分类设施配置,精细准确!
1、可回收物: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架、垃圾篓、垃圾分类指示牌、垃圾分类标志牌;
2、厨余垃圾: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架、垃圾篓、垃圾分类指示牌、垃圾分类标志牌;
3、有害垃圾: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架、垃圾篓、垃圾分类指示牌、垃圾分类标志牌、有害垃圾分类标签;
4、其他垃圾: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架、垃圾篓、垃圾分类指示牌、垃圾分类标志牌;
5、湿垃圾: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架、垃圾篓、垃圾分类指示牌、垃圾分类标志牌、湿垃圾分类标签;
6、干垃圾: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架、垃圾篓、垃圾分类指示牌、垃圾分类标志牌、干垃圾分类标签;
7、垃圾收集袋:垃圾袋收集桶、垃圾袋收集箱、垃圾袋收集架、垃圾袋收集篓;
8、垃圾清扫设施:垃圾清扫桶、垃圾清扫箱、垃圾清扫架、垃圾清扫篓;
9、垃圾投放设施:垃圾投放桶、垃圾投放箱、垃圾投放架、垃圾投放篓;
10、垃圾搬运设施:垃圾搬运桶、垃圾搬运箱、垃圾搬运架、垃圾搬运篓;
11、垃圾分类提示牌:垃圾分类提示牌、垃圾分类标志牌、有害垃圾分类标签、湿垃圾分类。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暂存设施设备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暂存设施设备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暂存设施设备要求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等五类。

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4.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6. 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二、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2.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4.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5.易于清洁和消毒;6.避免阳光直射;7.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垃圾收集设施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一、垃圾池
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

外观清馨、简约,屋顶可种植观赏性植物; 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平;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建筑:现代抽象造型护墙,墙内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材质: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
外观现代、简约、艺术感染力强;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挡墙式建筑,内设置三个垃圾桶(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实现垃圾分类功能,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造价:1.4万元。

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
0.5m 。

材质: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建筑:川西民居艺术护墙,墙内尺寸:2×3×2m、地平尺寸:6×5m;垃圾池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材质: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川西民居风格、简约、环境融入强;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挡墙式建筑,内设置三个垃圾桶(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实现垃圾分类功能,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造价:1.5万元。

二、垃圾房
格;可堆肥、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房设置四个垃圾投放口(可堆肥垃圾设置两个投放口),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种分类。

单层坡屋顶、方形主体,构筑物尺寸:4×2.5×2.3m 、地平尺寸:7×9m ;垃圾房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

砖混砌筑、仿木装饰、青瓦屋顶、硬化地平; 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1000人,按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房设置四个垃圾投放口(可堆肥垃圾设置两个投放口),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种分类。

造价:2.0万元。

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主体,构筑物尺寸:4×2.5×2.3m 、地平尺寸:7×9m ;垃圾房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

材质:砖混砌筑、仿木装饰、青瓦屋顶、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
功能:服务人口约1000人,按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房设置四个垃圾投放口(可堆肥垃圾设置两个投放口),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种分类。

三、中转房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分
高1.8m、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体,
构筑物尺寸:10×5×4.8m、投放口之间间
距2.5m,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台
12×10m。

材质:石砌护栏、仿木装饰屋顶、砖混主
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爽、简约;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置
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
(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供附近
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高于地
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
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
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分高1.8m、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体,构筑物尺寸:10×5×4.8m、投放口之间间距2.5m,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台12×10m。

材质:青瓦屋顶、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朴素、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分高1.8m、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体,构筑物尺寸:10×5×4.8m、投放口之间间距2.5m,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台12×10m。

材质:青瓦屋顶、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朴素、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