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垃圾收集设施

合集下载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指南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指南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指南1 总则1.1 为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处置效率,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规范本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依据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标准(CJ/T3033-1996)、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0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生活垃圾收集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以及国家和本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应于本市居住小区(住宅)、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以及各类公共场所。

1.3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应与区域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系统相适应,与生活垃圾产生量、收运频率要求相适应。

2 分类标准2.1 实施大分流,按照日常生活垃圾、装修垃圾、单位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绿化枯枝落叶等分类。

2.2 日常生活垃圾分类。

具体区分居民家庭、单位办公场所、菜场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等4种场所类型。

2.2.1 居民家庭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果皮(湿垃圾)、其它垃圾(干垃圾)等分成4类。

2.2.2 单位办公场所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干垃圾)等分成3类。

2.2.3 菜场、集贸市场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果皮(湿垃圾)、其它垃圾(干垃圾)等分成3类。

2.2.4 公共场所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干垃圾)等分成2类。

2.2.5 可回收物进一步细化分类为玻璃、金属、塑料、纸张、废旧衣物等,实施专项分类收集。

2.2.6 可回收物纳入社会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集中后纳入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集中处置;厨余果皮(湿垃圾)纳入有机垃圾处理厂资源化利用,在有机垃圾处理厂建设的过渡期内,厨余果皮(湿垃圾)可过渡进入填埋场等末端设施处置;未能进一步回收利用的其它垃圾(干垃圾)纳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处置。

各类资源化利用设施和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产生的残渣,难以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的,纳入卫生填埋场最终处置。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1.1分类投放容器配置要求及标准1.1.1分类投放容器的设置应与定时定点相对集中收集方式相匹配。

1.1.2分类投放容器的数量、规格、间距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运频率确定。

1.1.3分类投放容器应采用阻燃、耐酸碱腐蚀、具有一定韧性、承载力及耐温性的材料制造。

1.1.4分类投放容器应与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方式相匹配。

1.1.5分类投放容器应及时维护或更新,确保容器外观整洁、标志规范、密闭性好。

1.1.6 本标准实施前配置的分类投放容器,可通过更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和满足使用需要。

1.2各类场所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及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具体区分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公共机构办公区、文教区、公共区域、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居民住宅区、农村等类型。

1.2.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1.2.1.1分类收集站(点)宜单独设置,并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 5m。

200 户以上新建住宅区的分类收集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 ㎡。

1.2.1.2分类收集站(点)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宜增设除臭装置,满足卫生、消防、运输等要求。

1.2.1.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1.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以每周清理1次的标准配置。

1.2.1.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一般以每周清理两次的标准配置。

1.2.1.6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应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日常监管等工作。

1.2.2公共机构办公区1.2.2.1公共机构办公区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2.2公共机构办公区应至少设置1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收集设施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收集设施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一收集设施一、一般规定1.1垃圾收集设施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可回收物回收站点、大件垃圾暂存点。

垃圾收集点可以采用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收集房(亭)等形式设置。

1.2垃圾收集设施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有效控制噪声、污水、臭气和垃圾等二次污染,并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13新建、改(扩)建项目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环境卫生工程项目规范等相关标准配套建设垃圾收集设施,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所需资金应纳入建设工程概算。

1.4垃圾收集容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腐、阻燃、耐磨、抗老化、便于移动和清洗,不易变形和毁损,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定期清洗消杀,保持干净整洁,腐蚀严重、外观破损的垃圾收集容器应及时维护与更换。

3根据场所、垃圾量、垃圾容重、收运频次和容器规格确定数量。

1.5垃圾分类标志的图案和配色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的要求,详见附录Ao已购置的垃圾收集容器,可通过更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

二、垃圾收集点2.1垃圾收集点的配置应做到种类匹配、数量足够、定点定位、标志规范。

2.2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应符合安全与卫生要求,地面应硬化处理。

具备供水或供电条件的,应配备照明、洗擦手、破袋等装置。

2.3生活垃圾收集点应设置投放指引,根据需要公示分类收集点的位置分布、分类投放要求、投放时间等信息。

2.4居住小区(含住宅小区、公寓和宿舍)垃圾收集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小区垃圾收集点应以方便居民投放和满足垃圾产生量为原则,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收集点。

2居住小区垃圾收集点应至少包含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1个居民小区应至少设置1处有害垃圾收集点,1处可回收物收集点。

3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釆用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方式的小区,应增设误时分类收集点,供未能在规定时间投放垃圾的居民投放。

4居住小区内户外公共场所(含人行道、运动场、休闲区等)宜按人流量合理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建筑垃圾处理场运营方案

建筑垃圾处理场运营方案

建筑垃圾处理场运营方案一、项目概述建筑垃圾处理场是专门处理城市建筑垃圾的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装修垃圾、拆除垃圾等。

建筑垃圾处理场的运营方案需要从设施建设、垃圾收集、分类处理、再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以满足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二、建设规划1.选址建筑垃圾处理场选址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城市规划、交通便利度等因素。

建议选址在城市边缘地带,远离居民区和市中心,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不良影响。

2.设施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包括垃圾接收站、分类设备、回收设备、处理设施和再利用设施等。

需要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种类进行设施规划,确保能够有效处理各类建筑垃圾。

3.环保设施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配置环保设施,如粉尘处理设备、噪音控制设备、废水处理设施等,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安全设施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配置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以确保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安全。

5.管理设施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配置管理设施,如办公楼、停车场、道路等,以便管理和运营建筑垃圾处理场的工作。

三、垃圾收集1.垃圾来源建筑垃圾处理场的垃圾来源主要包括工地废弃物、居民小区装修垃圾、市政拆迁垃圾等。

需要与当地建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确保能够及时收集到各类建筑垃圾。

2.收集方式建筑垃圾处理场的垃圾收集方式可以通过市政垃圾收集车、建筑公司自运输、物业管理公司配合等方式进行收集。

需要根据垃圾来源和垃圾种类确定收集方式,以便确保垃圾的及时收集和运输。

3.垃圾转运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与垃圾转运公司进行合作,确保垃圾能够及时转运到建筑垃圾处理场,以便分类处理和再利用。

四、分类处理1.分类设备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配置各类分类设备,如震动筛、回转筛、磁选机等,以便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分类原则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根据垃圾的种类、材质和再利用价值进行分类处理,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确保能够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深圳标准2020版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深圳标准2020版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暂存点、生活垃圾转运站(中转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配置和维护要求,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建筑废弃物、病死畜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控地区的生活垃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 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25175 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CJ/T 227 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CJJ/T 47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DB4403/T 58 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规范SZDB/Z 233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规范SZDB/Z 326 废旧织物回收及综合利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类别的含义和说明见附录A。

3.2生活垃圾产生源sourc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产生生活垃圾的各种场所,包括住宅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场所。

3.3住宅区residential community被城市道路、自然分界线、人工分界线所围合,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住宅区域。

包括商品房小区、福利性住房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城中村、统建房小区的住宅建筑以及附属设施。

3.4机关企事业单位government office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人员相对稳定,且在写字楼、办公楼等室内场所办理相关事务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颜色标识及设施设置要求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颜色标识及设施设置要求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颜色标识及设施设置要求一、分类名称标识颜色各生活小区、建制村、公共机构、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坚持四分标准,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

分类名称、标识、颜色色标参照最新发布的XX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执行。

垃圾收集容器颜色采用统一标准,即:有害垃圾为红色、可回收物为蓝色、易腐垃圾为绿色、其他垃圾为灰色,灰色色标为:Pantone5477U。

二、分类设施设计要求1.生活垃圾收集点。

主要用于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应设置分类宣传牌,内容包括四类常见垃圾及投放点的设置位置。

240L、120L垃圾桶须符合分类规范颜色,现有收集容器在与规定颜色一致情况下,可通过加贴分类标识的方式保留使用。

2.再生资源回收站(房)。

主要用于可回收物投放,有害垃圾协同回收,设置位置应充分考虑居民投放、收运车辆接驳等因素,单个面积不小于20m2,站(房)内按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纺织、电器细分类设置存放区,并设置有害垃圾收集设施。

3.特殊垃圾存放点。

位置相对隐蔽、有围档,围挡高度不超过2.5m。

存放点地面硬化,与小区道路同高,设置分类堆放区、告示牌,公布清运单位、责任人电话、清运频次、清运时间等信息。

4.生活垃圾收集站。

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内部层高净高不小于2.2m,设置所需给排水设施,冲洗水阀,出入口设防腐排水明沟,铸铁盖板,排水管径100mm以上,污水排放市政污水管网。

设置公示牌,公布清运单位、责任人电话、清运频次、清运时间等信息。

三、分类设施具体要求1.居住区小区(村)主出入口应设置分类指导牌,标明各类垃圾收集点设置位置和投放方式。

(1)垃圾收集点生活小区每150户设置1处生活垃圾收集点,农村居住区及别墅、排屋可每户设置1处。

使用“定时定点”投放的方式收集,按每300户设置1处收集点。

(2)再生资源回收站(房)城市居住区1000户1处,建制村每村1处。

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公共位置、出入口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专用回收箱。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1.1分类投放容器配置要求及标准1.1.1分类投放容器的设置应与定时定点相对集中收集方式相匹配。

1.1.2分类投放容器的数量、规格、间距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运频率确定。

1.1.3分类投放容器应采用阻燃、耐酸碱腐蚀、具有一定韧性、承载力及耐温性的材料制造。

1.1.4分类投放容器应与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方式相匹配。

1.1.5分类投放容器应及时维护或更新,确保容器外观整洁、标志规范、密闭性好。

1.1.6本标准实施前配置的分类投放容器,可通过更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和满足使用需要。

1.2各类场所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及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具体区分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公共机构办公区、文教区、公共区域、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居民住宅区、农村等类型。

1.2.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1.2.1.1分类收集站(点)宜单独设置,并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m。

200 户以上新建住宅区的分类收集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 ㎡。

1.2.1.2分类收集站(点)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宜增设除臭装置,满足卫生、消防、运输等要求。

1.2.1.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1.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以每周清理1 次的标准配置。

1.2.1.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一般以每周清理两次的标准配置。

1.2.1.6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应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日常监管等工作。

1.2.2公共机构办公区1.2.2.1公共机构办公区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2.2公共机构办公区应至少设置1 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各种垃圾收集设施

各种垃圾收集设施

一、垃圾池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 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

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屋顶可种植观赏性植物; 200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平;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1.8建筑:现代抽象造型护墙,墙内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材质: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现代、简约、艺术感染力强;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挡墙式建筑,内设置三个垃圾桶(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实现垃圾分类功能,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造价:1.4万元。

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1.5m 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 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

材质: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 外观清馨、简约; 功能:服务人口约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造价:1.5万元。

建筑:川西民居艺术护墙,墙内尺寸:2×3×2m、地平尺寸:6×5m;垃圾池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材质:砖混主体、硬化地平;特色:川西民居风格、简约、环境融入强;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挡墙式建筑,内设置三个垃圾桶(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实现垃圾分类功能,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造价:1.5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垃圾收集设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
垃圾池
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

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平; 外观清馨、简约,屋顶可种植观赏性植物; 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池体,构筑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造价:万元。

现代抽象造型护墙,墙内尺外观现代、简约、艺术感染力强; 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

材质: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造价:
万元。

建筑:川西民居艺术护墙,墙内尺寸:2×3×2m 、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宽的装卸工作面。

材质: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川西民居风格、简约、环境融入强;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挡墙式建筑,内设置三个垃圾桶(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实现垃圾分类功能,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造价:万元。

二、垃圾房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主体,构筑
物尺寸:4××、地平尺寸:7×9m;垃
圾房两侧留有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
端留有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
路。

材质:砖混砌筑、仿木装饰、青瓦屋
顶、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
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1000人,按可回
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房
设置四个垃圾投放口(可堆肥垃圾设
置两个投放口),以三轮车作为配套
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
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
应三种分类。

造价:万元。

三、中转房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
部分高、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
体,构筑物尺寸:10×5×、投放口之间
间距,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
台12×10m。

材质:石砌护栏、仿木装饰屋顶、砖混
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爽、简约;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
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
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
圾),可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
放,投放口略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
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箱体装满后
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由坡道
与现状道路连接。

造价:3万元。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分高、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体,构筑物尺寸:10×5×、投放口之间间距,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台12×10m。

材质:青瓦屋顶、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朴素、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造价:万元。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分高、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体,构筑物尺寸:10×5×、投放口之间间距,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台12×10m。

材质:青瓦屋顶、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朴素、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造价: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