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垃圾收集设施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1.1分类投放容器配置要求及标准1.1.1分类投放容器的设置应与定时定点相对集中收集方式相匹配。

1.1.2分类投放容器的数量、规格、间距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运频率确定。

1.1.3分类投放容器应采用阻燃、耐酸碱腐蚀、具有一定韧性、承载力及耐温性的材料制造。

1.1.4分类投放容器应与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方式相匹配。

1.1.5分类投放容器应及时维护或更新,确保容器外观整洁、标志规范、密闭性好。

1.1.6 本标准实施前配置的分类投放容器,可通过更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和满足使用需要。

1.2各类场所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及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具体区分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公共机构办公区、文教区、公共区域、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居民住宅区、农村等类型。

1.2.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1.2.1.1分类收集站(点)宜单独设置,并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 5m。

200 户以上新建住宅区的分类收集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 ㎡。

1.2.1.2分类收集站(点)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宜增设除臭装置,满足卫生、消防、运输等要求。

1.2.1.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1.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以每周清理1次的标准配置。

1.2.1.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一般以每周清理两次的标准配置。

1.2.1.6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应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日常监管等工作。

1.2.2公共机构办公区1.2.2.1公共机构办公区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2.2公共机构办公区应至少设置1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管理制度

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管理制度

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管理制度一、垃圾分类标准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规定,本小区实行以下垃圾分类标准: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可回收的物品。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果皮果核、菜叶菜根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垃圾。

4.其他垃圾:不属于可回收、厨余和有害垃圾的垃圾。

二、设施配置1.小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包括可回收垃圾桶、厨余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2.每个单元楼下设置专门用于投放厨余垃圾的垃圾桶。

3.设置专门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的固定收集点,并配备相应的收集容器。

4.设置专门用于投放有害垃圾的固定收集点,并配备相应的收集容器。

三、投放规定1.居民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投放垃圾,不得混投。

2.居民应将厨余垃圾投入专门的厨余垃圾桶中。

3.居民应将可回收垃圾投入指定的可回收垃圾桶中。

4.居民应将有害垃圾投入指定的有害垃圾桶中。

5.其他垃圾应投入指定的其他垃圾桶中。

四、分类收集1.物业公司应安排专人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确保不同种类的垃圾得到分类收集。

2.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定期收集,并交由有资质的回收机构处理。

3.对厨余垃圾进行定期收集,并交由有资质的垃圾处理机构处理。

4.对有害垃圾进行定期收集,并交由有资质的有害垃圾处理机构处理。

5.其他垃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清洁维护1.物业公司应定期对小区内的垃圾桶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2.定期对小区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3.发现垃圾桶损坏或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应及时更换或修正。

4.定期检查小区内的排水系统,确保其畅通无阻。

5.定期检查小区内的公共照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转。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案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案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垃圾处理是每个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个综合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案,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一、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垃圾,首先应建立全面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该系统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别。

在城市范围内设置合理的垃圾收集点,并配备专门的回收车辆,定期收集各类垃圾。

二、焚烧/气化厂建设针对无法回收和处理的垃圾,建设焚烧/气化厂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些厂房将采用先进的焚烧和气化技术,将垃圾转化为能源或其他有价值的产品。

同时,焚烧/气化厂也必须配备先进的过滤和净化系统,以减少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

三、堆肥处理系统针对厨余垃圾的处理,建设堆肥处理系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通过将厨余垃圾进行分解和转化,可以获取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这些堆肥处理系统应采用封闭式处理,以控制异味和防止二次污染。

四、垃圾填埋场改造现有的垃圾填埋场需要进行彻底改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改造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工程技术,包括渗滤液收集系统、垃圾压实措施和隔离层建设。

此外,填埋场周边应建设固定的排放监测点,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

五、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建设为了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建设资源回收利用中心是必要的。

这些中心将利用现有技术,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清洗和加工,以生产再生资源。

此外,还可以将有用的废物进行再利用,如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再生砖块的生产。

资源回收利用中心还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加强公众对垃圾分类和环保的认识。

六、环境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监测和评估垃圾处理设施的排放情况,并提供相关的监管和处罚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对垃圾收集及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的研究,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七、公众参与与宣传垃圾处理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

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

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一、收集范围1. 城市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的收集范围应包括所有产生在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固体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废弃物等。

2. 确定各类固废物的收集标准和方法,经过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收集方式1. 建立有效的固废物收集网络,确保固废物的及时清理和处理。

可以采取定时收集、定点收集、定区收集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收集人员和车辆。

2. 鼓励和支持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固废物分类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收集设施1. 建立健全的固废物收集设施,包括垃圾箱、分类箱、垃圾桶等,确保固废物的有效存放和收集。

2. 定期检查和维护收集设施,及时更换损坏的设施,保证固废物的正常收集和处理。

四、收集管理1. 设立固废物收集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固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2. 加强对固废物收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固废物的安全和合理收集。

五、收集监督1. 加强对固废物收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固废物收集中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城市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对固废物收集工作的监督和参与,形成共同管理固废物的合力。

六、收集奖惩1. 建立奖惩机制,对固废物收集工作中取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对固废物收集工作不力或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处罚,引以为戒,确保固废物的正常收集和处理。

七、收集宣传1. 加强对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固废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固废物收集工作的规范和良好发展。

2. 利用各种传媒和宣传手段,加大对固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对固废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固废物收集管理制度对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行业标准》[条文说明]CJJ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行业标准》[条文说明]CJJ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条文说明]总则基本规定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一般规定.废物箱.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环境卫生工程设施.一般规定.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垃圾、粪便码头.水域保洁及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他垃圾处理设施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洒水(冲洗)车供水器总则总则..本条款说明了本标准编制地指导思想,强调了环卫设施地必要性和目地性...为加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管理,将适用范围从城镇扩大至农村地区.本标准中涉及地范围概念有城乡、城市、城镇、镇(乡)、镇(乡)建成区、农村、村庄等.其中城乡包括城市和镇(乡);镇(乡)包括镇(乡)建成区和农村;城镇包括城市和镇(乡)建成区;农村地村民聚集区为村庄...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应执行国家现行地有关标准.b5E2R。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地设置不仅要与城市、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尤其是要与城市详细规划以及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以便于落实环境卫生设施用地...规定了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时应考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地系统性,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地重要保证.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生活废物指人类在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地废物,而生活垃圾是指人类在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地垃圾,是生活废物地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各种环境卫生设施应统一进行规划和设置,并要因地制宜...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过程中,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必须与主体工程进度保持一致...规定了区域性规划和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共享地重要性...规定垃圾处理设施设置中必须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能力...为确保项目实施,环境卫生设施地建设应列入城乡建设计划...本条是为了限制旧城改造中,被改建、拆除地环境卫生设施还建不到位地现象,明确了在替代环境卫生设施未交付前不得停止使用或拆除原有地环境卫生设施.p1Ean。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4环境卫生收集设施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4环境卫生收集设施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4环境卫生收集设施4环境卫生收集设施4.1一般规定4.1.1环境卫生收集设施一般包括生活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收集站、废物箱、水域保洁及垃圾收集设施。

4.1.2环境卫生收集设施应满足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应与分类处理方式相适应。

4.1.3环境卫生收集设施位置宜相对固定,且不影响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

4.2生活垃圾收集点4.2.1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宜满足居民投放生活垃圾不穿越城市道路的要求;市场、交通客运枢纽及其他生活垃圾产量较大的场所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

4.2.2生活垃圾收集点宜采用密闭方式。

生活垃圾收集点可采用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的方式,采用垃圾容器间时,建筑面积不宜小于10m2。

4.3生活垃圾收集站4.3.1收集站的服务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人力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最大不宜超过1km;2采用小型机动车收集,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km。

4.3.2大于5000人的居住小区(或组团)及规模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可单独设置收集站。

4.3.3收集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4.4废物箱4.4.1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交站点、公园、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公厕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宜采用分类收集的方式。

4.4.2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宜按道路功能划分:1在人流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大型公共设施周边、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区、市民活动聚集区等地区的主干路,人流量较大的次干路,人流活动密集的支路,以及沿线土地使用强度较高的快速路辅路设置间距为30m~100m;2在人流较为密集的中等规模公共设施周边、城市一般功能区等地区的次干路和支路设置间距为100m~200m;3在以交通性为主、沿线土地使用强度较低的快速路辅路、主干路,以及城市外围地区、工业区等人流活动较少的各类道路设置间距为200m~400m。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及标准1.1分类投放容器配置要求及标准1.1.1分类投放容器的设置应与定时定点相对集中收集方式相匹配。

1.1.2分类投放容器的数量、规格、间距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运频率确定。

1.1.3分类投放容器应采用阻燃、耐酸碱腐蚀、具有一定韧性、承载力及耐温性的材料制造。

1.1.4分类投放容器应与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方式相匹配。

1.1.5分类投放容器应及时维护或更新,确保容器外观整洁、标志规范、密闭性好。

1.1.6本标准实施前配置的分类投放容器,可通过更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和满足使用需要。

1.2各类场所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及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具体区分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公共机构办公区、文教区、公共区域、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居民住宅区、农村等类型。

1.2.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1.2.1.1分类收集站(点)宜单独设置,并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m。

200 户以上新建住宅区的分类收集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 ㎡。

1.2.1.2分类收集站(点)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宜增设除臭装置,满足卫生、消防、运输等要求。

1.2.1.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1.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以每周清理1 次的标准配置。

1.2.1.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应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数量一般以每周清理两次的标准配置。

1.2.1.6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应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日常监管等工作。

1.2.2公共机构办公区1.2.2.1公共机构办公区应集中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存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与回收或处置单位预约回收。

1.2.2.2公共机构办公区应至少设置1 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标准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标准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标准
基本规定:
收集点位置应相对固定,便于运输,并满足安全投放要求。

固定式收集点建筑面积通常不少于10平方米,地面需采用防渗混凝土浇筑,防渗标号大于P6(S6),厚度不小于15毫米。

收集点周边地面应硬化处理,前侧与道路取齐,左右两侧硬化面积不少于1.2米。

固定式收集点门通常设置在侧面或正面,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耐腐蚀材质。

固定式收集点背面应设置百叶窗通风口,屋顶宜具备采光功能。

固定式收集点可采用脚踏、手推或智能投递口,投递口边沿应使用不锈钢包边。

收集点内应根据本区域垃圾产生量和垃圾类别合理配置垃圾桶,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类型指标:
Ⅰ、Ⅱ类收集点占地面积包含清运车辆回车场地面积和二次分拣场地面积。

与地面相邻建筑间隔自收集容器外壁起计算。

本表各类型含下限,不含上限。

设置规定:
固定式收集点门通常设置在侧面或正面,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耐腐蚀材质。

固定式收集点背面应设置百叶窗通风口,屋顶宜具备采光功能。

固定式收集点可采用脚踏、手推或智能投递口,投递口边沿应使用不锈钢包边。

收集点内应根据本区域垃圾产生量和垃圾类别合理配置垃圾桶,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垃圾池
建筑: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
尺寸:2×3×2m、地平尺寸:6×5m;
垃圾池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
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材质: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
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屋顶可种植观
赏性植物;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垃圾池设置
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
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
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造价:1.5万元。

建筑:单层平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地平尺寸:6×5m;垃圾池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材质: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造价:1.5万元。

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池体,构筑物尺寸:2×3×2m、地平尺寸:6×5m;垃圾池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材质:砖混砌筑、文化石贴面、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垃圾池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个投放口。

造价:1.8万元。

建筑:现代抽象造型护墙,墙内尺寸:2×3×2m、地平尺寸:6×5m;垃圾池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材质: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现代、简约、艺术感染力强;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挡墙式建筑,内设置三个垃圾桶(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实现垃圾分类功能,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造价:1.4万元。

建筑:川西民居艺术护墙,墙内尺寸:2×3×2m、地平尺寸:6×5m;垃圾池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材质: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川西民居风格、简约、环境融入强;
功能:服务人口约200人,挡墙式建筑,内设置三个垃圾桶(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以实现垃圾分类功能,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造价:1.5万元。

二、垃圾房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主体,构筑物
尺寸:4×2.5×2.3m、地平尺寸:7×
9m;垃圾房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
垃圾池后端留有 2.5m宽的装卸工作
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材质:砖混砌筑、仿木装饰、青瓦屋顶、
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1000人,按可回收、
可堆肥、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房设置四
个垃圾投放口(可堆肥垃圾设置两个投
放口),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
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
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种分类。

造价:2.0万元。

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主体,构筑物尺寸:4×2.5×2.3m、地平尺寸:7×9m;垃圾房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材质:砖混砌筑、仿木装饰、青瓦屋顶、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1000人,按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房设置四个垃圾投放口(可堆肥垃圾设置两个投放口),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种分类。

造价:2.0万元。

建筑:单层坡屋顶、方形主体,构筑物尺寸:4×2.5×2.3m、地平尺寸:7×9m;垃圾房两侧留有1.5m的三轮车道,垃圾池后端留有 2.5m宽的装卸工作面。

投放口距道路0.5m。

材质:砖混砌筑、仿木装饰、青瓦屋顶、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馨、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1000人,按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房设置四个垃圾投放口(可堆肥垃圾设置两个投放口),以三轮车作为配套收运工具;垃圾池内用挡墙分成三格并在垃圾池后墙设置三个出入口,对应三种分类。

造价:2.0万元。

三、中转房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
分高1.8m、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
体,构筑物尺寸:10×5×4.8m、投放口
之间间距2.5m,下层12×15m,其中车
辆工作平台12×10m。

材质:石砌护栏、仿木装饰屋顶、砖混主
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清爽、简约;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
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
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
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
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
圾箱体,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
中转房下层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造价:3万元。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分高1.8m、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体,构筑物尺寸:10×5×4.8m、投放口之间间距2.5m,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台12×10m。

材质:青瓦屋顶、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朴素、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造价:2.5万元。

建筑:双层(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部分高1.8m、地下部分高3m)、开放式主体,构筑物尺寸:10×5×4.8m、投放口之间间距2.5m,下层12×15m,其中车辆工作平台12×10m。

材质:青瓦屋顶、砖混主体、硬化地平;
特色:外观朴素、简约,川西民居风格;
功能:服务人口约5000人,根据地势设置上下两层,中转房地面设置三个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可堆肥、其他垃圾),可供附近住户和三轮车倾倒投放,投放口略高于地面,避免雨水进入;投放口下接垃圾箱体,箱体装满后由拉臂式汽车拉走;中转房下层由坡道与现状道路连接。

造价:2.5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