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平均速度例题讲解(精品).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14 人教版优秀课件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
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
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填
“大、小”)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5cm, tBC= 1 s,
vAC= 0.033 m/s。
3 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我会被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他脑海中的念头是,我必须能赶得上跑得最快的羚羊,要不然,我会饿死。于是,几乎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这是生物圈里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羚羊和狮子疲于奔波都是为了同样一个目标――生存。这也是动物的本能,而人生在世总要为着这样或那样的目标去劳作去追逐――有意识的活动和单纯的本能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尚且能为生存而奔跑,何况人乎?人生活在世上干什么,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就是要让社会承认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自暴自弃蝇营狗苟之徒,或许也能活得下来,但这绝不是生活! 著名物理学家库珀说:"人生就像打高尔夫球时击出去的球,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的,人的生活不能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象大海中的船舶,没有舵手,它就随时可能触礁或搁浅;没有目标,人就活得消极被动,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譬如,庙里撞钟的和尚,他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哪天会失业,或者哪天去跳槽,只是苦度年华,静待归西的涅磐。如果羚羊和狮子都蛰伏不起,它们也难免要被吃掉或饿死;但它们总是一跃而起向前奔去,这是因为它们有生存的目标,这既是方向,也是动力。 有了心中的目标,就要去追逐它,去为它潜心地付出,哪怕是为伊憔悴衣带渐宽?是真正的生活,就要有百折不挠的激情,就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要有中流击水的魄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库珀补充说:"当你把手中的球投向目标之后,你就要奋勇地向它奔去。"这就是积极的活法。如果整天耽于幻想,坐井观天不思进取,那么,最亮堂的目标最终也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 然而,奋斗后总有失败和成功两种结果,失败是让人痛苦的,而痛苦的人们并不因失败就痛不欲生裹足不前了,而是擦擦眼泪又上路了。正如羚羊被吃掉和狮子饿死荒野而并没有阻止它们向前奔跑的脚步一样。阿富汗的著名作家乌尔法特曾经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那他就永远无法享受到饭与水的甜美。"没有目标的人,或者不曾为目标而奋斗过的人,永远品尝不到潜心追逐目标的幸福与快乐。就算是失败了,也可对自己说一声,我无怨无悔!
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1.3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精品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想想议议: 图甲中的汽车在平稳行驶的过程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 什么特点?图乙中的汽车从静止开始前进,在各段时间内的 速度有什么特点?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的分类
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 直线运动。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的分类
例3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 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 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两人一起再 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O
t/s
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
图像:
说出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A、B的运动情况,以及谁的速度大。
v/(m·s-1)
s/m
A
A
B
B
O
甲
t/s
O
乙 t/s
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
图像:说出这两个图像所代表的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
情况,以及速度变化情况。
v/(m·s-1)
v/(m·s-1)
O
t/s
O
t/s
甲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v1
s1 t1
1800m 5 60s
=6m /
s
。
知识点三 平均速度
例3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PPT课件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共40张PPT)

回到课前问题: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方法:t2 = tC -tB
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t2= tC–tB =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测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
怎样测?
方法:t1 = tB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复位
计时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
计时吗?
方法:t2 = tC -tB
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科目1考试网 科目1考试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的“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米的路程,每隔20米用石灰做记号;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 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八级上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ppt(共50张PPT)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 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___m/s
能力提升
一列火车以V1的速度通过一段路程S1后,又以V2的速度通过另一段路
程S2,则这列火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原理:
图15
路
程
___________
①刚才的操作还存在什么问题?
② 5 m/s=
km/h
⑶小垫块的作用: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动路程之比为4/3,则甲乙运动速度之
t3= t1- t2=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
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怎样得到路程?
③怎样记录时间?
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
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 又不至于太快。
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
初中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16 人教版优秀课件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温故而知新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 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 如何使用停表?
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 高处释放。同学听到乒乓 球第一次撞击地面的声音 开始计时,听到第二次撞 击地面的声音停止计时, 并比较计时结果。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那就看他闲下来做什么。 这世上有人忙里偷闲,利用坐车和排队的间隙,读书,思考,写作,也有人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闲,并不是一个人的福气。相反,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闲下来。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01 闲着闲着,一个人就废了。
3 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我会被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他脑海中的念头是,我必须能赶得上跑得最快的羚羊,要不然,我会饿死。于是,几乎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这是生物圈里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羚羊和狮子疲于奔波都是为了同样一个目标――生存。这也是动物的本能,而人生在世总要为着这样或那样的目标去劳作去追逐――有意识的活动和单纯的本能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尚且能为生存而奔跑,何况人乎?人生活在世上干什么,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就是要让社会承认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自暴自弃蝇营狗苟之徒,或许也能活得下来,但这绝不是生活! 著名物理学家库珀说:"人生就像打高尔夫球时击出去的球,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的,人的生活不能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象大海中的船舶,没有舵手,它就随时可能触礁或搁浅;没有目标,人就活得消极被动,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譬如,庙里撞钟的和尚,他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哪天会失业,或者哪天去跳槽,只是苦度年华,静待归西的涅磐。如果羚羊和狮子都蛰伏不起,它们也难免要被吃掉或饿死;但它们总是一跃而起向前奔去,这是因为它们有生存的目标,这既是方向,也是动力。 有了心中的目标,就要去追逐它,去为它潜心地付出,哪怕是为伊憔悴衣带渐宽?是真正的生活,就要有百折不挠的激情,就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要有中流击水的魄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库珀补充说:"当你把手中的球投向目标之后,你就要奋勇地向它奔去。"这就是积极的活法。如果整天耽于幻想,坐井观天不思进取,那么,最亮堂的目标最终也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 然而,奋斗后总有失败和成功两种结果,失败是让人痛苦的,而痛苦的人们并不因失败就痛不欲生裹足不前了,而是擦擦眼泪又上路了。正如羚羊被吃掉和狮子饿死荒野而并没有阻止它们向前奔跑的脚步一样。阿富汗的著名作家乌尔法特曾经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那他就永远无法享受到饭与水的甜美。"没有目标的人,或者不曾为目标而奋斗过的人,永远品尝不到潜心追逐目标的幸福与快乐。就算是失败了,也可对自己说一声,我无怨无悔!
平均速度(1).ppt

15m
10m
10m
路徑長=
10
15
15m
10
位移=15m
位移vs路徑長
C
A
B
-10
0
10
A出發到B位移= 10 0 10
B出發到A位移= 0 10 10 A出發到B路徑長= 10 0 10
B出發到A路徑長= 0 10 10
B t=5
-10
速率vs速度
A t=0
平均速度
經位 歷移 時間,v
x t
10
平均速率
經路歷徑時長間,v
L t
A出發到B位移 (10) 10 20 平均速度v 20 4
5 A出發到B路徑長 (10) 10 20
平均速率v 20 4 5
速率vs速度
A
B
t=0
10m
t=5
平均速度
經位 歷移 時間,v
x t
平均速率
經路歷徑時長間,v
L t
A出發到B位移 10
平均速度v 10 2 5
A出發到B路徑長 10 平均速率v 10 2
5
平均速度
t0
x0
平均速度
位移 經歷時間
t 10s x 20m
v x t
t 0 ~ 10s
v 20 0 2(m / s) 10 0
平均速度
t0 x0
t 8s x8
t 10s x 20m
平均速度
v 8 0 1(m / s) 80
v 18 8 10(m / s) 98
v 20 18 2(m / s) 10 9
瞬時速度
t0 x0
t 7.999s x 6m
t 8s x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4测量平均速度 (共20张PPT)

课堂小结
⒈科学探究的环节(七个环节) ⒉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分析过程)
典例分析
故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 s甲→乙 26 cm v甲→乙=———=———= 13 cm/s , t甲→乙 2s s乙→丙 64 cm v乙→丙=———=———= 16 cm/s, t乙→丙 4s s甲→丙 90 cm v甲→丙=———=———= 15 cm/s . t甲→丙 6s 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 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故小车全程 不是做匀速运动.
合作探究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 度v3呢?
金属 挡板
s3=s1-s2
t3=t1-t2
合作探究
⒌通过计算可知下半段路程s3=s1- s2、下半段时间t3=t1-t2,进而可 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 速度v3.
合作探究
【设计表格】
路程/m
s1 = s2 = s3 = s1 - s2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典例分析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 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 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 式是“时:分:秒”.
典例分析
⑴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典例分析
【精讲精析】 ⑴可以按照小车的左侧面对应的刻度读 数,甲位置处的刻度值为90.00 cm, 乙位置处的刻度值为64.00 cm,丙位 置处的刻度值为0.00 cm.据此可填 出小车由乙至丙的路程为64.00 cm, 由甲至丙的路程为90.00 cm. 从甲至乙运动的时间为2 s,从乙至丙 运动的时间为4 s,从甲到丙运动的时 间为6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老师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车速大于40km/h).车上有一台时钟, 分针已经折断,一开始秒钟示数为0秒.汽车行驶了3千米时, 秒针示数为30秒.汽车再行驶4千米时,秒针示数为50 秒.那么当时汽车又行驶了5千米时,秒针示数为( )
A.0秒 B.10秒 C.20秒 D.30秒
2题 甲、乙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 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240秒,漂流距离为600米。故木箱漂流速度即水的流速
【评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 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使问题简单化。
【例4】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
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 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 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解法一】设小明家与学校之间路程为s,下坡行走速度为v,则上坡速
(V船+V水)t2-(V船-V水)t1
=V水(t1+t2)化简后得到V船t2=V船t1
∴t2=t1=120秒
∵V水(t1+t2)=600米
∴V水=2.5米/秒
【解法二】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木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船逆流 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V船,因此,船追赶木箱的时间和自木箱落水到 发觉的时间相等,即等于2分钟=120秒,木箱落入水中漂流时间为120秒+120秒
【例7】正确反映龟兔赛跑的图象是( )
C
【例8】有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与乌龟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
所示,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兔子与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 B.兔子与乌龟在赛程内曾有两次相遇 C.在O至t6时间内兔子与乌龟的平均速度相同 D.整个赛程内兔子与乌龟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平均速度一定要注意是对应的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
度。 【解】设总时间为2t,则前半段时间为t,后半段时间也为t,路程分别
为s1=v1t,s2=v2t
【评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总路程去除以总时间。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度为。依据题意有
联立①②式,将t上=36分钟代入解得t放=39分钟
【解法二】 采用特殊值法。
设从家到坡顶的路程为2,从坡顶到学校的路程为3,设上坡的 速度为2,下坡的速度为3,则:
将t上=36分钟代入上式得
【评注】解法一为常规解法,解题思路明朗,解法二简单明 了,有一定技巧性,不妨一试。
【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
【解法一】以地面为参照物。设船速为V船,水的流速为V水,船逆流而上的时间t1=2分 =120秒。船调转船头顺流而下的时间为t2。船逆流而上对地的速度为V船-V水,顺流 而下对地的速度为V船+V水。木箱顺水而下的速度与水速相同,根据路程的等量关系: 船顺流而下的路程减去船逆流而上的路程,即为木箱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即:
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此题和上题有所不同。但求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不变。设汽车
通过的总路程为2s,则前一半路程为s,对应行驶时间,后一半路程 为s,对应行驶时间。则
【评注】求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究竟采用什么方 法,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物理过程所遵从的物 理规律以及物理量的自身性质决定的。因此,求解 此类问题时,应从物理原理或物理规律出发,全面 分析,正确求出平均值。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 物。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 地面在匀速下降。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也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 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则乙相于地面匀速下降。 同时乙看见甲在下降,这时甲下降得比乙快。若甲在乙上方,则二人 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若甲在乙下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解】选D。
【例3】 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
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 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
【分析】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选地面为参照物,容易理解,但十分繁 琐。一种选河水为参照物,比较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