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上交
作文贴鼻子上交教案

一、教案主题:作文贴鼻子上交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作文的组成部分。
3. 实践:让学生动手写作,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物,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4. 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5. 实践: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借鉴,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7. 讲解:讲解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8. 实践:让学生根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9. 讲评:选取优秀的作文进行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10.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11. 作业:布置作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准确。
2. 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是否能准确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是否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六、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作文基本结构和要求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作文纸张:为学生提供作文书写的纸张。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程立祥上交教案

The teacher show the flash cards, the Ss read them.
7.practise: 1)read the cards
2)show some letters of the words, let the Ss say the words
2)read the words and match them
3)guessing game
2.Show the pictures of partA, let the Ss discuss them. (name,province,in the north…ofChina,famous for…)
3.Read part A, underl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place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3)say the direction and province of the famous places, let the Ss say the famous places there.
8.Listen to part(B)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 where is Ben from? What
3) guessing game
6.Listen to part(B) and repeat it.
7.Make a new dialogue according to part(B)
8.Act the dialogue.
9. Do a survey. ( ask and report)
月光下的凤尾竹上交教案

月光下的凤尾竹上交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月光下的凤尾竹为主题,通过学习凤尾竹的种植、养护、欣赏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凤尾竹的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
1.2 课程目标(1)了解凤尾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分布区域。
(2)掌握凤尾竹的种植、养护技巧。
(3)欣赏凤尾竹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了解凤尾竹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凤尾竹的形态特征(1)竹子的结构(2)凤尾竹的叶、秆、节、根等特征2.2 凤尾竹的生长习性(1)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凤尾竹生长的影响(2)凤尾竹的繁殖方法2.3 凤尾竹的分布区域(1)我国凤尾竹的分布特点(2)世界各地凤尾竹的分布情况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凤尾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凤尾竹的基本知识。
3.2 演示法教师展示凤尾竹的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凤尾竹。
3.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参与凤尾竹的种植、养护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凤尾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凤尾竹的美。
4.2 讲解凤尾竹的基本知识分别讲解凤尾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
4.3 欣赏凤尾竹的美展示不同品种的凤尾竹图片,让学生欣赏凤尾竹的美。
4.4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凤尾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5.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种植、养护凤尾竹过程中的表现。
5.3 课后作业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凤尾竹的种植技巧6.1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1)光照条件:凤尾竹喜半阴,应选择阳光充足但避免直射的地方。
(2)土壤要求:凤尾竹喜湿润土壤,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佳。
6.2 种植时间春季和秋季是种植凤尾竹的最佳时间。
《点彩游戏》上交的教案

二、制定依据:
解读文本: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并积极运用这些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创造欲望。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目标)
导入:观察发现(1分钟)
美术书第3课,观察与以前画的画的区别。
(板书:点)
发现点。
都是彩色的点。
直接切入主题,学生发现新的绘画技法用“点”表现,为新授作铺垫。
新授:玩玩赏赏(15分钟)
1、感受、体验“点彩游戏”中三原色混合产生的色彩空间混合的视觉魅力。
课题
《点彩游戏》
教时
1
日期
李娜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色彩空间混合视觉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点彩画”的特性。
2、操作目标:选择合适的色彩,运用正确的点彩方法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学习点彩派画家一丝不苟的绘画精神,从游戏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
展评(4分钟)
作业展评。
针对练习要求评价。
学生互评
互相学习提高。
总结拓展(1分钟)
请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拓展:
1、点彩工具。
2、(PPT)生活中的所有画面都由彩点组成,都能用点彩来表现。
总结。
开拓视野。
拓展思维,联系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情感升华。
感恩老师上交教案

《感恩老师》主题班会教案县一小六(2)班甘晓兰一、班主任发言二、主持人发言甲:是谁,播下万古远点的梦幻?乙:是谁,耕耘遍野燃烧的心愿?合:是您,我们敬爱的老师!甲:您将青春融入滴滴烛泪,记下了人类永远的赞叹。
乙:流淌的汗水和心血啊,在校园里把希望浇灌。
甲:您的爱,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乙:让我们深深地向您鞠一躬,真挚地问候一声——合:老师———您辛苦了....!甲:六(2)班《感恩老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乙:有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知道:代代人的成长是您用心血浇灌培养的。
甲:有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明白: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昌盛,是您甘做基石,舍身铺路。
乙:有人说,您是小草无私奉献,把三辉回报,我说,小草只能带给我们春意,而您——却能送一个完美的春,伴随我们,一直到老。
甲:有人说你是红烛,毁灭自己照亮别人,我说,蜡烛只能给我们驱逐黑暗,而您,是用圣火点亮我们的心灵。
乙:看到您的身躯,我才明白,不论用多美的诗句形容您,都是苍白无力。
甲:因为你很普通,普通得像一座桥,躬身矗立在水流湍急的河滩之上。
乙:因为你很平凡,平凡得像一条船,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摆渡一生。
甲:因为你默默无闻啊!就像一名纤夫。
乙:烈日暴雨中,埋下头去一步一个脚印,把别人拉向一个新的高度。
甲:您工作的空间,一支粉笔三尺讲台。
乙: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增添华发,三尺讲台荡漾着笑声,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阳光融化着冷漠的冰雪,你是向导,引领我们走出科学的迷宫。
三、欣赏图片甲: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名人图片这——是美国著名作家米切纳。
一次,他拒绝了总统请他去白宫参加高级宴会,为的是去看望多年不见的启蒙老师,作家米切纳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老师比总统更重要!乙:的确,尊重是一种美德!也许我们曾经因受老师的批评而抱怨,也许我们曾经不尊重过老师,但是老师教我们已经六年了,这六年的师恩之情我们不能难忘。
上交教案

《细胞的结构》教案定州市花张蒙中学白玉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照绘制的动、植物细胞简图,指出细胞的结构,并能用对比法说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通过动手制作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整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科学素质——实事求是、胆大心细的态度;通过学习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和充满乐趣的。
●○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区别。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分析归纳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教师:显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特点的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生物几乎都是由()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的,细胞是()的基本单位。
学生回答:(细胞),(细胞),(生命活动)。
教师引言: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所绘制的细胞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拿出上节课绘制的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我把两幅放大的细胞图展示出来,请同学们与自己画的示意图比较一下。
(第一幅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第二幅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拿自己绘制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和大屏幕上的示意图对比一下,看是否大致相同。
教师引导:细胞中显示的大概结构是同学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那么细胞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细胞结构及其特点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二、细胞的结构(二)、深入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看课本,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看看植物细胞中有哪几种结构组成,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特点。
教师活动:放映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的图片。
学生讨论:识别各部分的结构,并请代表一一指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及其特点。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上交)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上交)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和体验来理解大自然1.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概念讨论大自然的特征和现象探讨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方法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大自然的看法和经历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例子讲解和演示: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特征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方法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最喜欢的自然现象的短文第二章:天气与气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2.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讨论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和气候2.3 教学步骤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讲解和演示: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天气和气候2.4 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三章:植物与生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和生命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重要性和生命特征讨论如何观察和实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3 教学步骤回顾前两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观察结果讲解和演示:介绍植物的重要性和生命特征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实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4 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实验植物,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四章:动物与生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平衡4.2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的概念讨论如何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平衡4.3 教学步骤回顾前三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和实验结果讲解和演示:介绍动物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平衡4.4 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5.3 教学步骤讲解和演示: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分享和总结: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经验,并进行总结5.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的计划第六章:水循环与气候系统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水循环的原理6.2 教学内容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讨论水循环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展示水循环的实验和观察方法6.3 教学步骤回顾前五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观察结果讲解和演示: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水循环的实验和观察6.4 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实验水循环,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状况7.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的重要性展示生物多样性的观察和记录方法7.3 教学步骤回顾前六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和水循环实验结果讲解和演示: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的重要性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生物多样性的状况7.4 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生物多样性,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八章:地理特征与现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理特征和现象的概念及其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地理特征和现象的特点8.2 教学内容介绍地理特征和现象的概念及其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展示地理特征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8.3 教学步骤回顾前七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水循环实验结果和生物多样性记录结果讲解和演示:介绍地理特征和现象的概念及其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地理特征和现象的特点8.4 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地理特征和现象,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九章:天气现象与灾害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和灾害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天气现象和灾害的特征9.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现象和灾害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展示天气现象和灾害的观察和记录方法9.3 教学步骤回顾前八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水循环实验结果、生物多样性记录结果和地理特征和现象的特点讲解和演示:介绍天气现象和灾害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和灾害的特征9.4 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和灾害,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提出保护大自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讨论保护大自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0.3 教学步骤回顾前九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水循环实验结果、生物多样性记录结果、地理特征和现象的特点、天气现象和灾害的特征讲解和演示: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大自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0.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提出的保护大自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计划第十一章:声音与振动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声音和振动的关系11.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展示声音和振动实验的方法和观察技巧11.3 教学步骤回顾前十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实验结果等讲解和演示: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和振动的实验和观察11.4 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声音和振动的实验,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十二章:光学现象与彩虹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学现象和彩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光学现象和彩虹的奥秘12.2 教学内容介绍光学现象和彩虹的形成原理展示光学现象和彩虹实验的方法和观察技巧12.3 教学步骤回顾前十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实验结果等讲解和演示:介绍光学现象和彩虹的形成原理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光学现象和彩虹的实验和观察12.4 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光学现象和彩虹的实验,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十三章:大气层与天气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层结构和天气系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大气层和天气的关系13.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和天气系统的运作展示大气层和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实验技巧13.3 教学步骤回顾前十二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实验结果等讲解和演示: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和天气系统的运作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大气层和天气的观察和实验13.4 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大气层和天气的观察和实验,并写一篇关于他们的观察结果的短文第十四章:自然资源与管理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14.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管理的重要性讨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14.3 教学步骤回顾前十三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观察结果、实验结果等讲解和演示: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管理的重要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1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提出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的计划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1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15.3 教学步骤讲解和演示: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分享和总结: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经验,并进行总结15.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的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如天气、植物、动物等)。
有病真难受(上交教案)

有病真难受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对常见病的病症的了解以及防治措施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的意识。
2、行为与习惯:初步掌握一些照顾自己的方法,养成爱清洁、多锻炼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常见病的病症以及原因,懂得爱清洁、多锻炼是预防常见病的有效方法。
活动准备:师:课件学生:调查生病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准备洗手液、毛巾一、想一想,谈一谈。
师:小朋友,你生过病吗?师:生过什么病?生病时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觉呢?师小结:是呀,感冒了、鼻塞了、发热头疼了,牙痛了,腹泻,多么难过呀!吃饭没胃口,睡觉不舒服,学习没精神,连玩耍都没力气了,多痛苦呀!揭示课题。
师: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结合课前调查同桌讨论讨论生1:妈妈说我体质差,才会生病。
生2:我不锻炼身体,所以经常感冒。
……师:是呀,各种原因会让我们生病。
今天老师抓来了两位小坏蛋,生病都是由他们造成的,请认真看一看,听一听吧!二、听一听,说一说。
1、看动画片(病毒和细菌聊天)病毒:小朋友,我是病毒,我非常喜欢与你们小孩子交朋友,嘿嘿,我来也悄悄,去也悄悄,但是我特别喜欢在你们的体内安家。
我专门找那些不爱锻炼身体,体质差,而且又喜欢挑食、偏食的孩子下手。
春天,是我们弟兄们活动最厉害了,有些孩子不能感受天气的冷暖变化,不能及时添加衣服,我们就会盯上他的!感冒、发烧、喉咙痛,鼻塞,让他们难受得不得了!要知道,我们一上身,几天之内想赶走我们那是不可能的!(课件播放有关画面以及可怕的声音)细菌:病毒真厉害,其实我们更厉害!小朋友们用眼睛根本看不到我们,我们随处可见。
一双不干净的小手上有我们的兄弟姐妹几千万呢?现在有些孩子手不洗干净就拿东西吃,更喜欢天天吃油炸的、小摊上的东西,哈哈,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他们的嘴巴了!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他们的肚子里作怪,让他们肚子痛,变得面黄肌瘦,学习、上课没精神!(教室里一片肃静,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可怕的病毒和细菌,静静地听着他俩的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熟悉主题旋律,辨别主奏乐器,了解回旋曲式,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能充满自信的用多种方式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记忆主题旋律,积极参与集体律动。
教学难点:
听辨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热身: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跟老师随着欢快的音乐动起来。
(放音乐,律动)师唱。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初听。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乐曲给大家听,考考你们的小耳朵,当你听到与刚才歌曲相同的旋律,用手势表示出来。
准备好了吗?(放音乐)
师小结:大家表现的真不错。
这首乐曲就是我们今天要聆听的吹奏曲《祝你快乐》,它就是由刚才那首歌曲改编而成的。
首先来看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出示目标)
(二)认识乐器。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吹奏乐器?
生回答。
(辨别民族和西洋乐器)
师:今天这首乐曲都用到哪些吹奏乐器?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乐器图片介绍音色和吹奏方法)
(三)复听全曲。
1、师:乐曲发生明显的变化时,请举手示意,找出主题音乐。
(放音乐,边听边介绍乐器)
(生回答)
2、介绍曲式结构。
师:对,它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像这样一首乐曲的主题间隔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每两次之间插入不同的对比部分所构成的曲式,我们叫它回旋曲式。
反复的音乐就叫主题,中间插入的部分就是插部。
3、聆听主题音乐,感受节奏和情绪。
a、唱主题。
(跟琴演唱,表现快乐的情绪)
b、表现主题。
(小组合作讨论出多种表现形式)
(一组拍手并在每个乐句后加“嗨”;二组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沙锤;三组创编歌词。
)
c、师评价。
4、聆听插部音乐,感受节奏和情绪。
a、聆听插部1音乐。
(生感受并回答节奏和情绪,师板书)
b、表现插部1音乐。
(请一位同学用舞蹈的方式表现音乐,其他同学模仿配合)
c、聆听插部2音乐。
(生感受并回答节奏和情绪,师板书)
d、表现插部2音乐。
(生模仿小小阅兵队员表现音乐)
5、谈收获。
6、再次完整聆听,感受回旋曲式的音乐重复与变化,回忆认识的乐器并模仿。
三、完整演绎,传递快乐。
虽然每段音乐的旋律不同,但是它都向我们传递了同样的信息,那就是——快乐。
把小组合作创编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完整演绎,传递快乐。
人音版第七册第七单元
《祝你快乐》
灵宝市第二小学申苗苗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