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复习3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3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3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1. 通信网由那些部分组成?

答: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

2. 电话网提供的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资源独占性。通信前,必须在欲通信的双方建立一条电路,然后进行通信。完成通信后,释放该电路。只有当本次通信过程所占用的相关电路释放后,其它通信过程才可占用这些资源。

3. 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答:

(1) 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

协议和标准;后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 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10-8以下,后者可高达10-3。

(3) 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

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电话量级在32kb/s,而数据从30b/s到1Mb/s。4. 为什么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较好的方式?

答:

(1)可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间的灵活通信。

(2)线路利用率高,动态统计复用。

(3)可靠性一般在10-10以下

(4)较经济

5. 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IP交换和标记交换。

6. 为什么光交换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答:

(1)长途信息传输中,光纤占了绝对优势

(2)用户环路光纤化

(3)省去了光电变换,减少了光电变换损伤,可提高信号交换的速度。

7. 为什么将同步时分复用信道称为位置化信道?而将统计时分复用信道称为标志化信道?

答:

1) 因为在同步时分复用信道中,根据信号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便可知是第几个话路,

也就是说它对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是对话路所在位置的交换。

2) 因为统计时分复用信道中,把需要传送的信息分成很多小段,称为分组,每个分组

前附加标志码,标志要去哪个输出端,即路由标记。各个分组在输入时使用不同时

隙,虽然使用不同时隙,但标志码相同的分组属于一次接续。所以,把它们所占的

信道容量看作一个子信道,这个子信道可以是任何时隙。这样把一个信道划分成了

若干子信道,称为标志化信道。统计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是按照每个分组信息

前的路由标记来分发到出线的。一个信道中的信息与它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即时隙)没有必然联系。

8. 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并将入线上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去。

9. 分别说明什么是集中型、分配型、扩散型交换单元?什么是有向交换单元和无向交换单

元?

答:

集中型:入线数大于出线数(M>N)

分配型:入线数等于出线数(M=N)

扩散型:入线数小于出线数(M

有向交换单元:信息经过交换单元时,只能从入线进,出线出,具有唯一确定的方向。

无向交换单元:若将一个交换单元的相同编号的入线和出线连在一起,每一条都既可入也可出,即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功能。

10. 交换单元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

1) 容量:交换单元所有入线可以同时送入的总的信息量。

2) 接口:即交换单元自己的信号接口标准。

3) 功能:点到点功能、同发功能、广播功能。

4) 质量:包括交换单元完成交换功能的情况和信息经过交换单元的损伤。

11. 开关阵列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

1) 因为每条入线和每条出线的组合都对应着一个单独的开关,所以,在任何时间,任

何入线都可连至任何出线。

2) 一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开关,因此通常用交叉点数目表示开关数目。开关阵列适合于

构成较小的交换单元。

3) 一列开关只能有一个处于接通状态。如果不需要同发和广播功能,也可控制一行开

关只能有一个处于接通状态。

4) 由于开关是开关阵列中的唯一部件,所以交换单元的性能依赖于所使用的开关。

5) 开关阵列具有控制端和状态端。

12. S接线器有哪两种工作方式?

答:输入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

13. 试比较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和总线型交换单元的异同。

不同点:

答:

不同点:

(1)结构不同。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以存储器作为核心部件,而总线型交换单元的一

般结构包括入线控制部件、出线控制部件和总线三部分。

(2)工作方式不同。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工作方式有两种:A.入线缓冲;B.出线缓冲。总线型交换单元的各部件功能特点如下:

A. 入线控制部件接收入线信号,进行相应的格式变换,放在缓冲存贮器中,并在

分配给该部件的时隙上把收到的信息送到总线上。

B. 出线控制部件检测总线上的信号,并把属于自己的信息读人一个缓冲存储器中,

进行格式变换,然后由出线送出,形成出线信号。

C. 总线一般包括多条数据线和控制线。

D. 总线时隙分配要按一定的规则。

相同点:两者都可以对三种时分复用信号进行交换,只不过具体实现方式不同。

14. T接线器有哪两种工作方式?

(1)顺序写入,控制读出<输出控制>;

(2)控制写入,顺序读出<输入控制>。

15. 为什么说数字交换单元(DSE)既能进行时间交换,又能进行空间交换?

答:

DSE由16个交换端口构成,每个交换端口接一条双向PCM链路,端口之间的交换就是PCM 链路之间的交换,即空间交换。每个端口上PCM链路上的时隙交换就是时间交换。

16. 什么是多级交换网络?

答:

多级交换网络由多级交换单元构成。

如果一个交换网络中的交换单元可以分为K级,顺序命名为第1、2、…K级,并且满足:

(1) 所有的入线都只与第1级交换单元连接;

(2) 所有的第1级交换单元都只与入线和第2级交换单元连接;

(3) 所有的第2级交换单元都只与第1级交换单元和第3级交换单元连接;

(4) 依此类推,所有的第K级交换单元都只与第K一1级交换单元和出线连接。

则称这样的交换网络为多级交换网络,或K级交换网络。

17. 有一空间接线器,有8条入线和8条出线,编号为0~7。如下图所示,每条出、入线上有

256个时隙,控制存储器也如图所示。现在要求在时隙8接通A点,时隙17接通B点,试就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两种情况,在控制存储器的问号处填上相应的数字(根据需要填,不一定都填满)。

答:

18. 有一时间接线器,如下图所示,设话音存储器有256个单元,现要进行时隙交换TS8→

TS35,试在问号处填入适当数字。(分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两种情况)。

答:

19. 时隙交换如下图所示,输入侧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输出侧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

方式,每条复用线上有512个时隙;S接线器有32条出入线,采用输出控制方式,现要求复用线HW0上的TS2与复用线HW31上的TS511进行交换。试画图填写:①SMA、SMB、CMA、CMB、CMC的容量是多少,即各需要多少单元?

②填出在上述控制方式的情况下,相应存储器中哪一个单元应填入什么数?

20. 说明模拟交换、数字交换、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

答:

模拟交换: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交换的交换方式。如步进制、纵横制等都属于模拟交换设备。对于电子交换设备来说,属于模拟交换系统的有空分式电子交换和脉幅调制(PAM)的时分式交换设备。

数字交换:这是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的交换方式。前最常用的数字信号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信号和对PCM信号进行交换的数字交换设备。

布控交换:即布线逻辑控制交换(简称布控交换)。这种交换方式中,交换系统的控制部分是用机械(例如继电器等)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布线做成。这种交换系统的控制部件不好更改、灵活性小。

程控交换:即存贮程序控制交换(简称程控交换)。这是用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方式。采用的是电子计算机中常用的“存贮程序控制”方式。它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放入存贮器,通过运行存贮器内所存贮的程序来控制整个交换工作。

21. 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

连接功能、信令功能、终端接口功能、控制功能。

22. 程控数字交换机基本结构包含哪几部分,并简述它们的作用?

答:

连接设备:在处理机的控制下,建立任意两个终端间的连接

控制设备:即处理机,对连接设备和信令设备的控制及呼叫控制。

信令设备:发送、接收呼叫建立过程中的各种信令。

终端接口设备:是交换机与外界连接的部分。

23. 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处理机的两种配置方式及其特点?

答:

(1)集中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的交换机只配备一对处理机(称中央处理机),交换机的全部控制工作都由中央处理机来承担。这种控制方式功能的改变一般都在软件上进行,比较方便,但是由于软件包要包括各种不同特性的功能,规模庞大,不便于管理,而且易于受到破坏。

(2)分散控制方式

所谓分散控制,就是在系统的给定状态下,每台处理机只能达到一部分资源,和只能执行一部分功能。又分为单级多机系统,多级处理机系统和分布式控制三类。

这种控制方式可更好地适应硬件和软件的模块化,比较灵活,适合于未来的发展,出故障时影响小。

24. CCITT在电路交换系统中规定了哪几类接口及各类接口的作用?

答:

1) 中继侧接口:即至其它交换机的接口,Q.511规定了连接到其它交换机的接口有

三种:

?A接口:数字接口,通PCM一次群线路连接至其它交换机。

?B接口:数字接口,通过PCM二次群线路连接其它交换机。

?C接口:模拟中继接口,有二线和四线之分。

2) 用户侧接口,包括

?模拟用户接口Z:模拟用户接口是程控交换设备连接模拟话机的接口电路,也常称为用户电路(LC)。用户电路实际上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间的接口

?数字用户接口V :数字用户线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和数字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

3)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接口:

用于传递与操作和维护有关的信息。

25.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有哪些功能?

答:

程控数据交换机中的用户电路功能主要可归纳为BORSCHT这七项功能,即:

B:馈电

O:过压保护

R:振铃

S:监视

C:编译码和滤波器

H:混合电路

T:测试

26. 模拟中继器接口与模拟用户接口有什么区别?完成哪些功能?

答:应用范围不一样:

模拟用户接口是程控交换设备连接模拟话机的接口电路,实际上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间的接口;而模拟中继接口是用于连接模拟中继线的接口,常用于长途交换和市内交换中继线连接。

模拟中继接口完成的功能:

B:馈电

O:过压保护

S:对线路信令的监视

C:编译码和滤波器

H:混合电路

T:测试

27. 数字中继接口电路完成哪些功能?

答:数字中继接口主要完成三方面的功能:信号传输、同步、信令变换。与用户电路的BORSCHT功能相对应,数字中继接口的功能也可概括为GAZPACHO功能,即:

G:帧码发生

A:帧定位

Z:连零抑制

P:码型变换

A:告警处理

C:时钟提取恢复

H:帧同步

O:信令插入、提取

28. 数字多频信号如何通过数字交换网实现发送和接收的?

答:

发送:

采用和普遍语音信号一样的处理方法或采用链路半永久连接方式(即按照预先指定的内部时隙,将信号音固定存储到次级T的话音存储器(SM)中,当某用户需要听某种信号音时,在该用户所在时隙读出即可)。

接收:由数字信号接收器接收。

29. 简述程控交换建立本局通话时的呼叫处理过程。

答:

(1)主叫用户A摘机呼叫

(2)送拨号音,准备收号

(3)收号

(4)号码分析

(5)接至被叫用户,测试并预占空闲路由。

(6)向被叫用户振铃

(7)被叫应答通话

(8)话终、主叫先挂机

9.被叫先挂机

30. 呼叫处理过程中从一个状态转移至另一状态包括那三种处理及其处理内容?

答:

(1)输入处理:收集话路设备的状态变化和有关信息。

(2)内部处理:根据输入信号和现有状态进行分析、判别、然后决定下一步任务。

(3)输出处理:完成话路设备的驱动,如接通或释放交换网中的通路,启动或释放某话路设备中的继电器或改变控制电位,以执行振铃、发码等功能。

31. 控制系统的一般逻辑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答:

接口、存储器和主处理器三部分

32. 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组成如何?

答:接口、存储器、总线、CPU。

33. 呼叫处理软件主要包括哪些程序?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答:输入处理的扫描程序:识别并接受从外部输入的处理请求和其它有关信息。

内部处理的号码分析程序:根据输入信号和现有状态进行分析、识别,然后决定下一步任务。

内部处理的路由选择程序:根据号码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路由选择。

内部处理的通路选择程序:根据已定的入端和出端在交换网络上的位置(地址码),选择一条空闲的通路。

输出处理的交换网络驱动程序:输出处理机的输出信息执行内部任务或驱动相关硬件设备。

34. 程控交换机软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特点:

(1)规模大

(2)实时性

(3)多道程序并行处理

(4)可靠性要求

组成:运行软件系统和支持软件系统。

35. 简述程控交换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程控交换机的操作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内存管理、程序调度、程序间的通信、处理机间的通信(在多处理机交换系统中)、时间服务、出错处理等。

36. 为什么程序划分若干级别?一般分为几种类型的级别,各采取什么方式激活?

答:程序分级的原因:

为了满足各软件组成部分的实时性要求,程序划分为若干级别。级别的划分一般随用户的实时性要求高低而定。

程序的分级:

程序划分为若干级别。从总的来说,典型的划分为故障级、时钟级(或周期级)和基本级。其中,故障级由故障中断程序激活;时钟级通常由时间表启动时钟级程序;基本级是在时钟级程序执行完毕后才转入执行的,通常以先来先服务的队列方式执行。

37. 时间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如何对时钟级程序进行管理的?

答:时间表的组成:

计数器、时间表、屏蔽表和转移表。

时间表实质是一个执行任务的调度表,它通过规定各时钟级程序的执行周期和执行时间,和屏蔽表一起按规定调度各时钟级程序。

38. 什么是BHCA?试写出它的估算公式。

答:

BHCA的概念:

BHCA是忙时试呼次数的英文缩写,它用来衡量控制设备的呼叫处理能力,是评价

一台交换系统的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BHCA的估算:

通常用一个线性模型来估算处理机的时间开销t:

t=A+B*N

上式中:A:是与话务量无关的开销,而与系统容量等固定参数有关;

B:是处理一次呼叫的平均时间开销;

N:为一定时间内各种呼叫接续的总数,即处理能力值(BHCA)。

39. 电路交换系统中的数据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答:电路交换系统中的数据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动态数据和半固定数据。

1. 动态数据

呼叫处理过程中有许多数据需要暂存,而且不断地变化。这些数据称为动态数据。

40. 半固定数据

相对于动态数据而言,半固定数据是基本上固定的数据,但在需要时也可以改变。

42. 什么是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数据通信是用通信线路(包括通信设备)将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主计算机联结以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通信方式。

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组成。其中,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组成。

43. 试比较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的优缺点。

答:各有优缺点: 虚电路必须有端到端的连接,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目的站地址,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由通信子网负责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而数据报不需端到端的连接,每个分组都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分组到达目的站时可能不按发送顺序,由主机负责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44. 线路传输资源分配有哪两类技术?各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答:线路传输资源分配可分为两类: 预分配(或固定分配)资源技术和动态分配资源技术。

预分配有两种方法: 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它实现了多个用户对一条传输线路的资源共享,但是线路的传输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动态分配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分配线路资源,信道利用率较高。但会产生附加的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

45. 逻辑信道号的含义及它的用途。

答:逻辑信道组号及逻辑信道号统称逻辑信道号,用以表示数据终端与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之间的时分复用信道上以分组为单位的时隙号。

46. 分组头格式由哪几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意义?

答:分组头由通用格式识别符、逻辑信道组号和逻辑信道号、分组类型识别符三部分组成。

通用格式识别符用来区分传输的分组是用户数据还是控制信息,数据分组进行本地确认或端到端确认,分组的顺序编号按模8或模128方式工作。

逻辑信道组号和逻辑信道号用来表示DTE与交换机间的时分复用信道上以分组为单位的时隙号。

分组类型识别符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分组。

47. 说明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区别。

答: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主要区别在于:

(1) 虚电路是主、被叫DTE之间建立的虚连接;而逻辑信道是在DTE与交换机接口或网内

中继线上分配的,代表了信道的一种编号资源。一条虚电路由多个逻辑信道链接而

成,每条线路的逻辑信道号的分配是独立进行的。

(2) 一条虚电路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释放过程。永久虚电路可在预约时由网

络建立,也可通过预约予以清除;而逻辑信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有占用和空闲的

区别,但不会消失。

48. 通过交换虚电路的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释放的过程,说明虚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

答:虚电路是主、被叫DTE之间经分组交换机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它不独占线路和交换机资源,一条物理线路上可同时通过多条虚电路,

一次通信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释放三个阶段。数据分组中不需包含终点地址,对于数据量较大的通信其传输效率高。

数据分组按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路,在网路终点不需对数据重新排序,分组传输时延小,且数据分组不容易丢失。

当网路出现故障时,将由网路自动选择并建立新的虚电路,不需用户重新呼叫,并且不丢失用户数据。

49. 路由选择一般有哪几种方法?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路由算法有多种,用得较多的有静态的固定路由算法及动态的自适应路由算法。

对于小规模的专用分组交换网采用固定路由算法;对于大规模的公用分组交换网采用简单的自适应路由算法,同时仍保留固定路由算法作备用。

50. 流量控制在网络工作中具有什么意义?

答:流量控制保证了网路内的数据流量的平滑均匀、提高网路的吞吐能力和可靠性、防止阻塞现象的发生。

51. 分组交换网有时也称X.25网,这是为什么?

答:X.25建议即“用专用电路连接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是分组数据网中最重要的协议这一,因此把分组交换网简称为X.25网。

52. 为什么说帧中继是分组交换的改进?

答:X.25协议不能很好地提供高速服务;而帧中继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简化了X.25网络的下三层协议,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推到网络的边界,即由终端的上层协议完成下层的某些功能,从而实现轻载协议网络。

53. 什么是信令?信令有哪些分类?

答:信令就是除了通信时的用户信息(包括话音信息和非话业务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信令按信令传送通道与用户信息传送通道的关系不同,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信令按其功能分可分为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信令按其工作区域不同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54. 什么是信令方式?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信令方式是指信令的传送所要遵守的一定的规约和规定。它包括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及控制方式。

55. 比较说明端到端方式和逐段转发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答:端到端方式中,(1)发端局的收码器收到用户发来的全部号码后,由发端发码器发送转接局所需的长途区号并将电话接续到第一转接局;(2)第一转接局根据收到的被叫号码,将电话接续到第二转接局;(3)再由发端发码器向第二转接局发被叫号码,找到收端局,将电话接续到收端局;(4)此时由发端向收端端到端发送用户号码,建立发端到收端的接续。其特点是:(1)速度快,拨号后等待时间短;(2)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类型必须相同。

逐段转发方式中,信令逐段进行接收和转发,全部被叫号码由每一转接局全部接收,并逐段转发出去。其特点是:(1)对线路要求低;(2)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类型可以多种;(3)信令传送速度慢,接续时间长。

56. 非互控、半互控、全互控三种控制方式有何区别?

答:非互控方式(脉冲方式):发端不断地将需要发送的连续或脉冲信令发向收端,而不管收端是否收到。这种方式设备简单,但可靠性差。

半互控方式:发端向收端每发一个或一组脉冲信令后,必须等收到收端回送的接收正常的证实信令后,才能接着发下一个信令。

全互控方式(连续互控):发端连续发前向信令且不能自动中断,要等收到收端的证实信令后,才停止发送该前向信令;收端连续发证实信令也不能自动中断,须在发端信令停发后,才能停发该证实信令。其抗干扰能力强,可靠,但设备较复杂,传送速度较慢。

57. 公共信道信令主要优点有哪些?

答:公共信道信令的主要优点是:信令传送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潜力,具有改变或增加信令的灵活性,便于开放新业务,在通话时可随意处理信令,成本低等。

58. 试说明No.7信令系统的应用。

答:No.7信令系统有基本应用、主要应用和未来应用三种应用。其中

基本应用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电路交换的数据网、窄带ISDN网(N-ISDN)。

主要应用包括:智能网(IN)、网络的操作、管理与维护、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GSM)、N-ISDN的部分补充业务。

未来应用指宽带ISDN网(B-ISDN)中No.7信令的应用,目前还处于研究与完善之中。

59. 试说明No.7信令三种功能结构的模块构成。

答:四级结构:用户级、信令网功能级、信令链路控制级、信令数据链路级。

四级结构与七层协议并存的功能结构:消息传递部分(MTP)、电话用户部分(TUP)、综合业务数字用户部分(ISU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事务处理能力部分(TCAP)、中间业务部分(ISP)、TC-用户部分。

B-ISDN中No.7信令:MTP、TUP、ISUP、SCCP、TCAP、TC-用户部分、宽带ISUP(B-ISUP)、宽带SCCP(B-SCCP)。

《现代交换技术》期末试题库完整

《现代交换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通信网的基本组成设备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2.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话设备、信令设备和转换设备。 3.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和控制系统这几部分组成。 4.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省级交换中心DC1和本地网长途交换中心DC2两级组成。 5.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6.S1240交换机由数字交换网(DSN)和终端控制单元,辅助控制单元组成。7.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大致可分为分级控制方式、全分散控制方式 和基于容量分担的分布控制方式三种。 8.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9.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10.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秒抽样8000次,每个抽样值编码为8比特比特,每一路PCM话音的传输速率是64kb/s。 11.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不同时隙容的交换。 12.12.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同一条复用线(母线)上的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的交换。 13.13. T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 出方式工作。 14.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7的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0,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0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7号单元的容是20。控制存储器的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15.空间(S)接线器的作用是将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同一时隙。(或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容的交换)。 16.S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n×n的电子接点矩阵和控制存贮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 17.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贮器SM、控制存贮器CM,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如串/并,并/串转换等)组成, 18.T接线器的话音存贮器SM用来存贮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个单元的位元数至少为8位,控制存贮器CM用来存贮处理机的控制命令字,控制命令字的主要容是用来指示写入或读出的话音存储器的地址。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复用线的复用度为j,则i和j的关系应满足 2i≥j 。 19.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复用线和8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256。则该S接线器的控制存贮器有8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256个。20.设S接线器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1的时隙46的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2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1的46号单元的容置为2。 21.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 4 个 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512×512的T接线器。

现代交换技术题库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 ) A. 10 B. 211 C. 351 D. 510 2.信令单元为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A. 0 B 1--2 C. 3--63 D. 63以上 3.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72,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A、TS16 B、TS8 C、TS136 D、TS68 4. 在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 A、连续执行的 B、按照一定周期执行的 C、被与该呼叫有关的事件启动执行的 D、随机执行的 5. 设从A局(发端长活局)至E局(终端长话局))需经三级转接(B、C、D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叫号码为08,当MFC信令采用端到端的传送方式时,A局向C局发的号码是() A、 023 B 、0232 C、 023234 D、08 6.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才传送一次。 A 125us B 256us C 2ms D 16ms 7. ATM中信元定界是依据()来完成的。 A 53个字节的信元计数 B 标志符 C 信头中HEC D 信头前4个字节与HEC的关系 8.ISUP消息由路由标记、电路识别码、消息类型编码、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必备可变长度参数部分和任选参数部分组成。其中,( )用来供MTP的第三级选择信令路由和信令链路。 A.路由标记 B.电路识别码 C.消息类型编码 D.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 9. ATM中用户端虚通道(VP)最多可达()条。 A、24 B、28 C、212 D、216 10. 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11. 我国国内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位二进制数。 A.12 B.18 c.24 D.36 12.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中传送。 A.TS0 B.TS l6 C.话路时隙 D.以上均可 13. 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

现代交换技术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信令的控制方式分为非互控、半互控和全互控三种。 2、信令按照传递区域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照传递通道与话路之间的关系分为随路信令和公路信令。 3、信令点编码规则方面,国际上采用14 位的信令点编码,我国采用24 位的信令点编码。 4、信令网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信令链路。 5、信令路由分为正常路由和迂回路由。 6、信令按功能分可分为线路信令、路由信令、管理信令。 7、网线上超五类线的标识是CAT5e 。 8、通过颜色来区分光纤单模光纤为黄色、多模光纤为橙色。 9、程控数字交换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交换网络、接口电路、和处理机控制系统。 10、程控交换机主要包括三个通信阶段:电路的建立阶段、通信阶段和电路的拆除阶段。 11、多用户全互联方式中线路用量太多,N个用户需要N(N-1)/2 条线对。

12、信令从结构形式可分为未编码的信令和编码的信令。 13、解决多个终端中任何两个都可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最佳解决方案是:在通信系统中引入交换节点设备。 14、交换实际要完成的功能是业务的汇聚、转接、分配、。。 15、基础的电信网由终端、传输、交换等三类设备组成。 16、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17、程控交换机的功能分为交换机业务功能和用户分机功能。 18、电信网从宏观上分为基础网、业务网、支撑网三类。 20、交换技术的演变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发展过程。 21、信令网的工作方式可分为直联、准直联、非直联。 22、按照信令传递通道与话路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随路信令、公路信令 . 23、PCM信号中每个信道的速率为64kbps 。 24、用于网线制作的水晶头的型号是RJ45。 25、PCM信号共有32路传输信道。 26、PCM信号中那两个信道是用来传送信令的第1信道和第16信道。 二、名词解释 1、SP 信令点 2、STP 信令转接点 3、SL 信令链路 4、PBX 用户交换机 5、OPC 起源点码 6、SLS 信令链路选择 7、LSTP 低级信令转接点 8、SPC 信令点编码

北京大学现代交换原理试题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D)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B)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称为( A )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通讯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C ) A.终端 B.终端 C.编码器 D.译码器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A )条线路 A.N*(N-1)/2 B.N-1 C.N*2 D.N 6、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 A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7、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 B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8、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9、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 A )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0、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 B )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1、将一个交换单元分为集中型、分配性和扩散型是按照( C ) A.信息流向 B.交换的信号 C.出入线数 D.交换的速率 12、通过用物理分开的一套矩阵接触或交差点的动作来确定传输通道路径的交换称为B A.时分交换 B.空分交换 C.频分交换 D.码分交换 13、智能建筑的三大功能系统是大楼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 A ) A.通信自动化 B.监控自动化系统 C.门襟自动化系统 D.计算机网络系统 14、窄带交换指传输比特率低于(A)的交换 A. 2Mb/s B.8Mb/s C.12Mb/s D.56Kb/s 15、交换单元的入线数与出线数相等叫做 ( C ) A.扩散型 B.集中型 C.分配型 D.无阻塞型 16、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属于()方式,而虚电路属于( B )方式 A.面向连接、无连接 B.无连接、面向连接 C.电路交换、报文交换 D.数据交换、电话交换 17、交换虚电路是( A ) A.临时连接SVC B.永久链接PVC C.专线 D.物理链路 18、流量控制是(C )必须的 A.电路交换网 B.数据交换网 C.分组交换 D.电话网 19、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工作模式类似 ( D ) A.PCM B.电路交换 C.ATM D.报文传输方式 22、分组型终端PT是指(C)

现代交换试卷

现代交换原理试题库带答案版 一、单选题 1. 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 d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 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b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 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成为 a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电视 4. 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编码器 D.译码器a 5. 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 a A.N(N-1)/2条线路 B.N-1条线路 C.N条线路 D.N2条线路 6. 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建立连接,通信完成后拆除连接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计算机 D.调制解调器 7. 由若干交换机按照一定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众多终端互通是 b A.计算机网 B.通信网 C.广播电视网 D.电话网 8. 用户交换机(PBX)具有自动交换功能时称为 a A.PABX B.DID C.PSDN D.CS 9. 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a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10. 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b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1. 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分配技术的是a A.程控数字交换 B.分组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2. 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13. 信息网络按业务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有线电视网和a A.计算机网络 B.广播电视网 C.移动网 D.广域网 14. 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a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5. 通信网的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a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网桥 16. 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b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7. 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部件是d A.交换机 B.继电器 C.电子开关 D.交换单元 18. 描述交换单元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容量、接口、功能和c A.有效性 B.可靠性 C.质量 D.误码率 19. 将一个交换单元分为集中型、分配性和扩散型是按照c A.信息流向 B.交换的信号 C.出入线数 D.交换的速率 20. 在出入线之间都接上一个开关,所有的开关就构成了d

(已整理)武汉理工大学现代交换技术复习资料

交换技术复习题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计算画图题。 第一章交换概论 1、交换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最早的“自动交换机”是在1892 年11月3 日投入使用的,那是美国人史端乔发明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 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它由交换设备完成接续,使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 3、请阐述交换机在通信网中完成的功能有哪些?答:(1)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 (2)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 (3)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维护管理等。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ATM 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CS)是指固定分配带宽(传送通路),连接建立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占用电路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的最小单位是时隙。PSTN 中采用电路交换。 5、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答:(1)电路交换:独占时隙,同步时分,位置化信道,面向连接; (2)分组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可变,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 6、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7、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是:第一,为用户提供了在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终端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灵活的通信环境;第二,采用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出现差错可以重发,提高了传送质量和可靠性;第三,利用线路动态分配,使得在一条物理线对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 8、分组交换可提供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VC )和数据报(Datagram,DG )两种服务方式。数据报方式的每个分组头要包含详细的目的地址,而虚电路方式由于预先已建立逻辑连接,分组头中只要含有对应于所建立的虚电路的逻辑信道标识即可。 9、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TM 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 答:①电路交换: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信息具有透明性;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②分组交换: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面向连接(逻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信息传送具有不透明性;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③ ATM 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定长为48+5 字节,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面向连接。 10、PCM帧结构。某用户占用PCM30/32路系统的TS12 路,则其信令位出现在一复帧的第(F12)帧的第(TS16)时隙的(前)四位。 11、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STDM ,Synchronization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这种技术按照信号的路数划分时间片,每一路信号具有相同大小的时间片。时间片轮流分配给每路信号,该路信号在时间片使用完毕以后要停止通信,并把物理信道让给下一路信号使用。当其他各路信号把分配到的时间片都使用完以后,该路信号再次取得时间片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法叫做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长途区号的首位为“2”时,区号长度为______位。2 2.举出三种用户线上常见的音信号,,等。拨号音,忙音,回铃音3.列出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的3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H.323,SIP,MGCP 4.程控交换机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__________、系统配置、和__________等。电话网结构,入网方式,编号计划 5.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有______控制方式和______控制方式。集中,分散 6.通信网中的交换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报文交换、__________和A TM交换等,其中电话通信属于______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 7.时间(T)接线器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空间(S)接线器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话音存储器(SM),控制存储器(CM),交叉点矩阵,控制存储器(CM) 8.N o.7信令按功能分为________________功能级、信令链路功能级、________________功能级和________________四级。信令数据链路,信令网,用户部分 9.按信令信道与话音信道的关系划分,中国1号信令是信令,No.7号信令是信令。随路信令(CAS),公共信道信令(CCS) 10.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主要包括__________、系统设计、和__________。设备选型,机房设计,电源设计 11.在电话交换中,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称为________,接收呼叫的用户称为________。 主叫,被叫 12.在交换系统中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双处理机结构,双处理机的备用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主/备用工作方式。微同步方式,负荷分担方式 13.我国目前使用的随路信令为_________信令,我国目前使用的公共信道信令为_________信令;构成信令网的三大要素是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No.1,No.7,信令链路 14.信令系统主要用来在用户终端设备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送有关的________信息,信令按照其传送区域可划分为用户线信令和_________信令。控制,局间 15.电话交换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交换机、交换机和程控电话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免费)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设S接线器有4条输入复用线和4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则该S接线器 的控制存贮器有 4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512 个。 2.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45,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5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45号单元的内容是25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 3.7号信令系统硬件包括信令数据链路接口、交换网络、信令终端电路和完成7号信令系统第3、4级及高层功能的软件所在的宿主处理机。 4.电话机发出的DTMF 可以通过程控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从而实现某些业务所要求的二次拨号。 5.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DC1 和DC2 两级组成。6.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7.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8.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的中断类型有故障中断、时钟中断、I/0中断三种。 9.按照程控软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成___暂时性数据_________和半固定性数据,后者又包括___局数据_____和_用户数据________两大类。 10.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16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1024×1024的T接线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10分,每小题1分) 1.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线路信令每秒传送( D )次。 A 8000 B 4000 C 125 D 500 2. 我国的国内7号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D )位二进制数。 A.12 B.14 C.36 D.24 3 TUP和ISUP应配置于(D ) A.独立型HSTP B.独立型STP C.网管中心D汇接局 4.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三级功能由(D )完成。 A.固件B.硬件C.硬件和软件D.软件 5 (D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正确传送。 A.话音B.信号音C.DTMF信令D.振铃信号 6. 与数据驱动程序的规范相对应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当ABC=111时执行程序( D ) A. R1 B. R2 C. R3 D. R4 7. 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用来确定时钟级程序入口地址的表格是(D ) A.时间计数器B.时间表 C.屏蔽表D.转移表 8. 在( D )时要分析的数据来源是主叫用户的用户数据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 复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简答 1.通信网由那些部分组成? 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 2.电话网提供的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通信前,必须在欲通信的双方建立一条电路,然后进行通信。完成通信后,释放该电路。只有当本次通信过程所占用的相关电路释放后,其它通信过程才可占用这些资源。 3.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 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以下,后者可高达。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电话量级在32kb/s,而数据从30b/s到1Mb/s。 4.为什么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较好方式? 可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间的灵活通信。线路利用率高,动态统计复用。可靠性一般在10-10以下较经济. 5.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IP交换和标记交换。 6.为什么光交换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1)长途信息传输中,光纤占了绝对优势 (2)用户环路光纤化 (3)省去了光电变换,减少了光电变换损伤,可提高信号交换的速度。 二.填空 1. 通信网由交换设备、( )和传输设备组成。 A. 电话机 B. 终端设备 C. 传真机 D. 对讲机 2. 电话交换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是( )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A. 计算机与计算机 B. 人与人 C. 人与计算机 D. 交换机 3. 窄带交换指传输比特速率低于( )的交换。 A. 2Mb/s B. 8Mb/s C. 128Mb/s D. 56Kb/s 4. 宽带交换是指传输比特速率高于( )的交换。 A. 128Mb/s B. 64Mb/s C. 2Mb/s D. 10Mb/s 5. 帧中继技术是传统的( )的一种改进方案,适合LAN(局域网)之间数据互联,目前传输速率已达到34Mb/s。 A. 电路交换 B. ATM C. IP交换 D. 分组交换 6. 异步传送模式(ATM)综合了( )和分组交换的优势,可以适合各种不同业务的多媒体通信的交换和复用。 A. 光交换 B. 电路交换 C. 帧中继 D. IP交换 答案:1.b 2.a 3.a 4.c 5.d 6.b 第二章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一.填空 1.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按分组传送信息,每个分组使用不同的时隙,但可用标志码区分不同的子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练习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7-1“竹信”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的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的声音。绳子 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_________开始的。电报 7-3电报(Telegraph)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 符号(点、划) 7-4“电信”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的通信。电磁 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光 7-6交换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电路交换机。建立连接 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 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面向 7-9电路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的通信路径。信息 7-10物理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实 7-11信息在通信网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________方式。 交换 7-12时分复用,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的信道。时间 7-13交换技术从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的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电子 7-14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的一种通信技术。实时 7-15分组交换采用的路由方式有数据报和_________两种。虚电路 7-16宽带交换技术就是指支持传输比特速率高于_________的交换技术。2M/s 7-17交换的目的就是将交换机入端的信息按照_________的需要转移到出端。用户 7-18交换机的功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一种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另一种是把入端的信息按照其_________分发到出端去。地址 二、选择题 7-19我们把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A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时隙 D、信元 7-20虚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B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实连接 D、无缝连接 7-2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B A、数据交换 B、电话交换 C、报文交换 D、图像交换 7-22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A A、存储——转发 B、建立连接 C、拆除连接 D、物理连接 7-23常用宽带交换技术有快速电路交换、帧中继、IP交换、标记交换、软交换、光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题库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电路交换采用(C )工作方式。A、虚连接B、数据报C、面向物理连接D、面向逻辑连接 2、电路交换得特点就是(C )。A、易于实现不同终端之间得连接B、逐段差错控制C、基于呼叫损失制得流量控制D、线路利用率高 3、报文交换适合(C )业务。A、实时语音B、交互式计算机通信C、电子邮箱D、网络聊天 二、填空题 1、公用电话网采用得交换方式就是电路交换。 2、报文交换中信息传输与交换得单位就是报文。 3、分组交换中,信息传输与交换得最小单位就是分组。 4、分组交换中,分组就是以存储转发得方式通过交换网络得。 5、分组交换得两种工作方式分别就是:数据报与虚电路。 6、电路交换包括了建立连接、信息传递与拆除连接三个基本阶段。 补充PCM 一、选择题 1、30/32路PCM系统得基群数码率为(D )。A、139、264Mbit/s B、34、368Mbit/s C、8、448Mbit/s D、 2、048Mbit/s 2、30/32路PCM系统帧结构中TS16得作用就是(C )。A、话音时隙B、信令时隙C、帧同步时隙D、异步时隙 3、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得线路信令每秒传送(A)次。A、 8000 B、4000 C、125 D、500 4、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得线路信令要隔(A)才传送一次。A125微秒B256微秒C2毫秒D16毫秒 5、在30/32路PCM系统中,第27话路得线路信令在( D )得TS16中传送。A、15帧B、14帧C、13帧D、12帧 6、在30/32路PCM系统中,第18话路得线路信令在( C )得TS16中传送。A、5帧 B、4帧C、3帧D、2帧 5、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13帧(F13)得TSl6得后四位传送(B)得线路信令。A话路12 B、话路28 C、话路25 D话路 11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我国采用得PCM帧结构,每一帧有32 个时隙,每一时隙传送8 个比特。 2、PCM32系统中,每路信号得速率为_64 _kbit/s。 3、PCM32系统中,每帧时长为_125 _μs,一复帧时长2ms 。 三、简答题 1、为什么一个复帧由16个单帧组成? 2、30/32路PCM帧信号得组成?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T-S-T交换网络中,S接线器交换得时隙就是(B )。A、输入时隙B、内部时隙C、输出时隙 2、T—S—T内部时隙采用(B )得方法计算。A、正相法B、反相法C、同相法D、其它方法 3、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512,A-B方向选取得内部时隙为TS322,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得时隙为(C )A、TS160 B、TS148C、TS66 D、TS578 4、串并转换得作用就是(A )。A、降低码率B、提高码率C、提高交换速度D、降低交换速度

现代交换试题及答案132

一、填空题 1. 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包括通话设备,转换设备,信令设备三部分。 2. 从共电式交换机直到今天的交换机,一直采用由交换机提供通话电源的方式,我们称这种方式为(中央)馈电/集中供电方式。 3. 程控交换机根据其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可划分为分级/层,(全)分散,_集中控制。 4. 通信网的基本组成是传输,交换,终端。 5. 程控交换软件的主要特点是:实时性和并发性(多道程序)。 6. 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有:传输质量、接续质量、稳定质量。 7. 我国采用的 PCM 帧结构,每一帧有 32 个时隙,每一时隙传送 8 个比特。 8. ATM 信元分为 UNI 和 NNI 两种类型。 9. 请写出下图所示的汇接方式:去话汇接。 二、选择题 1. PSTN(公用电话网)采用的交换方式是( D )。 A.报文交换 B.分组交换 C.ATM 交换 D.电路交换 2. 拨号后听到的忙音是由( D )送来的。 A.被叫用户 B.被叫终端 C.电话机自身产生 D.交换机 3. 要产生 1380Hz 和1500 的双音频信号需要( B )个存储单元。 A.200 B.400 C.1380 D.8000 4. 下面不属于交换机数字中继接口功能的是( B )。 A、时钟提取 B、A/D 转换 C、码型变换 D、帧同步。 5. No.7 信令系统中,建立通话接续时第一发送的消息是( D )。 A.SAM 或SAO B.SAO 或IAM C.SAM 或IAI D.IAM 或IAI 6. ATM 交换的特点是( C )。 A、低时延,固定带宽 B、高时延,固定带宽 C、低时延,灵活带宽 D.高时延,灵活带宽 7. 常用特服号码中,用于障碍申告的是( C )。 A.110 B.111 C.112 D.113 8. No.7 信令系统中,选择并确定链路和路由,将信息通过可用路由和链路进行传输的是( C )。 A.MTP-1 B.MTP-2 C.MTP-3 D.SCCP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1.用电路交换方式的网络适于支持的业务是: (单选1 分) A.实时可变速率的业务 (错误答案) B.实时恒定速率的业务 (正确答案) C.高可靠可变速率的业务 (错误答案) D.高可靠恒定速率的业务 (错误答案) 2.在分组交换中,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 A.帧 (错误答案) B.信元 (错误答案) C.时隙 (错误答案) D.分组 (正确答案) 3.在通信网中,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传送信息通常包含三个阶段,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单选1 分) A.连接建立、连接拆除、信息传递 (错误答案) B.连接建立、信息传递、连接拆除 (正确答案)

C.信息传递、连接建立、连接拆除 (错误答案) D.连接拆除、信息传递、连接建立 (错误答案) 4.对固定带宽分配方式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1 分) A.适于实时恒定比特流的业务 (正确答案) B.可加大通信时延 (错误答案) C.可提高通信可靠性 (错误答案) D.可提高带宽利用率 (错误答案) 5.对统计(异步)时分复用方式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 分) A.可提高带宽利用率 (错误答案) B.适于实时话音业务 (正确答案) C.适于速率可变业务 (错误答案) D.适于数据通信业务 (错误答案)

6.如果一个100 X 50的无向交换单元采用开关阵列方式实现,则需要单向开关数为: (单选1 分) 个(错误答案) 个(正确答案) 个(错误答案) 个(错误答案) 7.如果某个T接线器的入线PCM每帧为128个时隙,则其话音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量及每个存储单元大小为: (单选1 分) 个,8bit (正确答案) 个,128bit (错误答案) 个,128bit (错误答案) 个,8bit (错误答案) 8.若某个S接线器的入线数为4,且每条入线PCM每帧为64个时隙,则每个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量及每个存储单元大小至少为: (单选1 分) 个,8bit (错误答案) 个,8bit (错误答案) 个,2bit (正确答案)

现代交换技术题目及答案

现代交换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 0. 现代通信手段最早出现在 C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罗马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 D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 B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成为 A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电视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编码器 D.译码器a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 A A.N(N-1)/2条线路 B.N-1条线路 C.N条线路 D.N2条线路 6.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建立连接,通信完成后拆除连接的设备是 B A.终端 B.交换机 C.计算机 D.调制解调器 7.由若干交换机按照一定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众多终端互通是 B A.计算机网 B.通信网 C.广播电视网 D.电话网 8.用户交换机(PBX)具有自动交换功能时称为 A A.PABX B.DID C.PSDN D.CS 9.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A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10.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B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1.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分配技术的是A A.程控数字交换 B.分组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2.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13.信息网络按业务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有线电视网和A A.计算机网络 B.广播电视网 C.移动网 D.广域网 14.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A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15.通信网的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A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网桥 16.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B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占 八\、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一一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一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现代交换技术期末考试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D)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B)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称为( A )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通讯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C ) A.终端 B.终端 C.编码器 D.译码器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A )条线路 A.N*(N-1)/2 B.N-1 C.N*2 D.N 6、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 A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7、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 B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8、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9、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 A )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0、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 B )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1、将一个交换单元分为集中型、分配性和扩散型是按照( C ) A.信息流向 B.交换的信号 C.出入线数 D.交换的速率

12、通过用物理分开的一套矩阵接触或交差点的动作来确定传输通道路径的交换称为 B A.时分交换 B.空分交换 C.频分交换 D.码分交换 13、智能建筑的三大功能系统是大楼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 A ) A.通信自动化 B.监控自动化系统 C.门襟自动化系统 D.计算机网络系统 14、窄带交换指传输比特率低于(A)的交换 A. 2Mb/s B.8Mb/s C.12Mb/s D.56Kb/s 15、交换单元的入线数与出线数相等叫做 ( C ) A.扩散型 B.集中型 C.分配型 D.无阻塞型 16、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属于()方式,而虚电路属于( B )方式 A.面向连接、无连接 B.无连接、面向连接 C.电路交换、报文交换 D.数据交换、电话交换 17、交换虚电路是( A ) A.临时连接SVC B.永久链接PVC C.专线 D.物理链路 18、流量控制是(C )必须的 A.电路交换网 B.数据交换网 C.分组交换 D.电话网 19、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工作模式类似 ( D ) A.PCM B.电路交换 C.ATM D.报文传输方式 22、分组型终端PT是指(C) A.没有能力将数据信息分组的一般终端 B.能够执行分组通信协议但没有能力将数据信息分组的一般终端 C.可以将数据信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能够执行分组通信协议可以直接和分组通信网络相连接。 D.可以将数据信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能够执行分组通信协议但不可以直接和分组通信网络相连接须在分组交换机中设置分组装拆模块 23、空间接线器S由(C)和()组成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简答题 1.通信网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构成。 终端设备: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信号变换与匹配。 交换设备(现代通信网的核心):完成信号的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 传输设备: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 2.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使用交换技术 答: ①引入交换设备之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由点对点通信转变成通信网。 ②通信网是一种用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③有了交换设备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相互连接,才能组成通信网。 ④而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很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3.无连接网络(数据报)和面向连接网络(虚电路)有何特点 4.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有何区别 答:如下图所示: 5.?简述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答: (1)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者是 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10-8以下,后者可高达10-3。 (3)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 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数据从30b/s到1Mb/s,而电话量级在32kb/s。 6.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通信网的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各自的特点:? (1)电路交换:在电路交换中,交换机在一对用户之间连起一条通路,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不干预传输的信 息内容,通信完毕后这条通路即行断开;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是以一个报文为一个信息传输实体,报文的长短是随机 的,因而对各个节点的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处理时间较长;?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数据分组的长度固定,以分组 作为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单位,能够节约缓冲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处理时间,加快了信息传输速率。 7.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与ATM交换之间的异同。 答: a.电路交换:主要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完成语音信号的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实时交换方式。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具有透明性,信息传输无差错控制; 优点:面向连接,时延小;数据传输可靠、传输效率高、有序,质量有保证;透明传输,开销小。 缺点:资源独占、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同终端不能互通,可能存在呼损。 b.分组交换:主要用于数据通信系统中,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交换,具有5个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和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两种工作方式; (3)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不具有透明性,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优点:提供可变比特率业务;线路利用率很高;经济性好。 缺点:技术实现复杂;时延较大;无法很好的支持实时业务。 交换:主要用于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交换模式,具有3个特点: (1)信息传输以信元为单位,信元具有固定长和简化的信头; (2)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方式。 优点:具有电路交换方式的处理简单的特点,支持实时业务,数据透明传输,并采用端到端的通信协议。同时具有分组交换方式支持可变比特率等优点。 8.什么是宽带交换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 带宽交换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通信网的交换和复用技术。 带宽交换技术主要有: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IP 交换和标记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