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讲 唐朝概况

合集下载

唐朝的历史详细讲解

唐朝的历史详细讲解

唐朝的历史详细讲解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朝的历史从公元618年开始,持续了近300年,期间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变革。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讲解唐朝的历史,并会重点关注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科技发展以及外交关系等方面。

一、政治制度1. 初唐时期•唐朝的政治制度初期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行政体系。

•唐太宗时期设立了六部制,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和户部,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职责,实行严格的分工管理。

•中央政权设立了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位,通过官僚体系来管理国家事务。

•任用贤能之人,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提高政府效率。

•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修宪建制,提升法律权威和可行性。

2. 中唐时期•在玄宗时期,唐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实行削藩政策,收回地方割据的势力。

•建立了安禄山等藩镇的节度使制度,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

•实行科举制度,举人、进士等考试选拔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3. 后唐时期•后唐时期,政治形势逐渐动荡,内忧外患的问题日益凸显。

•内部出现了宦官干政的现象,政治腐败严重。

•对外面临着辽、回等民族的入侵和侵略。

二、经济繁荣1. 农业发展•利用灌溉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广精细耕作和良种良法。

•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提高了灌溉效率,增加了产量。

•种植了大量经济作物,如稻米、小麦、棉花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 商业繁荣•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唐朝商业的发展。

•长安和洛阳等都市成为了国内外交流的重要中心。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 货币制度•唐朝进一步发展了货币制度,推出了铁钱等货币形式。

•铁钱的推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交易活动。

4. 经济政策•唐朝实行了租庸调制,鼓励土地开垦和农业生产。

•进行了对外贸易的积极开放政策,促进了海外经济交流。

唐朝地理知识点

唐朝地理知识点

唐朝地理知识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疆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唐朝地理的知识点。

第一,唐朝的疆域。

唐朝时期的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中国大陆、蒙古、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之一,这也为唐朝的繁荣和辉煌奠定了基础。

第二,唐朝的地理环境多样。

唐朝的地理环境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多种地貌。

其中,唐朝境内的秦岭和太行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它们分别位于唐朝的西部和北部,对唐朝的地理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唐朝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和珠江等,这些河流为唐朝的农业和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第三,唐朝的气候特点。

由于唐朝的疆域范围广阔,其气候特点也因地理位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北方的气候较为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为唐朝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

第四,唐朝的交通运输。

唐朝是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时期,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唐朝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陆路和水路。

陆路交通主要是通过马车和步行,而水路交通则主要依靠河流和运河。

唐朝修建了许多运河和道路,大大方便了商品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

第五,唐朝的都城长安。

唐朝的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长安位于黄河、渭河和商洛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综上所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辉煌的时代。

唐朝的地理特点包括疆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特点各异等。

唐朝的地理条件为其经济、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地位。

唐朝的地理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唐朝精品PPT课件

中国历史唐朝精品PPT课件
世 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 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 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徵 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 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 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 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 (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 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 厚实的基础。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 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 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 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 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 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 (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 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史称“武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 人和政治家。
李隆基
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 年),姓李,名隆基,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 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公元 712年至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 但从他开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从安史之乱 开始,唐朝逐渐衰落下去。
美人杨贵妃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公元 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 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 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 (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 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 成都)。杨贵妃天生丽质,加 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 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 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 琶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 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唐朝历史简介_中国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简介_中国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简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它与汉朝同成为中华民族中兴的两个时代,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

隋朝末年,当隋炀帝四处攘乱之际,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率大军进军关中,并于公元618年称帝建国,年号武德,建都长安,开启了李唐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

高祖李渊登基后立即着手消灭其它各部反隋势力,先后击败上邽(天水)的薛举,薛仁杲;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等反对势力,实现了统一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

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的拥护下即皇帝位,改年号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之一。

贞观二年,太宗命兵部尚书大将李靖讨伐突厥,大获全胜。

从此消除了西域各族对中原的威胁。

与此同时,太宗皇帝启用贤能人士,由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为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

在其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使大唐帝国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太宗驾崩。

第九子李治即位,年号永徽,是为唐高宗。

高宗即位后依然执行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故唐永徽年间仍有贞观遗风。

高宗于永徽六年(655年)立武则天为皇后。

在此之后武则天开始临政。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三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

后为武则天废,另立四子李旦,庙号睿宗。

天授元年九月,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宣告“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正式称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将唐朝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曾亲撰《兆人本业记》农书,为唐代物质财富的积累创造了条件。

但持政末期,她宠信佞臣,深为大臣不满;神龙元年,由宰相狄仁杰等发动的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改元神龙。

高一历史必修一唐朝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唐朝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唐朝知识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历史时期从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开始,一直到907年唐朝灭亡,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对唐朝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政治制度与治理唐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实行皇帝制度。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设有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尚书省、门下省和都察院,六部则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各自负责不同的政务。

此外,还有九寺五监等机构辅助政务的执行。

在地方上,唐朝实行州县制,将国家划分为多个州和县,由地方官员负责管理。

经济状况与发展唐朝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高峰。

农业方面,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手工业和商业也十分发达,特别是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的生产和贸易,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远销海外,促进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成就与特色唐朝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黄金时期,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唐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李白、杜甫、王维等众多诗人的作品至今仍广为传颂。

书法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作品,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此外,唐朝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也颇具特色,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大雁塔等建筑,都是艺术与宗教文化的结合体。

外交关系与影响唐朝的外交关系十分广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贸易,同时也通过海路与东南亚、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进行交流。

唐朝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日本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就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如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国历史-唐朝(上)PPT课件(带内容)

中国历史-唐朝(上)PPT课件(带内容)

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掌管礼仪、祭祀和科举考试


兵部

刑部

工部
兵部尚书、兵部侍郎 刑部尚书、刑部侍郎 工部尚书、工部侍郎
掌管军队和武官的选拔和考核 掌管刑法和监狱
掌管宫廷手工业和皇家工程营造
秘书省
秘书监、秘书少监
掌管国家典籍图书
殿中省
殿中监、殿中少监
掌管宫廷车驾服饰和食品药物
内侍省
内侍、内常侍
掌管内廷的服务,出入宫禁,传递消息
中宗显(683-684;705-710年)
殇帝重茂(710年)
睿宗旦(684;710-712年)
玄宗隆基(712-756年)

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银盆

1987年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现藏于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

盆底镌“浙西”二字。据文献记载,唐王朝派驻浙西观察使,治所在润州,即今镇江市。
镇江历史上制造金银器的水平很高,丁卯桥曾出土精美的金银器皿。
TANG DYNASTY
3-1
唐 朝 上
政治 玄武门之变
4

唐朝建立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录 形成的太子集团和在统一战争中势力迅速膨
四 胀的秦王李世民集团为夺取皇位继承权展开
史 海
了激烈争夺。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
钩 沉
李世民通过收买的北门守将带领八百勇士入
宫,袭杀高祖侍卫,埋伏在临湖殿。待李建
钩 沉
有一部分行政权力。
子 目 录
唐 朝 上
唐玛瑙兽首杯 唐代玛瑙雕刻品,1970年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窖藏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玛瑙兽首杯被评为国宝级文物,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中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唐朝基本概况

唐朝基本概况

唐朝基本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朝代。

它的崛起和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描述唐朝的基本概况。

一、政治唐朝政权的建立离不开李渊的功绩。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成为唐朝政治的巅峰时期。

太宗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律令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推行等,使得唐朝政治稳定、法制健全。

同时,唐朝还实行了开元盛世的政策,鼓励人才的流动和官员的选拔,使得政权更加稳固。

二、经济唐朝的经济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之一。

在唐朝,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田的开垦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同时,唐朝还加强了对物资流通的管理,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此外,唐朝还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三、社会唐朝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在唐朝,社会等级分明,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主要的社会矛盾。

尽管如此,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社会矛盾,如减轻赋税负担、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等。

此外,唐朝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地位。

四、文化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文人墨客如云,文化繁荣。

唐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

唐诗是唐朝文化的瑰宝,诗人杜甫、李白等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唐朝的绘画也达到了高峰,以五代十国时期的张择端、李公麟等为代表的画家作品流传至今。

此外,唐朝还开展了音乐艺术的繁荣,曲艺、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朝代。

它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巅峰之一。

唐朝的基本概况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朝的辉煌成就,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高考历史唐朝历史概述

高考历史唐朝历史概述

高考历史唐朝历史概述关于高考历史唐朝历史概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繁荣和辉煌的时期,其影响力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技等领域,同时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

而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唐朝历史是必修内容,我们必须掌握唐朝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历史知识,下面是关于高考历史唐朝历史概述的详细讲解。

一、政治概述唐朝是有着强盛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根据唐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唐朝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初唐时期(618-713年)唐朝于618年由李渊建立,初唐时期,唐朝的政治比较稳定,政治制度比较完备,唐太宗李世民祖功伟大,尤其是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开创了盛唐繁荣的局面。

2、盛唐时期(713-905年)唐朝的盛唐时期横跨了唐高宗、唐太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和唐德宗几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个阶段唐朝社会非常繁荣,外交方面十分活跃,唐玄宗时期更是到达了鼎盛时期。

3、衰唐时期(905-907年)唐朝的衰唐时期主要指五代时期,这时期是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和灭亡的时期,政治比较动荡和混乱,不少叛乱和战争都在这个时期内爆发。

二、文化概述唐朝是一个以文化和艺术等领域著称的时期,唐朝文化的发展历经三大阶段:1、初唐文化(618-712年)初唐时期,文化以佛教为主,一些佛教经典、哲学和文化等方面的成果都集中在这个阶段内。

2、盛唐文化(712-907年)唐朝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唐玄宗时期文人辈出,有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盛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名士才子都在这个时期内诞生。

3、晚唐文化(907-960年)晚唐文化是唐朝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这时期的文化更加开放、自由,倡导唯美主义和知识识渴求。

晚唐时期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自由,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三、社会概述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唐朝社会分为“八分”比较有名,即:士、农、工、商、佛、道、儒、医,这是涵盖了唐朝社会各行业的一个典型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东北府天
38
《 旧 唐 书 》 卷 《 地
则 不 及 , 西 则 过 之 。
至 单 于 府 。 南 北 如 前
, 西 至 安 西 府 , 南 至
宝 十 一 载 地 理 。 唐 土
理 汉日东
志 之南至
一 盛郡安
》 ,,东
及唐 周朝 边后 形期 势疆

二、唐帝系表
(1)唐高祖 李渊 (618-626) ─(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 (3)唐高宗 李治(649-683)
(23) 唐昭宗
李儇(873-888)
李晔(888-904)
|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拀 (904-907)
唐高祖李渊像 古代画像
李渊造像记
唐太宗幼年患病,李渊礼佛祈祷后病愈,因造佛像 还愿
唐太宗墓石雕 照片:昭陵六骏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像 古代画像

唐 高 宗 与 武 则 天 合 葬 墓 乾 陵
(20)唐宣宗 李忱 (846-859)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
|

|
|
(17)唐敬宗(18)唐文宗 ( 19)唐武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湛
李昂
李炎
|
|
(824-826) (826-840) (840-846) (22)唐僖宗
|
(11) 唐肃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13) 唐德宗 李适 (779-805 )
|
(15) 唐宪宗 李纯 (762-779) ─ (14) 唐顺宗 李诵(80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6) 唐穆宗 李恒(820-824)
( 31)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32)向 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出版社,1957。 (33)唐长孺等编《汪籛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1。 (34)黄永年《唐代史事考辨》,联经出版公司,1998。 (35)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1。 (36)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 (3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 究》第6章,文物出版社,1984。 (3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地图出版社, 1982。
唐昭宣帝(哀帝) 李拀 唐昭宗李晔
三、唐代历史分期
1.四分法
甲、初唐(唐高祖-睿宗 共六帝),盛唐(唐玄 宗-肃宗 共二帝),中唐(唐代宗-文宗 共七帝), 晚唐(唐武宗-哀帝 共六帝)。
乙、初唐(唐高祖-太宗 共二帝),盛唐(唐高 宗-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共五帝),中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 共六帝),晚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哀 帝 共九帝)。
乾 陵 石 雕
(二)唐帝系表
唐中宗
武则天像 古代画像 唐睿宗
武则天像 古代画像
唐殇帝李重茂
唐 玄 宗 像 古 代 画 像
山西高平仙翁庙唐玄宗壁画
唐肃宗 李亨
唐德宗 李适 唐代宗 李豫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武宗 李炎 唐文宗 李昂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李儇
(21)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5。
(22)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1986。 ( 23)赵文润主编《隋唐文化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4)徐连达《唐朝文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5)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人民出版社, 1994。 ( 26)周祖漠《隋唐五代文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1958。 (27)张奎元《中国隋唐五代科技史》,人民出版社,1993。 (28)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 (29)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1979。 (30)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
|
(6)武则天曌 (684-7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9)唐睿宗 李旦
(4),(7)唐中宗 李显
(684,710-712)
(683-684,705-710)
|
|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8)唐殇帝 李重茂 (710)
(11)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1990。 (12)章群《唐史》全三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58、 1980。 (13)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15)沈起炜《隋唐史话》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1964。 (16)乌廷玉《隋唐史话》,北京出版社,1984。 (17)陶懋炳《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 (18)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77。 (20)武金铭《中国隋唐五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
2.史学著作 (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四册,人民出版社,1965。 (3)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册,人民出版社,1982。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至十册,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新知识出版社,1955。 (7)吴枫《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1958。 (8)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 (9)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2。 (10)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2.三分法
唐前期,唐高祖-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 年) 共七帝
唐中期,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宪宗 元和十五年(公元819年)-共六帝
唐后期,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0年)-哀帝 共九帝
3.二分法
甲、唐前期(唐高祖-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年] 共七帝);唐后期(天宝十四年-哀帝 共 十五帝)。
乙、以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至唐德宗建 中元年(公元780年)“两税法”颁布为一个转 折期,之前为唐前期,之后为唐后期。
四、参考书目
1.基本史料 (1)[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 1975。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4)[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 (5)王永兴《唐五代经济史料汇编校注》第一编上、 下册,中华书局,1987。 (6)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第四册,中华书局,1965。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繁荣(一)
——唐朝概况
唐朝 (618~907年) 在隋末农民起 义的浪潮中建立。自建立到灭亡共经历 21帝(包括武则天),289年。
一、疆域变化
《 南界南漠西( 旧 北。尽。平贞 唐 万凡林其高观 书 六东州地昌时 》 千西南东,) 卷 九九境极北自
百千,海逾北 《 一五 ,阴殄 地 十百北西山突 理 八一接至,厥 志 里十薛焉西颉 一 。里延耆抵利 》 ,陀,大,
( 31)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32)向 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出版社,1957。 (33)唐长孺等编《汪籛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1。 (34)黄永年《唐代史事考辨》,联经出版公司,1998。 (35)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1。 (36)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 (3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 究》第6章,文物出版社,1984。 (3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地图出版社, 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