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

9.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来源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姓世代不改,氏则过几代就可能变化。

氏的来源,有的是根据居住地;有的是根据官职;有的是根据职业;还有的是根据国名。

下列选项中“氏”的来源属于居住地的是

A .西门、南郭

B .卜、陶

C .鲁、许

D .司马、司空 10.“唐太宗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

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作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

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他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唐太宗“以庸代役,减免赋税”的根本目的是

A .保证农民的耕作时间

B .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安定

C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巩固唐朝的统治

11.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文科知识竞赛,抽到了一道题目,要求根据提示选出正确答案,

他得到以下四个提示词语,该题目的答案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内蒙古

12.“办轮船招商局使‘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

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

被视为‘建之事’”。该材料所反映的洋务运动的作用是

A .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型的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

13.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放假通知:“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2015

年9月3日全国放假1 天。”抗战胜利纪念日成为国家公众假日的意义在于

①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②缅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

③牢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知耻而后勇 ④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右图中,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出现了两次与外国

建交的高峰期。其中70年代中国与外国建交高

峰期的原因不包括

A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

渐处于守势,谋求改善同中国关系

B .苏联在这一时期改善了同中国的关系

C .中国于70年代初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关系在70年代初开始走向正常化

15.“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以实物税的形式向国家交纳粮食税……在工业方面,允许私人

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商业方面,国家对产品的垄断改为自由贸易,实行商品买卖,同

时废除实物配给制。”由此可见,苏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是

A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大力发展经济

B .引导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C .为后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6.“2015年3月英国正式递交了加入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的申请书,《财经时报》就曾

经刊登了奥巴马一位幕僚的谈话,他指责英国的行为是‘向中国的妥协’,可显然,英国更看重自己的‘国家利益’。旋即,法、德、意相继提交申请。而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澳大利亚也于3月底递交了申请。”该材料说明了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A.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C.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点 D.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历史部分(共24分)

29.(8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

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中国的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材料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四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战略,必将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力,把古丝绸之路促进下的中西文明交流、互动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对这条道路的开辟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谁?为了促进这条道路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汉代到隋唐再到宋代,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的发展变化趋势。(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3分)

30.(7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

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

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三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材料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材料一中近代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了“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而做出的具体实践活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又是在哪次会议后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2分)

(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指的是什么?它的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梦”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认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条件有哪些?(1分)

31.(9分)基督教思想制约着欧洲中世纪(封建时代)的绘画艺术、文学、科学等方方面面。在绘画艺术方面,其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改变了希腊、罗马美术的传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在文学方面,中世纪的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具有浓重的宗教神秘色彩;在自然科学方面,欧洲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发展缓慢。然而,近代以来,欧洲在绘画艺术、文学、科学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欧洲的变化,续写材料中关于近代欧洲绘画艺术、文学、科学的变化情况(3个方面至少各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历史适应性考试参考答案

9、A 10、D 11、B 12、C 13、D 14、B 15、A 16、B

29、(1)长安;张骞;西域都护。

(2)丝绸之路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发展到唐代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则以海路为主;其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3)国内影响:有利于加快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交流,实现互惠互利,促进共同繁荣;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国产品拓宽国际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30、(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4)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保证;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重视人才的教育和选拔等

31、续写:在绘画艺术方面,不断革新,改变中世纪以来以神为题材的传统,突出现实人和生命体的形象。代表性的作品如达芬奇的《最后晚餐》,描绘耶稣在被捕前和12门徒共进晚餐情景,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在文学方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层出不穷。譬如被誉为莎士比亚戏剧王冠的《哈姆雷特》以描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生动表现主人公人文主义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歌颂正义。在近代科学方面,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现并迅速发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创立微积分、确立运动三定律,这些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由:政治方面:17世纪以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纷纷展开,并取得成功,冲击本国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揭开近代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序幕,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方面: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性的觉悟,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开辟了道路;启蒙运动,冲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五中国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知识体系】

一、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线索与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兼并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始皇创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1)“五胡”内迁:内迁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交融,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饮食、服饰、家具等)(2)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并规定改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大大加快了“胡汉融合”的步伐

4.隋唐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加强行政管理: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管理机构(如西北的北庭、安西都护府;南部的安南都护府;东北的黑水、渤海都督府)

(2)册封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等。

(3)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与吐蕃的关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战争与和议

(1)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西夏、金在建立之初,仿效中原,实行汉制。政治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治机构;经济上,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文化上,则普遍仿汉字创立了文字。

(2)由于政权并立,战和相间,中原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上采用“岁币”“和议”等方式(澶渊之盟、绍兴和议)。

(3)民族融合出现新的高潮。各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都主动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特别是元朝统一中国,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人中原地区的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吾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6.明清时期:

(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继续发展。

(2)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政府采取了镇压叛乱、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境地区设置机构、改土归流等方式,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见边疆管理表格)7.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关系,从而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二、对边疆的管理

三、历代的对外交往(见下表)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

1、50年代:

(1)毛泽东提出外交三原则,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2)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2、70年代

(1)1971年乒乓外交,中美开始接触;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取得巨大的外交成就。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两国的敌对隔绝状态,并且签署了联合公报。

(3)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主要是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提出了不与任

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2)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同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入世贸组织,提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3)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对外开放的历程

(1)首先从沿海开始,设立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为经济特区。用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2)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开放格局,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五、专题感悟:

3.民族融合的意义: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阶段特征

(1)条件:中国古代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社会基础;发达的交通、进步的工具是其客观条件;而政府的政策则是其主观条件。

(2)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较少。

秦汉至元朝,中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积极与外交往,互通有无,中外友好,往来频繁,形成中国文化圈;中国先进技术广泛外传,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明清时期,开始遭到外来侵略,西方先进科技开始传人中国,中国逐步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5、经验总结:

(1)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

(2)吸收先进文明,则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招致落后。

(3)各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努力缔造了中华文明

【提升练习】

1. 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

2. "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完成于隋唐时期的条件有()

①中国的经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②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③中国人思想开放,兼收并蓄④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 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①开始了与欧洲国家的交往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开始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④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4.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维护国家主权

B、驱逐殖民势力

C、加强边疆管辖

D、巩固清朝海防

5. 我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前期以陆路为主,但自五代、两宋以后,变成以海路为主,导致北方商路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A、两宋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

B、在南方沿海设置了外贸机构

C、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五代两宋时期的战争迫使西北陆路贸易中断

6. 有四位同学决定做几个关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探究小课题,下列小论文设计的四个小标题出错的是()

A.张骞与丝绸之路

B.秦长城起到了防御作用吗?

C.元朝和北宋的对立

D.金瓶掣签制度的产生

7.图2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

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

8.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戴高乐总统对他说:“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它更好一些。”尼克松为此采取的重要举动是()

A.帮助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

C.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9.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 右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11.“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你

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一,这条商路的开辟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这条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开拓者是谁?

材料二

(2)观察图二,判断它反映的是哪一航海壮举?这一壮举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路,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3)新中国提出的成为指导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国内和平建设的作用。

材料四: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尼克松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这表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五: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5)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因素分析,出现从尼克松“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到“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