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再认识

合集下载

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水平低、疗效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

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标签:高龄;冠心病;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患者均为冠状动脉血管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状态,随之造成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并发生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不良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故而冠心病患病率逐渐上升。

临床上多以常规方法治疗冠心病,但诸多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常规方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欠佳,患者病情并未得到彻底改善。

故本次研究旨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纳入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男2l例、女19例;年龄8l~90岁,均值为(85.1 7±0.95)岁。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82~89岁,均值为(85.34±0.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纳入患者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诊断证实,患者及(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依据患者病情给药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以及活血化瘀等类药物,并以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对症治疗;经此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

观察组:常规方法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选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每天睡前服药1次;经此亦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 可考虑下列方法:
• 更改他汀种类:对肌病易感或停用后再次接受他汀治疗 的患者,尽量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
• 调整药物剂量: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相关 肌病,可适当减少他汀用量并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 室指标变化。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15-20 h),为他汀间断用药治疗提供可能。
咪达唑仑、皮质激素、他莫昔 芬、蛋白酶抑制、咪拉地尔、 地尔硫卓、维拉帕米、胺碘酮
利福平、苯巴比妥、 酮康唑、氟康唑、 苯妥英、曲格列酮 磺胺苯吡唑
2021/2/26
引深--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
• 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他汀与CYP450 3A4抑制剂 合用,提高他汀的血药浓度
•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 • 辛伐他汀与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合用,提高
2021/2/26
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肝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他汀剂量一般不需要特别调整,但起始剂量 不宜过大,并应予以严密监测。
对于老年人群他汀与肾功能的关系,尚无相关资料,由于老年人的 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使用他汀时应评估肾功能, 并随访肾功能变化。
老年患者使用他汀时发生严重肌炎或横纹肌溶解非常罕见,但发生 肌肉症状并不少见,导致停药率增加。老年患者使用他汀时,应注 意是否存在他汀相关性肌病的危险因素,并随时复查血清CK水平。 另外应注意肌无力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几率。
2021/2/26
二、他汀与肌肉安全性
•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数据显示,每百万例 服用他汀类药物者肌病发生为0.3~2.2例,横纹肌溶 解症为0.3~13.5例-----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出现肌炎 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是罕见的,且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 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因此,选择药 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为ACS-PCI围手术期他汀使用提供了证据
第十页,共65页。
冠心病患者积极他汀治疗已成趋势
发生CHD事件的患者比例%
冠心病患者LDL-C水平:lower is better
25
辛伐他汀
4S-P
普伐他汀
TNT
阿托伐他汀
20
筛查
4S-S
LIPID-P
15
CARE-P
HPS-P
LIPID-S
10CARE-S来自极 高 危(I)
缺血性卒中/TIA,伴以下任
一危险因素: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极 高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II)
•持续吸烟
立即启动
动脉粥样 硬化人群
>2.1mmol/L (80mg/dl)
其它缺血性卒中/TIA (除外心源性卒中)
高 危高危
>2.6mmol/L (100mg/dl)
强化
<2.1mmol/L (80mg/dl)
降低事件
内皮功能失调
炎症/氧化
斑块形成
第七页,共65页。
不稳定斑块破裂 和血栓形成
综合控制多重可改变危险因素 成为近半个世纪心血管疾病防治重心
降压
收缩压↓10mmHg
冠心病↓ 1/6
降胆固醇
TC↓1mmol/L 冠心病↓ 1/4
抗血小板
长期阿司匹林
冠心病↓ 1/5
联合降压、降胆固醇、抗血小板 冠心病↓ 50%
• 他汀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
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第一页,共65页。
他汀: HMG-Co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理性思考

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理性思考

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理性思考来源: 2013-07-25赵水平胡大一近20年来,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一致显示,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和缺血性卒中等)的危险。

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性硬化性疾病最为重要的一类药物。

这类药物对心血管的益处主要是来自于降低血脂,尤其是大幅度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缺乏可靠证据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人亦观察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损伤等“多效性”作用,并提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可能具有临床意义。

在诸多的细胞和动物实验中,确实观察到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作用。

然而,当人们针对下列情况开展临床研究时,如他汀类药物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延缓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变、防治肾功能损伤等,均未能获得确切临床有益效果。

2004年意大利学者首次观察到,PCI术前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减少心肌损伤。

并就“阿托伐他汀减少血管成形围术期心肌损伤(ARMYDA)”系列研究结果进行连续报道,随后,数项类似临床研究也相继发表,多数获得相似临床结果:PCI术前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心肌损伤和术后的心脏事件。

由于这些研究均为小样本、单中心完成,所获结果的可靠度不大。

为此,有学者对21项观察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使术后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死亡的发生率降低。

采用了看似严格的纳入标准,选择13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共计受试者3341例,其中1692例PCI术前接受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其余1649例不接受他汀类药物或仅接受小剂量他汀类药物。

主要评估PCI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定义为PCI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上限的3倍],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

方法抽取在我院采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用药6个月期间每月复查其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并观察其肝转氨酶变化与肌肉症状。

结果在服药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开始降低,仅3例患者在用药3~5个月期间复查发现其肝转氨酶升高(均未超过正常值的3倍),给予加服保肝药后恢复正常,继续服药复查转氨酶再未升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肌肉酸痛症状。

结论他汀类药物在降血脂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只要合理安全的用药,并及时进行监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用药安全性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062-02他汀类药物(statins)在药学分类上属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显著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

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1%,冠心病的发生将会减少2%[1],因此,他汀类药物被作为临床中有效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与预防临床事件的经典药物而广泛使用,但是,临床医师必须全面掌握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规避技巧,才能保证患者在安全用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获益。

1 一般资料抽取的100例在我院采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岁。

所有患者服药前进行空腹检查血脂发现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mmol/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且能够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肝病、胆道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2 观察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每月均复查其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对其结果进行如实记录,并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肝转氨酶变化与肌肉症状(如果患者的肝转氨酶升高且超过正常值的3倍或肌肉酸痛、血清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立即停药)。

浅析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浅析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浅析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摘要】目的:浅析我院他汀类药品在临床使用药物当中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检查服用过他汀类药品的142例患者实行研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

对照组为较大的剂量,研究组为常规的剂量。

结果:医治过后,患者血清的LDL-C上均有所下降,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在肌损害与肝功能方面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他汀类药品在常规的剂量下可以有益于下降血脂的指标,有效避免发生肌损害与肝功能的异常。

在服用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药品的利弊,安全且合理的选择药品,并及时的实行监测,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安全性;合理性;他汀类药品【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80-02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也慢慢的进入了老年化的社会,发生心脑血管病症的几率正在不断升高,已经给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伴随医学系不断的研究与发展,临床上大规模的实验与强化降脂的医治效果与安全性的结果公布,他汀类药品变成了最有效的降低血脂药品,已经成为临床上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用药[1]。

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服用过他汀类药品的142例患者实行研究,并对其使用药物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实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14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女患者30例,年龄44~82岁,平均(57.3±3.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2~80岁,平均(57.1±3.5)岁。

患者都空腹实行了血脂的检查,其血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的脂蛋白(HDL)、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三酰甘油(TG)(都有着不同水平的上升,LDL-C的水平超出3mmol/L。

关于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的认识及评价

关于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的认识及评价

关于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的认识及评价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作用于肝细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步骤),抑制胆固醇合成,并上调LDL受体,加速清除循环中的LDL颗粒,从而降低血浆LDL水平[1]。

自从1987年首获批准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5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表以来,诸多以他汀类作为治疗组进行的高质量的随机试验已经明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动脉血运重建风险的能力[2]。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LDL水平的一线用药[3、4],为有关指南的制定、修改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由于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所显示出的额外益处[5、6],使利用更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成为一种趋势。

此外,当前降脂治疗已被推荐在具有心血管风险的大范围人群中使用,包括那些脂质水平处于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人群[7]。

这种变化导致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增加及更强效方案的应用,因此,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影响安全性的相关因素药物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地区使用以下6种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1987年)、辛伐他汀(1988年)、普伐他汀(1991年)、氟伐他汀(1994年)、阿托伐他汀(1997年)、瑞舒伐他汀(2003年)。

匹伐他汀(2003年)仅在日本和印度使用,西立伐他汀(1998年)因存在横纹肌溶解症的高风险而于2001年被召回[8]。

所有他汀类药物都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因此从本质上讲,尽管他汀类药物的特性及其降低LDL胆固醇的效应各有不同,但所有他汀类药物对脂质水平的作用都是相似的。

他汀类药物在肝脏中代谢,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进行代谢,并可以和许多其他常用处方药相互作用[9],影响这种相互作用的因素不仅包括他汀类药物的各自特性(其他机制),也还包括细胞色素P450系统中的遗传多态性。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再认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再认识

D,Murray HM,et
a1.Statins
incident
diabetes: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stain trials.
Lancet,2010,375:735-742.
[8]Preiss
D。Seshasai
SR,Welsh P,et a1.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3.07.003
现他汀类对认知功能有轻度的可逆性影响。FDA推荐,在他 汀类药物的说明书中应补充有关“可能出现一般性、不太严 重且为可逆性的认知方面的不良反应,如记忆力减退”。然 而,推荐是建立在病例报道和一些观察性研究基础上。专家 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形式是建立他汀和认知不良反应因果 关系最弱的证据形式,而这种可能引起的负面反应将会降低 患者的依从性,这些患者恰恰可在他汀治疗中获益良多。 迄今为止,他汀对认知功能的不利影响缺乏大规模临床 试验证据。HPS研究H J,超过20 000余人参加的迄今最大 规模降脂研究,发现辛伐他汀组11例出现外周神经病,安慰 剂组出现8例,无显著差异。PROSPER研究¨j,近3000例 老年患者(70~82岁)使用普伐他汀治疗(40 mg/d),平均随 访3.2年,对认知功能的评价和身体伤残也无影响。另外, 12项小型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他汀使用与认知功能间的关 系,多数结果显示他汀对认知功能无影响或有改善作用,仅 有一项发现他汀对认知功能有不良作用mj。因此,对于接受 他汀治疗患者,NLA不推荐常规监测神经病学改变,以发现 外周神经病或认知损害。如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可行全面神经学评价以排除继发性原因(如糖尿病、肾功能 不全、酒精滥用、癌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特别是对于卒 中和心肌梗死这些需他汀治疗的患者而言,疾病本身可促发 抑郁症状或认知变化,需全面评价临床情况,而不是简单终 止他汀治疗。 三、他汀与新发糖尿病 FDA要求他汀类药物产品说明书添加他汀类增高血糖 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说明。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 究对于是否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结果不一。2001年发表的 WOSCOPS心血管一级预防研究"1表明,普伐他汀减少30% 新发糖尿病风险。与之相反,JUPITER研究表明,17 802例 观察对象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d,中位糖化血红蛋白轻度 升高,临床医生报告的新发糖尿病人数增加25%。然而, 2010年在《Lancet))上发表的荟萃分析,入选了13项随机对 照研究,91 140例无糖尿病参与者,平均随访4年。他汀治 疗组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9%。各类他汀,无论亲水性或亲 脂性他汀均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为他汀的类效应。荟 萃分析同时表明,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糖尿病 风险之比是9:1,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 于新增糖尿病风险。年龄增加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相 关‘“。 关于强化他汀治疗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5项随机对照 研究,共32 752例基线无糖尿病受试者,平均随访4.9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 4(8): 1-4.
他汀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有不良影响
AD患者停用他汀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再次使用他汀后认知功能恶 化
随时间的趋势P =0.018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显著升高HbA1c水平
N=263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基线
阿托伐他汀20mg或 阿托伐他汀80mg或 瑞舒伐他汀10mg 瑞舒伐他汀40mg 治疗6周 治疗18周
为期24周的开放标签、随机、平行组、 Ⅲb期、多中心试验。T2DM患者经 6周饮食洗脱期后随机接受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
CTT荟萃分析显示:
• 进一步降低LDL-C 0.51mmol/L,主要血管事件风险进一步 降低15%
未加权RR(CI) RR(CI)每降低1 mmol/L
强化组更好
对照组更好
强化组更好
对照组更好
4.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TT) Collaboration, Lancet. 2010, 13;376(9753):1670-81.
de Zeeuw D. 2010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Association Congreww; June 27, 2010; Munich, Germany
使用大剂量他汀与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 回顾性、观察性分析 • 纳入1997.1.1-2008.4.30年龄≥40岁,2067639例新使用他汀治疗的患 者,其中673410例(33%)使用大剂量他汀治疗 • 大剂量他汀定义为瑞舒伐他汀≥ 10mg、阿托伐他汀≥ 20mg、辛伐他 汀≥ 40mg,其他剂量他汀治疗定义为小剂量他汀
强化他汀治疗需要使用大剂量他汀
他汀“6原则”使得他汀剂量加倍, LDL-C降幅有限
LDL-C降低 (%)
8倍剂量
8倍剂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进一步降低约 18%的LDL-C
他汀剂量 (mg)
8. Knopp RH. N Engl J Med. 1999;341(7):498-511.
在无慢性肾病患者中,大剂量他汀显著增加 因急性肾功能损害而住院的风险
• 大剂量他汀治疗120天内,因急性肾功能损害而入院风险显著增加34%
无慢性肾病患者
*风险采用allogistic回归,匹配年龄、性别、队列人群纳入日期变量
Dormuth CR, et al. BMJ 2013;346:f880 doi:10.1136/bmj.f880.
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疗效及 安全性再认识
随着降脂研究的不断深入……
强化调脂理念深入临床
2012年FDA、SFDA先后发布有关 他汀安全性警示:再次引发他汀类 药物安全性的关注
他汀19年的不懈探索, 奠定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地位
1994 1995 1996 1998 2001 2002 2003 2004 4S WOSCOPS CARE AFCAPS/TexCAPS LIPID MIRACL HPS PROSPER ALLHAT LLT ASCOT-LLA PROVE IT ALLIANCE CARDS A to Z TNT IDEAL
10%
新发糖尿病的发病率
8%
6%
4% 6.41%
9.93%
2%
0% 未使用他汀 使用他汀
Arch Intern Med. 2012;172(2):144-152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新发糖尿病风险
高剂量他汀类药物与安慰剂/ 其他他汀类药物对比 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与安慰剂/ 其他他汀类药物对比

9项研究中纳入64137例患者,对新发糖尿病患者使用高剂量他汀 类药物与使用安慰剂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在4610例新发糖尿病
他汀治疗使T2DM患者血糖控制恶化

治疗前6个月,两组空腹血糖 轻微增加,6个月后两组空 腹血糖显著增加

同样,治疗后6个月两组糖化 血红蛋白增加,且治疗12个 月有统计学差异
Bellia A,et al.Atherosclerosis,2012, 223: 197-203.
他汀治疗对T2DM 患者β 细胞的影响
强化他汀治疗需要使用大剂量他汀
他汀类药物的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 只有少数大剂量他汀单药治疗能达到LDL-C ≥50%的降幅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匹伐
*本研究系统的回顾了多种他汀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75项头对头项研究,其中62项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的他 汀类,4项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的他汀类,6项研究比较了4种他汀类,另有3项研究同时比较了5种他汀类。 注:横坐标的字母分别是各种他汀类药物名称的缩写,数字代表给药剂量(mg)
Simsek S, et al. Diabet Med 2012, 29: 628-631.
大剂量他汀与新发糖尿病:SPARCL研究
J. Am. Coll. Cardiol. 2011;57;1535-1545
5项强化剂量他汀与中等剂量他汀大型试验对比:首次 重大心血管事件降低16%,但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12%
对于有慢性肾病史的患者,大剂量他汀未显 著增加因急性肾功能损害而住院的患者比例
有慢性肾病患者
*风险采用allogistic回归,匹配年龄、性别、队列人群纳入日期变量
Dormuth CR, et al. BMJ 2013;346:f880 doi:10.1136/bmj.f880.
研究结论
• 与低剂量他汀治疗相比,使用大剂量他汀显著增 加因急性肾功能而住院的患者比例 • 开始他汀治疗的120天内这种肾功能的损害作用 最强
在无慢性肾病患者中,大剂量他汀显著增加 因急性肾功能损害而住院的风险
• 大剂量他汀治疗120-365天,因急性肾功能损害而入院风险增加11%
无慢性肾病患者
*风险采用allogistic回归,匹配年龄、性别、队列人群纳入日期变量
Dormuth CR, et al. BMJ 2013;346:f880 doi:10.1136/bmj.f880.
强化他汀治疗 vs. 非强化治疗 降低全因死亡率
CTT荟萃分析显示:
• LDL-C每降低1.0 mmol/L,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TT) Collaboration, Lancet. 2010, 13;376(9753):1670-81.
5项强化他汀类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共32752例基线无糖尿病受试者,平均随访4.9年
NTT (每年)
Preiss D, et al. JAMA. 2011, 305(24): 2556-64.
心血管事件155 新发糖尿病498
应用他汀的绝经后女性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
妇女健康倡议(WHI)研究:1993年至1998年期间美国40个临床中心 153840名无糖尿病的绝经后妇女,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应用他汀类药 物所致的糖尿病危险,并对倾向得分和其他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校正。 12%
Weng TC, et al. J Clin Pharm Ther 2010;35:139-151.
随着他汀强化治疗的关注, 引发安全性问题热议
近期对他汀安全性的关注
• 他汀与血糖控制和新发糖尿病风险
• 大剂量他汀与肾功能损害
• 潜在的认知功能障碍 • 大剂量他汀与脑出血风险 • 他汀治疗的癌症风险 • 他汀肝脏传统不良事件
SPARCL CORONA GISSI HF JUPITER AURORA SHARP
• 早期研究与安慰剂相比,证实他汀可降低死 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针对特定的高危患者群,使他汀应用范围 更广泛 – ACS,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
• 不仅仅与安慰剂对照 – 与常规治疗或活性药物对照 • 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证 实了更积极的他汀治疗能进一步获益
AFCAPS-Pl
LDL-C水平
Adapted from Rosensen RS. Exp Opin Emerg Drugs 2004;9(2):269-279; LaRos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1425-1435
强化他汀治疗 vs. 非强化治疗 降低主要血管事件
患者中,高剂量组占7.28%,对照组占7.09%.
Navarese EP et al.Am J Cardiol,2013
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
2012年2月28日,美国FDA要求所有他汀类 药物在说明书上增加关于“服用他汀类药物 可能增加新发糖尿病和使糖尿病控制恶化” 的警告
Rocco MB. Cleve Clin J Med, 2012;79(12):883-93.
TNT Entry Lipid-PlFra bibliotekCHD 事件(%)
Rx – 他汀治疗 Pl – 安慰剂
15 CARE-Pl WOS-Rx WOS-Pl 10 5 0 50 70 (1.3) (1.8) 90 (2.3) 110 (2.8) 130 (3.4) 150 (3.9) 170 (4.4) 190 (4.9) 210 mg/dL (5.4) (mmol/L) Lipid-Rx TNT 10 mg TNT 80 mg AFCAPS-Rx
2012年11月20日 发布
•血糖异常 – 血糖异常为他汀类新的不良反应 – 欧盟和美国药品监管部门先后对此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相似 的结论,认为他汀类的使用与新发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和/或空 腹血糖水平升高存在较为明确的相关性 – 检索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截至2012年4月6日,我 国上市的8个他汀类药物中,有关血糖异常相关不良反应共计2540 例次,主要不良反应表现:高血糖、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糖尿病 加重、低血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