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他汀类药物应用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各项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控制炎症的反应、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尤为重要[1]。

本文主要就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所选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0.0±3.52)岁;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1.0±2.2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 2 诊断和排除标准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2]。

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出血性脑卒中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肾及肝等功能障碍者,排除有凝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

1. 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处理,如抗血小板聚集、低脂饮食干预、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及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1)口服治疗,2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瑞舒伐他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

瑞舒伐他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

瑞舒伐他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董卫华;徐宁【摘要】目的探究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降脂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TC(4.92±0.11)mmol/L,TG(1.84±0.09)mmol/L,LDL-C(2.42±0.08)mmol/L,HDL-C(1.02±0.08)mmol/L,对照组患者TC(5.21±0.15)mmol/L,TG(1.98±0.16)mmol/L,LDL-C(3.02±0.15)mmol/L,HDL-C(0.95±0.06)mmol/L,观察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降脂效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例,无恶化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4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7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4.2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29【总页数】3页(P115-116,119)【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瑞舒伐他汀;二级预防;安全性【作者】董卫华;徐宁【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江苏常州 213100;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江苏常州 21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CA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血液循环不通畅造成部分脑组织缺氧、缺血并软化坏死[1]。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

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tatins on second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Methods 60 case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06 to January 2007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atins-treating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treating containing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risk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tatins-treating group received atorvastatin 20 mg qd except routine treating. The incidence of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death,other heart-cerebral vessel events were collected within 3 year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coronary artery events in statins-treating group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no significantly de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cidence of death and encephalorrhagia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Statins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ischemic/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coronary artery events.【Key words】Ischemic stroke/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atins;Second prevention血脂异常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1]。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脂疗效好和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

但因其应用广泛,诸多与此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

正确认识和处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他汀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2011年国内心血管病学和临床血脂学专家针对他汀与癌症风险、肾脏损害、新发糖尿病风险、肝脏损害和肌病等5个主要问题进行了仔细、认真地讨论,并将专家的主要观点集中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3期上,这对国人正确使用他汀起到很好推动作用[1]。

201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他汀类说明书需要修改的告示,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他汀安全性[2]。

2013年10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通知,进一步提醒中国医生和患者关注他汀安全性。

最近,美国脂质协会专题就他汀安全性问题发表更新版专家共识[3]。

他汀使用的潜在风险和获益已成为中国医生和广大患者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此,专家组经充分讨论,针对目前他汀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其处理对策达成如下共识。

一、他汀与肝脏安全性2012年FDA推荐在服用他汀前应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并建议删除原有他汀药物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

2013年CFDA并未完全赞同FDA的建议,因此,中国医生仍应关注他汀肝脏安全性。

1.他汀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早期临床试验及长期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发现,他汀应用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

目前认为所有他汀都可能引发肝酶增高。

在所有接受他汀治疗患者中,约1%~2%出现肝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

在一项包含9 360例药物警戒数据中,他汀所致肝脏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未服用他汀者比较增加3倍,其中以肝酶升高为常见[4]。

与他汀可能相关的肝脏损害发生率为1.2/10万,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0.2/100万,提示他汀类药物确实有罕见特异性肝损害[5]。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 可考虑下列方法:
• 更改他汀种类:对肌病易感或停用后再次接受他汀治疗 的患者,尽量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
• 调整药物剂量: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相关 肌病,可适当减少他汀用量并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 室指标变化。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15-20 h),为他汀间断用药治疗提供可能。
咪达唑仑、皮质激素、他莫昔 芬、蛋白酶抑制、咪拉地尔、 地尔硫卓、维拉帕米、胺碘酮
利福平、苯巴比妥、 酮康唑、氟康唑、 苯妥英、曲格列酮 磺胺苯吡唑
2021/2/26
引深--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
• 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他汀与CYP450 3A4抑制剂 合用,提高他汀的血药浓度
•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 • 辛伐他汀与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合用,提高
2021/2/26
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肝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他汀剂量一般不需要特别调整,但起始剂量 不宜过大,并应予以严密监测。
对于老年人群他汀与肾功能的关系,尚无相关资料,由于老年人的 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使用他汀时应评估肾功能, 并随访肾功能变化。
老年患者使用他汀时发生严重肌炎或横纹肌溶解非常罕见,但发生 肌肉症状并不少见,导致停药率增加。老年患者使用他汀时,应注 意是否存在他汀相关性肌病的危险因素,并随时复查血清CK水平。 另外应注意肌无力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几率。
2021/2/26
二、他汀与肌肉安全性
•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数据显示,每百万例 服用他汀类药物者肌病发生为0.3~2.2例,横纹肌溶 解症为0.3~13.5例-----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出现肌炎 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是罕见的,且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 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因此,选择药 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并分析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治疗,研究组采用辛伐他汀来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来治疗,所获疗效显著且良好,在臨床中值得应用与推广。

标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辛伐他汀;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又叫做脑梗死,其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心脏瓣膜病、动脉纤维肌肉发育异常、烟雾病以及夹层动脉瘤,血液成分改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药源性(如可卡因等)[1]。

该病为各种原因造成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最终在临床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2]。

目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成为共识,下面笔者就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观察。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患者均满足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通过的关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经病史检查、MRI检查、神经系统查体以及颅脑CT检查发现存在阳性,发病时间在5-24小时。

基于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划分为病例数各45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有25例患者为男性,20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8-80岁之间;研究组有28例患者为男性,17例患者女性,患者年龄在60-78岁之间,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即实施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与常规神经保护剂(吡拉西坦)治疗,且进行血糖和血压的调控。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及对策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及对策
(4)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和酒精及其他药物中 毒等继发的周围神经病;
(5)停用药物后可恢复。
头痛、失眠、视神经障碍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在中枢神经系统蓄积, 高度提示了睡眠障碍的症状与降脂治疗有关。不同类 型他汀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不同,对睡眠质量 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据报道辛伐他汀很大程度上会引 起睡眠障碍,以辛伐他汀报道居多。
在2008年一项评价瑞舒伐他汀干预试验报道,用瑞舒伐他 汀治疗时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
荟萃分析显示在试验中用他汀类药物糖尿病发生的风险老 年受试者最高。
尽管一般他汀治疗和强化他汀治疗伴随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略微增加,当比较他汀类药物与有些其它已知增加糖尿病 风险心血管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药,他 汀类药物致糖尿病低得多。
干扰了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神经细胞微管微丝的合 成减少,轴浆运输障碍,进而继发轴索变性或神经细 胞凋亡; 3.他汀类药物诱发神经细胞凋亡蛋白-3(CPP-3)活性增 高,CPP-3 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4.对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急性神经病变,其临床症状类 似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是硒蛋白激发的超敏反应 引起神经近端的脱髓鞘改变,继发神经远端的轴索变 性。
神经传导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减低或 消失、可伴有传导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轻度异常。
诊断 由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缺乏临床特 异性,在诊断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
(2)出现了无力、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类 似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表现;
(3)神经电生理检查符合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轴 索(轴索变性),并可波及脊髓前角或后根神经节;
肌肉损害
目前可得到的所有他汀类药物(除了 辛伐他汀在最大剂量80mg中肌病的 风险)肌病不良反应似乎没有显著差 别。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Nov31(2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循环障碍性脑血管疾病,为脑血管出现急性缺血,导致脑组织局部供血、供氧不足,脑神经细胞、组织出现坏死,继而引发一系的神经系统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

早期及时给予挽救脑缺血半暗带,改善脑内循环及预后,降低神经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2]。

本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

观察组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56~74(65.31±3.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3.22±0.68)h;合并高血压59例、糖尿病37例、高脂血症38例。

对照组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57~75(65.26±3.2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3.15±0.71)h;合并高血压57例、糖尿病40例、高脂血症39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经头部CT检查确诊;均为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6h以内;患者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颅内大面积出血;急性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近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史、严重头部外伤史、外科手术史;严重感染性疾病;存在用药禁忌证;近1个月内有其他系统、脏器出血史;伴意识障碍;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异常;既往神经功能异常史;生命体征不稳定。

1.2方法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予以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