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模模板的挠度计算
模板刚度计算

模板刚度计算(1)主、次梁模板设计采用10mm厚竹胶板50×100mm木方配制成梁侧和梁底模板,梁底模板底楞下层、上层为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加固梁侧采用双钢管对拉螺栓(φ14),对拉螺栓设置数量按照以下原则执行: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不大于450mm。
对拉螺栓采用φ14PVC套管,以便周转。
搭设平台架子,立杆间距不大于900mm,立杆4m,2m对接,梁底加固用3m、2m 钢管平台、梁底加固钢管对接处加设保险扣件。
立梁用一排对拉螺栓间距600mm,次梁侧面钢管与平台水平管子支撑,板、梁木方子中到中间距200mm。
⑵梁模板设计本工程转换层梁最大截面1125mm×1400mm,取此梁进行验算,跨度7.20m。
梁底模板采用δ=14厚多层板,模板下铺单层木龙骨50×100木方,间距200mm。
梁底用钢管做水平管,梁底加固采用钢管、扣件病及保险扣件。
梁侧模板为δ=14厚多层板,设立楞为50×100木方,间距200mm,中间加两道φ12对拉螺杆,固定Φ48×3.5双根钢管横向背楞两道,拉杆间距500mm,计算梁底模木方、支撑。
模板支设见前设计图木方材质为红松,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如下:fc=10N/mm2;fv=1.4N/mm2;fm=13N/mm2;E=9KN/mm2;松木的重力密度为:5KN/mm3;底模木方验算:荷载组合:模板体系自重:{(0.015×(1.5+0.5)×0.3+(0.1×0.05×5+0.1×0.1×2)×5)}×1.2=0.486KN/ m;混凝土自重:24×0.9×0.5×1.2=12.96KN/m钢筋自重: 1.5×0.9×0.5×1.2=0.81KN/m;混凝土振捣荷载:2.0×0.5×1.4=1.4K N/m;合计:15.656KN/m乘以折减系数0.9,q=0.9×14.09=12.68KN/m;木方支座反力:R=(4-b/L)qb3/8L3=(4-0.25/0.6)×12.68×0.253/(8×0.63)= 0.41KN;跨中最大弯距:Mmax= KqL2=0.07×12.68×0.62=0.32KNm;内力计算:σ=M/W=0.32×106/(100×1002/6)=1.92N/mm2<fm =13 N/mm2;强度满足要求。
电机转轴的挠度及临界转速计算

b处:f1'= 0.006714438 cm d处:f2'= -0.006606742 cm 5、磁拉力刚度:
转子一:K1= 136812.9233 kg/cm
转子二:K2=
0
kg/cm
6、初始磁拉力:
P1= 1368.129233 kg
P2=
0
kg
7、由磁拉力引起的
挠度:
F0= 1.03954E-12
同步转速:
n=
5781 5000
功率:
P=
300
过载系数:
K=
2.25
2、挠度系数计算:
单位:
cm
cm4
(kg) (kg) (cm) (cm) (cm) (MPa) GS r/min kW
L1=
49
L2=
52.1
L=
126
La=
36
G2=
20
y= 0.388888889
z= 0.285714286
根据y、 z值查图2-119
0 0 0 0
Xi3
91.125 857.375 6331.625 20796.875 34328.125
0 0 0 0 0
Xi3-X(i-1)3
3375 8015.625
7219 18985.75 39170.25 30406.25
0 0 0 0
Kab=
Xi3-X(i-1)3
91.125 766.25 5474.25 14465.25 13531.25
D2无铁心 输入0或 空格
280 2.06E+06
转子二外径: D2=
0
cm
转子一气隙磁密:Bδ1=
YQ-注塑模具设计-各类计算公式

注塑模具设计标准QR-ZY-GC-001 版本 2015一:关于司筒(推管)、顶针(推杆)的强度计算1:压曲负载 F[kgf]的计算 顶针的压曲强度计算通常利用欧拉公式: F=n×π2×A×E×( K )2L2:压缩负载 F1[kgf]的计算: 压缩负载是指熔融状树脂在填充,保压时施加到顶针上的负载。
F1=p×A n:支承条件常数 直杆时:n=4 台阶时:n=2.05 A:截面积[单位 mm] 圆截面:π ×d2 4 π 环形截面: ×(d2-d12) 4E:纵向弹性模量:21000[kgf/mm2]=2.1×105MPa=2.1×106 kgf/cm2 K:截面惯性半径 圆截面 环形截面 K=I / A (mm)K=d/4(mm) K=√d2+d12/16 (mm)I: 截面惯性矩[mm4] 圆截面: 环形截面:π ×d4 64 I= π ×(d4-d14) 64I=P: 型腔内压强[kgf/mm2] 3: 安全率的计算:1S=F >1 F1注塑模具设计标准QR-ZY-GC-001 版本 2015二:关于悬臂梁结构的最大挠度(δmax)计算公式 1:型芯前端有集中负载 δmax=Fl3/3EI δmax:最大挠度(cm) F: E: I: 集中负载(kgf/cm2) 纵向弹性模量 截面抗弯惯量(cm4)[惯性矩]Fl此公式同样可以计算斜顶杆的直径注:δ:斜顶杆变形量(cm);F:斜顶头的重力(kgf);E:纵向弹性模量 2.1x106(kgf/cm2);I:截面抗弯 惯性矩(cm4)。
2:型芯侧面有均布负载 δmax=ql4/8EI q: E: I: = Fl3/8EI q×l=F δmax:最大挠度(cm) 均布负载(kgf/cm); l 指型芯悬于模板的长度 纵向弹性模量 截面抗弯惯量(cm )[惯性矩]4ql实际上,熔化树脂会瞬间流向型芯的周围,因此只受单方向压力作用的可 能性极小。
第10章 动模模板的挠度计算(例题)

b=25mm
定模 模板
支承板
h
δmax
垫块
动模座板 L=90mm
【图1】给出了下述已知条件。 模板宽度:B=200mm 垫块内侧间隙:L=90mm 支承板厚度:h=20mm 定模承受内压p部位的长度:l=8mm 定模承受内压p部位的宽度:b=25mm 定模内压:p=350kgf/cm2 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 e=210×104kgf/cm2 因此, δmax= 5×p×b×L4 32×E×B×h3 5×350×25×904 = 32×210×104×200×203 =0.0266(mm) 若挠度约为这样水平,即使流动性很好的树脂,产生毛刺的可能性也极小。
12第10章动模模板的挠度计算例题问题如图1所示的动模模板估计最大挠度约为多少
第10章 动模模板的挠度计算(例题)
问题
如【图1】所示的动模模板,估计最大挠度约 为多少? 模板及其它零件的材质为S50C。
r=8mm
B=200mm
解答
最大挠度δmax的计算公式如下。
P=350kgf/cm2
4 δmax= 5×p×b×L
模板工程安装及拆除安全施工措施

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方案一、材料准备1、采用竹胶合模,顶柱采用钢管。
二、模板安装应注意的事项1、顶柱要垂直、平整,竹胶合模板应平整、光滑。
2、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为防止倾覆,按规定间距设拉杆,作为临时固定。
3、为了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浇捣、养护,我们在模板的支架的构造上做到合理简单,装拆方便。
4、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产生的荷载。
5、为了做到模板的接缝严密不漏浆,我们采取在现浇板模板上粘贴胶带纸,梁侧及侧模上用铁皮钉设接缝部位,竖向模板,如柱模接缝处用密封压条等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不漏浆。
6、梁底的支撑系统采用支柱(琵琶撑)、桁架和钢管支撑。
7、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因为模板支撑经重力压缩下降造成梁低下垂以及抵消外观视差影响,现浇钢筋砼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支撑时做到起拱,当无设计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8、为了模板起拱而不减少梁的截面高度,且针对有关施工单位用定型模做梁侧模因起拱困难而不起拱,我们采取将跨中间向上起拱改为梁端底模下降的措施,这样的起拱方法即便于支撑,又使梁跨中的截面尺寸不变,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
9、为了节约增收,便于模板的周转,施工时将梁底模板外面顶梁侧模是便于梁底起拱和先拆除梁侧模。
10、柱模在梁断面外留缺口,梁底顶到柱帮上,是便于梁、柱模单独调整标高,且易拆除。
11、大梁底模安装时,支撑拉杆不应与脚手架或其它不稳定物体连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看模,发现变形、松动要及时加固修理,防止塌模伤人。
12、在安装梁、墙模板时,高度超过2m时,应搭设临时操作平台,不得在梁底模上操作和行走。
安装时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并且安装牢固,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三、模板拆除1、模板拆除前应填写拆模申请表,并经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拆除。
2、模板拆除时,严禁区使用重锤敲击,应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损坏。
5m层高模板施工方案

目录负一层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二、工程概况负一层梁板面标高为和,板厚180mm,最大主梁截面为400mm×1250mm,此部分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为和,长,宽,脚手架立杆基础为地下室顶板(板厚200)。
三、模板及支撑系统材料选用本工程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方木采用40×80mm2,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四、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5m层高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要求5m层高部位模板支撑体系在设计布置立杆时,先设计梁底一根立杆及梁两侧每侧一根立杆,然后根据均分且每框格间距尽量相等(近)的原则布置立杆,梁两侧立杆根据梁截面宽度,每侧离梁边距离不大于300,板底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
支撑架搭设具体要求:在模板部位下部结构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80%后再进行支撑架的搭设及现浇板、梁的面板支设,且模板层以下满堂脚手架在支模部位砼未达到50%时不得拆除。
(1)立杆①立杆底部铺设10#槽钢垫板,宽度100mm。
槽钢要铺平铺稳,所有立杆支撑位于槽钢的中心,不得承受偏心荷载。
禁止使用砖、木块等材料铺垫。
梁下必须增加立杆,梁板下500mm处必须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立杆顶部必须设U型可调支托,顶托下必须加设纵、横向水平杆,U托的伸出立杆顶部尺寸不大于250mm,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②无现浇板部位的立杆顶端高出施工面,设置栏杆。
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30mm。
①立杆接长严禁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大于500mm。
④严禁将上段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模板拉杆计算

的间距布置不符合要求,需要增大拉杆直径或缩
小拉杆间间距。
五、模板挠度计算:
在模板下部截取1㎡模板如下图所示:
作用于每跟背撑上的荷载
为:q 撑1=q 撑2=P/n (P-荷载组合)
1m
(一般有效压头高度h>2m)
那么背撑受力图为:
1m q 撑2
背撑 q 撑1 n根
q 撑1=q 撑2
1m
背撑最大挠度为:Wmax=-5qL4/384EI L :所取背撑长度;
q :作用于背撑的荷载;
E:背撑的弹性模量;
I:背撑惯性矩;
I=bh3/12
h
在实际施工中作用于每根背撑的荷载 为:
q撑=P*S/N
b
b S
拉杆 N根背撑
a
r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KN/㎡ )
t0-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
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
t0=200/(T+15);
T– 混凝土的温度(C);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 β1=1;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β1=1.2;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
即:P = F + 4
S
四、计算拉杆所承受的拉力:
由4根拉杆围成的模板区
域所承受的侧压力P1: b
拉
P1=P*S
杆
每根拉杆所承受的拉力F杆:
F杆=P1/4
a
Q235圆钢拉杆(不同规格)的屈服荷载为F屈:
当F屈 >F杆 时,说明所选用的拉杆以及拉杆
的间距布置符合要求;
当F屈 <F杆 时,说明所选用的拉杆以及拉杆
•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0KN/㎡。
钢模板最大挠度允许值

钢模板最大挠度允许值1. 什么是钢模板最大挠度允许值?钢模板最大挠度允许值是指钢模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允许发生的最大挠度或变形量。
它是对钢模板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之一,用于评估钢模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2. 为什么需要设定最大挠度允许值?钢模板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重力、风力、温度变化等。
如果钢模板的挠度超过一定限制,可能会导致结构不稳定、功能失效或安全隐患。
因此,设定最大挠度允许值可以确保钢模板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如何确定钢模板最大挠度允许值?确定钢模板最大挠度允许值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结构设计要求钢模板的最大挠度允许值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可以确定钢模板的最大挠度允许值。
3.2. 材料性能钢模板的材料性能对其最大挠度允许值有影响。
材料的强度、刚度和塑性等性能会影响钢模板的变形能力。
通过对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钢模板的最大挠度允许值。
3.3. 使用环境钢模板的使用环境也是确定最大挠度允许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外界条件。
不同的使用环境对钢模板的变形和破坏有不同的影响。
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可以确定钢模板的最大挠度允许值。
3.4. 安全性要求钢模板的最大挠度允许值还应考虑安全性要求。
根据工程的安全性要求和风险评估,确定钢模板的最大挠度允许值。
如果工程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最大挠度允许值应相应降低。
4. 最大挠度允许值的计算根据以上因素,可以进行最大挠度允许值的计算。
一般来说,最大挠度允许值的计算可以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4.1. 理论计算理论计算是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性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最大挠度允许值。
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弹性力学理论和塑性力学理论等。
4.2. 实验测试实验测试是通过对钢模板进行力学测试和变形测试,获取钢模板的实际性能数据,从而确定最大挠度允许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9章 动模模板的挠度计算
注塑成型产品的分型面周围产生毛刺或成型产品的浇口附近的高度尺寸变大的情况也许大家也碰到过。
作为计算前提的动模模板的形状如【图1】所示。
最大的挠度δmax产生在模板的中心线上。
计算公式如下:
δmax= 5×p×b×L 32×E×B×h
B:模板宽度(mm) b:定模承受内压p部分的宽度(mm)L:垫块内侧间隙 (mm) p:定模内压强(kgf/cm 2)h:支承板厚度(mm) E: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kgf/cm 2)
l:定模承受内压p部分的长度(mm) σmax:支承板的最大挠度(mm)
模板的E(纵向弹性模量)及p(定模内压力强)的主要数据如下所示。
模板材料E值定模内压强p大致基准
(kgf/cm 2)材质E(kgf/cm 2)注塑压力低值200~400S50C 210×104注塑压力高值
400~600
预硬模具钢(SCM440系列)230×104特超硬铝
73×104
上述计算公式用于近似计算。
实际上,在模板上还要加工有侧抽芯滑块的开框孔及用于推杆的孔等,定模的形状也不是统一的,所以要正确地进行挠度计算实际上很难。
因此,常用近似计算法作为基本计算,再从安全考虑加以补偿,引入余量的方法比较现实。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