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肺功能简述

合集下载

肺功能ppt课件完整版

肺功能ppt课件完整版
误区提示
避免将肺功能检查结果作为唯一诊断依据,忽视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同 时,避免将肺功能检查正常者排除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05
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认检查目的和适应症
明确肺功能检查的目的,确保患者符合检查 适应症要求。
检查设备准备
检查肺功能仪、传感器、面罩等设备的完好 性和准确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肺功能检查方法,如肺 活量测定、呼气峰流速测定等。
选择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 指标
在选择肺功能检查指标时,应优先考虑那些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反
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加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肺功能检查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 体系,包括仪器设备的定期校准、试 剂耗材的质量控制、操作规范的制定 和执行等。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保持设备清洁和消毒
在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面 色、情绪等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在每位患者检查前后,对肺功能仪及相关设 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后数据处理和报告生成
01
02
03
04
数据处理
将检查结果录入电脑,进行数 据分析和处理,得出准确的肺
功能指标。
结果解读
,并计算弥散量。
原理
通过测定弥散量可以了解肺泡膜 的气体交换能力,是判断肺换气
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道阻力测定
定义
气道阻力是指气体在呼吸道内流动时 遇到的阻力,与气道的形态、内径、 气流速度以及气体密度等因素有关。
原理
气道阻力测定可以反映呼吸道有无狭 窄或阻塞性病变,以及支气管哮喘等 疾病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情况。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

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

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

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

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

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

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

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

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肺功能检查ppt课件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ppt课件完整版

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
早期发现肺部病变
肺功能检查可早期发现肺部病 变,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等,有助于及时干预
和治疗。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评估肺部病 变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 制定提供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肺功能检查可用于监测治疗效 果,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导康复治疗
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对劳动 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和分级
05 肺功能检查操作 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及流程介绍
检查前准备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取 得合作;询问病史,排除禁忌症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
的检查项目。
检查中操作
严格按照检查流程进行操作,确保 患者安全和舒适;指导患者进行正 确的呼吸动作,以获得准确的检查 结果。
06 肺功能检查发展 趋势及挑战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前景展望
智能化肺功能检查设备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肺功能检查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水平,减少人为误差。
远程肺功能检查
02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肺功能检查和数据传输
,方便患者及时就医。
多模态肺功能检查
03
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如CT、MRI等,提供更全面的肺功能信息
解答
在进行肺功能检查前,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避免剧烈 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应停止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误区一
肺功能检查只适用于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
澄清
肺功能检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有呼 吸道症状、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物质等高危人群,应定 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评估肺部健康状况。

肺系统的组成完整版资料

肺系统的组成完整版资料

肺的病机特点
病变 多论及肺气的失调.少提肺血虚
气聚胸中.呼吸
咳喘.气短声低
气 卫气不足
自汗.易感冒
虚 水道不调
失 宣
运血无力
痰.饮.肿 血瘀
病变降 多论及肺阴失调.少论及肺阳虚
肺阴津亏虚 肺阴虚火旺
肺的实证.多为感邪所致
肺的生理特性
肺为华盖 肺位最高,以覆诸脏
肺宣发卫气以保护诸脏
肺为娇脏喜清润恶燥湿
外邪易犯肺、燥湿易使肺失宣降
肺欲收苦气上逆:
肺气宜收敛,苦气上逆。
肺与形窍志液的联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 一身之表.毛发附着.腠理.汗孔(玄府)
功能
屏障.调节水液代谢.调节体温.
宣发肺气、调节呼吸.
与肺的关系
肺宣发气津以温养皮毛
开窍于鼻.司喉咙
肺宣气津以温养于鼻
鼻功能
气之通道.产生嗅觉.协助发音
五脏 肺
肺系统的组成(脏腑.形体官窍.经络) 肺的解剖位置及外部形态 肺的生理功能 肺气的宣降运动是肺功能的基础
宣发
肃降
肺的宣降
气向上的升宣 向外的布散
物质
清气谷气 宣清
气 浊气浊液 宣浊
津 血
归肺的血输布全身
气向下的通降 吸入清气
气向内的布散 五脏六பைடு நூலகம்受益
浊液下降于肾,为尿液的生成之源
气机调畅 各脏腑功能正常
肺气不足 呼吸: 呼吸无力.鼻塞 朝百脉
血液
归肺的血输布全身
肺气虚者易悲
归肺 (血中营气更新)
肾尿
气不足:少气懒言.体倦乏力 通调水道(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肃降 气向下的通降 吸入清气
气机:各脏腑升降出入紊乱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完整版)肺通气功能检查又称肺量计检测,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肺量计一般分为2种[1,2,3,4],一种是容积型,一种是流量型。

前一种也称之为直接描记法,后一种又称之为间接描记法,其通过开放的管路可同步测定流量和容积(流量对时间的积分为容积)。

因流量型体积小,操作简便,故为目前常用。

在讨论通气功能前,先讨论肺容积。

1 肺容积肺容积反映的是肺内气体量的多少,在呼吸周期中,其大小随胸廓的扩张、收缩及呼吸肌肉的运动而改变,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

肺容积是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基础,容积的减少将导致患儿所需通气量的减少,影响呼吸功能。

肺容积(图1)主要包括4种基础肺容积(lung volume)[3]及4种基础肺容量。

基础肺容积:(1)潮气容积(VT)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补吸气容积(IRV),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3)补呼气容积(ERV),平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4)残气容积(RV),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图1肺容积Figure 1Lung capacity由2个或2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基础肺容量,包括:(1)深吸气量(IC),指平静呼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VT+IRV);(2)肺活量,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IC+ERV或VT+IRV+ERV),若不讲求速度的称为慢肺活量(又称最大肺活量,VCmax),而用力快速呼气所得的肺活量称之为用力肺活量(FVC)或时间肺活量,正常情况下二者相等,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尤其存在气体陷闭时)前者大于后者;(3)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ERV+RV);(4)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肺活量+RV)通过肺量计所测的肺容积不包括RV,由此也不包含与之相关的FRC 和TLC。

RV需体积描记法或气体稀释法进行测定。

(完整版)心肺功能评定

(完整版)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一、概述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

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

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

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

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1.引言1.1 概述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系统,它由多个器官和组织构成,主要负责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健康。

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鼻腔是我们呼吸的入口,通过鼻孔将空气引入体内。

随后,空气经由咽喉进入气管,然后进一步分支为两个支气管,分别通向左右肺。

在肺部,支气管进一步分支成肺泡,肺泡是呼吸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单位,它们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呼吸道功能和肺功能。

呼吸道功能主要包括导气和防御两个方面。

导气功能指的是将空气从外部引入到肺部,使氧气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使用。

防御功能是指呼吸道对外界微生物、尘埃和有害物质的防御作用,通过鼻毛、黏膜和粘液等物理和化学的机制来阻止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

肺功能指的是肺部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通过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将氧气吸收到血液中供给身体使用。

总的来说,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的组成和功能紧密相连,协同工作,确保我们正常呼吸,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强调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下面是关于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文章结构的一个例子: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呼吸系统为主题,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这部分将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并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2 文章结构这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 目的这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目标,即通过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介绍,增进读者对呼吸系统的了解和关注。

2. 正文2.1 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将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咙、气管、肺部等器官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

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

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

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1.常规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

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

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

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

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死腔量(成人平均约140ml); 肺泡死腔量(又称为生理死腔量),极小可不计,基本与解剖死腔量相等。 VA=MV-VD.
•最大通气量,MVV:
•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MVV与FEV1呈正相关:
•MVV(L)= FEV1x35,或FEV1x33+9;
肺功能的简述
JELLYYO
肺容积测定曲线
肺总量 Total lung capacity,TLC 肺活量 Vital capacity,VC 残气量 Residual volume,RV 深吸气量 IC 功能残气量 FRC 补吸气量 IRV 潮气量 Tidal volume,VT 补呼气量 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 RV/TLC%
注意:不能把COPD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等同于肺功能损害程度分级! 第五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舒张试验与激发试验
如何选择做哪项肺功能检查
根据 常规通气功能 结果进行选择
1、通气功能: FEV1、FVC、MMEF、MEF. 2、舒张试验 FEV1<80%预计值; FVC< 80%预计值。 3、激发试验 FEV1>80%预计值; FVC> 80%预计值。
5.MMEF、FEF50%、FEF75%下降,多于2项指标低于 65%预计值,可诊断为小气道病变。
1.可接受性: V backextrapolation外推容积VBE<5%FVC,或
<0.15L(取最大值);FET>6秒。
预计值 最优
优/预 进行3次测试后择优
1、FVC:预、实;肺通气功能下降否? 2、FEV1:实/预;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分级?
质量等级评价标准:
第二步:判断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肺功能检查结果受种族、体力活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因此应尽量选取相似人群的参考范围。
肺功能指标正常范围:
第三步: 分析肺功能损害的类型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
通气功能异常的特殊类型:
第四步: 确定肺功能损害的程度: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指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原则上以FEV1/FVC下降为标准。
最新指南表明,若FEV1/FVC低于预计值的92%,即使FEV1占预计值百 分比>80%亦可判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MEF、FEF50%等指标显着下降,MVV也可下降,但FVC在正常范围 或只轻度下降。F-V曲线(流量-容积曲线)提示为特征性改变为呼 气相降支向容量轴的凹陷,凹陷愈明显者气流受限愈重。
(GOLD分级:轻80%中50%重30%极重) 结论:肺通气功能X度减退。
3、FEV1改善率=(实-预)/预;(舒张试验) FEV1在用舒张剂后增加200ml,且用药后
FEV1绝对值增加≥12%,则舒张试验阳性。 4、FEV1/FVC、VCmax(最大肺活量) 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①阻塞性:VC≥80%预, FEV1/FVC≤70%; ②限制性:VC<80%预,FEV1/FVC≥80%; ③混合性:VC<80%预,FEV1/FVC≤70%或 正常。
而FEV1降低更明显。F-V曲线显示肺容量减少及呼气相降支向容量轴 的凹陷。
阻塞性:FEV1下降为主; 限制性:FVC下降为主;
小气道功能减退: ①FEV1、FVC正常; ②MMEF、FEF50%、FEF75% 、FEF25~75%任意两个指标 < 65%预计值。
第一步: 可接受性曲线标准: ①呼气达到最大努力,PEF尖峰迅速出现,外推容积<5%FVC或0.15L; ②呼气相降支曲线平滑,呼气过程无中断,无咳嗽,牙齿或舌头无阻塞,无漏气,无影响 测试的声门闭合等情况;
支气管舒张试验判定
FVC或FEV1 用药先后改变率>12% 绝对值增加200ml
阳性提示: 缩窄的气道具有可舒 张性,且气道对所用 药物敏感。
一、阳性临床应用:诊断哮喘、指导 用药;
二、阴性的原因:
①轻度气道阻塞患者,改变率不到 12%;
②重度气道阻塞患者,气道内大量粘 液栓影响药物沉积及吸收;
③对选择的舒张剂不敏感,由沙丁胺 醇改为异丙托溴铵;
7、TLC-HE:氦气稀释法 肺总量 FRC-HE:氦气稀释法 功能残气量 RV-HE:氦气稀释法 残气量(男:1.38±0.63;女:1.30±0.47) RV/TLC-He 残气量/肺总量(正常值:≤35%) COPD通气功能程度分级RV/TLC-He:轻:26-45%、中:46-55%、重≥56%。 结论:通气功能X度减退。
通气储量百分率:反应通气储备能力; 通气储量%=(MVV-VE)/MVV×100%; 正常值≥93%; 低于86%提示通气储备不佳,胸部手术须慎重考虑; 70%-60%时为手术相对禁忌; 60%以下一般为手术禁忌。
气促指数=MVV实测值占预计值%/VC实测值占预计值% 对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1.0为阻塞性; >1.0为限制性。
•MVV因年龄、性别、工种、体力有所不同;
•成人平均值:男(104±2.7)L/min;

女(82.5±2.2)L/min;
•阻塞性通气障碍时MVV明显降低,限制性通气障碍时MVV可正常或降低。
•选择幅度基本一致、呼吸速度均匀持续达12s的曲线段,将12s吸入或呼出气量乘以5得到每
分钟最大通气量。
•运动较为剧烈,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及咯血患者不适宜该检查。
④测试前使用过舒张剂,致使气道反 应达到了极限。
支气管激发试验判定
✓ 高渗盐水吸入激发 ✓ 药物激发(常用乙酰
胆碱或组胺) ✓ 运动激发(踏车) ✓ 特异性激发(花粉、
尘螨等过敏原)
阳性判定: FVC或FEV1 激发先后下降率≥20%
提示: 气道存在高反应性
1、协助哮喘的诊断:对于轻度哮 喘患者和处于哮喘潜伏期的病人 ,可以早起发现和预防。 2、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3、作为哮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 估:气道反应性高低与哮喘严重 程度相平行。 4、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③至少呼气6秒,若呼气时间<6秒,其时间-容积曲线须显示呼气相平台出现且超过1秒。
呼气起始标准: ①呼气起始无犹豫,有爆发力、尖峰迅速出现; ②外推容积<5%FVC或<0.15L(取最大值)。
例子: VBE ex VBE ex%FV =5% FET >6秒
重复性标准: ①测定过程中要求受试者至少测定3次,一般最多不超过8次; ②FEV1与FVC最佳值与次佳值两者间差异少于0.15L。
(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指胸肺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障碍,主要表现为FVC明显下降。 FVC的判断效能易受影响,故结合肺容量指标如TLC、RV及
RV/TLC对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判断更为精确。 F-V曲线(流量-容积曲线)特征性改变为肺容积和流速等比例
缩小和提前完成。
(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兼有阻塞及限制2种表现,主要为TLC、VC及FEV1/FVC的下降,
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量。
流量-容积曲线
流量-容积曲线 Flow-volume curve,F-V曲线 该线在呼吸过程中构成一密闭的环状 ,故又称为流量-容积环。
小气道指标
FEF25(MEF75) 呼出气25%时的流速 FEF50(MEF50) 呼出气50%时的流速 FEF75(MEF25) 呼出气75%时的流速 MMEF(FEF25~75%)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深吸气量,IC:潮气量+补吸气量;成人平均值:男2600ml,女2000ml; 功能残气量,FRC:补呼气量+残气量;成人平均值:男2300ml,女1600ml; 肺活量,VC: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量,TLC:四个基础容积相加。
肺泡通气量: (1)肺泡通气量,VA: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并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死腔通气量,VD:
注:LLN为正常值下限。
实例解释3
实例解释4
阻塞性通气
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Thank you.潮气量,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成人约450-500ml;
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X呼吸频率; 正常值约6-8L/min;MV>10-12L/min为过度通气;MV<3-4L/min为通气不足。 2.补吸气容积,IRV:成人平均:男2100ml,女1500ml;反应肺胸的弹性和吸气肌的力量; 3.补呼气容积,ERV:成人平均:男900ml,女600ml;反应肺胸的弹性和胸腹肌的力量; 4.残气量,RV: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结论:XX性通气障碍。 5、PEF:最大呼气流量;FEF25、50、75;
(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 25、50、75均下降:小气道功能X度减退。
6、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 FEV1×30; MVV> FEV1×30,测FEV1不够力; MVV< FEV1×30,未用力、配合差、重做;
8、弥散功能: TLCO SB 一口气弥散量=实测/预计值; TLCO/VA 弥散率; 弥散功能障碍程度分级:轻度:60-79%、中度:40-59%、重度:<39%。 结论:弥散功能X度减退。
9、通气储备百分率 RV% R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MV-静息
每分通气)/MMV ①≥93%,健康人; ②87%-92%,尚可胸部手术; ③<86%,通气不佳,手术慎重考虑; ④<60%,手术禁忌。
实例解释1
预计值
最优 优/预 进行3次测试后择优
限制性分级: VC/pred 重度<40%≤中度<60%≤轻度<80%
3.FVC<80%:限制性; FEV1/FVC<70%:阻塞性; FVC及FEV1/FVC<70%均下降:混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