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矿物特性的太阳能储热材料研究进展
铯钨青铜纳米材料在太阳能储存的应用研究

题目:铯钨青铜纳米材料在太阳能储存的应用研究摘要:铯钨青铜带隙较宽,可以透过可见光。
铯钨青铜材料不但具有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同时也具有优异的近红外光(NIR)遮蔽性能。
铯钨青铜材料可应用于建筑节能方面,良好的储存太阳能。
本文就铯钨青铜材料展开介绍,分析此材料的特点,在太阳能储存中的的应用。
关键词:铯钨青铜纳米材料,太阳能,太阳能储存,变相储存1.引言全球18%以上的能源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
因为可再生能源长期的可获得性以及绿色环保性,所以可再生能源比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更受人类青睐。
但是,太阳能这类可再生能源,由于其间歇性,使得它的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通过储能技术,将存储太阳能以维持无太阳光时环境的需要。
Telkes 和Raymond等人于1940年开始研究变相储热过程,将太阳能储存;美国的United Solar公司研究微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已达9%以上且高效率、高稳定的优势;Sharma et al.在2000年报道了将熔点为82°C,热容为263kJ/kg乙酰胺作为相变储热材料应用于改良型太阳灶的研究;Feldman etal.对硬脂酸J酯(49%)和丁基棕榈酸酯(48%)的混合酯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酯适合作为建筑物储能材料用于储存太阳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太阳房,具有利用太阳热能和节约能源的优点,用集热器、贮热装置、管道、风机、水泵等设备“主动”收集、储存和输配太阳能。
2.铯钨青铜纳米材料的热物理性质钨青铜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透明隔热材料,具有优异的阻隔红外光的性能,同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
与其他透明隔热材料相比,它的优势在于:钨青铜材料在整个近红外光区(780-2500nm)均具有良好的遮蔽能力,特别是在其它透明隔热材料难以遮蔽的900-1200nm范围内。
钨青铜材料遮蔽近红外光的能力十分显著,可以使近红外光的透过率下降到 10%以下。
同时,钨青铜材料还具有以下优点:原料绿色无毒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
热能存储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热能存储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正在得到更多的关注。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仍然受到限制,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
因此,热能存储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热能存储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热能存储技术的基本原理热能存储技术是将热能储存到某种媒介中,待需要使用时释放热能。
其基本原理是热量的传递必须保持热流的方向一致,即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
储能时,媒介用电或其他方式加热到高温状态,然后当需要释放能量时,将热能源的热能传递给需要使用的地方。
2. 热能存储材料的分类热能存储材料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相变储热材料和热容储热材料。
相变储热材料是指能够通过相变过程(如熔化、冷凝等)来吸收和释放热量的材料。
热容储热材料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够吸收和释放热量的材料。
3. 相变储热材料相变储热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热能存储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可以通过加热来发生相变,例如从固态向液态转变、从液态向气态转变、从普通固态向有序固态转变等。
相变储热材料的优点在于其潜热较大,储能密度高,且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引起体积变化。
常见的相变储热材料包括蓖麻油酸(RSM)和氢氧化钠(NaOH)等。
RSM是一种生物基可再生相变储热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变温度和热值,从而适合于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等多种领域。
NaOH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其潜热高达44.1 J/g,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能。
4. 热容储热材料与相变储热材料不同,热容储热材料的热量存储通常不会引起相变。
热容储热材料的优点是其热量存储和释放速度较快,因此在一些短期高温场合中更为适宜。
常用的热容储热材料有石墨烯、陶瓷和金属氧化物等。
石墨烯是一种优秀的热容储热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热导率和稳定性,可以在高温场合中储存和释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陶瓷和金属氧化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热能储存系统。
5. 热能存储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热能存储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
研究开发出太阳能储存新材料

种 震荡 结 构 可 以用 光 前 驱 和 稍有 的脉 冲进 行直 接 的检测 。 ”
延 迟 的 主 波 形 之 间 产 生 的 相 互 干
。 制 成 的 储 热 设 备 在 能 量 密 度 上 还 不及 传 统 锂离 子 电 池 。这 使 这项
纳米 管 化 合物 ,实 验显 示 ,该材
自2 0世 纪 7 0年代 以来 ,科 料 的 能量 差 ( 能 态 到 高能 态 之 基
分 如水 下 光 学 通 信 等 等 。 不 过 他 学家 们 就 在 寻找 一 种 能 以化 学 形 间 的差 值 )和活 化 能 ( 子 从 常 ” 同时 也 指 出 ,在 实 际实 验 中 ,光 式储 存 太 阳能 而 非 将 其转 化 为 电 态转 变为 容 易发 生 化 学反 应 的 活
子 光 前 驱 将 可 以 被 应 用 于 量 子 通 来 , 同 时 其 分 子 也 会 恢 复 为 放 热 存 储 两 项任 务 。其 缺点 是 只 能提 讯 技 术 之 中 。 ” 前 的 形 态 。 这 一 过 程 可 以 不 断 重 供热 能而 非 电能 .但 这 可 以通过
战现有 的通 信技 术 。
“也 获 得 了 极 大 的提 升 。
二 钌 富瓦 烯 分 子在 被 阳光 照
格 罗斯 曼 说 : “ 种 材料 非 这
进 步 到 步进 时 间缩 短 至 < 0f 1 s时 射 时 , 内部结 构 会 发 生改 变 并 将 常有 效 ,便 宜 却 仍 具有 较 高 的 能
一
意 义 ,因为 它能 帮 助 科 学家 们 加
种新 材 料 .能够 按 需 储 存 和 释 管 组 成 ,除 了具 备 二 钌 富 瓦烯 的
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光热储存技术研究

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光热储存技术研究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如何在太阳辐射不足或夜间等不可控因素下保持全天候供应能源。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和完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光热储存技术。
本文将对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光热储存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研究背景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是一种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并进一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太阳高照或阳光强烈的时候,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可以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然而,当太阳辐射不足时,系统无法继续发电,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光热储存技术来保障能源供应的连续性。
二、光热储存技术的分类光热储存技术可以分为热惰性储存和热有源储存两大类。
热惰性储存是指将太阳能热能储存在传统的热媒体或储存介质中,如水蒸气、熔融盐等,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
热有源储存则是指将太阳能热能储存在内部具有化学反应能力的媒体中,通过化学反应来释放储存的热能。
三、热惰性储存技术1. 熔融盐储存技术熔融盐储存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光热储存技术。
它通过将热能储存在特定的盐类中,当需要热能时,将盐类加热至熔化状态,并利用热传导的方式将储存的热能输送到发电系统中。
熔融盐储存技术具有储能效率高、储能密度大、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
2. 储热球堆储存技术储热球堆储存技术是一种基于球型颗粒的热媒体储存技术。
通过将太阳能热能转化为球堆内部的热能,并利用球堆颗粒间的热传导来储存和释放热能。
这种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储能效率高、成本较低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热传导效率低、球堆颗粒之间的间隙对热传导造成影响等问题。
四、热有源储存技术1. 化学蓄热储存技术化学蓄热储存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太阳能热能储存起来的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热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并通过特定的反应释放出来。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氢氧化反应等都可以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热能储存。
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自然界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加之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成为了摆在全球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太阳能作为一种无限的清洁能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所重视。
为了使太阳能得到更好的利用,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各种太阳能储能技术,其中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什么是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对储能材料进行加热并充分吸收太阳能的过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储存在相变材料中,当需要释放时再将储存的热能释放出来。
相比于传统的太阳能热能储存技术,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久的储存时间,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可靠的电力。
如何实现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实现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主要需要两个步骤:储能和释能。
储能: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的关键在于储能材料的选择。
这种材料可以分为两类:化学变化储热材料和相变储热材料。
化学变化储热材料是指在加热的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储热效果,因此可以称之为化学反应储能材料。
相变储热材料则是指在加热的过程中,通过物质相变所吸收的能量来储存、释放热量,因此可以称之为相变储能材料。
对于储存热量大约在100℃到200℃之间的太阳能,可以使用相变储能材料,而对于需要储存热量在200℃到400℃之间的太阳能,可以使用化学变化储热材料。
释能:释能过程是将储存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中,将释放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主要有两种方式:热发电和温差发电。
热发电是指将储存的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塔式太阳能热塔提升温度,驱动涡轮机发电。
而温差发电是指利用材料的热电效应将储存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锗硅(III-V族)热电材料技术。
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可靠的电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学蓄热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化学蓄热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摘要:作为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换的核心技术,化学反应蓄热是 21 世纪最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
与传统的潜热储能方式相比较而言,化学反应蓄热的能量储存密度有着数量级的提升,其在工作温度范围以及材料稳定性上的优势显着。
本文针对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氢化物、金属碳酸盐、结晶水合物、金属盐氨合物等几种当前主要的化学蓄热材料,重点阐述了各自的应用机制和工作条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亟需解决的科学及应用问题,指出复合以及掺杂型材料的优化制备是化学蓄热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储能技术;化学蓄热;复合材料;反应机理能量储存是解决能量供求的时间和空间匹配矛盾的有效手段,在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发展这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应用技术愈发紧迫。
在热能储存的领域内,国内外传统的研究方向是潜热储存,但是其材料相变时出现过冷现象、放热循环后相分离、材料的稳定性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作为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换的核心技术,化学反应蓄热是利用化学变化中吸收、放出热量进行热能储存,是 21世纪最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
与传统的潜热储能方式相比较,化学反应蓄热的能量储存密度有数量级的提升,其化学反应过程没有材料物理相变存在的问题,该体系通过催化剂或产物分离方法极易用于长期能量储存。
然而,目前化学蓄热系统在国内尚未实现市场化,制约其商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安全系数低。
国外基于商用的化学储能反应通常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同时会有氢气这类易燃物质参与,这显然增加了化学蓄热系统整体的风险指数,技术问题的复杂化导致一次性投资过大。
同时,化学蓄热材料在反应器中的传质传热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优化系统的整体效率。
因此,寻求安全且高效的化学蓄热技术是推动我国化学储能商业化的核心问题,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国民经济和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该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目前化学蓄热体系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欧洲以及日本等,而国内对于吸附式制冷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研究重点则在相变储能领域,对该新兴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相对滞后。
储热材料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研究进展

澳大 利亚等 国相继 建 立起 各 种 不 同类 型 的试 验 示 范 装 置 和 商业 化 聚 光 太 阳 能 热 发 电站 ( ocnrt gsl o e, C net i oa pw r an r
CS )促进 了 CS P, P技 术 的发 展 和商 业 化 进 程 。据不 完全 统 计 ,9 1 9 1年全 世界共 建成 了 5 0 w 以上 的 C P系 统 18  ̄1 9 Ok S
LIS io g,ZH ANG n u n hd n Re y a ,LIF ENG ,CH EN a g h n Gu n s e g,L U a z o I Xio h u
( a u t fM a e il n e g .Gu n d n n v r i fTe h o o y,Gu n z o 1 0 6 F c l o t ras a d En r y y a g o gU iest o c n lg y a g h u5 0 0 ) Ab t a t sr c Th r l t r g y t m e a to h o c n r tn o a o r s s e ( P) e ma o a e s s e i a k y p r f t e c n e ta i g s lrp we y tm CS .Ph sc l r — s s y ia p o
Ke r s y wo d
me a l y tl l s ao
c n e t a i g s lr p we , t e ma t r g a e il , mo t n s l .h g - e e a u e c n r t 。 o c n r t o a o r h r l so a e m t r s n a l a t i h t mp r t r o c e e e
《2024年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范文

《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是利用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通过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进行热能储存和释放,为建筑提供供暖的一种新型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理论及其实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1. 系统构成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装置、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太阳能集热器用于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热能;储热装置采用相变材料进行热能储存;控制系统负责调节系统运行,保证供暖效果。
2. 工作原理在白天,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
当相变材料达到其熔点时,将吸收的热量以潜热的形式储存起来。
在夜间或阴天时,相变材料将储存的热量以显热的形式释放出来,为建筑提供供暖。
此外,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等因素,自动调节系统运行,保证供暖效果。
三、实验研究为了验证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种类的相变材料和不同规模的储热装置,以探究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 实验方法我们首先搭建了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实验平台,并采用不同的相变材料和储热装置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辐射强度、室内外温度、储热装置温度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种类的相变材料和不同规模的储热装置对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
其中,高导热系数的相变材料和较大规模的储热装置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储热能力和供暖效果。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较长的储热时间,满足长时间的供暖需求。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储热能力和良好的供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h a c a g ,L i I IC u n h n UO Je ,JANG Je u ,YANG n n ,YANG Hu mig iy n Yia a n
( .R sac et r nrl t as C nr ot U i r t, h nsa4 8 , hn ) 1 eerhC n r o ea Ma r l, et l uh nv sy C agh 0 3 C ia e f Mi e i aS ei 1 0 ( .D pr e t f nra i Maei s Sh o o eo re rc s n n i n ier g C n a Suh 2 eat n ognc tr l, c ol f sucsPoes ga dBo g e n , e t l o t m oI a R i e n i r
表 1 一 些 非 金属 矿 物 的 子 结 构 特 征 L
Tab e 1 Th or tu t e o ome no m e alc m i e a l e p e s r c ur f s n t l n rl i
S e i c s fc p c f ur e i a P r i / m S a e o o e o e sz n e h p fp r I ae / r a m ・g
teP h CM r t n t b e S e h s t r l t h i h t e ma o d ci i n r sa l r e d d t u p  ̄ a e f i u sa l . o t o t o n h mae i swi t e h g r lc n u t t a d f m— tb e a e n e e o s p o a h h vy b t he PCM n n n e h i pp ia in p rom a e. So aur lM i r l a d e ha c d t er a lc to e f r nc me n t a ne a ma ei l r e e td a up Ns o ha e tras wee s l ce s s po fp s
间 。如果 不采 取一 些 强化 传热 措施 ,有 机相 变 材料 基 本上 无法 用 于大 多数 储能 装 置 。有 研 究者 提 出利 用矿
14 m增 大 到 3~9 n 。通 过 插 层 或 膨 胀 处 理 后 , . 3n m
层状矿 物具 有 了丰 富 的孔 隙结构 和较 大 的 比表 面积 ,这 为其 作为 相变 材料 的支 撑基 体 提供 了保 障 。
主要 涉 及 光 伏 技 术 ;② 太 阳热 能 直 接 储 存 ,主 要 涉 及
光 热 技 术 。而太 阳 热 能 储 存 的 方 式 有 :显 热 储 热 、潜 热 储 热 ( 变储 热 )、化 学 储 热 。其 中 以 相 变 储 热 最 为 相
5 2
常见 。
中 国材料 进展
a d h r a o uciiy,po o c o tueur n t e m lc nd tv t r us mi r sr t e.naur lt e m a tbii n h t a h r lsa lt a d c emi lc m p tb l y Th s p pe ic — y ca o a iii . t i a r d s us s he sr cur lc r c e sa d p rom a c dv nag s o he mi e a s nd r ve e e ta v n e n t e p e r t n o est tu t a haa t r n e r n e a a t e ft n r l .a e iwsr c n d a c s i h r pa ai f f o
DOl 0 7 0 /.sn 17 :1. 5 2 ji . 6 4—3 6 . 0 2 0 . 7 s 9 2 2 1 . 9 0
来 ,以保 证 太 阳 能 供 应 的 稳 定 性 和 连 续 性 。 目前 ,
太 阳能 储 存 方 式 主 要 有 2类 :① 转 化 为 电 能 储 存 ,
c a g tr l frs lrtema n rysoa emaeil S E M )d et h i miea h rces utbes e ich a h n emae aso oa r l eg trg tr s( T S i h e a u oter n rl aa tr:s i l p cf e t c a i
系数非常低 ,大多介于 0 1 . ・n- KI之 间。此外 ,相变 材料 流动性大 ,因此需 采用导热 . ~0 4W i 。・ 1 性 能好 、具有 稳定结构 的基 体支撑有机相 变材料 ,改善其 应用性能 。一些 天然矿物具有适 当的 比热 与导热系数 、多孑 道 的微结 构以及天然 的热稳 定性与化学兼 容性等矿物特性 ,被用于支撑相 变材料 L 制备太 阳能储热 材料。探讨 了矿 物的结构 特性与性 能优 势 ,总结 了石 墨 、珍珠 岩 、蛭 石 、硅藻 土 、 埃 洛石以 及石膏 等矿物基太 阳能储热材料 的制 备研究 。在此 基础上介绍 了矿物 基太 阳能储热材 料在
0 05】 一0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6 4—3 6 2 1 0 9 2(0 2) 9—
Pr g e s o o a o r s n S l r The m a e g t r g a e i l r lEn r y S o a e M t r a s
Unv ri iest y.C a g h 1 0 3,C ia) h n sa4 0 8 hn
A b ta t T ep a ec a g tr l ( M ) h v e n w d l sd i h ed fslrtema tc n lg u o s r c : h h s h n emaei s PC a a eb e iey u e n tef lso oa h r l e h oo y d e t i
。
物材 料 的矿 物特 性 ,将矿 物材 料 与相 变材 料 复 合 ,制备 基 于多 孔矿 物介 质 的相 变储 热复 合材 料 即矿 物基 太 阳能
收 稿 日期 :2 1 4— 0 2— 9
系统 把 太 阳 能 储 存 起 来 ,在 太 阳 能 不 足 时 再 释 放 出
基金项 目:教 育部 留学 回 国人员科 研启 动基 金 ( 外 司 留『 0 1 教 21] 13 1 9号 );国 家 大 学 生 创 新 训l 项 目 ( L 1 8 练 A l4 4); 中 南大 学大学生创新训 练项 目( L 3 C 10 0) 1 第 一作者 :李传 常 ,男 ,1 8 9 3年生 ,博士 通 讯作者 :杨华 明 ,男 ,1 6 9 8年 生 ,博士 ,教 授 ,博士生导 师
第 3 卷 1
体 。例 如 :天然 鳞 片状 石 墨 的层 面间 距 是 0 3 m,经 .4n
插 层处 理后 ,层 间距 离 可 达 3—4 n m,比 表 面 积 可 至 10~30 m 7 7 ・g ;蛭 石 经 有 机 插 层 后 层 间 距 从
相 变 材 料 ( hs C ag a r l C 因 其 优 越 P ae hneM t is e a ,P M) 潜热 被广 泛应 用 于光 热技 术 中 ,绝 大多 数有 机 相 变材 料 的导 热 系数非 常 低 ,大 多在 0 1 04W ・ ・ 之 . ~ . m K
t e rp i i g d lt n e t Bu h he ma o du tv t s o h i rvl e ae th a . e tt e t r le n e iii fPCM r O a a g d o e a e lW nd r n e f0.1~ 0. ・m 4W ・K - . as 。 lo
倡,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太 阳 能作 为最 清 洁 的可 再 生 能 源 ,在 所 有 的可 再 生 能 源 中 ,分 布 最 广 且 易 得 。为 了克 服 太 阳 能 随 着 时 间 和
天 气 的变 化 呈 现 的 不 稳 定 性 和 不 连 续 性 ,就 需 要 储 热
太 阳 能 建 筑 节 能 、太 阳 能 热 水 器 、太 阳 能 热 发 电 等 太 阳能 光 热 领 域 中的 应 用 , 并 展 望 了矿 物 基 太 阳
能储热 材料的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 景。
李传 常
关 键 词 :太阳能储热 材料 ;矿物特性 ;相变材料
中 图 分 类 号 :T 5 2 4 K 1 .
( .中 南 大 学 矿 物 材 料 研 究 中心 ,湖 南 长 沙 4 0 8 ) 1 10 3
( .中南 大学 资源生物学 院 无机材料 系 ,湖南 长沙 4 0 8 ) 2 10 3
摘 要 :相变材料 因其优越潜热被 广泛应用 于太 阳能 光热技 术中 ,绝 大多 数有机 相变 材料 的导热
mie a — a e T M h c r m r p i p r t n r lb s d S ES w ih fo g a ht e, e l e,v r c l e,d ao t i e miu i t it mi e,h l y i n y s m.An h i a p ia in a l st a d g p u o e d t er p l t s c o i h ed fs lr t e ma r n r d c d:e e g o s r ai n i u l i g oa a e e t r a d c n e t t g s lr n t e f l s o o a h r la e i t u e i o n r y c n e v t n b i n .s l r w tr h ae n o c nr i oa o d an p we ;a S h e e r h dr cin a d t e f l r e eo me t e d n y we e p i td o t o r lO t e r s a c ie t n h u u e d v l p n n e c r on e u . 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