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叶脉书签制作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的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的实验报告叶脉书签的实验报告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书签来标记我们阅读的进度,以便在后续的阅读中能够快速找到我们停下的地方。
传统的书签通常是由纸质或塑料制成的,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叶脉书签作为一种新型的书签材料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探究叶脉书签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新鲜的植物叶片(如菊花、梅花等)- 干燥的植物叶片(如枫叶、银杏叶等)- 传统纸质书签- 叶脉书签(由新鲜植物叶片制成)2. 实验方法:- 收集新鲜植物叶片,并将其晾干。
- 制作叶脉书签:将新鲜植物叶片放置于书籍中,用透明胶带固定叶脉部分,确保书签的稳定性。
- 进行实际应用测试:将传统纸质书签和叶脉书签分别插入不同书籍中,记录使用体验和书签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制作,我们成功制成了叶脉书签,并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叶脉书签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稳定性:与传统纸质书签相比,叶脉书签由于是由植物叶片制成,其叶脉部分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这使得叶脉书签能够更好地固定在书籍中,并且不易滑落或变形,确保阅读进度的准确性。
2. 耐用性:传统纸质书签容易受到摺叠、折痕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破损或变形。
而叶脉书签由于采用了植物叶片作为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用性,能够经受较长时间的使用而不易损坏。
3. 生态友好: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只需收集自然界中的植物叶片,因此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
同时,叶脉书签的可降解性也使其在废弃后对环境造成较小的压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美观性:由于叶脉书签采用了植物叶片作为材料,其自然的颜色和纹理赋予了书签独特的美观性。
每一片叶脉书签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图案,使阅读过程中更加愉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叶脉书签作为一种新型书签材料的可行性。
叶脉书签具有稳定性、耐用性、生态友好和美观性等优势,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书签的基本需求,并且对环境造成较小的影响。
叶脉书签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实验报告叶脉书签实验报告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
然而,纸质书籍和阅读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书籍,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书签。
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一种新型的书签——叶脉书签。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作叶脉书签,探索其在书籍管理和使用中的效果,并评估其优缺点。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一本书、一片树叶、剪刀、胶水。
2. 选择一片适合大小的树叶,并将其用剪刀修整成书签的形状。
3. 在树叶的中间位置涂抹适量的胶水。
4. 将树叶书签轻轻夹在书籍的所需页面之间,确保它紧密地贴合在书页上。
5. 等待胶水干燥后,即可使用叶脉书签。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叶脉书签的制作简单易行。
只需要准备一片树叶和一些常见的工具,即可制作出具有独特自然美感的书签。
2. 叶脉书签贴合度高。
由于树叶的纤维结构,叶脉书签能够更好地贴合在书页上,不易滑落或损坏书页。
3. 叶脉书签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经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叶脉书签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4. 叶脉书签的外观独特。
每片树叶的形状和纹理都是独一无二的,使得每个叶脉书签都具有独特的外观。
讨论:尽管叶脉书签在实验中表现出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1. 叶脉书签的制作需要使用胶水,这可能会对书籍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寻找更环保的粘合剂替代胶水。
2. 叶脉书签的形状和大小受限于树叶的特性,这可能会导致书签的可用性受到限制。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改变树叶的形状和大小,以提高叶脉书签的适用性。
3. 叶脉书签的外观独特,但也可能因此在一些正式场合显得不够庄重。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签。
结论:叶脉书签作为一种新型的书签形式,在书籍管理和使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的制作简单易行,贴合度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并且外观独特。
叶脉书签制作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制作实验报告叶脉书签,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伴着一股好奇心,我选修了这门实验课。
从第一节课的接触到最后实验作品的上交,打破了我对于书签的看法,也认识了简简单单的树叶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通过我们的双手,将美丽的自然万物进行加工,可以创造出另一番美丽。
本次实验课,不但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提高自己自身素质,与同学的合作协调能力也加强了。
一实验过程及要点实验地点:学7203 时间:第7-10周,周六指导教师:周文声教授相关知识:在水池中或水沟中常可看见腐烂的落叶,用水冲去腐烂的叶肉后出现完整而纹路清晰的叶脉经过清洗晒干后,可夹在书本中当作书签使用,这种叶脉的形成,是利用发臭的水,沟中微生物滋生来分解叶肉,但是必需经过长时间才能形成。
本实验是利用高浓度氢氧化钠来处理新鲜的叶片。
因强碱会腐蚀叶肉,只需二小时就可得到一片漂亮的叶脉,由于NaOH的侵蚀力强,所以选择叶片时应挑较成熟的叶片,以免叶脉被腐蚀。
实验过程:除去叶肉—>染色—>过塑仪器药品:(1)软牙刷;(2)氢氧化钠;(3)电炉;(4)大烧杯;(5)镊子;(6)封塑片;(7)封塑片;(8)红、绿等染色剂;(9)吸水机;(10)培养皿等。
除去叶肉:(1)树叶选取和清洗首先得选择适当的树叶,不能太嫩,叶脉要分明。
根据学校资源,本次试验我们以玉兰叶作为原材料,将选取的叶子置于脸盆中,清洗表面的污垢。
(2)叶肉腐蚀将叶片放在20%-30%NaOH溶液中煮15-20分钟进行腐蚀。
煮过程中人不能离开电炉,以防发生意外,适当对叶子进行翻动,使其受热均匀。
(3)刷去叶肉将腐蚀好的叶子放在培养皿底部,用软牙刷在水中轻轻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刷时用力要轻柔、均匀,以免损伤叶脉。
最后用一张较硬的纸在水中将标本托住,展开,放入吸水纸中压平,然后放在标本纸内进行自然压干,吸干水分。
染色:实验室提供了蓝绿两种染色剂。
叶脉书签 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实验报告叶脉书签实验报告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标记书籍或文件的页码,以便于日后查找。
传统的书签通常是纸质的,容易丢失或损坏。
近年来,叶脉书签作为一种新型的书签材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研究叶脉书签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叶脉书签样品:从不同植物叶片中取得叶脉,清洗并晾干。
- 控制组:传统纸质书签。
- 测试组:不同植物叶脉制作的书签。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控制组和测试组的书签分别插入相同的书籍中,记录插入的页码。
- 步骤二:观察叶脉书签的韧性、耐久性和易用性等特性。
- 步骤三:测试叶脉书签的防水性能。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叶脉书签的使用体验:经过实验观察,叶脉书签相较于传统纸质书签具有更好的韧性和耐久性。
由于叶脉的天然纤维结构,叶脉书签不易折断或损坏,可多次重复使用。
此外,叶脉书签的自然形态使得插入和取出书籍更加方便快捷。
2. 叶脉书签的防水性能:实验中,我们将叶脉书签和纸质书签分别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
结果显示,纸质书签在水中容易变形、破损或失去颜色,而叶脉书签几乎不受水的影响,仍然保持良好的形态和颜色。
这表明叶脉书签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适合在湿润环境下使用。
3. 叶脉书签的可持续性:由于叶脉书签采用天然材料,制作过程简单,且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
相比之下,传统纸质书签需要大量的纸浆和能源来制造,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
因此,叶脉书签在可持续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发现叶脉书签在使用体验、防水性能和可持续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叶脉书签的天然纤维结构使其更加耐用,而且不易受到水的影响。
此外,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简单且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我们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叶脉书签,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望:虽然叶脉书签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特性,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例如,叶脉书签的耐久性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测试。
实验七 探究性实验报告—叶脉书签

实验日期 6 月 3 日第 1 组姓名陈博殷学号073 成绩____________实验七探究性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制作叶脉书签”二、实验主要步骤1、选材:应选择叶脉粗壮丰富、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的树叶。
本实验选用白兰树叶、绿化芒树叶、美丽异木棉树叶、紫荆树叶、鸡蛋花树叶。
2、配液:将碱溶解在适量的水中,配制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碱液。
将硫酸溶液配制到所需浓度。
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将酸碱液溅到眼睛里。
3、加热:将配好的酸、碱液放在容器中加热。
当加热到液体即将沸腾(80℃左右)时候将选好的叶子放入容器里,并不断搅拌。
具体加热时间以叶肉容易被刷掉为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
(如果碱液浓度不大,或者所选的叶子较老则应延长加热时间。
)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
4、清洗:在自来水水流下冲洗,洗去多余碱液、酸液。
5、刷除叶肉:将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叶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
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
刷洗干净后放到滤纸(或报纸)上晾干。
如果是老树叶,则在刷洗的过程中,会有两层叶脉出现,这时只要将其中品质稍次的一片去除即可。
6、晾干:取出放在阴凉处风干。
或者放在废旧书报中吸干。
7、着色:将风干到6 成的叶脉分别放在甲基橙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中着色,后晾干。
建议夹在书中,这样既可以吸干水分,又可以成型。
三、实验现象描述与图片记录1、探究不同酸碱液的腐蚀效果酸碱液热溶液煮后叶片变化刷除叶肉的难易程度10% NaOH溶液叶片变成褐色,变色时间相近相近7%NaOH与5%Na2CO3混合溶液10% H2SO4溶液叶片变硬,类似枯萎,失去原先的柔韧,无法继续进行叶脉书签制作2、探究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的腐蚀效果碱液①5%NaOH溶液②10%NaOH溶液③15%NaOH溶液使用的树叶白兰树叶叶片变褐色时间长短比较①>②>③刷除叶肉的难易程度①<②<③(叶片变褐色后捞出)最后效果3、探究不同树叶制成的效果树叶①紫荆树叶②绿化芒树叶③鸡蛋花树叶④白兰树叶⑤美丽异木棉树叶图片碱液10% NaOH溶液叶片变褐色时间短—长:①≈③<④≈⑤<②煮后叶片叶脉情况叶片、叶脉均变非常柔软,如爱心的两瓣叶仍相连叶片柔软程度在这5中叶子中最低,叶脉仍较坚韧叶片、叶脉较为柔软叶片较为柔软,叶脉仍较坚韧原本连在同一枝上的叶子全部掉落开来,叶子叶脉均变非常柔软刷除叶肉难易程度较难,要小心刷较易,可稍用力难,难刷掉较易,可稍用力难,易破损最后效果描述叶片剔透,叶脉呈红色,清晰叶脉叶柄都仍坚韧,叶脉清晰透明清晰程度较低,叶脉叶肉分离度不够叶脉叶柄颜色都为淡绿色,剔透清晰叶脉叶肉粘连较紧,刷洗后叶脉破损较为严重4、探究不同染色剂的染色效果染料从左到右依次为: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甲基橙溶液叶子:白兰树叶着色容易,其中品红染色效果最好,颜色鲜艳明显。
叶脉书签小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小实验报告引言叶脉是植物叶片中的细小导管系统,负责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叶脉的形态和分布方式因植物种类而异,而叶脉书签则是一种有趣的实验工具,用于展示叶脉的美丽和多样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叶脉书签,观察叶脉的结构和纹理,并探究不同植物叶脉的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子(如铁线莲、银杏、香蕉等)- 平整的书签纸- 放大镜- 显微镜- 显微镜载玻片- 显微镜覆盖玻片- 切片刀- 水- 显微镜玻璃盒方法1. 收集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子,确保叶子完整且没有明显的破损。
2. 将叶子放在平整的书签纸上,并使用切片刀将叶子修剪成理想的形状和大小。
3. 使用放大镜观察叶子表面,选择具有清晰叶脉纹理的区域。
4. 将被选择的区域从叶子上轻轻切下,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5. 加入一滴水,并轻轻覆盖上显微镜覆盖玻片。
6.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中,调节放大倍数,观察叶脉的结构和纹理。
7. 使用显微镜拍摄照片或进行手绘,记录不同植物叶脉的特点。
8. 将观察到的叶脉样本保存在显微镜玻璃盒中,备用。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和比较铁线莲、银杏和香蕉叶子的叶脉结构,我们发现它们在形态和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铁线莲铁线莲叶子的叶脉呈并行排列,主脉和次级脉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支。
主脉的粗细较大,次级脉则更加细长。
叶脉之间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纹理,展示出了铁线莲独特的美感。
银杏银杏叶子的叶脉布局更加复杂。
主脉与次级脉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呈放射状分布于叶片上。
这种分布方式使得整个叶片具有了更好的支撑力和均衡性,也为气体交换和水分吸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香蕉香蕉叶子的叶脉结构截然不同。
叶脉在香蕉叶片中呈扇形排列,主脉粗而长,从中央向四周辐射出众多次级脉。
这种结构能够为香蕉叶片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养分输送。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不同植物叶脉的结构和纹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每种植物的叶脉都有其独特之处,展示出大自然的奇妙之美。
叶脉书签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工具,更能让人们更加关注植物的生长和多样性。
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

关于叶脉书签制作得报告一、活动背景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她书签所不能比拟得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得实验兴趣。
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
或叶脉书签制作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腐化树叶肉质,留存叶脉,再加以染色、美化后用作书签得过程。
此活动核心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需树叶在我校园内随处可见,采摘方便且不影响植被。
这种书签来自树叶,具有其她书签所不能比拟得自然之美。
二、活动意义1、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有丰富得探究空间,既能够回顾科学知识,熟练实验技能,且有一定得新颖性,还能经历综合实践,感受其魅力,对学生得德育、美育、读书兴趣、环境保护意识、探究精神、研究性学**能力、科学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巩固等方面都有直接得教育教学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2、有利于培养学生得创新能力;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
三、活动目得:1.通过叶脉书签得制作,了解与掌握简单手工艺品得制作过程,增强实验动手能力。
2.掌握植物叶片得基本结构,并欣赏植物之美。
3、了解腐蚀剂氢氧化钠得作用。
()材料用具新鲜树叶、氢氧化钠、水、染料、水彩、胶、卡纸、500毫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画笔、培养皿、天平、滤纸、牙刷)四、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叶脉书签得原理,熟悉制作流程,学会浸煮与去除叶肉得技巧,熟练实验得基本操作。
(2)观察校园植物,能说出常见树木得名称。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可以探究得问题,学**与掌握一些科学得研究方法,在小组得合作下提出解决问题得可能方案,以及筛选合适得方案进行探究。
(2)对于具体问题得解决,能够细化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步骤得具体化,研究器材得详细化,预设可能出现得困难以及找出应对得策略。
(3)使用流程图对制作流程进行概括,利用图示或者表格表达研究方案。
(4)利用设计图美化叶脉书签。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细心耐心以及坚持不懈得品质。
(2)感受大自然得美丽,激发对自然得热爱。
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

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第一篇: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一、活动背景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
或叶脉书签制作是利用化学药剂腐化树叶肉质,留存叶脉,再加以染色、美化后用作书签的过程。
此活动核心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需树叶在我校园内随处可见,采摘方便且不影响植被。
这种书签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
二、活动意义1、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有丰富的探究空间,既能够回顾科学知识,熟练实验技能,且有一定的新颖性,还能经历综合实践,感受其魅力,对学生的德育、美育、读书兴趣、环境保护意识、探究精神、研究性学**能力、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巩固等方面都有直接的教育教学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
三、活动目的:1.通过叶脉书签的制作,了解和掌握简单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增强实验动手能力。
2.掌握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并欣赏植物之美。
3.了解腐蚀剂氢氧化钠的作用。
()材料用具新鲜树叶、氢氧化钠、水、染料、水彩、胶、卡纸、500毫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画笔、培养皿、天平、滤纸、牙刷)四、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叶脉书签的原理,熟悉制作流程,学会浸煮和去除叶肉的技巧,熟练实验的基本操作。
(2)观察校园植物,能说出常见树木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学**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小组的合作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以及筛选合适的方案进行探究。
(2)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细化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步骤的具体化,研究器材的详细化,预设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找出应对的策略。
(3)使用流程图对制作流程进行概括,利用图示或者表格表达研究方案。
(4)利用设计图美化叶脉书签。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细心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一、学会中学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学会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三、学会制作叶脉书签并探究出最佳的制作条件,从而达到又快又好地制备出精美的叶脉书签的目的。
实验要求:
一、自行发现实验探究问题;
二、自行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
三、实验实施与实验问题发现及记录;
四、实验报告与分析。
实验报告: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探究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条件
——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家庭小实验
二、实验背景与探究意义
实验背景:
叶脉书签是一种利用碱的腐蚀性对树叶进行处理而成的书签,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对叶形美丽的树叶进行一定的物理化学处理后,树叶的叶肉细胞的多糖物质被腐蚀掉,留下网状的脉纹,再通过染色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
具体步骤参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中“家庭小实验”提供的资料卡片(如图一)。
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种类的叶片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可以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本实验操作简单且具有趣味性、仪器装置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洗衣粉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故我们实验小组选取本实验为我们的实验课题。
探究意义:
然而,教材中对于叶脉书签的介绍过少(如图一),列出的方法过于简单。
而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树叶种类,处理时间,染色剂种类等。
如果不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盲目地跟随教材进行实验,有可能会花费过多的课堂课后时间,甚至导致实验失败,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因此,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我们有必要进行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探究,基本得出实验的最佳条件,从而达到又快又好地制备出精美的叶脉书签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图一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中有关叶脉书签制作步骤
三、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a)制备方法选择:叶脉书签的制备方法非常多,如水浸法和煮制法。
水浸法主要利用树叶在水
中长时间浸泡产生各种微生物,将树叶的柔软物质如叶肉细胞进行分解,而留下相对比较坚硬,腐烂速度缓慢的叶脉,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水浸时间不好控制,过短无法使叶子的叶肉细胞腐烂,过长又容易损坏叶脉。
因此,本实验小组选择煮制法,即教材中的方法。
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因为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而碱具有腐蚀性,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而植物的叶脉、叶柄由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被腐蚀。
因此用碱液处理过后的树叶只剩下叶脉和叶柄,经过漂白和染色后可以作为书签。
根据该制作原理,本实验小组利用已有的材料,主要选择对叶片种类、煮沸时间以及染色剂种类对叶脉书签制作的影响进行探究。
b)叶子种类选择:叶子的大小、叶肉细胞的柔软性、叶脉网络的美观度都将影响书签最后的制
作效果。
为了节省时间,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挑选了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清晰的紫荆叶、芒果叶、橘子叶、紫薇叶、白玉兰叶、榕树叶进行实验。
c)探究方法:由于影响书签效果的因素很多,本实验小组选择正交法,通过控制变量对制备最
佳条件进行探究。
d)煮沸时间和碱液浓度:根据文献所述,选择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对树叶进行约10分
钟的煮沸效果最佳,同时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因此本小组选择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以5、10、15分钟的时间梯度对树叶进行探究。
e)染色剂选择:本实验小组从染色剂的不同颜色出发,分别选择亚甲基蓝溶液、品红溶液、甲
基橙溶液对叶脉进行染色。
f)其他试剂的选择:由于要探究染色剂对书签染色效果的影响,而树叶本来就有颜色,因此,
为了消除树叶的颜色对效果的影响,在探究染色剂效果的步骤采取多一步“漂白”,用20%的双氧水对叶脉进行漂白。
g)评定书签好坏的标准:本实验小组根据不同的探究因素,选择不同的标准从书签好坏进行评
定。
(详细见实验方案)
四、实验方案
(一)实验仪器与试剂
a)仪器:500mL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实验室有电热炉则选用电热炉)玻璃
棒镊子透明塑料纸报纸牙刷天平计时器
b)试剂:白玉兰叶(7片)芒果叶(1片)紫薇叶(1片)榕树叶(1片)紫荆叶(1
片)橘子叶(1片)等坚硬、网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10%氢氧化钠溶液20%双氧水
品红溶液甲基橙溶液亚甲基蓝溶液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准备
a)叶片的准备: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用清水刷洗除
去表面尘土污垢,晾干待用;
b)碱液的准备:用500mL烧杯称取30g氢氧化钠固体,加水到300g,并用玻璃棒搅拌,
制得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四)探究加热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加热:把装有适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500mL烧杯放到垫有石棉网的电热炉上加热,
近沸时,把五片白玉兰叶完全浸没溶液中,开始计时,边加热边搅拌。
待树叶加热5
分钟时,用镊子取出一片叶片,10分钟时,取出四片叶片(此四片叶片留在实验六进
行染色),15分钟后,取出一片树叶,分别做好标记,停止加热;
b)漂洗:把取出的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漂洗干净;
c)刷洗:将叶片放在透明塑料纸上,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
轻地刷净叶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
刷
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
刷洗干净后放到报
纸上晾干;
d)对比:对比相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和不同煮沸时间制作出来的叶片脉络,选出最佳的
加热时间。
(五)探究叶片种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加热:把装有适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500mL烧杯放到垫有石棉网的电热炉上加热
至近沸,放入几种不同种类的树叶,加热10分钟;
b)处理:按照(四)中的步骤进行漂洗、刷洗;
c)对比:各种树叶的制作效果,并选出最佳种类的树叶。
(六)探究染色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①选取:同种树叶在相同条件下制作的叶脉共四片;
②漂白: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液)漂白叶脉,约15分钟;
③染色:用品红溶液、甲基橙溶液、亚甲基蓝溶液分别对三片叶脉进行染色,晾干;
④对比:对比评价不同染色剂的染色效果,选出最佳染色剂。
五、实验过程记录
a)步骤记录:
图:加热
图:漂洗
图:刷洗
图:紫荆叶脉书签(成品)
d)探究染色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六、相关问题探讨
a)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是所有的树叶都适合制作书签,即使符合叶质厚的外观条件,据文献
记载,最容易处理的是木兰科的树叶,如白玉兰、火力楠、含笑、毛叶玉兰等的叶子;其次是山茶科的石壁木、小果石壁;木屏科的桂花叶。
木兰科的树叶的叶脉粗放,桂花叶、石壁木叶子的叶脉细腻,而且大小亦不同。
另外,树叶并不是越嫩越好,而是中等程度老的叶子最容易处理。
b)根据文献记载,碱液通常使用氢氧化钠,也可以用石灰水,但是加入碳酸钠效果更佳,因为
两者可以形成缓冲溶液,使叶片不会过度被腐蚀。
c)经过实验发现,在刷洗过程中只沿一个方向刷反而更容易把叶子刷烂,猜测是因为叶子只往
一个方向重复受力,叶子无法分担力度而被刷烂,应该轻轻来回刷洗。
d)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叶子在碱液中煮沸时间应该视情况而定,一般是等到叶背起小泡为止,
这时说明碱液已经准备进入叶脉。
e)由于实验所用的试剂为强碱氢氧化钠,因此不能用手直接拿树叶,要使用镊子,注意实验安
全。
f)实际上,本实验由于采用正交法,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节省时间,所以在叶片刷洗的过程中
由小组成员共同刷洗,但是刷洗的叶片并不是同一组实验的叶片,严格上说变量没有控制好,因为每个人刷洗的力度,方式都不一样,因为仅仅根据刷洗效果来判断叶片种类对书签制作的影响是不完善的,需要改进。
七、参考文献
[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王晶郑长龙.2012年10月
[2]以洗衣粉为腐蚀剂制作叶脉标本.湖南省岳阳师范学校任希重.1997,(10)
[3]叶脉书签巧制作.骆轩.2000,(01)
[4]制作叶脉书签的一些改进.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王小未.1997,(11)
[5]自制叶脉书签技术.欧艳林
[6]怎样制作叶脉书签.北京市海淀区少年宫生物组.林琳赵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