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等方面的生活方式调整。

一、饮食调整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

患者需要合理安排每日的膳食结构,以达到控制血糖、维持理想体重和保证营养均衡的目的。

首先,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关键。

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患者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糖、糖果、白面包等。

同时,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体的体重、活动水平和血糖控制目标来确定。

其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血糖反应。

蔬菜、水果、豆类和全谷物都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

蛋白质的摄入也不容忽视。

优质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禽类、蛋类、豆类和坚果等。

但对于伴有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

脂肪的摄入应适量,并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分餐制和少吃多餐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运动调整适当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多重益处,包括改善血糖控制、增强心肺功能、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等。

运动类型应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消耗热量。

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控制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50%-70%。

力量训练可以每周进行 2-3 次,每个动作进行 2-3 组,每组 8-12 次。

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

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指的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糖尿病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方面来介绍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一、饮食干预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1. 控制总能量和体重: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设置合理的日常总能量摄入。

同时,保持适宜的体重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GI(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大量摄入高GI的碳水化合物,以免导致血糖飙升。

此外,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也可以减轻胰岛负担,对于胰岛β细胞的保护和血糖控制都有益处。

3. 控制脂肪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如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4. 适量摄入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保持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可以选择鱼、豆类、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5. 餐前空腹血糖检测和饮食差异: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餐前空腹血糖检测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日常饮食和药物治疗。

此外,保持饮食差异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即每天吃得差不多一样的总能量,但在每餐中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和分餐时间可以有所不同。

二、运动干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很多益处,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1. 有氧运动: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支持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支持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支持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支持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要合理安排每日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主食应粗细搭配,减少精制米面的比例,增加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的摄入。

例如,可以将部分白米饭换成糙米饭、燕麦粥或者红薯。

蔬菜应多样化,多选择绿叶蔬菜、瓜茄类和菌藻类,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稳定血糖。

水果则要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量选择,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如柚子、草莓、蓝莓等,并在两餐之间食用。

蛋白质的摄入也不容忽视,优质蛋白质可以从瘦肉、鱼类、禽类、蛋类、豆类和豆制品中获取。

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和糕点的食用。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分餐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每餐的食量。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消耗。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50%-70%为宜。

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选择合适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预防足部溃疡。

如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运动前后要进行热身和放松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除了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关注体重管理。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管理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管理
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 他们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学会 如何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理解。
家属参与培训
组织家属参与培训,教授他们如 何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管理、 应对突发状况等,提高家属的照
护能力。
构建支持网络
通过建立患者互助小组、线上交 流平台等方式,为患者和家属提 供一个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的平 台,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糖尿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沉重的经济负担,包括直 接医疗费用和间接生产力 损失。
生活方式干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管理糖 尿病的基础措施,包括饮食调 整、增加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等。
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 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 指标,降低并发症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还能改善患者的 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 进全面健康。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准备
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社区糖尿病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 立预测模型,实现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构建
糖尿病管理涉及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 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服务。

05
药物治疗与监测管理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和调整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并发 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与调整
选择适合患者的降糖药物,并根据血糖监 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副作用预防与处理
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并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
活质量。
病情评估
多数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和
管理措施。

糖病并发症预防的生活方式干预

糖病并发症预防的生活方式干预

糖病并发症预防的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损伤、眼部问题等,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然而,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让糖尿病患者过上相对健康、高质量的生活。

首先,饮食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一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控制饮食至关重要。

要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减少糖分的摄入,尤其是避免食用添加了大量精制糖的食品和饮料,如糖果、蛋糕、甜饮料等。

主食方面,适量增加全谷物、豆类、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的上升速度。

同时,要控制食物的总热量,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活动水平和血糖控制目标,合理分配每餐的热量摄入。

在饮食结构上,要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身体有益。

但需要注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柚子、草莓、蓝莓等,并控制好食用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这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其次,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如果有其他健康问题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足部病变等,在开始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另外,良好的睡眠也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不可忽视的因素。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平衡,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预防和控制型糖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和控制型糖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和控制型糖病的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和控制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型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健康风险。

然而,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其发生与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些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首先,饮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型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注重饮食的均衡与多样化,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主食方面,适当增加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的比例,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

例如,可以选择糙米、燕麦、荞麦等作为主食的一部分。

蔬菜和水果的选择也有讲究。

蔬菜应多选择绿叶蔬菜、瓜茄类和菌藻类,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热量较低。

水果要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种类,如草莓、柚子、苹果等,并注意控制摄入量,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

对于蛋白质的摄入,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瘦肉、豆类和奶类。

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豆类则是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富含膳食纤维。

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急剧上升。

合理分配每餐的热量,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

其次,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和控制型糖尿病不可或缺。

运动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代谢。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也需要合理安排。

可以将运动时间分散在一周内,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

对于刚开始运动的人,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力量训练也是运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量,肌肉在休息时也会消耗能量,有助于控制血糖。

另外,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有着重要意义。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激素失衡,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2014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由各国糖尿病相关团体组成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总部位于布鲁塞尔〕公布的资料显示,2014年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20~79岁〕达到3.87亿人,其中,中国最多,约为9629万人。

而且,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为490万人,相当于每7s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据IDF 称,77%的糖尿病患者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

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目前的1.5倍。

据悉,糖尿病属于生活习惯病,因此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对控制病程进展。

1 膳食结构调整保持饮食的合理性,这是控制好血糖的根底。

在慢性病当中,糖尿病既需要控制空腹与餐后血糖,又需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与蛋白质的合理摄入[1]。

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同时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巨大风险,50%的糖尿病患者是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

一方面要求少吃主食,控制碳水化物摄入;一方面要求少吃肉类,少吃油。

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一般不要超过6两,据计算,每10余粒花生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两主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中坚持总量控制,当食用零食之后要减少主食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定要有相关饮食原那么的指导。

①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用量最好控制在6g以。

盐会使血中钠浓度升高。

高血钠加上高血糖,会加重代紊乱。

近年还发现,过多的盐具有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作用,引起血糖增高,加重病情。

②尽量少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奶油和冰淇淋;含脂肪量超过1%的奶类产品;海产品;黄油;动物油;肥肉;鸡皮;动物的脏;油炸类食物;蛋黄、蟹黄;午餐肉;香肠等。

③尽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日饮食中最好要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笋;薯类;芹菜;茄子;牛蒡;绿叶菜;豆类等。

总之要多吃菜、少吃油、控制肉,主食定量,混搭是王道,坚果、水果可限量。

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饮食习惯,有些东西不能吃,就坚决不吃。

2 戒烟限酒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会引起怎样的危害呢?烟碱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1. 口服降糖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素样肽类药物等。

在选择特定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生理状况和家族史等因素。

2. 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无法达到控制目标的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

胰岛素治疗主要包括基础胰岛素注射和餐后胰岛素注射,根据患者需要和血糖控制水平调整剂量和注射方式。

3. 药物并用治疗:在一些糖尿病患者中,单一药物治疗未能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此时可以考虑多药联合治疗。

联合用药的选择应遵循相互协同作用的原则,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生活方式干预1. 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控制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

2. 积极运动:适度的体力活动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的益处。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体能,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力量训练也可以提高肌肉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3. 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体重,通过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达到适当的体重水平。

减少脂肪组织的积聚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4.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水平以监控病情的变化。

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5. 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使用。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过量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2014 年 11 月 14 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由各国糖尿病相关团体组成的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总部
位于布鲁塞尔)公布的资料显示,2014 年世界糖尿病
患者数量( 20~79 岁)达到 3.87 亿人,其中,中国最
多,约为 9629 万人。

而且,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为 490 万人,相当于每 7s 就有 1 人死于糖尿病。

据 IDF 称, 77%的糖尿病患者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

预计到
2035 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目前的 1.5 倍。

据悉,糖尿病属于生活习惯病,因此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对控制病程进展。

1膳食结构调整
保持饮食的合理性,这是控制好血糖的基础。


慢性病当中,糖尿病既需要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又
需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及蛋白质的合理摄入[1] 。


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同时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巨大风险,
50%的糖尿病患者是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

一方面要求少吃主食,控制碳水化物摄入;一方面要求少吃肉类,少吃油。

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一般不要超过 6 两,据计算,每 10 余粒花生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 1
两主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中坚持总量控制,当食用零食之后要减少主食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定要有相关饮食原则的指导。

①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用量最好控制在 6g 以内。

盐会使血中钠浓度升高。

高血钠加上高血糖,会加重代谢紊乱。

近年还发现,过多的盐具有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作用,引起血糖增高,加重病情。

②尽量少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奶油和冰淇淋;含脂肪量超过 1%的奶类产品;海产品;黄油;动物油;肥肉;鸡皮;动物的内脏;油炸类食物;蛋黄、蟹黄;午餐肉;香肠等。

③尽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日饮食中最好要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笋;薯类;芹菜;茄子;牛蒡;绿叶菜;豆类等。

总之要多吃菜、少吃油、控制肉,主食定量,混搭是王道,坚果、水果可限量。

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饮食习惯,有些东西不能吃,就坚决不吃。

2戒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会引起怎样的危害呢?烟碱
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吸烟还会直接
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
需要量比不吸烟者多20%左右。

此外,吸烟还会增加
动脉硬化的危险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饮酒可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对改善糖尿病的血管病变
有所帮助。

但总的来说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是弊大于利的。

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
致。

饮酒会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响其分泌液的成分。

肝脏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强,能
把大部分有毒物质进行转化,排出体外。

而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解毒能力较差,饮酒势必会
加重肝脏的负担而引起损伤。

过量饮酒还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和代谢紊
乱。

血糖控制平稳,空腹血糖在 7.8mmol/L(140mg/dl)以下;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肝功能正常;每次饮酒
量以 1 个酒精单位(含 90 千卡的热量)为限,大约相当于啤酒(含 4%酒精) 400ml,或葡萄酒(约含 10% 酒精) 150ml,或 30°白酒 50ml。

饮酒不宜超过 2 次/w。

糖尿病患者喝酒前一定要吃主食,切忌晚餐空腹
大量饮酒,以免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

饮酒前、后应
当监测血糖,一旦确认饮酒导致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
甚至恶化,要立即中断饮酒,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
糖尿病病情不稳定,或伴有肝脏或心血管疾病,应禁
止饮酒。

3合理正确的运动方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正确的运动更加重要。

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
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
增加有氧运动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体
内脂肪堆积,降低及维持体重;增强肌力,减少并发
症。

然而,高强度运动会加强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
增高,同时使过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
重,加重并发症。

中等强度运动则使葡萄糖利用增加,降低血糖,有益于健康。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哪种运动方式最适合?
3.1 散步,简单易行,只需一双合适的运动鞋,随时随地都可散步。

如果患者之前没有参加过锻炼,可以从散步 10~15min/d 开始,之后逐渐增加到散步
30~45min/d。

或者戴一个计步器,争取实现每天步行
1万步的目标。

3.2 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

患者练太极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有新研究发现,参加 2 次/w 太极拳训练班,每次练习1h,再在家练习 3 次/w,20min/次,可以使血糖水平
明显降低。

3.3 糖尿病患者可以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
漫步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和改善
身体灵活性。

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患者(手
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

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很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患者 [2] 。

3.4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
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

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科尔伯格博士建议,
插入高强度运动的时间一开始可以是 15~30s,之后逐渐增加到 1~2min。

3.4.1 运动 3~5 次/w 较为适宜,可根据每次运动
量的大小而定。

如果运动量较大,间歇宜稍长。

但运
动间歇超过 3~4d,则运动锻炼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
减少,难以产生疗效,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

如果
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
坚持运动 1~2 次/d。

3.4.2 选择运动的时间:应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
后1h 开始运动。

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

运动时间:约 30min/次。

1d 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进行,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

3.4.3 运动强度要慢慢地增加,运动前后应做适当的暖身,缓和运动。

要随时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
物,例如:葡萄糖片、巧克力、饮料或葡萄干,以备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食用。

每次锻炼前要喝水。

当前,我们虽然不能根治糖尿病,但我们可以控
制糖尿病,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
生活方式干预,最终达到延长寿命,家庭美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冰,陈璇 .国内糖尿病饮食相关文献计量学分
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4,11.
[2]张立立 .运动与糖尿病的研究 [J].医学综述,
2004,10(5).
编辑 /赵恒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