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青岛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表》

4《青岛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表》
4《青岛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表》

学校代码:11065学号:

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表

攻读学位级别

专业名称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职称

入学时间年月

填表日期年月日

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乔官镇解家庄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第一次:第一单元大数知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信息窗1——图书知多少 课本自主练习P.4 4.在正确的读法后面画“∨” 100035 ( ) 40044000 ( ) 十万零三十五( ) 四千万四万四千( ) 十万三十五( ) 四千零四万四千( ) 8.估一估 (1)选一袋瓜子,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粒,再数一数。 (2)一万粒瓜子大约有这样几袋?十万粒、一百万粒呢? 第二次:第一单元大数知知多少———万一上数的认识 信息窗2——人口知多少 课本自主练习P.8 1.写出下面各数 九百七十三百六十万二千四千零五万 九百七十万十万零五十九千零一十万零四百 九百七十亿九十五亿零四万三百零三亿零三百万 5.算一算。 800÷4 636÷3 23×20 42×59 40×50 458÷7 25×16 880÷8 408÷4 39×25 30×21 346÷5 第三次:第三单元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信息窗1——清理浮山湾 课本自主练习P.30 4.北欧有一种候鸟,名叫金鸻。迁徙时它的飞行速度很快,平均每小时能飞行90千米。如果连续飞行15小时,一共能飞行多少千米? 9.填一填。 16+18+20+22+24=()×() 130+140+150+160+170=()×() 第四次:第三单元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信息窗4——清理海水浴场 课本自主练习P.43 2. 根据67×35=234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0×35= 6700×35= 670×350= 67×350= 4. 35×108+217 500-18×16 75+392+125 42×(193-48) 第五次:第五单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信息窗1——耕地 课本自主练习P.66 7.人体的血液1小时可以在人体内循环180周。 (1)血液平均每分钟在人体内循环几周? (2)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多少秒? 9.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2÷2 180÷3 120÷10 80÷20 64÷2 360÷3 120÷20 80÷40 96÷2 540÷3 120÷40 80÷80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计算题练习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取某碳酸钠样品(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15g,加入80g水,固体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76g氯化钙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161g滤液。 请计算:(1)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10g 10% 【解析】 【分析】 (1)根据氯化钠、碳酸钠的性质,氯化钠不能与加入的氯化钙发生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计算碳酸钙沉淀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氯化钠由原固体中的氯化钠和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两部分构成。 【详解】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5g+80g+76g-161g=10g; (2)设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2323 Na CO+CaCl=CaCO+2NaCl 106100117 x10g y 106100117 == x10g y x=10.6g,y=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5g-10.6g+11.7g=16.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1g 161g ×100%=10% 答:(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0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睛】 本道题比较难,难点有两个:一是滤液中的溶质氯化钠包括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二是所得滤液的质量比较难算,不是用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而是将所加入的物质的质量全部加起来,再减去生成沉淀的质量。 2.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碱会含有少量的NaC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 Na2CO3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CO2气体。 试计算:(1)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______。 【答案】(1)84.8%.(2)200g.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人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入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 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完整版)四年级组数学特色作业设计

特色作业设计—数学医院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为了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了《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及《除法与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趣味游戏性作业——《数学医院》 《数学医院》 将自己这两天常犯错的数学题送进数学医院诊疗 病程纪录: 名称: 原因: 医治方法: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较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针对学生作业中经常犯的的一些错误,我们设计了《数学医院》这样一个带有趣味游戏性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最近两天常犯错的数学题送进数学医院诊疗,并填写病历。把一道道计算中的错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开放性作业——《智力比拼》 《智力比拼》 下图中标有6个条件,请分别选取其中3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综合算式,比比谁列出的算式最多 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为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我们设计了《智力比拼》这样一个带有探究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从图中自主选择3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综

中考化学计算题及答案(精选)

中考化学计算题及答案(精选)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 冷却后称量,得到11.2g固体物质,计算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 量(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刘彬同学的姑父从三峡搬迁到我们家乡后,准备兴建一座碳酸钙 精粉厂。为检测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他在实验室用6g石灰 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与1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 为22.8g。求: (1)依椐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5分)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g,高 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g固体CuO 。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计 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 需的化学方程式) (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 式为。 4.(1)曲酸(C6H6O4)是一种新型添加剂,它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作为防腐剂添加于食品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某工厂的废料中含铁和铜,需回收此废料中的铜.现取铁和铜的混合物样品l0g,向其中加入废弃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1gH2。 求:①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 ②废弃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5.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由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仅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33.2g,加入13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g。 求:(1)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10分)某矿井采出的食盐(俗称井盐)中含有CaCl2,为设计除杂方案需测定CaCl2的含量;取上述井盐22.8g,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0.69%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样品检测过程在露℃的恒温下进行,此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1)取样检测后的溶液中,Na+与Cl-的数量比为。 (2)求检测后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及井盐中CaCl2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通过相关计算判断,取样检测后的溶液是否为t℃时的NaCl 饱和溶液? 7.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四年级组数学特色作业设计 李伟娟

特色作业设计—数学医院 苇河镇中心学校李伟娟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为了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了《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及《除法与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趣味游戏性作业——《数学医院》 《数学医院》 将自己这两天常犯错的数学题送进数学医院诊疗 病程纪录: 名称: 原因: 医治方法: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较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针对学生作业中经常犯的的一些错误,我们设计了《数学医院》这样一个带有趣味游戏性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最近两天常犯错的数学题送进数学医院诊疗,并填写病历。把一道道计算中的错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开放性作业——《智力比拼》 《智力比拼》 下图中标有6个条件,请分别选取其中3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综合算式,比比谁列出的算式最多 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为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我们设计了《智力比拼》这样一个带有探究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从图中自主选择3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综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经典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解析】 试题分析: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H2SO4质量为:10 0g×9.8%=9.8 g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208 98 233 y9.8 g x 233/98 =x/9.8x=23.3 g 208/98 =y/9.8y=20.8 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 g+23.3 g-100 g=208 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g/208 g×100%=1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10101010101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g) 剩余固体的质量(g)9.358.78.057.4 6.75 6.75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下同)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32.5%;(2)9.8% 【解析】 质量分数的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分别计算出目的物质的质量和样品的总质量,然后求比值。第(2)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计算是关键。 (1)10g样品反应完全后,剩下6.75g为铜的质量,所以锌的质量为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第一步,导入用小鸟与树林作比,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第二步,指导明确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用具体的作文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话题作文写作的一些要求。第三步,具体的话题作文训练,学生从话题所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选择最佳、最小的切入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作文,然后师生共评。第四步,小结。 一、课堂导入 林子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我想每只小鸟的答案都会是:鸟语花香的林子。为什么小鸟们的选择只此一个?原因很简单:因为鸟语花香的林子就是小鸟们的最美的渴望和归宿。进一步说,小鸟们之所以把林子当作一致的选择,无非是林子能带给它们更多的美丽、自由和快乐的东西。而话题作文的出现,其实就好比是把同学们带到一片鸟语花香的林子面前,因为相对于以往传统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能带给每个同学更多的作文自主性。 二、指导: 出示学生作文实例(话题作文《真》),学生阅读后简要评析。 指名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评价,包括成功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从审题立意、构思创新、表达方式等方面引导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归纳出话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理解话题内涵,明确作文要求; 2.话题≠文题,标题和内容都要新颖; 3.选择最佳切入点,围绕中心,大题小作; 4.写熟悉、生动、鲜活的内容; 5.表达真情实感; 6.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三、训练: 展示一些表现“爱心”的图片,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出示训练话题:“爱心”,明确要求,学生写作。(写成片断、开头、提纲都行。一两百字) 教师提示要求:即前面由学生评价归纳出的几条要求。特别强调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选择最佳切入点,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擅长的文体。 学生写完后自评,再和同桌互评,最后交教师。 教师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两份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布置作业:课外将自己写的东西扩展成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四、小结: 这就是话题作文,它为我们的作文送来了一片鸟语花香的林子。话题作文实实在在给我们的作文带来了更为开放的空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中,我们必将更能平等地获得放飞自己的机会。我们是自由的鸟儿,让我们在鸟语花香的林子面前,引吭高歌吧! [话题作文实例] “真”话题作文 [提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惟真才善,惟真才美,惟真才坚……

初中化学计算题精选

化学计算题精选 建议:1.认真读题,圈圈画画; 2.不要使用计算器,自己独立计算,锻炼计算能力。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找准,写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找准已知量,设好未 知量,进行计算。(酸溶液的质量,碱溶液的质量,样品的质量等混合物的质量都不能直 接代入进行计算) 1.(鸡西市)右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请回答: (1)富马酸亚铁颗粒中的铁属于元素(填“常量” 或“微量”);(2)富马酸亚铁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富马酸亚铁(C4H2Fe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 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mg。 2.(泸州市)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 加一倍,因向溶液加入硝酸钾 g,或蒸发掉 g。 3.(2011.南通市)(6分)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______污染。秸秆的主 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0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最简整数 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①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 ②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 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4.(大连市)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 分数为50%。 (1)若10g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5.(肇庆市)某同学欲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取69 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29.2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3.8 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 对质量的影响)。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为测定某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0g硫酸溶液置于烧杯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_____(用符号)。 (2)在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答案】23.3 H+、Cl﹣、Ba2+变大 4.9% 【解析】 【详解】 (1)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时氯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则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是200g+100g﹣276.7g=23.3g,故填23.3;Q点的氯化钡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钡,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H+、Cl ﹣、Ba2+,故填H+、Cl﹣、Ba2+; (2)反应的过程中硫酸不断被消耗,生成盐酸,随氯化钡溶液的加入,溶剂增加,溶液的酸性不断变弱,所以pH会不断变大,故填变大; (3)设氯化钡质量为x。 2244 BaCl+H SO=BaSO+2HCl 98233 x23.3g 98233 = x23.3g x=9.8g 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 200g ×100%=4.9%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2.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家”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家” 【教学目的】 1、融入真情实感,抒写爱的颂歌。 2、从生活小事中,从家庭的细节中体会家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3、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文章,做到具体,真切,生动感人 教学方法:分析法、探讨法 前置作业: (1)准备好3~5个家庭生活片断;(2)收集抒写亲情的诗句; (3)能够有感情地叙述家庭中发生的故事;(4)对家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安全事故小演讲或安全事故见闻分享。 二、导入本课时 1、出示三毛的图片:三毛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2、学生思考后回答——家。 3、引出本次作文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是温暖的大家庭,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儿女用孝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赤子之心…… 请你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三、话题作文“家”写作指导: 1、出示一组问题: 你对自己的家有什么感觉或印象,请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我有一个()的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2、学生讨论分析后分享自己的看法。 3、老师提示: 一提起自己的家记忆中便会浮起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就想起哪些事情?某种印象、感受常常是同一些特定情景和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能够说出这种印象或感受,学生便能回忆起跟这些词语相关的一些片断、场景或事例。 4、学生自由谈论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叙事的思路,启发,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此相关的更加具体的细节,事例,不断向记忆深处挖掘,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回忆起新的细节、片断或场景。 从这些细节和场景、片断和事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你体验到了什么?让学生从对材料的回忆、梳理中分析、概括自己领悟到的道理,体验到的情景,从而确立文章的写作构架、雏形。 5、教师点拨 与“家”有关的内容实在太多。闭目细思,家中的人,家里的事,历历皆在眼前。采用添加法,把“家”的范围缩小,如《家中小事》、《我爱我家》、《家庭风波》等,然后以此命题作文。《家中小事》宜以小见大,从平凡的小事折射非凡的人物品质,于细微处见精神;《我爱我家》可写家里的温暖和欢乐,父母的教导关怀,兄妹的手足情深,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均在可写之列;《家庭风波》可写误会,写矛盾,写社会阴暗面对家庭的影响及自己的困惑等。 如果透过字面再考虑,班集体、学校也是一个家,中华56个民族更是一个大家,则家的范畴大大扩展了,选材范围也更加广阔。《集体是个家》(写学校宿舍佚事),《我们都有一个家》(写校园内外的互帮互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类的过程,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共同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分它们。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用手比划锐角、直角和钝角。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猜谜,复习旧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吗?(喜欢)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课件出示: 形状似座山, 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 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 师问:它是什么呢?(三角形) 师追问: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具有稳定性) 师揭示答案(由锐角直角钝角变换出的不同的三角形) 师问: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我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再仔细看看各个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样吗?它们哪里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边的长短不同。 (板书:角、边) 师:没错,是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不同,导致三角形的家族成员形态各异,难以区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角和边的特征来给三角形家族成员分分类好吗!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揭示答案提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角和边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合作探究 1、按角分类 (1)那好吧,我们先按角来分类。你知道这个角是什么角吗,你用什么方法判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最快? (2)这个角有点像直角,又有点像钝角,分不清,怎么办?(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测量) (3)小组合作,按角分类,完成研究表1。 表一:按角分类(填出各个三角形中各角的个数0、1、2、3) 我们把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命名为:三角形, 我们把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命名为:三角形, 我们把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命名为:三角形。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100篇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100篇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 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 2溶液呈中性)。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 (2)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计算20g 混合溶液中HCl 的质量为多少?_____ 【答案】4.66 17.1% 2.92g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可知,生成4.66g 沉淀消耗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0g ,而总消耗的氢氧化钡的溶液的质量为60g ,则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60g ﹣20g =40g ,据此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 【详解】 由图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66g ,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0g 设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2 2442Ba(OH)+H SO BaSO +2H O 171 23320gx 4.66g ↓= 171233=20g 4.66g x x =17.1% 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60g ﹣20g =40g 设20g 混合溶液中HCl 的质量为y 22 2()17173 17.1%40g y Ba OH +2HCl BaCl +2H O ?= 17173=17.1%40g y ?

y=2.92g 故填:(1)4.66;(2)17.1%;(3)2.92g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主产品Na2CO3的俗名是_____,副产品氯化铵中阳离子符号为_____。 (2)在实际生产中,产品Na2CO3中常混有少量的NaCl,现有样品11.0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A点表示_____,B点的溶质为_____。 ②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纯碱或苏打 NH4+ Na2CO3与盐酸或HCl恰好完全反应 NaCl、HCl 96.4%。 【解析】 (1)Na2CO3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氯化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符号为NH4+。 (2)①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5).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x 100 g×7.3% x=10.6 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准备:实物钟 学生:尺子学具钟 一、谜语导入师(3分钟)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听一个声音,仔细听,猜猜是什么声音?课件出示滴答声(钟) 师:同意吗?对,是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我们教室的挂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表? 3个同学(你观察的真仔细、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3个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钟表有这么多用途,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全班齐读 二、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课件出示钟面模型) (1)情境导入 ①师:同学们,钟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谁能告诉我们你每天几点起床的?(3个学生说)。 师:你想知道红红是几点起床的吗?(想)师: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谁知道红红是几点起床的?(7点) 师:生活中的7点,在我们数学上叫7时。跟老师说一遍7时。他认为是7时,有没有不同意见。都觉得是7时?谁说说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呢? 师:哦,看样子,认时间和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有关系,让我们先来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2)小组活动认识钟面 12分钟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小闹钟或者学具钟,听清楚要求(课件出示: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好,开始(学生观察、老师巡视数字、大格、时针、分针) ②谁能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呢? 生1:有分针,时针。你们的都有这两根针吗?师:还有吗? 生2:有很多的大格。课件出示 同学们,我一起看大屏幕,每两个数之间都有间隔。从12到1是不是有两个黑色的点?课件出示(是不是) 师:中间夹着一个间隔,这就是一个大格(课件演示)。那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随着课件演示生齐数) 师:多少个大格?(12个大格) 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还有什么?钟面上共有多少个数字。 师:有多少个数字?生:12个。是从1到(12).

如何布置四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方案

如何布置四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结合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 点、认知特点和承受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要有梯度,重视基础性,增加选 择性、体现时代性,实行分类推进。精心筛选、难易适度、总量控制,要有创造性、科学性、趣味性,努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要沟通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作业设计形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共包括九个 单元。根据各单元内容特点及学习重点,全册的作业设计内容包括: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三个内容。 1、预习作业。主要针对学生不自觉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预习性作业; 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实情、教学期望、发现学生心中疑难。 2、课堂作业。作业的内容一般是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考查学生的基础 知识掌握情况。 3、家庭作业。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当天学习的知识为主布置相关习题, 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熟练程度,进而达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的目的。 三、作业形式与布置安排: 1、时间安排。数学课堂作业不超过20分钟,数学家庭作业控制在40分 钟左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独立进行书面训练,是作业能达到高效的效果。 2、作业布置要有层次。布置作业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 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既有利于中差生的矫正和达标,又照顾了优生的超前发展和能力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内容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层:(容易)抓住基本概念,夯实双基,第二层:(中等难度)估计大多数,增加一些具有灵活性的练习。第三层:(难)顾及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提高其自身能力。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形式,能够确定自己怎样应用适当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建构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所选择或拒绝选择的内容,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获得在校外生活持续成长所需的技能。四、作业批改评价:作业批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批改视角的多维度、批改尺度的纵向、批改范围的选择、批改主体的多元化等几个方面提高数 学作业批改的效益。 (一)批改视角多维度:(1)关注思维过程。有些练习题,一个学生会出现不同解题方法,因此,给予适当的评价,利用评语,开拓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来说,在完成相同学习任务时,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比优等生付出的努力大一些,因此,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除了对那些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外,还要给那

中考化学计算题及答案

化学计算练习题 1.[恩施州]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余物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多次加水测定剩余物质量的办法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与剩 编号 2 3 4 加水 的质量(g)0 1 1 1 剩余 固体的质量(g).25 4 .05 m 3 试求:(1)表中m值为。 (2)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2.[佛山市] (7分)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0 2.5 8.6 9.8 9.8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见答题卡)。3.[广东省](7分)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 杂质 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t1t2t3t4t5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80 75 70 66 62 58 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4.[安徽省](6分)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 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

写作指导——18个满分作文的技巧

2019年中考语文写作备考:18个满分作文写作技巧作文在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文取得满分是每个考生的期望,想要写好作文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为此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9年中考语文写作备考:18个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中考生提高作文水平。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

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 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2、经历分类的过程,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 力。 3、在共同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 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三角形的角、边特征从而正确分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关系。 ①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6个小朋友,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1)是的。(点击课件)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谁来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这些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吗?那我们来看看这些形态各异的三角形有什么烦恼?(点击课件) (3)同学们能帮上它们的忙吗? 二、合作探索 1、按角分类 (1)那好吧,我们先按角来分类。你能知道这个角是什么角吗,你用什么方法判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最快? (2)这个角有点像直角,又有点像钝角,分不清,怎么办?(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测量)

我从研究表1发现了: ______号、_____号是同一类三角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号、_____号是同一类三角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号、_____号是同一类三角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汇报交流,整理提升 ①谁来汇报你们组的研究情况 ②师(投影教师用研究表):三角形的共同点是(都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1号、3号三角形有… ③根据不同点给三角形命名(课件出示概念),齐读概念。 ④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给它们分类(指名投影演示分类过程) ⑤重点点拨,形成知识结论(课件出示集合图) 师: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成 [设计意图:三角形按角分类,概念间的关系简单,学生理解容易。因此,对于三角形按角分类,教师要全面挖掘这块内容的内涵,要把它做强放大。这样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从不同点处着手, 让学生经历猜想→观察→操作→比较→分类→下定义的概念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清晰三角形按角的分类的认识。另一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2 、按边分类 (1)师:三角形除了按角的特点分类,有些三角形的边也很有特点呢。听一听这个三角形会说什么?(动画展示)“从边的特点看我们是一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2)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把这几个三角形找出来 。(每一组任选一个三角形去量一量或者折一折) (3)学生汇报。(这几个三角形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