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课设报告

合集下载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华理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华理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华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2.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课程涉及的公式和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 使学生能够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实验。

2.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电子课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实验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减排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华理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验操作训练。

2.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创设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工作原理、符号表示及主要参数。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电路分析基础: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分析简单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分析基础3. 电子电路设计: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实际案例为例,指导学生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电路设计4. 电路实验与调试: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电路实验,学习使用电子仪器、仪表,掌握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路实验与调试5. 电子技术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doc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doc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题目带保护功能的串稳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120331学号112033117姓名张志庆指导教师徐昭云郑清兰完成时间2013.06.20评定成绩目录一、设计的目的 (6)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6)三、设计方案 (3)四、电路设计 (4)五、设计总结 (5)六、参考文献 (5)一、设计的目的根据已掌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项目。

了解稳压电源的产生,以及整流和滤波的方法,掌握可调电源设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习使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测试。

通过动手设计和测试过程,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电路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

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学会使用焊接工具,识别基本的元器件,如色环电阻、电容、电位器和三极管等。

(50分)2、理解电路设计原理,并完成电路焊接设计,实现直流输出。

(75分)3、实现可调输出、得到一个好的可调输出范围。

(85分)4、电路设计、元器件排布合理美观、电路焊接符合要求,稳压可调输出效果好。

(100分)三、设计方案思路:将市电经过电源变压器变换成交流低压,再经过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和滤波电路的滤波得到一个较平滑的直流电压,最后用稳压管对电路进行稳压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稳定,从而实现交流转直流。

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电网220V的交流电压U1变换成整流滤波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2。

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U3。

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为脉动直流电,但其中含有大量的交流成分。

为了获得较平滑的直流电压,应在整流电路的后面加接滤波电路,以滤去交流部分。

稳压电路:稳定电压,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四、电路设计所需元器件: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接线端子 2 发光二极管LED 1 0.01uf电解电容 5 2A熔断器 1 1KΩ电位器 1 1N4001二极管 4 8Ω电阻 1 20KΩ电位器 1 1N4148二极管 1 100Ω电阻 2 470uf电解电容 1 2.4V稳压管 1 680Ω电阻 1 100uf电解电容 1 C9014三极管 4 1KΩ电阻 6 10uf电解电容 3 3DD15三极管 1 56KΩ电阻 1 0.1uf电解电容 2方案设计电路图:说明:接线端子J1输入降压后的交流电压(约为13V),经过2A熔断器保护后加到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非稳定直流电压送到稳压电路转换为需要的稳定直流电压。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1.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以及模拟电路设计与实验实践。

2.设计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独立学习,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等知识。

(2)实验实践:通过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课程设计: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和结果1.设计步骤(1)理论学习: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基本定律、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内容。

(2)实验实践:根据教学要求,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包括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验、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实验等。

(3)课程设计:选择一个相关领域的实际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施。

2.设计结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模拟电路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总结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和课程设计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评定表I课程设计任务书II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2 设计任务 (1)2.1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 (1)2.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 (1)2.3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 (1)3 建模过程 (1)4仿真过程计划 (2)4.1设计电路 (2)4.2搭建电路 (3)4.3计算直流下理论值 (3)4.4验证性测量并对照分析 (4)4.5交流验证 (4)5 仿真结果分析 (5)5.1反相输入比例放大电路 (5)5.1.1直流验证 (5)5.1.2交流验证 (6)5.2同相输入比例放大电路 (7)5.2.1直流验证 (7)5.2.2交流验证 (8)5.3差分输入比例放大电路 (9)5.3.2直流验证 (9)5.3.3交流验证 (10)6 设计总结 (11)7 参考文献 (12)III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课程设计是通过教师提出有拓展性的任务,及科学的时间安排好考核机制,帮助学生主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给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的一种考试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在学期末主动巩固模电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各元件的应用,掌握Multisim的使用方法,并锻炼学生的电子制作动手能力。

2 设计任务2.1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在Multisim中构造反相输入比例电路,针对各元件不同参数情况用虚拟表分别测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结合运算结果加以分析。

2.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在Multisim中构造同相输入比例电路,针对各元件不同参数情况用虚拟表分别测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结合运算结果加以分析。

2.3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在Multisim中构造差分输入比例电路,针对各元件不同参数情况用虚拟表分别测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结合运算结果加以分析。

3 建模过程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即可以实现比例运算。

大学生模电实训报告

大学生模电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作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电子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意识,学校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模电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1. 目的:-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 熟悉电子实验设备的使用。

2. 要求:- 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

- 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实验项目:1. 基本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共射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基极放大电路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带负反馈的放大电路-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运算放大器的非理想特性-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4. 振荡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R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5. 滤波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低通滤波电路- 高通滤波电路- 带通滤波电路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 准备实验器材和工具。

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搭建电路。

- 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测试电路性能。

- 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4. 撰写实验报告:- 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训心得1. 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2. 动手能力提升:-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电路、测试电路性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创新意识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电路设计方案,培养了创新意识。

4. 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方案。

咱们这个方案可是结合了十年经验的心血结晶,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一、课程设计背景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这个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电力电子器件介绍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特性、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电力电子电路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AC/DC变换、DC/DC变换、DC/AC变换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电路的原理和设计要3.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这部分内容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4.电力电子设备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设备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电力电子设备设计要点和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设计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评价体系课程设计结束后,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设计原理的正确性、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五、课程设计成果1.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学位论文—模拟电子技术报告--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学位论文—模拟电子技术报告--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级电气3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同组组员提交日期 2014年03月 07日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课程设计评阅表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1230088063同组队员专业班级12电气3班题目名称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一、学生自我总结二、指导教师评定目录目录一、设计目的 (5)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5)三、设计内容 (5)3.1.内容简介 (5)3.2.电路原理 (6)3.3参数确定 (7)3.4具体仿真电路 (7)3.5仿真结果与分析 (8)3.5.1设计要求 (8)3.5.2.技术指标 (8)3.5.3功能仿真及仿真图 (8)3.5.4. 测试电压 (9)3.5.5.频率失真图 (9)3.5.6.输出波形图 (10)3.5.7频响特性 (10)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4)五、总结(感想和心得等 (11)六、主要参考文献 (11)附录 (12)一、设计目的1.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电路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仿真-PCB板制作-调试安装)。

2.能合理、灵活地应用分立元件或标准集成电路芯片实现规定的电路。

3.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准备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

4.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熟悉EAD工具的使用,比如EWB(现在为Multisim系列)(仿真分析)及Protel(原理图和PCB版图的制作)等。

5.培养书写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1.设计要求:1.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电路及器件型号,计算电路组件参数;2.在EWB中进行电路仿真,测量与调整电路参数,是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3.测试性能指标,调整修改组件参数值,使其满足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将修改后的组件参数值标在设计原理图上。

4.上述各项完成后,在Protel软件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其PCB版图。

模电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分析

模电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分析

模电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一、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输出+5V 电压的直流稳压电源,输入电压为直流9V 。

二、利用课程设计(一)制作的电源、电压比较器、电压跟随器设计,驱动三极管,通过可调电阻,控制LED 灯的点亮和熄灭。

实验要求:(1)设计出+5V 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2)在万用板上焊接组装给定的元器件并进行调试,输入电压没有极性之分,输出电压+5V ,并点亮电源指示灯(红色);(3)设计一款电压比较器A ,参考电压2.5V ;(4)设计一款电压跟随器B ,跟随电压比较器A 的电压;(5)驱动三极管,通过可调电阻,实现对LED (绿色)灯的控制;(6)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实验原理:一、制作稳定电压源采用二极管、集成运放、电阻、稳压管、电容、二极管、LED 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器件。

输入电压为9V 的直流电源经桥式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形成稳定的直流电源,稳压部分采用串联型稳压电路。

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压为稳定电压;同时,为了扩大输出大电流,集成运放输出端加晶体管,并保持射极输出形式,就构成了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整体功能结构如图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为了将电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实现。

查阅资料可知单相整流电路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

桥式整流电路巧妙地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四个二极管分为两组,根据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极性分别导通,将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正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上端相连,负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下端相连,使负载上始终可以得到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压高,变压器利用率高、脉动系数小等优点。

所以在电路中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2、滤波电路电路图为整流后的输出电压虽然是单一方向的,但是含有较大的交流成分,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一般在整流后,还需要利用滤波电路将脉动的直流电压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所以需通过低通滤波电路,使输出电压平滑。

理想情况下,应将交流分量全部滤掉,使输出电压仅为直流电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设计任务要求..........................................................................................................5 2.11 基本要求.........................................................................................................5 2.12 拓展要求.........................................................................................................5
课程设计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题目:三极管β值范围分选电路的设计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 起始日期
电子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 *** ************ ***
1 2015 年 3 月 16 日
1
教 师 评 语
教师签名: 日期:
成 绩 评 定
备 注
2
目录
一、选题背景...........................................................................................................................5 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5
四、整机电路.........................................................................................................................12 4.1 总电路图电路........................................................................................................12 4.11 仿真电路图...................................................................................................12 4.12 面包板图.......................................................................................................12 4.2 元件清单................................................................................................................12
三、过程论述...........................................................................................................................7 3.1 基极电流电流源电路..............................................................................................7 3.11 电路分析:.....................................................................................................7 3.12 参数确定:.....................................................................................................7 3.2 晶体管判断电路......................................................................................................7 3.21 电路分析:.....................................................................................................7 3.22 参数确定:.....................................................................................................7 3.3 β值分选电路..........................................................................................................8 3.31 电路分析:.....................................................................................................8 3.32 参数的确定:.................................................................................................8 3.4 555 振荡波形发生电路...........................................................................................9 3.41 电路分析:.....................................................................................................9 3.42 参数的确定;...................................................................................................9 3.5 组合逻辑电路........................................................................................................10 3.51 电路分析.......................................................................................................10 3.52 参数确定.......................................................................................................10 3.6 功能电路..............................................................................................................10 3.61 LED 灯闪烁电路............................................................................................10 3.62 蜂鸣器发声电路...........................................................................................11
2.2 总体方案的设计......................................................................................................5 2.21 课题分析:.....................................................................................................5 2.22 提出方案:.....................................................................................................5 2.23 方案比较:.....................................................................................................6
五、性能指标的测量与分析.................................................................................................13 5.1 测试所用仪器........................................................................................................13 5.2 测试步骤................................................................................................................13 5.3 测量数据及分析....................................................................................................13 5.31 测量数据:...................................................................................................13 5.32 数据分析:...................................................................................................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