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归纳二 中外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出guo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统一前的德意志状况
①封建割据的局面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
③普鲁士、奥地利对德统一的态度--统一的历史使命落在普鲁士
1.俾斯麦任职及其"铁血政策"
2.统一战争
①普奥联军败丹麦
②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排除奥地利于德意志之外
③成立北德意志同盟
④普与南德意志4邦签订军事协定
⑤普法战争--色当战役--败法,完成德统一(1870年)
3.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年)
1.统一前的意大利
①封建割据的分裂状况
②外国势力的控制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统一的要求
2.撒丁王国承担统一的历史使命
①撒丁王国的状况
战略地位
经济发展
政治力量--资产阶级自由派
②统一战争的主要经过
加富尔的任职及其施政措施奥仍占威尼斯
联法对奥作战--中途停止
中、北部人民起义--中部与撒联合法获尼斯、萨状伊
两西西里人民起义--加里波第率"红衫军"加入--解放两西西里加里波第移交权力→撒获中、南部
意大利王国的建立(1861.3)。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历程中,国家曾经出现过几次分裂局面,但更多的仍是统一时期,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和统一1、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和统一概况政治分裂时期四个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九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秦朝、西晋、隋朝、元朝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注意:北宋的统一是局部性统一,只是完成了中原汉族地区的统一。

在中国范围内,还存在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2、中国古代史上,国家分裂的原因和王朝统一的条件分裂时期分裂原因统一王朝统一条件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加上周王室东迁以后,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秦朝(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制定出正确地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发展;少数民族南下,民族政权之间长期混战不休隋朝(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的条件成熟(2)北方经济的恢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3)隋文帝进行改革,增强了国力,并且加强军队建设,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4)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弛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元朝(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着强大的军事武装(3)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4)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3、中国古代史上四个大一统王朝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代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①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全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共同愿望,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例证。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备考导航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

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统一问题、民族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西藏问题、台湾问题、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等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

二、专题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

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1)三次大分裂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③五代、辽、宋、夏、金、蒙古民族政权并立。

(2)全国大统一:①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③西晋的短期统一;④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⑤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⑥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其中,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2)局部统一(在大分裂时期,有很多局部统一时期):①战国时期,诸侯大国“战国七雄”的局部统一;②东汉后期,曹操对北方的局部统一;③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境内的局部统一;④十六国东晋对峙时期,东晋在南方的局部统一以及前秦在北方黄河流域的短暂局部统一;⑤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对黄河流域的局部统一和宋、齐、梁、陈在南方的局部统一;⑥五代、辽、来、夏、金时期,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部统一,南宋在江南地区的局部统一;⑦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在我国北方的局部统一等等。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的辽阔领土逐渐统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统一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到自豪的话题。

从远古时代到近代,无论是王朝还是民族,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祖国的完整和统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概述祖国统一的知识点,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前期统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领土被分为七十多个小国,这导致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严重分裂。

公元前400年左右,晋国崛起,通过诸侯请命、兼并燕国等方式逐渐实现了中原地区的部分统一。

此后,周朝东迁到洛阳,结束了东西两个割据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前期统一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秦始皇完成了中央集权式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完成了中央集权式的统一。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行律法制度、实行同一度量衡标准、烧坑焚书勾销儒家思想等,巩固了各地间的联络和统治。

同时,秦朝把中原地区北疆、南疆、西南、东北四大殖民地的人民纳入了中央统治范围。

这一时期的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拉开了中国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的新阶段。

三、唐朝统一为中国的传统统一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这个时期的统一为中国的传统统一奠定了基础。

唐朝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民族融合、领土扩张和经济繁荣的过程。

唐太宗时期,为了维护安定和稳定,推行了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

这两种制度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

四、建立较长时间的封建王朝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统一时期。

这个时期的统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建立了较长时间的封建王朝。

宋朝成立后,国内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技术和文学艺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这个时期还经历了对外战争,比如金朝的战争等。

五、明清时期的结束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统一的时期,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考历史易错题解析理解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

中考历史易错题解析理解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

中考历史易错题解析理解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中考历史易错题解析:理解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中国古代,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是促进国家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的定义、起源、演变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一战争的定义及起源统一战争是指为实现国家或地区统一而进行的战争。

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分裂成多个诸侯国,彼此争夺霸权,战火不断。

统一战争常以中央政权为核心,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或地区来实现国家统一。

二、统一战争的演变1. 秦始皇统一秦始皇嬴政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性统一战争。

他通过军事征服和行政改革,将六国纳入秦朝版图,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 其他朝代的统一战争汉、唐、宋、明等朝代也都经历了统一战争。

他们通过武力征服其他地区,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稳定国家局势,使中国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联邦实体。

三、统一制度的定义及演变统一制度是指具有权力垄断和中央集权特征的政治制度。

在中国古代,统一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以下过程。

1.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朝在统一战争的基础上,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嬴政将地方诸侯的权力大幅削弱,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制度。

2. 隋唐的封建制度隋朝和唐朝在政府组织、官制等方面,借鉴了封建制度,实行了相对宽松的地方自治和封建士族的统治。

这种制度使得中央政权相对稳定,加强了社会秩序的管理。

3. 宋代的科举制度宋代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各级官员。

这一制度使得社会上层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增强了中央政权的稳定性。

四、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经济繁荣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的实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减少了内战和割据势力的干扰。

这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2. 文化交流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的推动,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各地的文化、人才得以交流,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繁荣,产生了许多文化经典和名人。

初三历史冲刺--- 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初三历史冲刺--- 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历史上的统一问题主讲: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纪登启一、中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统一国家的建立;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

2、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美国南北战争。

二、命题规律本专题以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为视角属热点知识内容,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都有涉及。

除选择题、材料题、读图分析、问答题均有外,探究活动题也有出现。

命题往往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说明实现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大势所趋,人民之愿,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

三、考查趋向1、中国古代时期加强同台湾的联系和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管辖史实:①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②元朝政府在澎湖正式设立巡检司,行使管辖权;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④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2、香港问题: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约》英国租借深圳河以南地区(新界)到1997年香港回归。

从历史视角证实:自古以来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的途径。

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制定《开罗宣言》;苏、美、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归还中国,提出理论和法律依据。

4、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提高,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现实条件。

5、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又一障碍。

四、专题知识教与学(一)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时期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专题二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专题二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专题二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1.西汉时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1)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解与交往。

(2)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

2.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乾隆帝)(2)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区。

(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辖。

4.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容分裂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交往,双方“和同为一家”。

2.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2)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新中国成立后:(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2)“一五”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1959年,西藏进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民主改革后,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党和政府在西藏等地实行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台湾问题1.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注意台湾名称的变化);(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台湾和内地联系。

(2)隋唐时台湾称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球(今台湾)。

(4)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两岸均应坚持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3)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问题与中国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问题与中国的统一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组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统一面临了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统一曾多次遭受分裂和分割的威胁。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个诸侯国不断争夺霸权,导致中国分裂成多个小国。

在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中国重新实现了统一。

但是在随后的历史中,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例如三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南北朝时期等。

二、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中国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定与发展对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中国的统一往往伴随着中央政权的建立。

例如,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六国,而后汉朝、隋朝以及唐朝等也都是中国统一的时期。

然而,政权的衰落和内外压力的增加常常导致统一的瓦解。

例如,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割据导致了中国的分裂。

三、地域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对于统一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民族、文化和经济上的分歧。

在历史上,中国的统一往往需要通过消除地域差异和推动统一进程来实现。

例如,在明朝时期,明成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各地区的统一。

四、文化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

在历史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碰撞是中国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秦朝实行的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系统,为中国统一提供了重要基础。

又如,明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也为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当代挑战在当代,中国的统一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统一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但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因素。

另外,西藏和新疆等地区也存在民族和宗教问题,需要通过政治和文化手段来促进统一。

总结:问题与中国的统一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地方设郡县
以上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经济上
①同一车辆形制、车同轨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上
焚书坑儒
军事上
防御匈奴,北驻长城
汉大一统
政治上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侯国,颁布“推恩令”②加强检查制度,在中央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康熙皇帝于1685年和1686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边界问题
《尼布楚条约》
时间、地点
1689年
内容
中俄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影响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是中国领土
清维护统一的措施
对西藏
顺治帝
设置驻藏大臣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思想、文化上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长安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民族关系上
张骞出使西域
隋统一
元统一
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明清维护统一的斗争
戚继光抗倭
背景
“一国两制”和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
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仍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实践
仅在港、澳、台地区实施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意义
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大道,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秦统一
原因及条件
①统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②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④长平之战加速了秦的统一⑤秦始皇个人的才能
时间
前230-前221年
秦பைடு நூலகம்立
时间
前221年
都城
咸阳
建立者
嬴政(秦始皇)
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38年(1949-1987)的隔绝状态,1987年后两岸交流日趋密切,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制度和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激化
导火索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爆发
1861年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内战爆发
结束
1865年,内战以南方失败而告终
性质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内战
作用
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快速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文献,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拓展总结】
1.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①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
④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
2.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背景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概况
1661年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意义
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加强了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雅克萨之战
背景
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侵占了雅克萨和布尼楚
概况
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足骨补课分割的领土
康熙帝
雍正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帝
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对新疆
1876-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率军打败浩罕国首领阿古伯,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由日本武士组成的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为“倭患”
以上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战争,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概况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有开赴福建、广东。到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郑成功收复台湾
3.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条件,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专题归纳二中外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C1)
【考点链接】
1.秦统一(P003)
2.汉大一统(P007)
3.隋统一(P000)
4.元统一(P044)
5.清维护统一的斗争(P053)
6.清维护统一的措施(P058)
7.一国两制和台湾问题(P198)
8.美国南北战争(P273)
【考点归纳】
名称
主要内容
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