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差异报告

合集下载

中韩文化对比总结

中韩文化对比总结

中韩文化对比总结中韩文化比较(论文)中韩文化比较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韩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一个学期的课并不多,但我从中却收获不少,感受到中韩之间的文化差异。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中韩文化的比较。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

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

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既有共性,又有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国民性。

在韩国作为一个半岛国家,自尊心强,民族凝聚。

中韩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但由于对彼此文化的本质不甚了解,两国之间还存在一些文化偏见。

在韩国,人们习惯集体行动,认为只有在集团内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并受到保护。

带着这种想法到中国餐厅吃饭的韩国人看到约40%的中国人在单独用餐时,当然会产生“为什么中国被孤立的人这么多”的疑问。

其实,中国人并不太在意单独吃饭,而且也不认为独自吃饭就代表没有朋友或很孤独。

对平等思想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过去,一直认为,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令人震惊的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

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

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

但中国男人却和妻子一起干家务活,而几乎所有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上班族。

中国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与自主精神。

中国人非常关注健康并为此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

旁晚在街上散步,会发现很多人涌向附近的公园。

从二十岁到七十岁不同年龄段的人,正随着录音机中的音乐节拍在公园里翩翩起舞。

其实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但所有人都沉醉于音乐之中。

这与依赖电视和酒释放压力的韩国人截然不同。

我认为,其他国家的人都应向中国人学习,将保护健康融入日常生活,并与周围人和谐共处。

中国人还赋予颜色特殊含义。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中韩两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虽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

本文将就中韩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

饮食惯中韩饮食结构比较中韩两国的饮食结构都以主食为主,但细节上有所不同。

中国的主食以米饭为主,而韩国则以米饭和面食为主。

此外,中国菜肴通常包括主菜、配菜和汤,韩国菜则更加注重小菜的搭配。

此外,韩国还有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即韩式烧烤,它以在桌上烤肉为特色。

食材使用比较中韩两国在食材的使用上也有不同。

中国菜肴通常使用多种蔬菜、肉类和海鲜,而韩国菜则更加注重辣椒、大蒜和酱料等调味品的使用。

韩国还有一种特殊的食材,即泡菜,它是用盐腌、辣椒粉腌制的蔬菜。

礼仪与俗就餐礼仪比较中韩两国的就餐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在就餐时通常采用筷子,吃饭时端起碗;而韩国人则采用铁质的餐具,吃饭时将碗放在桌子上。

此外,中国人还有一种特殊的俗,即将菜肴夹给长辈或客人尊奉。

庆祝饮食节日比较中韩两国都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都与特殊的菜肴和美食有关。

而韩国有一种特殊的节日,即第一次喂食的婴儿节,父母会为婴儿准备特殊的食物,象征祝福和幸福。

健康饮食观念健康饮食观念比较中韩两国的健康饮食观念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均衡饮食,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药膳疗效。

韩国人则更加注重食物的热量和消化。

他们相信吃热量适中的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结论综上所述,中韩饮食文化在饮食惯、食材使用、礼仪与俗以及健康饮食观念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同时,这些差异也体现了中韩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了解和尊重不同的饮食文化有助于加深两国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 字数:810字。

中韩文化差异

中韩文化差异

中韩文化差异:
1、言谈举止
鞠躬是每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做法是相同的,说实话,它已经在每个国家发展了多年。

在日本和韩国,在欢迎对方时微微鞠躬,在更正式的场合下鞠躬更深沉,这被认为是恰当的。

在中国,握手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典型的欢迎,只是一个轻微的头部手势,而不是惯常的鞠躬。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另一种习惯是谈话的音量和语调。

往往你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看到和听到中国游客。

在公共场所日本人和韩国人通常会保持非常安静的状态,甚至会把自己的笑声留在原地。

然而,中国人没有保持安静的社会习俗。

你会经常看到中国人咯咯地笑,提高嗓门,这对日本和韩国来说是一个明显的不同。

2、文化时尚
在时尚界,韩国以可爱、时尚的文化而闻名,韩国人比日本人更经常地选择更亮的色调,但与此同时,韩国人在亚洲流行时尚中也占据了相对的地位,这一点尤为突出。

在中国,时尚在城市和省级环境中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无论他们在服装和装饰品上都采取了更西方的策略。

3、语言
在语言上,韩语可以以辅音结尾,而不是以“n”结尾。

“他们确实有一个简单的音节和元音框架,就像日语一样。

中国的语言是日语和韩语的起源,似乎是独一无二的。

汉语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标准,
但每个单词都有很多相同的元音。

4、文化节日差异
习俗方面,中国的中秋和韩国的仲秋是同一个节日,但韩国人对于吃月饼比较陌生;端午节,在韩国已转化出截然不同的意义和内容(没有龙舟赛)。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中韩文化差异对比摘要: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

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

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的饮食、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两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程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一、中韩语言文字的差异对比(一)语言属系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

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1.元音(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

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2.辅音(1)韩国语中的清辅音与浊辅音无对立。

(2)韩国语的辅音是由松音、送气音、紧音形成对立。

(3)韩国语“r”和“l”不分,而汉语中区别明显。

3.音节(1)都可以由一个元音单独构成。

(2)都有“辅音+元音”的组合形式。

(3)汉语无复辅音;韩国语有,以复韵尾的形式出现。

(4)韩国语无复合元音;汉语有。

如“买”4.音节构造(1)韩国语属闭音节语言,汉语属于居于开音节语言和与音节语言之间的语言,二者既有开音节,又有闭音节,音节构造闭日语复杂。

(2)汉语和韩语音节可由4个音素组成6.声调(1)汉语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内,即所谓四声。

《2024年当代中韩大众文化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中韩大众文化比较研究》范文

《当代中韩大众文化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韩两国在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大众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文化的异同,以期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二、中韩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1. 中国大众文化中国大众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接受的文化形式。

其特点包括多元化、包容性、创新性等。

中国大众文化以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为主要传播途径,涵盖了音乐、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

2. 韩国大众文化韩国大众文化是指以韩国社会为背景,为韩国民众所喜爱和接受的文化形式。

其特点包括流行性、时尚性、传统性等。

韩国大众文化以音乐、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深受全球各地年轻人的喜爱。

三、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分析1. 传播途径的比较中韩两国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都有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但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有所不同。

中国的大众文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以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而韩国的大众文化则更注重传统媒体的运用,如电视台、电影院等。

此外,韩国在综艺节目方面的制作和传播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2. 文化内容的比较中韩两国大众文化的内容都涵盖了音乐、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多个领域,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

中国的文化内容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注重现代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而韩国的文化内容则更注重流行元素的融入和时尚性的表现,同时也保留了韩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元素。

3. 受众群体的比较中韩两国的大众文化都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但具体的受众群体有所不同。

中国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社会阶层。

而韩国的受众群体则更加年轻化,以年轻人和女性为主。

此外,韩国的大众文化也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深受全球各地年轻人的喜爱。

四、中韩大众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中韩两国的大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元素也越来越多。

中韩文化对比

中韩文化对比

中韩文化对比摘要: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

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

本文从中韩饮食,中韩服饰以及中韩礼仪,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述中韩文化差异。

并对中韩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中韩文化、饮食、服饰、礼仪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

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

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既有共性,又有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国民性。

在韩国作为一个半岛国家,自尊心强,民族凝聚。

中韩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但由于对彼此文化的本质略有不同,所以中韩文化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韩文化。

1)中韩饮食文化对比第一,韩国是‘饭文化’中国是‘菜文化’。

在韩国点菜时,点一个菜(主要汤、全体料理)的话一般免费提供小菜。

但是在中国点菜的时候,没有像韩国那样的免费小菜,要点各种菜。

第二,吃的速度也不一样。

有个研究表明“中国人基本上有慢慢的性质,还有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一般中国人吃的速度较慢”,但是在韩国有一种“快快”文化。

已经快快的文化浸透日常生化,所以吃的速度也很快。

还有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但是以前在韩国不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这样以为没有礼貌。

但现在韩国年轻人也喜欢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

第三,韩国和中国都是用筷子但样子不同。

因为在中国常常吃的鱼是比较大,容易剔出鱼刺,所以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圆圆的。

但是在韩国常常吃的鱼刺是又薄又细,所以为了容易剔出鱼刺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尖溜溜,短一点。

第四,现在韩国爱咖啡但中国爱茶。

现在在韩国有很多咖啡厅甚至在城市里中心地方从摸一个咖啡厅到另外咖啡厅不到一百米。

现在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喝咖啡。

《2024年当代中韩大众文化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中韩大众文化比较研究》范文

《当代中韩大众文化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韩两国在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国的大众文化也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文化的异同及相互影响,以期为中韩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二、中韩大众文化的概述1. 中国大众文化中国大众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大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特征。

其中,影视剧、音乐、网络文化等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2. 韩国大众文化韩国大众文化以流行音乐、影视剧、综艺节目等为代表,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时尚感。

韩国大众文化注重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三、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1. 表现形式中韩两国的大众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大众文化以影视剧、音乐、网络文化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而韩国大众文化则更加注重音乐、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制作和传播。

此外,中国的大众文化更加强调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发扬,而韩国则更加注重现代感和时尚感。

2. 传播方式在传播方式上,中韩两国的大众文化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大众文化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播。

而韩国则通过其强大的娱乐产业和影视剧产业,将大众文化推向全球市场。

3. 文化内涵中韩两国的大众文化在文化内涵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等价值观念,而韩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意识、尊重长辈等传统美德。

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也在两国的大众文化中得到了体现。

四、中韩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随着中韩两国的交流不断深入,两国的文化也相互影响和交融。

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对韩国的大众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中国的传统服饰、书法等在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另一方面,韩国的大众文化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韩流文化的流行让中国年轻人对韩国音乐、影视剧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韩风俗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中韩风俗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中韩风俗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中国和韩国的风俗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例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在节日期间穿上传统服装,如中式唐装或者民族服装。

而在韩国,人们则更倾向于穿上传统的韩服。

此外,中国人通常会在节日期间挂上年画,以祈求新年的好运。

而韩国人则会在节日期间挂上樱花干花来庆祝新年。

另一个明显的差异是饮食习惯。

中国人通常会在节日期间吃烤鸭、饺子和其他传统的中式料理。

而韩国人则会在节日期间吃烤肉、泡菜和其他传统的韩式料理。

此外,中国人在节日期间会进行许多传统的活动,如舞龙舞狮、观看龙舟比赛等。

而韩国人则会在节日期间进行许多传统的游戏和比赛,如踢高卢鸡、打太空鸡等。

总之,中国和韩国的风俗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服装、饮食习惯和传统活动等方面。

这些差异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文化差异报告这学期我选修了中韩文化差异这门课,期间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国与韩国在大学、饮食、婚恋、茶文化、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差异,使我有了很多收获,对中韩之间的差异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1.大学的差异韩国大学生大部分是走读。

中国大学生大部分是寄宿在学校。

原因韩国比中国小,交通相比之下也更方便。

中国的大学生来自中国各地,距离一般比较远,很多地方偏僻交通还不是很方便,统一管理一般是硬性的要求学生住校。

中国大学生比韩国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更多,分析其中原因对于韩国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男女接触的机会也不是特别多。

而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是远离家乡寄宿在学校不像韩国学生都是走读所以缺少亲情会感觉心里空虚,对于合得来的两个人更容易走到一块。

课程安排,韩国没有午休,早中晚都有课。

中国的根据季节的不同都有一定的午休而且晚上一般没有课。

还有,韩国课程都是自己申请,所以韩国的学生大部分周五都没课,都集中在某两天或三天。

中国的课程安排都是统一的周一到周五都有课而且分布均匀,同一班级的课程除了一些选修课以外都是一样的。

2.饮食的差异中国饮食文化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韩国饮食文化主食白米饭。

常用的菜肴有以肉、鱼、豆腐、蔬菜等炖煮的火锅,韩国特有的营养丰富的泡菜。

以及用韩国式的调味佐料拌制的各类小菜。

餐具使用汤匙和筷子。

菜馆的基本佐料是辣椒与大蒜,此外又加有多种不同风味的调味品。

因此韩国菜除了辣味以外,还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韩定食(韩国式客饭):传承朝鲜时代宫中菜的传统风味,各式小菜摆满桌面,除了泡菜以外,一般不加辣椒粉。

蒸、烤、烫、拌等烹调方法各不相同。

每家餐厅的食谱,价格也不尽相同,但几乎都有用小麦煎饼包里肉类,蔬菜等八种小菜食用的《九折坂》,以及加放肉类、鱼类、蔬菜、磨菇炖煮的火锅“神仙炉”。

参鸡汤:在童子鸡内入糯米、大枣、大蒜、有参后,长时炖煮。

随个人喜好还可加放胡椒粉、盐巴等食用。

由于营养丰富,是炎夏的高级补品。

锅汤、火锅类:韩国家庭最经常吃的家常菜就是用豆瓣酱和蔬菜煮制的豆酱火锅,鱼和牛肉脏煮成的什锦火锅等。

火锅中以牛的内脏和蔬菜炖煮的牛肠火锅最为有名。

此外还有用章鱼加放辣椒酱等佐料煮成的章鱼火锅等种类繁多。

韩国一般的火锅多以海鲜类为原料,可享用到各种海产品的鲜美味道。

拌饭:韩国式拌饭,其中“石碗拌饭”是韩国独有的食谱,值得一尝。

白米饭上盖上黄豆芽等蔬菜、肉和鸡蛋等佐料,盛在滚烫的石碗内,加放适量的辣椒酱后,搅拌而食。

多种材料的味道相混合形成独特的风味,锅底的锅巴更是一绝。

汤茶:利用生姜、桂皮、人参、五味子、大枣、草决明、葛根等中药材,长时间煎熬而成。

中药可健身防病,并有治疗功效。

因此,韩国人在感到疲倦时,总是饮用中药汤茶,提神防病。

水果茶:主要选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的柚子、木瓜、橘子皮等水果,加水长时间煎熬后饮用,或用蜂蜜淹制后,加热水稀释饮用。

冬季常饮,可预防感冒。

风味灌肠:灌肠是将豆腐、粉条、大米和蔬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灌入猪肠内加工成的韩国式美味香肠。

3.婚恋的差异后相亲秀时代,“婚恋”仍然是综艺节目的“主旋律”。

从昨晚起,浙江电视台6频道又推出全新的相亲平台《美的相亲会》。

而江苏卫视《老公看你的》等节目也在争夺“夫妻秀”的蛋糕。

此外,韩国最火的《我们结婚了》也在中国网友中掀起了一股追看潮。

什么样的老公最靠谱,中国和韩国的电视节目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中国有房有车,最好还要会做家务《相亲才会赢》开播已经快两年了,每天几百个报名电话让他们萌生了推出延伸栏目《美的相亲会》的想法节目组在西溪湿地公园设立了一个实体会所式的相亲服务基地。

现在女孩子的择偶要求越来越现实,有房有车几乎成了硬性指标。

而江苏卫视的《老公看你的》,更是直接把做老公所需的“十八般武艺”直接搬上了荧屏。

《老公看你的》制片人彭囿杰表示,这个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这些室内小游戏,从中也能折射出现在社会对于好老公的要求。

韩国会讨女生欢心的才是模范老公和国内更注重展现生活技能、现实条件的夫妻秀节目相比,韩国MBC电视台的《我们结婚了》却把重心放在了男女相处上。

这档由当红艺人假扮夫妻“演”出来的夫妻生活场景,从2008年开播以来收视率就直线上升,也吸引了一大批16岁至25岁的中国网友追看。

“《我们结婚了》主要是让观众看不同性格、类型的夫妻怎么相处,比如说姐弟恋啊、魔女帅哥型啊。

”“每期节目过后,还会由观众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一对夫妻,一般来说那种特别会做人的老公,会平衡妻子和朋友关系的老公最受欢迎。

”韩国婚礼风俗,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西化了,所以有很多礼节已被删除。

新人结婚会请来亲朋好友,韩国有专门的结婚场所,是大型的写字楼,每一层都可以举行婚礼。

时间大部分选择在中午,里面是一排排的椅子,男方朋友坐左边,女方朋友坐右边。

新人会穿着西式的服装和婚纱出现,走上白色的地毯(韩国原来基于对中国的抵触不喜欢红色)。

朋友们送的红包也是白色的。

然后新人要换上韩国的传统服装,新娘子要跪在婆婆面前,婆婆抓一把红枣撒下来,新娘用衣服前襟承接,然后开始数红枣的数目,一定要数成双数,这样才吉祥,如果是单数就偷偷拿掉一个。

然后新人家属会给每个来宾发一张餐票,客人凭餐票到指定的饭店吃饭,没有类似中国的敬酒过程,饭就是一碗面条、一碟泡菜和一杯清水,这是韩国的习惯,毕竟不象中国这样丰盛的饮食文化,他们认为面是最宝贵的,所以在韩国人们询问结婚不是类似中国的“什么时候吃喜糖?”而是“什么时候你请我吃面?”。

婚礼仪式后,新人在当天下午就会启程到济州岛,几乎所有的韩国新婚夫妇都到这里来渡蜜月,因为韩国可以有这样自然景色的地方的确不多。

因为岛上的新婚夫妇太多,女孩子整容化装后不易区分,所以韩国人会在蜜月中穿色彩样式相同的情侣服,而且与别人决不相同,很有特色,一看就知道是夫妻,这种习惯包括到东南亚国家都会感到,大多面型修长、彬彬有礼、穿情侣装的都是韩国人。

4.茶文化的差异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

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

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发展,并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

源于中国的韩国茶道,其宗旨是“和、敬、俭、真”。

“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间敬重、礼遇;“俭”,即生活俭朴、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诚,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

我国的近邻——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传播茶文化,并有机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

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如按名茶类型区分,即有“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

下面介绍韩国茶礼叶茶法(1)迎宾:宾客光临,主人必先至大门口恭迎,并以“欢迎光临”、“请进”等语句迎宾引路。

而宾客必以年龄高低、顺序随行。

进茶室后,主人必立于东南向,向来宾再次表示欢迎后,坐东面西,而客人则坐西面东。

(2)温茶具:沏茶前,先收拾、拆叠茶巾,将茶巾置茶具左边,然后将烧水壶中的开水倒过茶壶,温壶预热,再将茶壶中的水分别平均注入茶杯,温杯后即弃之于退水器中。

5.传统节日的差异春节中国的春节以喜庆、团圆为主。

北方喜欢包豆包、包饺子、炸豆腐,而南方则因地不同而各有各自的讲究。

总体而言,春节的食物一般是喜气为先,讲求吉利的。

例如吃鱼代表年年有余,吃面条代表钱串子,吃年糕代表“年年高”、“步步登高”,吃五谷代表“五谷丰登”之意。

韩国的春节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为基础的。

他们比较喜欢一边喝真露一边吃“岁餐”。

韩国最有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

中部和北部地区还喜欢在米糕片汤里加入山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

元宵节中国人元宵节的主流食品是汤圆。

吃汤圆、赏花灯成为元宵节的必点菜单。

这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而赏花灯更是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

韩国人元宵节喜欢吃五谷饭。

就是将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洗净浸泡,然后放进电饭锅里煮熟。

五谷饭预示着会有一个丰收年,事业有成,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