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我国古典长篇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描绘的一段段可歌可泣,引人入胜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揭示了战乱之期社会的动荡、黑暗、腐朽;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凶横、虚伪;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动乱年代的苦难生活。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这个时代背景给予了他灵感创作出《三国演义》这样的巨作的灵感。字里行间中看出作者对政治,军事,心理,谋略,人才,语言艺术等方面知识都有深刻涉猎,表现了其超人的智慧,对文学执著的追求。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确立了它在文学上的重要地位,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
其章回的特点吸引住了读者,让人忍不住看下去,了解后面的故事。其成功塑造出的不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三国演义》生动形象地画出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的历史画卷,字字珠玑,发人深省。现实就有人把其当做一本教科书,既是一部兵书也是商场中的宝典,对为人处世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特点也给予了我反省与思索,曹操的多疑一直是其弱点被人反复的抓住使其无法挣脱,最后杀死了华佗也害死了自己,还不如简单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三气周瑜,被
孔明气死纯属自己气量小,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小肚鸡肠。关羽的太有才华而骄傲败走麦城而死,告诉我们胜不骄气不馁,不然恐怕就要乐极生悲了。司马懿能被诸葛亮死后用木偶吓走,并不是战胜不了对手,而是战胜不了对其的恐惧,他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想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是那我们所钦佩的,他被描写的像乱臣贼子,但他是吗,不是,汉王朝就应该被历史所淘汰,它已经腐化堕落了,历史的潮流不忍许它存在,曹操应该是历史的开创者,没有他创立的魏国强大的根基,晋朝不可能一统天下。诸葛被描写的算无遗策,但并非是神化了只不过是把其失败描写的像胜利了似的,空城计就是,混淆视听而已,只不过是在失败的时候小小胜利了一把,其

实大的方向还是败了。总想表现刘备是强的其实他是在挣扎的弱方,也就是说罗贯中写的再尊刘贬曹也改变不了刘是失利的一方,纵有五虎上将的勇,卧龙凤雏的智也没用。《三国演义》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战争,陆战中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两次战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展现的淋淋尽致,对天时地利人和诸多要素刻画的极其深刻,没有许攸献计夜袭乌巢这人和这么会有官渡之大捷,历史随之改写,确立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没有长江天险地利孙刘两家怎么能联手抗曹,没有孔明借东风的天时恐怕铜雀春深锁二乔了,再也没有三分天下了。战争的胜负决定于被刻画人物,关羽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赵云的大战长坂坡,张飞的喝退曹操百万雄兵,三英战吕布展示的是其勇猛,孔明草船借箭,空城计,关羽水淹七军,单刀赴会显示的是其智谋。战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政治目的,政治的目的是什么——利益。黄巾起义是为了推翻腐败的汉王朝,自己当皇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壮大有更多地盘,赤壁之战刘备是为了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振兴汉室的正统,而曹操是为了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演绎了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