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之厨房中的化学
厨房里的化学实验目的原理

厨房里的化学实验目的原理
厨房中的化学实验目的和原理与其他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相似,都是通过调控不同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具体来说,厨房中的化学实验目的和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味和提味:在烹饪过程中,我们使用各种调味料和香料来增添食物的味道。
这些调味料中的化学物质会与食物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改变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2. 肤色改变:烹饪中,我们有时会使用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或碱性物质(如小苏打)来改变食物的肤色。
这是因为食物中的天然色素与酸碱物质反应会引起颜色的变化。
3. 食材处理:在厨房中,我们使用酶来催化食材的化学反应,以改变它们的质地和风味。
例如,在面粉中添加酵母可以促进面团发酵,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可以使果汁变得更浓稠。
4. 食物保存:我们使用各种方法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其中一些使用了化学原理。
例如,通过加入食物中的食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通过加热食物可以杀死细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厨房中的化学实验通常使用的物质和设备相对简单,但我们
依然需要遵守实验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厨房里的化学实验研究报告

厨房里的化学实验研究报告厨房里的化学实验研究报告引言厨房是每个家庭的重要部分,人们在这里进行烹饪和食物制作,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厨房其实是一个隐藏的化学实验室。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厨房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将了解食物的化学变化和烹饪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实验一:酵母发酵实验目的探究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步骤1.准备一杯温水(约37摄氏度);2.向温水中加入少量糖并搅拌均匀;3.加入适量的酵母并轻轻搅拌;4.将杯子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发酵的过程。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观察到酵母开始发酵,杯子中产生了气泡,并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发酵使得混合物变得蓬松,与空气接触后变得发胀。
结论酵母是一种微生物,通过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食物变得蓬松和容易消化。
这就是为什么在制作面包和蛋糕等食物时经常添加酵母的原因。
实验二:油烟的净化实验目的研究油烟的净化过程。
实验装备1.大平底锅;2.一张纸;3.一切吸油烟机。
实验步骤1.在平底锅中倒入少量食用油,加热至油开始冒烟;2.将纸张放在冒烟的锅上,观察纸张的变化;3.打开吸油烟机,将它的排风管连接到锅上,并再次观察纸张的变化。
当纸张与冒烟的锅接触时,纸张迅速变黄并留下油渍。
然而,当我们打开吸油烟机时,纸张几乎没有受到油烟的污染。
吸油烟机有效地净化了油烟。
结论油烟中含有许多微小的颗粒物,它们会污染空气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吸油烟机可以通过排风管将油烟排出厨房,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实验三:面粉与水糊化实验目的研究面粉在与水接触后发生的化学变化。
1.准备一小碗面粉;2.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3.观察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的变化。
实验结果面粉逐渐与水混合,形成了一种胶状物质。
混合物变得粘稠,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论面粉中的蛋白质与水接触后发生了糊化反应,形成了胶状物质。
这种糊化反应是烹饪中糕点和面食制作的基础,使得食物更加柔软和可口。
结论厨房里的烹饪过程本质上是一系列的化学实验。
厨房中的化学研究报告

厨房中的化学研究报告
标题:厨房中的化学研究报告
一、引言
厨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场所之一,其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例如食物烹饪、水的沸腾等。
本研究旨在探索厨房中的常见化学现象,并分析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
1. 分析厨房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并解释其原理。
2. 探索厨房中化学反应的应用,例如食物烹饪和食物保存。
3. 评估厨房中化学反应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
1. 调查厨房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例如食材在烹调过程中的褐变和脱水反应。
2. 通过研究相应的化学原理,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3. 了解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和添加剂对食物化学反应的影响。
4. 研究食物保存技术中的化学原理,例如腌制、酿造和烟熏。
5. 调查使用厨房设备(如锅炉、烤箱)时的化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 食物烹调中的化学反应:烹调过程中,食材中的蛋白质和糖类会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例如马勃酸褐变反应和糖的焦糖化反应,这些反应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2. 食物保存技术中的化学反应:腌制过程中的盐腌反应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酿造过程中的发酵反应可以
使食物产生丰富的香味和酸度。
3. 厨房设备中的化学变化:烧烤过程中,食物表面的烤黑、烤熟和油炸过程中油的分解,都是在高温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五、结论
厨房中存在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使得食物具有特殊的口感和风味。
同时,了解和控制这些化学反应对于健康和环境均至关重要。
通过本研究,我们对厨房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厨房中的化学反应。
厨房里的化学

厨房里的化学大家都知道,人是通过消化食物来吸收其中的营养的,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而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与反应物质表面积的大小,反应时的湿度和催化剂有很大关系。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都是不易溶于水的,这就给人们的消化、吸收带来困难,食物通过烧煮后,吸收了水分,并受热膨胀,分裂,部分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其在人体的胃肠里容易被酶催化发生化学反应,而为人体所吸收。
例如: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而在温水中,它会吸收膨胀,破裂,变成糊状,然后与水反应,很大的淀粉分子变成许许多多的小分子----低聚糖、单糖。
米、面等主食都含有大量淀粉,经过烧煮后,就容易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了。
煮饭烧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一堆生菜,经过烹、炸、炊、闷后,变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除了离不开掌勺人的手艺外,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如烹调,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有先后的,而不是凭操作者的兴趣,否则,色、香、味都会有所影响。
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以渗透力强弱的尺度的。
渗透力强的后强。
炒菜时,应先加糖,随后是食盐、醋、酱油,最后是味精。
如果顺序颠倒,先放了食盐,便会阻碍糖的扩散,因食盐有脱水作用,会促使蛋白质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发硬且有韧性,糖的甜味渗入很困难。
还有个别原则,是没有香味的调料(如食盐、糖等)可在烹调中长时间受热,而有香味的调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分为谷氨酸钠,受不了烹调的高温,只能在最后加入。
烧煮食物时,加调味品的时间,对食物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
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氯化钠等强电解质,会发生凝聚作用。
例如:豆浆中加入食盐,它就会凝聚,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烧肉时,如果加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分,水分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另一方面食盐使豆或肉里蛋白质凝聚,变硬。
这两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烂,当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烹煮食物的火候,也就是温度对食物的影响很大。
厨房里的化学研究报告

厨房里的化学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厨房中的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厨房中的化学结题时间:2014年10月31日厨房中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摘要:最近电视热播的饮食节目之一——《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更加关注饮食,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小厨房,大学问,让我们关注身边的化学,关注饮食健康。
关键词:厨房化学水鸡蛋保鲜油条指示剂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厨房中的化学我们生活在化学的世界中,人们的吃喝住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去年至今广受大家关注的一个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更加突出了化学变化与我们的饮食健康是息息相关的,种种食物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使我们有了味觉上的享受。
小厨房中有大学问,让我们一起进入饱含化学知识的厨房吧!“生命离不开水”,水在厨房中的地位首屈一指,淘米洗菜熬粥煲汤都离不开水,没有水我们将无法生活。
当今世界淡水资源相当匮乏,而我们是世界的幸运儿,因此在我们不经意间水就被浪费掉了,不妨我们来做一道化学计算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的水为多少升?试想世界上有多少国家连饮水都极度缺乏,在那里水真正显示着它生命之源的地位,所以请大家一定“手下留情”节约每一滴水。
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如何充分利用每一滴水呢?我们淘米后的水可以继续洗菜,淘米水是碱性的,而我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瓜果因为在生长过程中被喷洒过有机磷等酸性农药,用淘米水浸泡蔬菜瓜果5-10分钟,不仅可以把农药除掉,还节约用水一举两得,洗过菜的水可以继续被储存起来用于拖地,浇花和冲厕所等。
除了水,就是我们的米面主食,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大米中淀粉含量为65-72%,面粉中淀粉含量为63-65%。
淀粉分子式为(C6H10O5)n , 属于多糖,分子颗粒较大,不易溶于水,这给人们的消化、吸收带来了困难,但是淀粉虽不溶于冷水,但食物通过烧煮后,淀粉颗粒吸收了水分,并受热膨胀,分裂,变成糊状——即糊化反应(糊化反应是食物由生变熟的标志),经过这个过程淀粉部分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其在人体的胃肠里容易被酶催化发生化学反应,而为人体所吸收,因此在厨房中这些主食必须经过加工之后变熟才可被食用。
化学实验题命题素材

化学实验题命题素材《化学实验题命题素材》素材一《厨房中的化学实验》在我家的厨房里,有一次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这事儿可成了我想出化学实验题命题素材的灵感来源。
那天我打算做一顿糖醋排骨。
我把醋和料酒混合到一个小碗里,准备做个调料汁。
这时候,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当我把料酒倒进醋里的时候,两者刚一接触,就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气泡。
这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在想啊,这里面肯定有化学反应发生呢。
从这个体验出发,就可以出一道化学实验题的素材。
比如说给学生们一些常见的厨房用品,像醋、料酒(里面含有酒精成分)、小苏打之类的。
题目可以是这样的:厨房中,将醋与料酒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且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在题目的背景资料里可以简单提及一些化学知识,像醋中的醋酸,料酒中的乙醇可能会发生一定反应之类的。
素材二《生锈的铁钉与化学》我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的杂物间里翻东西。
那里面好多旧东西都堆在一起,我一不小心就被一根生锈的铁钉划了一下。
说实在的,那铁钉锈得可真厉害,上面一层红红的铁锈。
当时就在想,这铁钉平时放在那儿怎么就生锈了呢。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事儿。
这就可以转化成一个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素材。
比如这样命题:发现一根生锈严重的铁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实验用品,像铁钉、水、植物油、干燥剂等。
要求学生通过控制变量等方法来探究铁钉生锈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这个真实的从被生锈铁钉划伤然后开始思考的小事儿,就能让学生更加感觉到化学就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只是书本上的一道道公式。
素材三《自制汽水的神奇化学》我有一回突发奇想,想要自己做汽水。
于是我就上网找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自制汽水的配方。
基本上就是用柠檬酸、小苏打还有一些糖和水。
按照配方把柠檬酸和小苏打分别加入到水里,然后再把两种溶液混合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那就是溶液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整个瓶子都感觉要被撑爆了,我当时吓了一跳。
对厨房中的化学调查与研究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污染
01
厨房垃圾如废油、剩菜剩饭等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长期堆
放或不当处理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性质改变
02
某些化学物质可能改变土壤的酸碱度、结构和肥力等性质,影
响土壤生态功能和农作物生长。
农产品安全问题
03
受污染的土壤可能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农产品质
量和安全。
对大气的影响
1 2
有害气体排放
厨房中的油烟、燃气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氮氧 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颗粒物污染
油烟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同时影响大气能见度和气候变化。
3
大气臭氧层破坏
某些化学物质在大气中反应可能产生臭氧层破坏 物质,如CFCs(氯氟烃)。
如何减少厨房中的化
05
学物质
详细描述
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烤等,避免油炸和煎炒。控制油温,避免油温 过高产生有害物质。同时,注意食物的烹饪时间和火候,避免过度烹饪导致营养 流失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THANKS.
对厨房中的化学调查与 研究
contents
目录
• 厨房中的化学物质 • 厨房中的化学反应 • 厨房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厨房中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 如何减少厨房中的化学物质
厨房中的化学物质
01
食材中的化学成分
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蔬菜是人体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重要来源,如维生素C、维生 素A、铁、钙等。
漂白剂
漂白剂可能会与食材中的 色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影响食材的颜色和口感。
洗涤剂残留
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 会残留在食材表面,对人 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厨房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厨房调味品中的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目的:1. 了解厨房调味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2. 探讨不同调味品在烹饪中的作用和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厨房调味品中的化学成分。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家庭厨房实验室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2个2. 试管(50ml)2个3. 玻璃棒2根4. 酒精灯1个5. 滴管2个6. 氢氧化钠溶液(1mol/L)7. 稀盐酸(1mol/L)8. 氯化钡溶液(1mol/L)9. 硫酸铜溶液(1mol/L)10. 碘酒11. 纯净水12. 食盐、糖、醋、酱油、味精、辣椒粉等调味品实验步骤:1. 取适量食盐、糖、醋、酱油、味精、辣椒粉等调味品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纯净水溶解。
2. 将溶解后的调味品溶液分别倒入试管中,标记清楚。
3. 分别向每个试管中加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4. 将试管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5. 向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2滴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6. 向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2滴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生成。
7. 向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2滴碘酒,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食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加热后,产生气泡,表明食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2. 糖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加热后,产生气泡,表明糖中含有有机酸。
3. 醋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表明醋中含有醋酸根离子。
4. 酱油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表明酱油中含有氯化钠。
5. 味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加热后,产生气泡,表明味精中含有有机酸。
6. 辣椒粉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加热后,产生气泡,表明辣椒粉中含有有机酸。
7. 各个试管中滴加碘酒后,无明显颜色变化。
实验分析:1. 食盐中的碳酸根离子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泡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
——厨房中的化学
辅导教师:窦逢霞赵思刚
综合实践活动
——厨房中的化学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质疑、探疑、体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问题产生的背景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一门丰富多采的学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现象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我们的厨房里也有许多知识与化学有关,研究厨房里的化学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厨房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每一样东西都是化学物质。
在厨房中,发生得最多的便是化学反应。
关注厨房里的化学,就是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能更好的去工作和学习。
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
三、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3月15日-17日)
将组员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对四种小课题的研究。
各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
制定好可实施的实验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二)实施阶段(3月21日-22日)
第一步:各小组分别准备自己的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准备,进行实验。
第二步:(3月23日-27日)邀请指导老师参与,观摩实验过程。
<1>、1小组通过将食醋与水垢混合产生的现象得知水垢的成分。
实验成员:冯璐然王淼袁静
从网上资料了解可知含有钙(Ca)镁(Mg)盐类等矿物质的水叫做“硬水”。
水烧开后,一部分水蒸发了,本来不好溶解的硫酸钙(CaSO4,石膏就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沉淀下来。
原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在沸腾的水里分解,放出二氧化碳(CO2),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也沉淀下来。
这就是水垢的来历。
(Mg(OH)
2
醋除水垢:水壶有了水垢,用醋250克,烧热后灌入热水瓶内,浸泡几小时,再上下、左右摇晃,瓶内水垢就会脱落。
原理: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醋酸钙。
<2>、2小组通过将大理石与各种调料混合产生的现象得知大理石的成分。
实验成员:邢宝旭王宝倩杨青森
过程:
1、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大理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约占50%以上,还有碳酸镁、氧化钙、氧化锰及二氧化硅等。
而白色的大理石一般含有碳酸钙、碳酸镁。
2、准备一些厨房常见的调味品:食盐、味精、醋、酱油。
再准备四个干净的玻璃杯,四块差不多大小的白色大理石。
3、把大理石放进被子里,再向每个被子里加入一种调味品,且量大致相同。
4、观察现象,发现只有加了醋的杯子里出现气泡,并且大理石在逐渐变小。
说明大理石易和醋反应。
目的:防止调料洒出而与大理石反应,使大理石受损。
结果:了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并找出哪些调料会与大理石反应。
<3>、3小组通过查资料得知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实验成员:王一鸣邢雨凡杨振坤姚志成
通过上网查资料得知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并且氧气浓度越高,天然气燃烧越充分。
认真做好试验,记下实验数据,多实验几次以达到结果精确的目的。
整理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指导老师进行点评。
目的: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结果:了解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什么有关,并初步了解其之间量的关系。
<4>炊具及刀具生锈及除锈实验(4月1日-16日)
实验成员:杨清旺王子涵杨静琪
生锈的缘由是刀及铁锅沾上了水气,在空气中放置后和氧气发生反应,生产了三氧化二铁。
防锈方法:1、用干布擦拭干净,隔绝水
2、在用过的炊具及刀具上抹上一层油,起到隔绝空气作用。
(4月1日-3日)第三步:组员反思自己的实验,得出不足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改进实验方法,再进行本实验,从而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4月7日-9日)第四步:小组讨论,结合实验数据,网上资料,老师的点评,得出精确的结论。
整理资料,写成初步的实验报告。
(4月13日-16日)第五步: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准备结题。
五、研究结果
1、水垢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2、大理石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3、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氧气浓度越大,天然气燃烧越充分。
4、防锈方法:1、用干布擦拭干净,隔绝水
2、在用过的炊具及刀具上抹上一层油,起到隔绝空气作用。
六、问题拓展
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厨房中的化学试剂、化学反应,并将生活中的化学与课堂联系起来,并且积极在生活中寻求化学、发现化学、了解化学。
我们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养成了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良科学品质。
让我们对“化学”与“生活”有了重新的定位。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的组员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
我们在充实了自身的学业的同时,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
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团队,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成功。
当然,化学的课题研究当然也丰富了我们的化学知识,让我们了解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个课题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让我更加扎实的学到了相关的化学知识。
我认为只有将学习融入生活,才能学的有趣,学得牢固。
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关心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科束缚。
通过实地调查,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通过交流、协作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活用能力的伸展,使得学生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
在本节课中,根据综合学习具有的特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唤醒。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心、动行,并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中。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主体的、实践的、探索的、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达到一个整体的综合教育。
培养学生在新时期环境下的新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践,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在“开放”中锻炼自己的体力;在“开放”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在“开放”中实践着学习做时代的主人。
让学生既有书本的知识,又有实践生活中取得的知识;既有掌握知识的能力,又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既有自己的“主见”,又善于吸取别人的“他见”,富有活力。
强调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在选择中获得成功,给学生带来真正自主训练、自主设计和自主活动,带来了任学生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