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二、实践案例一: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案例描述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自行发现二氧化碳的制法及其性质。

2.实践过程(1)实验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二氧化碳的制法及其性质。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化学原理。

3.实践效果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二氧化碳的制法及其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践案例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1.案例描述在讲解溶液的稀释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溶液的稀释会改变其浓度?”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

2.实践过程(1)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溶液稀释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理论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溶液稀释的原理。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实践效果通过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实践案例三:以项目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案例描述在讲解化学与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项目研究,探究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意义。

2.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分析镁的含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解释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实验有一
个初步了解。

2.实验操作:
步骤一: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烧杯、试管、滴管、取样器、硫酸、氢氧化钠等。

步骤二:称取一定量的镁粉,加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反应过程。

步骤三: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镁离子,并记录所需的滴定滴数。

3.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滴定的滴数计算镁的含量,并与实验前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

4.总结和探讨: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心得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鹿泉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太平河鹿泉区实验初级中学范娟珍设计背景:冬天,下午放学,就已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看到太平河两岸霓虹灯绚丽多彩,将城市点缀得流光溢彩,分外迷人。

市政府在治理环境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有些企业还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上治理。

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试图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巩固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掌握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和用PH试纸来测溶液的酸碱度,会用过滤、加明矾、活性炭等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共同探究太平河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懂得学以致用,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产服务。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引入: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太平河河水它是多么的清澈美丽,到晚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倒影在水中,宛如人间仙境。

可见我们市委市政府在治理环境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是有些企业还在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治理。

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学生围绕太平河水质进行讨论,产生异议,阐述看法:学生一:“美不胜收”-----垂柳、鱼儿、小瀑布。

学生二:“细细品味”-----有的位置水浮绿藻,有异味。

学生三:她本该很美,可有时晚上有排污现象。

学生四:我们有义务监督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一、提出问题:政府在大力治理污染,可有些企业还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治理。

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老师:学生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必须要治理,可是治理首先要清楚水质情况,并分析污染原因,做出相应的措施。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范文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范文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摘要:本文以初中化学实践应用为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分析、科学素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初中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实例分析1.实例一:生活中的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们可以以厨房清洁剂为例,来说明酸碱中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厨房清洁剂通常含有碱性物质,可以有效去除油污。

而当清洁剂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油污的积累,清洁剂的碱性会减弱,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如食醋,来进行酸碱中和,恢复清洁剂的碱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2.实例二:化学反应原理在制作肥皂中的应用制作肥皂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一个经典项目。

在制作肥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

例如,在碱水中加入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经过皂化反应,生成肥皂和甘油。

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还能掌握肥皂的制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实例三: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初中化学教育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通过分析废电池、废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进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化学实例,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简介:本文根据新课程得理念——1、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学习化学为生活服务;2、自主、合作、生动、开放得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综合实践得能力,我们取材五原造纸厂、五原化肥厂得污水处理中得“美与丑”引发学生讨论、争辩从中提出问题:七排干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接着开展活动与探究:首先,提出实验方案;其次,学生分组实验;再其次,各小组分别汇报实验情况,展示实验成果,教师适当点评;最后,分析水质污染得原因,提出治理方案。

同时,向课外拓展延伸。

关键字: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教学设想】根据新课程得理念---教学为生产、生活服务。

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综合实践得能力,在初三化学逐渐深入学习之际,根据学生已经形成一定得科学探究能力得特点,就地取材以五原造纸厂、五原化肥厂周边得水质变化为题材,从七排干得“美与丑”引发学生讨论、争辩,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我们就是五原得主人,就要以主人翁得态度来面对现状,不就是发牢骚,而就是行动起来治理五原水环境,改善用水环境。

为此,同学们展开讨论,合作探究。

提出种种方案,进行实验,分析七排干水质,得到许多有用得科学依据。

找到了七排干水体被污染得原因,提出了比较合理得治理方案。

同学们在学习中增强了合作精神意识;在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使已有得化学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与提高。

同时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得价值---为生活服务。

(备注:七排干--它位于五原县造纸厂、五原化肥厂附近,原来就是一条排水渠,有鱼虾,有水草,芦苇茂密,但就是由于种种原因,渠水变黑发臭,成了一个散发臭气得污染源。

)教学理念:1、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化学为生活服务;2、自主、合作、生动、开放得课堂教学氛围。

课题:“美丽”得七排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得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得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得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探究七排干水质污染得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得治理方案。

初中化学酸碱综合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综合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综合反应教案
教学内容:酸碱综合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常见性质;
2. 学会鉴别酸碱的方法;
3. 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常见性质;
2.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鉴别酸碱的方法。

二、学习酸碱的基本性质(15分钟)
1. 讲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展示一些常见的酸和碱,并让学生分辨;
3. 讨论酸碱的PH值和酸碱指示剂。

三、学习酸碱的常见性质(15分钟)
1. 讲解酸碱的腐蚀性和导电性;
2. 进行一些实验,如硫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

四、学习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15分钟)
1. 讲解酸碱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2. 进行一些实验,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五、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酸碱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强调实验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常见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篇一】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分析: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能够:1. 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2. 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巧;3. 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4. 培养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2. 酸碱中和实验;3. 燃烧实验;4. 溶解实验;5. 物质的性质测试实验。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如佩戴实验服、戴眼镜、洗手等,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二:酸碱中和实验(20分钟)1. 布置实验仪器和试剂;2. 将酸溶液和碱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3. 将酸和碱混合,观察中和反应过程;4. 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三:燃烧实验(15分钟)1. 准备燃烧实验器材;2. 分别测试不同物质的燃烧性质;3. 记录不同物质的燃烧结果;4. 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四:溶解实验(15分钟)1. 准备溶解实验器材;2. 将不同物质溶解于水中;3. 观察并记录溶解过程;4. 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五:物质的性质测试实验(20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和待测物质;2. 分别进行物质的酸碱性测试、溶解性测试、燃烧性测试等;3. 记录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4.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特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合作与沟通: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作业,如化学知识的应用技术、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等。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灯台等。

2. 教具:题册、课件、教案等。

以上为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简介:本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1、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学习化学为生活服务;2、自主、合作、生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取材五原造纸厂、五原化肥厂的污水处理中的“美与丑”引发学生讨论、争辩从中提出问题:七排干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接着开展活动与探究:首先,提出实验方案;其次,学生分组实验;再其次,各小组分别汇报实验情况,展示实验成果,教师适当点评;最后,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治理方案。

同时,向课外拓展延伸。

关键字: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教学设想】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为生产、生活服务。

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综合实践的能力,在初三化学逐渐深入学习之际,根据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就地取材以五原造纸厂、五原化肥厂周边的水质变化为题材,从七排干的“美与丑”引发学生讨论、争辩,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我们是五原的主人,就要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面对现状,不是发牢骚,而是行动起来治理五原水环境,改善用水环境。

为此,同学们展开讨论,合作探究。

提出种种方案,进行实验,分析七排干水质,得到许多有用的科学依据。

找到了七排干水体被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比较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学们在学习中增强了合作精神意识;在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已有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同时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为生活服务。

(备注:七排干--它位于五原县造纸厂、五原化肥厂附近,原来是一条排水渠,有鱼虾,有水草,芦苇茂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渠水变黑发臭,成了一个散发臭气的污染源。

)教学理念:1、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化学为生活服务;2、自主、合作、生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题:“美丽”的七排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探究七排干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活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人人争当保护家乡水环境的小使者。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河套平原,向日葵的故乡,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水”。

大到黄河,小到沟渠、池塘,水无处不在,再看我们的五原支柱产业造纸厂、化肥厂与水密切相关。

你们说她“美”吗?学生:围绕造纸厂、化肥厂的排污讨论,发生争议,发表看法:看法一:“美”-----为五原的经济发展纳税光荣。

看法二:“丑”-----水太脏,有点臭(水质污染严重)看法三:她本来很美,可惜现在被污染了。

看法三:我们是五原的主人,有责任治理七排干的水环境。

一、提出问题:七排干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击中要害,我们的确要治理七排干,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七排干水质情况,分析污染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案。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较典型的板书列举)。

1、用石蕊、酚酞试剂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性;2、用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度;3、用过滤的方法分析其不溶性杂质;4、用加明矾的方法来除去水中的杂质;5、用加活性炭的方法来吸附水中的杂质;6、用煮沸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7、用蒸发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杂质;8、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9、加入化学药品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如:HCl NaOH CuSO4)(二)学生实验操作:1、准备实验器材。

2、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三)各小组分别汇报试验情况,展示实验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报告一:实验名称:测定七排干水溶液的酸碱度实验目的:了解七排干水溶液的酸碱度,为治理七排干水质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烧杯、表面皿、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取一张PH试纸平放在表面皿上,2、用玻璃棒将七排干中的水滴到PH试纸上,3、待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点评:第一小组的同学实验做的很成功,实验操作很规范,如:注意到将PH 试纸平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七排干中的水滴到PH试纸上,等等。

分析结论也正确。

建议:多测两次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仔细观察,假如颜色比8号深一点,比9号浅一点,则说明七排干水溶液的PH为8.5。

报告二:实验名称:分析七排干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实验目的:用过滤的方法分析七排干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了解七排干水中不溶性杂质的含量,为治理七排干水质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烧杯4只、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胶头滴管、表面皿。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用漏斗、滤纸制过滤器,2、连接装置,3、过滤,4、将滤纸放到表面皿上。

1)、滤纸上有绿色、黑色等固体杂质,2)、滤液澄清,带点绿。

点评:第二小组的同学所做的实验比较复杂,但做的很成功,实验操作也比较规范,特别是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等需注意的要求,都做的很到位,分析结论正确。

建议:能否再通过进一步实验来测得七排干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含量?这样会更有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归纳整理:1、量取待过滤液体的体积;2、称量滤纸的质量;3、将过滤后的滤纸烘干,称得其质量。

4、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报告三:实验名称:测定七排干水中杂质的含量实验目的:用定量液体蒸发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杂质,了解七排干水中杂质的含量,为治理七排干水质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烧杯、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托盘天平、铁架台、石棉网、坩埚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称量:蒸发皿的质量,2、称量;蒸发皿和所取七排干中水的质量,3、蒸发,4、称量:蒸发皿和所得固体的质量。

点评:第三小组的同学所做实验是一定量分析的实验,它在生产、科研当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探究方法,许多科学数据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

第三小组的同学通过成功的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七排干水中杂质的含量的正确数据,很了不起,他们的实验操作也比较规范,用天平称量物体很熟练,特别是在蒸发操作时能注意到不断使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分析结论正确。

建议:在最后称量时,一定要待蒸发皿完全冷却以后才可以称量,热的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不能直接放在实验桌上。

另外在蒸发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如:物质的颜色变化,有没有闻到什么样的气味。

报告四:实验名称:七排干水的净化实验目的:用加明矾、活性炭吸附沉淀、过滤等方法综合运用,来净化七排干水,了解净水原理,掌握净水方法。

实验用品:烧杯、表面皿、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明矾、活性炭。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用烧杯取一定量七排干水仔细观察,2、加入少量明矾并用玻璃棒搅拌,3、加入少量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4、过滤。

点评:第四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是综合净水法,实验效果良好,得到了滤液清澈透明的渠水。

并且分析了明矾、活性炭所起的作用,如:活性炭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液体中的可溶性杂质,并除掉臭味。

掌握了净水的原理。

建议:七排干中的水量巨大,需要多少活性炭(活性炭价格较贵),因此,这种方法实用吗?所以从实验室走上生产还要考虑到经济价格、方便实惠等诸多因素。

三、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分组实验,得出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数据。

接下来我们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七排干水体污染的原因。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整理。

1、七排干的水质变差,无法生长水草,水体缺乏自净能力。

2、缺少水源,缺少流动的水。

3、污水处理没达标就直接排放,七排干的水变黑发臭。

4、造纸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墨、短纤维、胶料、颜料、表面活性剂等;化肥厂水质的特点是COD和氨氮含量很高(采访了相关技术人员了解到的情况)。

四、治理七排干的建议方案:1、工厂要重新修建污水处理站,废水先经初沉池去除悬浮物(纸纤维等),再自流入接触氧化池。

由于废水中N、P含量严重不足,故投加N、P营养源。

通过接触氧化工艺去除废水中的COD及BOD5。

然后自流入二沉池,为了强化处理效果,投加少量混凝剂提高处理效果(参考了吉林造纸厂的治污方案);污水先经过生化处理后通过超滤系统对其进行过滤处理,最后通过RO系统处理,进一步降低COD、氨氮,以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

2、经二级处理后的废水也可以直接回用于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改善七排干的水环境。

植树种草。

4、改造七排干,种植水草,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5、放养鱼虾、田螺,减少有机营养物质;6、加入少量的酸中和碱性;7、加入明矾吸附水中杂质,使之下沉。

五、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学习热情真让人感动,通过你们的实验分析,我们基本上弄清了七排干水体情况,找到了污染的原因,初步确定了治理七排干的方案。

但是,要进一步分析弄清七排干水质变化原因,如:是什么物质造成七排干水质呈碱性?池水变黑发臭的原因是什么?发生了那些化学反应?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目前现有的化学知识还不够。

因此,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同学们课后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上网查阅。

目前,有关治理水污染的资料很多。

今天我们刚开了个头,主要的任务还在后面,我们要选出最佳方案,尽快实施使七排干变得美丽。

同学们,我们是五原的主人,家乡的水环境的改善要靠我们。

今后,社会环境的改善更要靠你们,这是你们的责任也是义务。

六、布置课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完善实验报告。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