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案例分析 共23页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件ppt课件

2024年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件ppt课件

自然观影响科学方法论的具体方法
不同的自然观会影响科学方法论的具体方法,如古代自然观强调直观和思辨,而现代自 然观强调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2024/3/24
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相互促进
自然观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而科学方法论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 了自然观的深入发展。
10
03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01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方法论的基 础和指导,为科学方法论提供 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支 持。
02
科学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具 体运用和体现,是在自然辩证 法的指导下,对科学研究方法 的系统总结和概括。
03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相互 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 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认识 和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
现代自然观
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主要特征,强调自
然界的复杂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认为自然界是
一个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
2024/3/24
8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自然现象 的数据和信息,是科学方法论 的基础。
归纳与演绎
通过归纳从具体事实中概括出 一般原理,通过演绎从一般原 理中推导出个别结论。
2024/3/24
6
02
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
2024/3/24
7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古代自然观
以直观、猜测和思辨为主要特征,强调自然界的整 体性和有机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灵魂和生命 的有机体。
近代自然观
以机械论为主要特征,将自然界视为一部巨大的机 器,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力学原理来 解释。

自然辩证法小案例1

自然辩证法小案例1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小案例科研选题(瞄准前沿,知难而上)1、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在加州理工学院就学于密立根时,密立根给他的博士论文课题是关于光学干涉仪的测量,一起基本上是现成的,很容易取得学位,但是赵忠尧本人却主动要求换成难度大的处于学术前沿的“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这一课题。

2、20世纪20年代,吴有训曾经为康普顿散射实验作了不少关键性工作,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一边教学,一边建立中国最早的近代物理实验室,开始国内的χ射线研究。

由于他很清楚当时的学术前沿,虽然仪器设备不如国外先进,但时隔不到一年就在英国《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χ射线的论文,这是第一篇中国人在中国做的研究发表在国外杂志上。

简单枚举法:科学家施布瓦在长期对太阳的观察中,发现太阳每隔11年左右就有一次大的活动期。

并且在所考察的期间未遇到反例,于是他得出结论:太阳每隔11年左右就有一次大的活动期。

机遇:约里奥-居里夫妇曾用α粒子轰击铍,射线竟从石蜡中打出质子。

他们认为该射线是γ射线。

1932年查德威克由于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8年狄拉克预言了电子的反物质——正电子的存在。

1932年8月2日,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的学生安德森研究宇宙射线对铅版冲击时,发现正电子获1936年诺贝尔奖。

其实约里奥-居里夫妇曾经在云室中清楚地看见正电子的轨迹,但没有认真研究这一奇特现象。

1936年底,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射线轰击铝,发现了人工放射性,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巴斯德将抽出空气密封的肉汤放在不同高度的山上,发现不同高度的肉汤变质程度不同,得出结论:变质与空气稀薄成都有关。

(共变法)应用共变法至少注意两点:只能有一个情况变化而另一个现象随之变化,其他情况应保持不变;两个现象间的共变有一定得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失掉原来的共变关系。

如农作物的密植,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增产,但是超过限度,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

种植马铃薯是选用大个的薯块作种好,还是选用小的好。

自然辩证法-材料分析

自然辩证法-材料分析

分析题整体性拿破仑骑兵,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1.在欧洲战场上,拿破仑骑兵曾经与马木留克骑兵交战,马木留克兵个个强悍凶猛、骑术高超,如果一对一较量,拿破仑的军队必败无疑。

这是一场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战斗。

但交战的结果却是人数少骑术逊色的法国骑兵战胜了对手。

为什么呢?拿破仑评论说:“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败三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体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一定能战胜1500个马木留克兵。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26页。

请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答题模版:第一步:整体突现性原理: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加和性关系。

同时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系统中的部分的性质不同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性质,使组成部分的原有的某些性质被屏蔽起来,另一方面会使得系统整体产生除它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消失或屏蔽,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第二步: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所以,当很多骑术不精但是有纪律的法国骑兵组成一个整体时,会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从而打败马木留克骑兵,正是体现了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整体性)瞎子摸象,一只手从身体上割下来10.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以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对手了。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405页。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他,……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13页。

1.分析上述材料所阐述的系统思想。

答题模版:系统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自然辩证法课件:绪论

自然辩证法课件:绪论
5. 学科性质
哲学(内容、角度、方法)
6. 学科位置
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规律: 特殊
一般
普遍
对象: 特殊对象 自然界和科技 自然、社会和思维
指导性: 最弱
最强
社会学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哲学)
思维科学 辨证逻辑思维(精神哲学)
二、自然哲学的历史渊源
1. 古代自然哲学时期
(1)外国 —— 唯物 泰勒斯:万物始于水 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空虚, 其余一切都是意见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源
一、自然辩证法
1. 辩证法及其规律
(1)客观辩证法:自然界、社会本身 所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内容: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客观联系的规律性 客观世界的过程性
(2)主观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客观辩 证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内容: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体、归纳与 演绎、分析与综合
(3)辩证法:关于发展过程和普遍联系的 规律学说
2. 哲学的发展 3. 社会的发展
例:温伯格、爱因斯坦
讨论一
• 1.机械自然观的形成背景、特点和意义 • 2.自然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
• 4.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
• 哲学基础: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
• 自然科学基础:
• 星云学说;
地层渐变原理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理;生物进化论
• 尿素的合成;
细胞学说
• 方法论基础:综合
• 观点: 物质观 系统观 运动观

时空观 规律观 天人观
三、创立的过程
1. 酝酿期(18、40 — 1873、5)
• (2)成果
• 1)毛泽东
• ●物质结构的无 限可分性;

自然辨证法案例

自然辨证法案例

自然辩证法案例案例一、光的波动说与粒子说之争尔的叙述中产生了某种困难的观念:“当他(阿拉哥)和菲涅尔已经共同取得了他们关于相反的偏振光线的非干涉性实验结果时,并且当菲涅尔指出,只有横向振动才可能把这个事实纳入波动时,他自己表示,他没有胆量发表这样一种观点;因此,《论文》的第二部分仅仅是以菲涅尔的名字发表的。

”菲涅尔推进了偏振光的整个课题。

通过某种晶体的偏振光所产生的多种颜色是阿拉哥在1811年发现的。

两个对立的光学学说的坚决拥护者促进了发现这种消偏振现象的解释。

杨根据波动说第一个作出了解释,而后阿拉哥和菲涅尔更充分地解释了它。

毕奥根据微粒说在复杂的非常优美的数学研究中对这些事实作了解释。

这受到拉普拉斯和其他数学家的赞赏,他们发现毕奥的思辨比菲涅尔的那些解释更符合他们的习惯。

阿拉哥参加了反对毕奥的行列,这两个物理学家进行了如此激烈的争论,以致一度亲密合作的两个人完全变得疏远了。

约1816年,毕奥发现了显示双折射的电石片,但它吸收寻常光线。

这就导致了他制造了闻名遐迩的电气石钳以便研究偏振现象。

他还提出了重要的旋光偏振定律并把它应用于各种物质的分析。

布鲁斯特很成功地对晶体的偏振光现象进行了考验。

虽然他受过牧师训练,但他从未束缚于他充当牧师的职业上。

1799年,他受到他同学布鲁姆的鼓动,重复并研究了牛顿的衍射实验。

从那时起,布鲁斯特几乎是连续地从事创造性研究。

他成为圣•安德鲁斯的物理学教授,后来又当上了爱丁堡大学校长。

在1819年,他跟詹姆森合作创办了《爱丁堡哲学期刊》。

他是英国科学发展协会的主要组织者,这个协会在1831年于约克郡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他由于发明万花筒而变得很有名。

在英国和美国这两地方,万花筒的销售量非常大,以致有一个时期供不应求。

像毕奥一样,布鲁斯特从没有对波动论有过好感,“这位光学矿物学的二轴晶体的偏振定律的和被压缩的双折射定律的发现者”是在一种精神框架中作断言的,甚至于在杨、菲涅尔和阿拉哥已经给世界作出了成熟的研究后还断言:“他对于光的波动说的主要异议是,他不能设想造物主竟如此笨拙的错误,为了产生光竟将以太充满空间”。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 生活是什么?从一个角度来看,生活是男人与 女人的故事。那么学会生活,怎么样学会生活? 怎么样学会男人与女人的故事?我们的教育有 没有交给我们如何对待女人,如何对待男人; 在这样的一些方面,我们真的就像中国的改革 开放,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是偷偷摸摸; 结果怎么样?我真是瞎了眼,怎么找了你这样 的一个人,我闭着眼睛,我在大街上随便摸一 个人,都会比你强;下一辈子,我招谁也不会 找你。当初的死去活来的两个人,成了冤家对 头。这就是代价,这就是报应。
– 3、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 四、农业经济
– 1、农业经济时代人的需要
• 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孟子在两千多年前,食、色,性也。 • 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材料、能量、信息 • 农业时代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对于食物的需要
– 2、农业经济时代人满足需要的活动
• • • • • • 手工工具:石块、木棒、弓箭等 材料技术: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经济的目的:满足个人自身的需要 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化程度、产品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低, 整个社会的社会化程度较低。经济活动的地域性很强 • 人们的思想相对封闭
• 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产业 • 信息产业,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涉及信息的 处理、传输等产品与服务的行业,如计算机制造, 软件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等 • 信息及信息技术 • 三大资源:材料;能量;信息 • 信息:有序的信号 • 信息的特点:不守恒性;可创造性;共享性; • 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 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的公式:知识20%+非知 识80%。
• 萌萌爸爸的例子; • 鹦鹉的故事
– 什么是非知识?

自然辩证法案例(全)

自然辩证法案例(全)

案例一、DDT案例20世纪40年代之前,当大面积虫害困扰农业生产时,人们曾经几乎束手无策,蝗虫、螟虫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大敌。

瑞士化学家米勒(P.H.Muller,1899-1965)于1939年首次将DDT制成用以防治棉铃虫、蚊、蝇等的杀虫剂,并申请了专利。

1942年正式投放市场。

这种杀虫剂能够独死活者扑灭危害作物、果树、树木、仓储和环境中的昆虫等。

从4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广泛使用DDT。

首先,这项发明贝立即用于战争,为预防昆虫传播的虫媒传染疾病尤其是用于控制疟疾和伤寒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千万参战的军人免受了疾病的侵扰。

接着,DDT被广泛用于农业,因为消除了病虫害,农业大幅度增收,50年代末全世界大约有500万人因此免于饿死。

米勒因为第一个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并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卫生保健事业,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令米勒始料未及的是,DDT的危害也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昆虫体内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导致用量大幅度增加;第二,稳定高效曾被认为是优秀杀虫剂的一个特征,而正是这种特征导致农药残留,残留的农药进入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后浓度增加产生毒性,结果是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动植物又受到了污染,大量动植物以及人类本身因此而死亡。

1973年1月1日,美国正式禁止使用DDT,中国也于1983年正式禁止使用。

一.自然观的涵义: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地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辨证法德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

自然辩证法 案例及分析

自然辩证法 案例及分析

第二讲: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案例:海洋形成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

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

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

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

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

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

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

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

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

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

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

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

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社会的政治行为及其所造成的政治形式上:国际政治霸 权的更替是军事科技发展的动力,既可导致军事科技的畸 形发展,也可因军事科技民用化而推动社会发展。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思想统治极 大阻碍了科技发展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 清代的文字狱
一方面,以功名利禄引知识 分子钻进儒家经文的死胡 同,限制其自由思想;
(2)在科学传播和技术转移过程中,外来科学技 术能否被一个国家或民族接受、消化和吸收,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固有 文化能否与这种外生的科学技术以及与之俱来 的文化基质相容,能否有足够的接受新文化的 承受能力,以及能否通过新旧文化的冲突与整 合完成自身文化的变迁。
天朝大国思想是学习先进科技的严重障碍
(2)教育的普及程度还决定着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 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的程度。
科举考试是科学教育与科 学研究逐渐边缘化
古代的科学传承模式的影响
4.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理论思维。一切理论思维
过程——不管从事理论思维的科学家愿意与否、承 认与否、自觉与否——都要受到他们的世界观、方 法论和认识论的影响。科学愈向前发展,理论思维 就愈重要。
另一方面,对离经叛道的知 识分子实施残酷的镇压.
官学合一制度使得科学难以独立发展
(1)官办的科技以满足统治者需要为目的, 限制了科技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
(2)官吏工作马虎,不按科技规律办事. (3)最高统治者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局限性.
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教育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教 育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科学技术队伍的数量、质量和 结构,决定着这支队伍的知识更新能力及后备力量 的培育。
(1)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 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 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 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严重限制了商业资本的发 展,使近代科技发展失去了最根本的推动力.
以农立国 重农抑商
科技领域的局限性 科技需求的有限性
任鸿隽(1886—1961): 无归纳法是无科学的
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保守性和排它性. 重实用而轻理论 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
5.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文化构成了科学技术生长的土壤,制约着人 们的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的科学技术体制。这 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又是潜移默化 的、根深蒂固的。
四、延伸思考
这一问题的最新进展 这是一个伪问题? 历史的真正价值何在?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案例分析
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以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为例
一、问题由来 二、前贤视点 三、初步解答 四、延伸思考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一、问题由来 光辉灿烂的古代 不堪回首的近代 苦苦求索的现代
二、前贤视点
1. 梁启超(1873-1929) 《清代学术概论》 (1920年)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中国近三百年学 术史》 (1924年) 科举制度是最大 障碍。
2. 李约瑟(1900-2019)
四个抑制因素,为地理、气候、 经济与社会。后二者集中表现 为中国无商人阶级。
三、初步解答 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经济 政治 教育 哲学 文化
1.经济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闭关锁国行为 天朝大国思想
航海家 船舶数量 人数
哥仑布 3
88
次数 最远地 4 美洲
达伽马 4
170 1 印度
麦哲仑 5
265 1 环球航行
郑和 62
27800 7 红海、埃及
郑和的船队
最大的船舶长44丈4尺,阔18 丈,可容纳1000多人。
中国古代的伦理型文化也是阻碍科技 产生的重要原因
*以血缘为基础 *重人伦,敬祖先 ,尊传统 *中庸之道 *重义轻利
(2)哲学不仅影响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导向, 而且影响着科学技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决策和管理 思想,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从而 也直接或见解地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
冯友兰: 注重人伦实 用,只在人心之内寻求善 与幸福,而不寻求认识外 部世界的确定性;只寻求 对人的治理,而不寻求对 自然界的征服。
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以强制手 段支配整个社会行为的强大力量.
在社会制度的层次上: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为科学技术的 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在政策和体制的层次上:社会的政策和体制实际地决定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实际地完成着对科学 技术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关系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