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da5a59210661ed9ac51f335.png)
2011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专业关系答: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态度与情感的互动,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达到更适应的合作关系。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专业关系的本质是,它提供了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一种有意义的联结,激发了服务对象的学习动力,使得服务对象愿意利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自觉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影响。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包括:有一个双方共识的目标;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架构,即有时间的限制;在此关系中,社会工作者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取向,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在这个关系中,社会工作者是握有专门知识、具有专业伦理和专门技巧的权威;这种关系是“控制性”的,社会工作者要掌握工作的大方向,并控制自己的感情投入和采取的行动。
2.同理答:同理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
同理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地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
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3.专业社会工作答:专业社会工作是指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一些受过社会工作教育和训练的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职业化的社会服务。
这些主要针对困难人群的专业化服务比较多地秉持了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理念,并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
这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
4.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637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4.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5.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00分)6.马克思提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马克思是如何从这个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20分)7.评析“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一论断。
(20分)8.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30分)9.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30分)参考答案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637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013年中山大学648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8)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48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文化滞后(cultural lag)答: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
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
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
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2.不遵从越轨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
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
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
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3.失范(anomie)答: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4.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答:社会设置又称社会制度,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社会设置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制度的普遍性;②制度的特殊性;③制度约束的集体性;④制度影响的稳定性。
全国名校社会学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1.中山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中山大学647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9年中山大学647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天津师范大学66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66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66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66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3.兰州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兰州大学63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兰州大学635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兰州大学636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兰州大学63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9年兰州大学63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1.中山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中山大学647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中山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47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考械时间r ZM7年U月24日上午考生级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JS维上'答在被理纸上的不计分!誓原耍写清期号,不皇莎题.单选麟(每趣Z分,合计40分)1、对于孑L锲来说,群体、社会、科学和个人都会斐过三个阶段:()A.初级、次级、第三级B.原始、前现代、现代C.神学的、形而上的、实证主义的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2、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是C)A库利B林顿C托马斯D米德3、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4、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祢为()A.联合家庭B.主干家庭C,重组家庭D,核心家庭5、有观点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来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文化多祥性中的()A.文化中心主义B.文化箱枚主义C.文化绝对主义6文化相对主义8、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杜会行为,这种社套控制是()A,积极性控制B,微那控制 C.制度化控制D,内在控制7、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街色关系叫做()A筮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8、“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被称为()A-正向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粤试充华,试题SB答JH舐一起交回.第】页共3页9、群体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分为()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D.大群体和小群体10.初级群体是个人参加牡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属于初级群体的是<)A.社团B.郭里C职业D,学校11、“镜中自我”是()提出的A.米德B.摩利C.布鲁默D.托马斯12、霜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是:人是()A经济人B牡会人C猊杂人D能力人13、科层制的建立基础是()A.传统型权威B.超凡魅力型权威C法理型权威D,制度型权威14、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5、中国城多发展的理想目标为()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16、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17、规训权力在19世纪的工厂中通过()实施:A雇主对体罚的运用B轴女性纳入有薪水的劳动力中C准时、连续的工作和解雇的威胁D让日常任务较少单调1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个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9、"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缴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的观点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20、《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A.米德B.霍曼斯C.弗洛伊德D.布劳第2页共3页二、论述题(第1题部分,第K题30分,第3题5。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637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4.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5.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00分)6.马克思提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马克思是如何从这个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20分)7.评析“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一论断。
(20分)8.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30分)9.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30分)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北京人答: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中国猿人北京种,是生活在更新世(历史学为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距今约60万年前。
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
北京人的脑容量是现代人的75%,嘴巴突出,没有下颌,鼻子扁平,颧骨高突,眉骨相连。
北京人已经会制造骨角器,生活以采集、狩猎为主,已经学会使用并能很好的管理火。
2.马家窑文化答: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3.殷墟答: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位于河南安阳县小屯村及其周围。
商代盘庚迁殷至商亡皆以此为都。
面积约36平方公里。
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推动了诸如甲骨学、商代社会性质、手工艺水平、青铜器、墓葬制度等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
4.曾侯乙墓答: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
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发掘。
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
南北16.5米,东西21米。
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
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
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类似窗户的图案,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
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
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
2013年中山大学648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648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48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目的(工具)合理性(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
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2.利他性自杀(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利他型自杀是指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牺牲。
这种自杀类型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
3.潜功能(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
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索引性表达(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
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
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科塞的“安全阀”观点是什么,你认为其对分析当下中国社会矛盾有借鉴价值吗?为什么?(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1)科塞的“安全阀”观点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
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者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考研备考指南

2014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考研备考指南下载2014年中山大学653社会学理论和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考研复习指南.pdf (下载次数: 340)指定/推荐参考书目648社会学理论①《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②《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③《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4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社会学(030301)专业:①《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②《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③《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④《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拓展适用资料书目①《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②《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③《当代社会学理论:对古典理论的扩展》(第6版) 鲁思•华莱士、沃艾莉森•沃尔夫、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④《社会统计学》(第4版),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考试情况分析参考书目很多,但内容无非分为四大块: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研究方法,社会统计。
都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并且会灵活运用阶段复习规划8月份之前完成参考书目的第一遍通读,9、10两个月分析整理真题,抓考点,11、12两月反复背诵,1月份查漏补缺653高分辅导讲义中山大学社会学理论高分考研笔记(2014版)系中山大学优秀社会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社会学考研精品考研辅导资料”之一。
不可否认,学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侯俊生教授编写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三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科书,学生肯定能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但由于此书并不能迎合广大考生“应试”的功利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7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印象管理
2.内化
3.结构性流动
4.初级越轨
5.文凭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
三、论述题(24分)
用有关社会学原理,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期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联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西方社会学理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三阶段规律(孔德)
2.集体意识(涂尔干)
3.镜中我(库利)
4.理性命题(霍曼斯)
5.解构主义(德里达)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马尔库塞关于资本主义“单向度”特征的基本观点。
2.简述福柯的系谱学特征。
三、论述题(24分)
米尔斯是如何区分新老中产阶级以及新中产阶级的地位?你是如何认识中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现象和发展。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7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印象管理
答: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
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2.内化
答: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
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将内
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3.结构性流动
答: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根据流动原因又可以将代际流动分为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
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4.初级越轨
答:初次越轨是由标签理论学者提出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程度较轻的越轨行为。
标签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
他认为罪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
后来,学者们又分析了初次越轨和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
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为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能成为他的身份。
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5.文凭主义
答:略。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答:(1)彼得原理的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2)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3)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4)彼得认为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
答:(1)“二元”社会结构的含义:
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2)“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的原因:
①“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一般是内部逐渐演变的结果,在这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制度结构。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甚至是大规模的社会冲突,但是,这些社会冲突是在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发生的,因此,没有导致
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反而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②在发展中国家中,它们的现代化或者是对外来工业化国家刺激的反应,或者是殖民化的产物,而且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它们一般接受了大量异质模式,并且一般采取集中资源重点推进的发展战略,因此,现代化的进程往往集中在那些与发达国家联系比较紧密的地区(城市)或经济部门。
这些地区或部门由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是与发达国家相联系,而不是与本国传统生产部门相联系。
③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④对于一个正在进行重大社会转变的发展中国家来讲,“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在可以控制社会冲突的范围内,“二元”社会结构也许是迅速推动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但值得重视的是,“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以及发展差距的拉大,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冲突。
特别是处于相对落后的“一元”中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有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和对抗情绪,而且会形成与整个社会现代化目标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在于如何从本国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战略出发,积极而慎重地协调“二元”社会结构的关系,使其与整个国家统一的社会现代化过程协调起来。
“二元”社会结构只有在一个社会走上稳定的现代化道路之后,才能逐渐消除。
三、论述题(24分)
用有关社会学原理,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期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联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答:人口红利期
(1)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