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合集下载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关键词】语文课质疑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乃至指责。

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语文,成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当以课改为契机,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带着微笑走近学生,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一、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正确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树立现代学生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参与性,鼓励质疑,鼓励求异,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愚公移山》这一课,一直以来都只给学生这样一种认识:愚公的精神感人至深,愚公的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值得发扬光大,值得后世学习。

诚然,这只是情感价值的一方面,学生还是会有很多的疑问。

我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就有一个学生这样问我:“老师,你说说愚公的智慧在哪里?我看不出来。

”我当时一惊,冷静下来后,我跟他说:“愚公看问题的长远是他智慧的表现。

”然而学生却这样回答:“愚公的长远就是让子子孙孙都在移山吗?愚公一个人做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赔上后代呢?这也是智慧的表现吗?”学生独特的见解让我不能忽视,于是我干脆给出一个讨论题: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样做?结果,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学生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那个提出问题的学生更是成为了整堂课的焦点和主角,和同学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观点。

课后,那位学生写给我这样一个纸条:老师,你是第一个不当场反驳我观点的老师,并且还给了我发言的机会,谢谢你,我会努力的!接下来的日子,这个学生真的如他所说,很用心学习语文,一直到中考,他的语文成绩都保持在班里前列。

这个案例让我看到,当学生对于某些固定的知识格局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并且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不能粗暴地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论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论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现代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较之以苦闷或惶恐的心情参与学习,表现得更为主动。

“教学是一种本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学家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

”所以,笔者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才能让他们爱好语文,乐学语文,最后学好语文。

一、教师要热爱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自己要热爱语文教学事业。

只有自己喜欢了,教师的热情才能感染到学生。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上课的“激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如果一个教师教学如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调动起来,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二、教师要具备能吸引学生的语言魅力和专业魅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除了其人格魅力能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外,教师能给学生最直接、最基本、最有用的东西就是知识。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技巧和技能,才能教给学生全面、系统、有用的知识。

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的确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他们而言,在教学的海洋里,自身的学习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三、教师要有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个教师若是只知道照本宣科地宣讲教材,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使学生强而学之,也是索然无味。

久而久之,学生便对学习内容失去了兴趣。

教师只有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也乐意学。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以主导兼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都尽可能地参与到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尽情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由于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有一种受尊重感,进而会更爱上语文课。

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让学生爱上语文——一堂好课的标准之我见

让学生爱上语文——一堂好课的标准之我见
各 个环 节 中,也才 能 更有 效地提 高 学 习效率 ,落 实各 项教 学 目标 。反 之 ,一节 不受 学生 欢迎 的 课应 该不 会是 一堂好
课 。可真 正要 令 学生 爱上 语文课 又是 一件 十 分不 容 易的事 ,它 要求 教师 不但 要 课下 精心 地设 计教 案 、掌握 学情 ,课 上还 要准 确地 把握课 堂 节奏 、调 控课 堂气 氛 ,更要 以教师平 时 的道 德修 养与 人格 魅 力来 影响 学生 的一 言一 行 ,使其 爱上学 习 ,进 而学会 学 习学会 做人 。
1培养学习 兴趣, 塑造宽松氛围, 让学生爱上语文
情 境 的创 设再 现 课文 所 描 绘 的生活 画 面 ,使 学生 如 临其
经 常 细 心 地 观 察 学 生 的 兴 趣 ,对 于 教 师 是 最 重 境 ,激 起 学 习兴趣 ,较好 地 理解 课 文 内容 。笔 者 尤其 喜 要 的 。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 注 学 生 日常 识 字 的 兴 欢把 课 文编 排 成课 本 剧 ,让 学生 演 一演 ,从 而 加深 对课 关 趣 ” , “ 察 其 阅读 的 兴趣 方法 ”, 观 察 “ 否有 写 文 的感 悟 。 考 是 作 的 兴 趣 和 良好 的 习惯 ” 。这 种 种 表 述 说 明, 良好 的 12 体现 “ . 人人平等”——营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 兴 趣 是 学 好 语 文 的 重 要 先 决条 件 , 也 是 语 文 教 学 及 评 师 生之 间平等 沟通 价 的重 要 内容 。 在 语 文教 学 中 ,教 师 不仅 要传 授 给学 生 知识 ,更 要
来 没有 痕迹 ,其实 别有 匠心 。夏 天 的一 个早 晨 ,笔 者 来 为 你感 到 自豪 ”。教 师及 时 、 中肯 的 引导 与评 价不 但 使

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

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

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据调查,学生喜欢语文但是不喜欢语文课。

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无不妙趣横生,而我们的语文课却常常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索然寡味。

美国作家阿西莫夫说:“兴趣始于好奇。

好奇是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探求的力量……”如果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兴趣缺乏的局面,就必须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只有让“快乐语文”的理念渗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快乐语文课堂,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处处充满着快活的空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语文呢?我觉得下面的做法值得尝试。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为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打破师道尊严的心理界限,摘掉老学究的帽子。

将和谐亲切的微笑送给学生,将信任鼓励的眼神投向学生。

少一些火药味道,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其次,可营造学生自由广阔的空间,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如让学生自由择位分组,充分利用教室进行文化布置,不仅给学生心灵的空间,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是语文”的学习氛围,耳濡目染,从而产生想学的欲望。

当然,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幽默,也是营造快乐课堂的催化剂。

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老师。

”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能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境地,演绎不一样的情感,做到既人乎其中,又出乎其外。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本,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睛,他绝不会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冷峻的剖析者。

二、创新课堂教学思路,让学生愿学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现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

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

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

因此,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与尝试,收获很大。

一、借助多媒体,增强学习兴趣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的对象去感知。

多媒体就擅长于发挥这种新异的刺激作用,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学习这一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拓展思维,主动的学、积极的学。

虽然语文教学任务繁重,但我还是一有机会就制作课件,让这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比如,在教《沁园春.雪》这首诗到时候,我就精心设计了课件。

上课伊始,多媒体展现出一幅苍茫、辽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画面,所有学生的目光都注视着屏幕,紧接着,著名演员唐国强激情澎湃、浑厚高亢的男高音朗读伴随着铿锵的音乐,雄浑的画面,响彻在教室上空,直到朗读结束,学生依然沉浸在那种激动地氛围中。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论文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论文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摘要】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带动课堂气氛,是学生“活”起来。

如何使语文课“活”起来?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更要融入学生群体,让学生认可你。

【关键词】“时尚”教师师生关系带动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能使学生产生持久强劲的学习内驱力。

想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除了注重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人格、精心设计教案之外,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联系生活,及时开发、整合各种学习资源现代语文课堂,有些老师照本宣科,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感到乏味。

如果老师能够联系生活则可以受到欢迎。

联系生活学语文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引进源头活水,把各种与文本有关的资源整合到课堂中去。

比如,学习《曹刿论战》,我把从县志上了解到了的历史呈现给学生:从迄今发现的史料看,关于丰县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从《左传》开始的,丰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600多年。

学生在惊叹自豪的同时,对文章的学习更加专心,对有关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了。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把更新的有价值睥信息整合到课堂中。

比如学习《华南虎》,我把《科学》杂志刊登的有争议虎照呈现给学生。

学习《真正的英雄》,我把嫦娥一号拍摄的三维月照展示出来。

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向学生介绍今年的诺贝奖花落谁家……最新的资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对语文课有了一种眷恋和期盼。

二、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时尚”教师一名“时尚”的教师,要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不知道“超女”、“快男”的老师,学生会认为是“老古董”,自然会产生心灵的隔膜。

而能蹲下身子,了解学生爱好,关注流行趋势,能哼唱几句他们喜爱的歌、说几句流行语的老师,他们则认为是“自己人”。

看到学生听歌乐此不疲,休息的时候,我也尝试去听,发现很多歌词很不错。

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我能把歌曲《愚公移山》拿来,帮助理解内容主旨皆归功于听歌。

听得多了,不时地冒出的一两句歌词令自己惊讶,令学生兴奋:当学生学习不认真时,一句今天蹉跎岁月明天不知“谁的眼泪在飞”令学生警醒;当学生走神把视线投向窗外时,一句“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把他的注意力拉了回来,打扫卫生时,我和学生齐唱“洗刷刷,洗刷刷”……流行歌曲消弭了我和学生的隔阂,拉近了彼的心理距离。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论文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论文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一年多来,我非常幸运的参与了我校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在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上,我有幸欣赏了吉春亚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让学生爱上语文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所在。

结合吉老师这两节课,我谈几点对高效课堂的体会和看法。

一、语文教师要有迷人的课堂魅力。

1、教师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诗情画意的语言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我特别羡慕吉老师深厚的文化积淀。

她博学多才,能随口在课堂上吟诵出诗词佳句。

渊博的知识让她在语文课堂上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生动贴切的语言,诗情画意的描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所学的语文知识。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时地惊叹于吉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处变不惊,面对孩子们一个个千奇百怪的问题,她总能旁征博引,化险为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个令他们满意的答案,让每一个孩子对她刮目相看。

灿烂的笑容,温柔的话语,丰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让听课教师也为之感染,每一个人都沉浸其中,感受着这迷人的时刻。

2、语文课要上出浓浓郁郁的语文味两堂课中,我所听到的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和毫无约束充满自信的回答,看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易近人的交流,感受到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以及由整堂课所散发的浓郁语文味。

专家听课时都强调:一堂课好不好,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本堂课我看到学生扎实学风和课堂中的点滴进步,生成的东西太多了。

例如,读书由自读、点读到模仿范读再到理解、走进作品人物丰富内心后的真正品读,让我们清晰看到了学生读中质的飞跃,既提升了语文素养,有学会了学生方法。

二、语文课上教师要扎扎实实教语文吉老师的教学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指导朗读,在读中彰显对文本的理解。

老师紧扣重点段,让学生练读品析,点读、齐读、跳读、串读、分角色读、想象表演读,在读中领悟,让语文课堂在朴实中凸显扎实,在平实中彰显厚实。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孩子只喜欢哪一科,对某一科不感兴趣。

部分学生也因为下节课将是某老师的课而唉声叹气,或者逃学。

其实,不管是老师、家长的抱怨,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都有一个相同的症结:那就是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的课。

因为不喜欢而厌烦你的课,因为不喜欢而露出偏科的端倪。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呢?关于这个点,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淡淡一点粗浅的看法:做到五“忌”。

一、忌太死课堂“一道菜”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先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我们现在的研讨会来说,假如上面的发言人演讲精彩,大家还会给点面子,反之,假如内容无聊透顶,大家现在一定在想:还不如回房去打麻将。

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假如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

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一门学问。

假如每天每餐给你吃同一口味的菜,你会怎样?不用说,定会看到就倒胃口。

同样的道理,假如每天的课堂都按照一个模式走,学生也一定会倒胃口。

所以,我的课堂提倡“多变”。

切忌课堂“一道菜”。

二、忌文本死,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擅长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

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

假如教师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摘要:本文分别从让游戏化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会竞争三方面进行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从而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游戏化,真正让学生融入了语文课堂,爱上语文课堂,从语文课堂中积累知识,循序渐进,一步步走进语文课堂中的美丽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游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因此,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游戏化,这是我们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应该是他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了。

从广义上理解,游戏就是玩,是一种娱乐的形式。

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游戏的主体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软件。

那么,如何让游戏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呢?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把游戏结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之中。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游戏化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获得语文知识。

如何去创造一个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乐学”?笔者认为,游戏能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游戏精神在教学中的引入,使教学像游戏一样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

经过模拟活动,在轻松愉快中,发展想象力,认识周围世界。

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它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趣味性、情境性。

作为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为开放的知识教育,加强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讨论、游戏,使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课前先准备好贴有生字的金牌和花形卡片,学了生字后,巩固字的偏旁、结构。

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找相同偏旁的字做朋友的游戏。

操作过程如下: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
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

”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

在本节课中,我有目的性地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两者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游戏活动,创造相应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知识文化性。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向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它最为关注的是字词的识记和书面言语的表达,因此游戏化教学目标最终指向是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过运用游戏教学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要想写好作文,光有素材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妙词佳句。

关于积累,很多人奉行的是“死记硬背”,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去背呢?游戏教学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背诵。

比如,游戏“‘春’字成语大荟萃”,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春”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

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

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了。

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刺激”孩子。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
明的尾巴”,也就是所谓的“道理”。

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

游戏作文则不会如此,因为很多道理都是孩子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

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乐有所思,许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

比如游戏“盲人摸象”之后,孩子们说:“残疾人的生活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主动地帮助他们。

”游戏“桌上拔河”让孩子明白:“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力气,还要有技巧才行。

”玩过“抢椅子”之后,有孩子感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每一次机会,才能取得胜利。

”这样一来,游戏让孩子在学会作文的同时更学会了做人,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语文教学力戒单纯语文知识的教学,而要着力研究教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文化,才能展示出语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独特作用,真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

这个跟新课程所秉持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及其他特点有着内在的契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