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理论分析.pptx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4章群体行为分析与管理ppt课件

一个群体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可能是因为:
① 群体的目标清晰、成员关系融洽。 ② 群体具有一个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 ③ 群体的声望表明群体成功地完成了它的目标和任务。 ④ 群体很小,能够让成员表达他们的观点,能够让别人评价。 ⑤ 成员相互吸引,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以克服个人发展和
成长的障碍与阻碍。
10
4.2 群体行为的分析 4.2.1群体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1. 群体的形成原因
满足组织目标
满足个人目标
★通过知识,智慧及观点的共享 创造更高的效果;
★由于每一名成员都贡献自己的 特长,而不是独自应付组织任 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创建了更 高的效率;
★当群体成员彼此领导和相互激 励时,创建了更高的效果;
★通过参与群体的活动满足社会 需要;
18
④ 建立群体规范应注意的问题 a.群体成员的参与性 b.群体规范的科学性。 c.群体规范的可操作性
19
2 社会助长作用 ---是指个体独自做某一工作时,往往不
如和一群人一起做同样的工作时的效率高, 这种效率上的助长作用就称社会助长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的现象呢?
20
因为多数人在一起工作: ----减少单调的感觉 ----增加模仿的机会 ----增加竞争的倾向与动机 ----减少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倦
就是彼此间有共同的目标或需求。
2
4.1.2 群体的类型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
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 正式的、官方的组织结构。 a. 命令群体 b. 任务群体
3
----非正式群体不是经官方规定的,而是自然形 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 体。
----情景因素和个体特征
① 群体的目标清晰、成员关系融洽。 ② 群体具有一个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 ③ 群体的声望表明群体成功地完成了它的目标和任务。 ④ 群体很小,能够让成员表达他们的观点,能够让别人评价。 ⑤ 成员相互吸引,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以克服个人发展和
成长的障碍与阻碍。
10
4.2 群体行为的分析 4.2.1群体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1. 群体的形成原因
满足组织目标
满足个人目标
★通过知识,智慧及观点的共享 创造更高的效果;
★由于每一名成员都贡献自己的 特长,而不是独自应付组织任 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创建了更 高的效率;
★当群体成员彼此领导和相互激 励时,创建了更高的效果;
★通过参与群体的活动满足社会 需要;
18
④ 建立群体规范应注意的问题 a.群体成员的参与性 b.群体规范的科学性。 c.群体规范的可操作性
19
2 社会助长作用 ---是指个体独自做某一工作时,往往不
如和一群人一起做同样的工作时的效率高, 这种效率上的助长作用就称社会助长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的现象呢?
20
因为多数人在一起工作: ----减少单调的感觉 ----增加模仿的机会 ----增加竞争的倾向与动机 ----减少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倦
就是彼此间有共同的目标或需求。
2
4.1.2 群体的类型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
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 正式的、官方的组织结构。 a. 命令群体 b. 任务群体
3
----非正式群体不是经官方规定的,而是自然形 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 体。
----情景因素和个体特征
第三篇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ppt

低
对生产的 关心 程度
低
高
领导方格图
• 三、领导作风理论P204(20世纪30年代后) • 1、专制型领导方式 • 2、民主型领导方式 • 3、放任型领导方式 • 如何评价这3种理论?
• 四、领导权变理论(20世纪60年代开始)
• 又称情景理论,认为不仅要考虑领导者的 风格,而且考虑到其下属的“成熟度”, 强调其下属的区别。这里所指的成熟主要 是指心理成熟。成熟度是指成就动机、承 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随着组织成员由不 成熟趋于成熟,领导行为亦应随之变化。
• 二、领导行为理论(20世纪50年代开始) • 1、领导的四分图理论
关 心 人
• 2、管理方格理论P199-200 有5种典型类型:
1、9.1型——任务型 2、1.9型——俱乐部型 3、1.1型——贫乏型 4、5.5型——中间型 5、9.9型——团队型
高
1.9
对 认 的 关 心 程 度
9.9 5.5
• 四种领导行为: • 命令(高工作——低关系) • 说服(高工作——高关系) • 参与(低工作——高关系) • 授权(低工作——低关系) • 看图P205
高 关 (参与) 系 行 为 ( 双 向 沟 通 ) (授权)
低
高关系 低工作
高关系 (说服) 高工作
低关系 低工作
低关系 高工作 (命令)
• —领导者的特质可以经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获得 • —强调识人与育人
• 讨论: • 你认为有效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 杜柏林《管理学精要》提出7项特质:
• 1、驱动力、成就动机与热情 • 2、权力动机 • 3、自信 • 4、值得信赖与诚实 • 5、较高的智力水平、业务知识和技术竞争力 • 6、幽默 • 7、情商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理论群体的概念和分类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群体士气与生产率
高
士
气
A
B
C
低
A:士气高生产率低 B:士气高生产率高
低
生产率
高
C:士气低生产率高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
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 “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 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归属方式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参照群体
是指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成为人 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 准,又叫标准群体和榜样群体。功能: ① 为群体成员提供可比较的行为体系; ② 规范社会行为和工作行为。 ——积极参照群体和消极参照群体 ——实际参照群体和想象的参照群体
2、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群体的性质 个人特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3、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 ——毫无主见与识大体者
表面服从,内心拒绝 ——固执己见与先知先觉者
表面不服从,内心却接受 ——被迫无奈、不得不做
——群体结构的同质和异质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群体结构” 观音菩萨组建的取经“班子”,其成员都是具有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PPT73页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 为分析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群体的特征
• 群体的特征
– 1)各个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在 共同的活动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 2)成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及其他成 员的存在,并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 赖、相互依存。
– 3)各个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归属感,意识 到“我们属于同一个群体”,“我是这个群 体中的一员。”
问题的需要,人为地 • 划分而成的群体,是 • 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必要 • 手段。
•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指根据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建立起 来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指在其他成员的社会 心理因素一致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群体。
•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划分大小型群体是以 群体成员是否有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 系为标准。大型群体指成员之间只是以间接 的方式,通过群体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层组 织机构等而联结在一起的群体。
• 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
A
促进社会发展
发展趋向
②
①
③
④
⑤
B
(1)先进集体型群体与个人 Nhomakorabea系程度(2)一般集体型 (3)中间型
(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阻碍社会发展
四、群体的作用
• 承上启下和桥梁作用。 • (一)将个体力量汇合成新质的力量 • (二)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基本任务 • (三)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 • (四)协调成员的关系
• 非正式群体:未经官方规定,自然形成 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 合体,不为人们所轻易察觉。非正式群 体和正式群体一起构成了劳动群体中人 际关系的总和。
二、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 (一)物质利益的影响 • (二)思想情感的影响 • (三)心理特征的影响 • (四)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 根据成员的构成情况划分为: • 1、平行型 • 2、垂直型 • 3、混合型
• 根据作用不同划分为: • 1、积极型 • 2、消极型 • 3、中间型 • 4、破坏型
六、正确对待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
• 消极的态度和做法: • 不承认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群体 • 把非正式群体同正式群体对立起来 • 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第五篇 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篇
第十二章 群体行为理论
• 群体概述 • 群体特征 • 群体动力问题 • 群体决策 • 群体的冲突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和分类
• 什么是群体
• 群体是指有同一目标和行为规范并协同活 动的人群结合体。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
两人以或两人以上相互影响
群体
稳定的结构 共同的目标
成员意识到彼此同属于一群
– 6)内部信息反映灵敏,传递迅速。
– 7)由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且威信高,影 响力大。
– 8)具有双重作用,有时可作为正式组织的 辅助力量,有时则成为异己力量,削弱正式 群体,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 (一)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
– 1、控制作用。非正式群体内部有着约定俗成的、 具有巨大约束力、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对 群体成员起着控制作用。若不与群体保持一致, 就将被孤立、被抛弃。
三、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 1)以相近的心理特征或同级需求层次为引 力自发形成,规模通常不大。
– 2)主要功能观念是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一般不带政治色彩。
– 3)与正式群体在根本利益上一致,二者不 是截然对立的。
– 4)内部有很强的凝聚性,一经形成,不易 解体。
– 5)群体内部压力不大,成员的信念和行为 有高度的一致性,甚至达到模式化的程度。
– 2、激励作用。 – 3、改造作用。 – 4、影响作用。
• (二)处理好非正式群体的条件 • 1、互相信任 • 2、互相支持 • 3、沟通思想 • 4、正常解决矛盾 • 5、互相尊重
五、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 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为: • 1、利益型 • 2、信仰型 • 3、情感型 • 4、爱好型 • 5、亲缘型
正确对待:
• (一)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实现企业 目标服务
– 1、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的特 点,引导其互相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提高 生产技能。
– 2、利用其互相信任,说话投机,有共同语 言的特点,引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 缺点,发扬优点,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 能力。
• 3、利用其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及时收 集职工对企业的意见和要求,使领导做 到心中有数。
活动
相互作用
感情
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
(二)构成群体的必备条件
• 各个成员间具有共同目标与利益。 • 各成员间得到密切协作和配合的组织保证。 • 群体要满足各成员的归属感。 • 群体成员之间需要有工作、信息、思想上的交流。 • 群体成员之间需要有感情交往等。
三、群体的种类
• 假设群体(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 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
– 小型群体指成员之间有着直接的,面对面的 接触和联系的群体。
• 松散群体、联合群体与集体
• 松散群体:指人们只是在空间或时间上结成群 体,但其成员并无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 义。(乘客)
• 联合群体:松散群体的进一步发展。有共同活 动的目的,但只具有个人意义。
• 集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不仅有个人意义, 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级)
• 4、利用其凝聚性强,能较好地满足成员 的社交、归属等心理需求的特点,有意 识地把有些企业无力顾及的群众工作由 他们去做。
• 5、利用其内部群体压力大,成员从众行 为、标准化倾向强的特点,在确定定额 和任务指标、分配生产任务时,适当提 高标准,加大难度,提高劳动效率。
• 6、利用领袖人物说话灵,威信高,能力 较强,影响力大的特点,授予相应的权 利,将群体纳入正式组织目标的轨道。
第三节 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群体成员加入群体的目的
• 安全需要 • 社交需要 • 地位需要 (满足自我确认) • 情感需要 • 权力需要 • 实现目标的需要 (成就感)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 存在。
•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
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 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的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