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收集资料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收集资料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
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正文: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
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墨,画面为假单的黑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
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
(一)水墨画的分类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
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
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
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
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
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中国水墨写意的语言特征以及欣赏要点

中国水墨写意的语言特征以及欣赏要点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
以下是中国水墨写意的语言特征以及欣赏要点:1. 线条的表现:水墨画注重线条的表现,线条要自由、流畅、有变化。
可以用细、粗、淡、浓等不同类型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物象,突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2. 墨色的运用:水墨画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渗透等特点,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形态。
墨色的运用技巧可以多样化,如干笔、湿笔、干湿结合等,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3. 空白的运用:水墨画注重利用空白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意境。
留白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深邃,给人以余韵和遐想的空间。
4. 情趣的抒发:水墨画追求“神似”,即通过寥寥数笔的勾勒和简约的表现,表达出物象的精神特征和情感内涵。
水墨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表现自然和人物的情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来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5. 气韵的追求:水墨画注重气韵的追求,即画面的整体感和节奏感。
通过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韵律感和流动感,达到整体的和谐和美感。
欣赏中国水墨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点入手:1. 观察画面的整体感:欣赏水墨画时,可以先从整体感入手,观察画面的布局、线条的流动和墨色的运用,感受画面所传达的氛围和意境。
2. 欣赏线条的表现:观察画面中线条的运用,看是否自由、流畅,并能够准确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结构。
3. 感受墨色的变化:观察画面中墨色的运用,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渗透等特点,以及墨色所表现出的物体的质感和形态。
4. 体验留白的意境:观察画面中的留白,感受留白所带来的空间感和余韵,给予自己一定的遐想空间。
5. 感悟画家的情趣:欣赏水墨画时,可以尝试感受画家的情趣和思想,通过画面所表达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去领悟画家的情感和思考。
欣赏中国水墨画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从线条、墨色、留白以及情趣等方面去领略画家的艺术表达和意境。
传统水墨画的审美特征与表现形式

传统水墨画的审美特征与表现形式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
它融合了中
国古代艺术哲学与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广泛地传承和发展。
首先,传统水墨画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追求简约、含蓄、意蕴深刻的表现风格上。
水墨画主张“以静制动”,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美感。
画家常常运用虚实相间、浓淡相映的手法,通过意境的抒发来唤起观者的联想与共鸣。
水墨画强调审美意趣和情感表达,更注重观者对作品的感悟和领悟。
其次,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写意、工笔和雄浑三种风格。
写意水墨
画注重意境和表现气韵生动,画家通过抽象、提炼的方式表现主题,注重形神兼备、留白和虚实结合,体现出一种“兼写兼画”的艺术境界。
工笔水墨画则追求精细、细腻,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准确的构图来展现出真实的细节和表现对象。
而雄浑水墨画则强调极简、内敛,画家通过挥洒自如的笔墨和凝重的构图来表现出一种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的风格。
此外,传统水墨画还注重表现自然、诗情画意的主题。
画家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题材为创作对象,通过审美的再现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水墨画在表现自然景物时更注重意境和气韵,通过隐喻、比拟等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和深度。
总的来说,传统水墨画通过简洁、含蓄的表现风格和深刻、意蕴的审美内涵,
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意境的艺术语言,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愿我们能够在传统水墨画的世界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水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水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水墨画不仅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生活以及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1. 起源与历史水墨画起源于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水墨画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由著名画家王羲之开创。
然而,最早的水墨画作品并没有保存下来,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文献和后人的临摹作品来了解其面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墨画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形式之一。
2. 绘画材料与工具水墨画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非常简单,主要包括宣纸、毛笔、墨汁和砚台。
宣纸是水墨画的主要载体,具有吸水性好、质地柔软的特点。
毛笔是绘画的主要工具,其笔锋柔软,可以表现出各种细腻的笔触。
墨汁是绘画时的主要颜料,分为浓墨、淡墨、干墨等多种类型。
砚台则是用来研磨墨汁的工具。
3. 技巧与风格水墨画的技巧和风格非常独特。
在技巧方面,水墨画家注重笔触的运用,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干湿浓淡来表现画面中的气韵和神韵。
在风格方面,水墨画强调“意境”,注重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同时,水墨画还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内容。
4. 题材与寓意水墨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类型。
其中,山水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通过描绘山川河流、自然风光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花鸟画则多以花卉、鸟类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人物画则以人物形象为题材,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神态来表现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
5. 水墨画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水墨画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依靠一代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
其中比较著名的传承人有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等。
他们不仅在水墨画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而且致力于推广和传承水墨画技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6. 著名作品欣赏水墨画的著名作品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庐山谣》《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等。
水墨画中国画艺术的精髓与卓越

水墨画中国画艺术的精髓与卓越水墨画是中国画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水墨画的精髓与卓越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传统的技法和深邃的内涵上。
水墨画的艺术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水墨画以水、墨、纸为主要材料,通过运用水墨的深浅、浓淡、干湿等变化,以及线条、笔触的运用,表现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水墨画追求的是意境的抒发和心灵的表达,注重意境的凝练和笔墨的独特性。
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使其能够表现出独特的韵味和美感,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水墨画的传统技法是其精髓所在。
水墨画的传统技法包括墨点、墨渍、水墨渲染、水墨淋漓等,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水墨画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墨点和墨渍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和形态,水墨渲染和水墨淋漓的运用则可以表现出水墨的流动和变化。
传统技法的运用使得水墨画具有独特的笔墨韵味和艺术效果,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内涵。
水墨画的内涵是其卓越之处。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艺术的一种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水墨画注重的是意境的抒发和心灵的表达,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水墨画的内涵丰富多样,既可以表现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宏伟,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水墨画通过简约的形式和深邃的内涵,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艺术的精髓与卓越,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水墨画通过独特的艺术特点、传统的技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水墨画的精髓与卓越不仅体现在其艺术表现上,更体现在其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触动上。
水墨画的美感和内涵使得人们能够在欣赏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总结起来,水墨画中国画艺术的精髓与卓越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传统的技法和深邃的内涵上。
水墨画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水墨画的精髓与卓越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水墨画的特点有哪些

水墨画的特点有哪些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水墨画的一些主要特点:
1.墨色纸白:水墨画强调“墨色纸白”的表达,即通过运用浓淡明暗的墨色和留白,使画面产生深远的空间感。
画家在白纸上运用墨色,以白纸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表现光影和空间。
2.墨的流动性:水墨画中的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画家通过掌握水墨的稠度、湿度和笔触的轻重来表达不同的线条和阴影效果。
流动的墨汁形成独特的渲染和晕染效果。
3.写意和留白:水墨画追求“写意”,即通过简练的笔法和意境的表达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画家通常以留白的形式表现意境,通过未画之处来引发观者的联想。
4.意境的追求:水墨画注重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情感表达,追求画面的意境。
画家通过墨色、线条和构图的安排来表达内心感受,强调情感的表达而非事物的写实。
5.点、线、面的结合:水墨画中点、线、面的表达是协调统一的,点线面相互渗透、交融,通过简单的线条和点的表达来形成丰富的画面。
6.极简主义:水墨画追求简练、淡泊、含蓄的艺术风格。
画家通过简单而有力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避免过多的繁琐细节。
7.情趣和意境:水墨画追求画面的意趣和情感,强调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境的感悟。
画家通过构图和墨色的处理来传达独特的艺术情感。
8.山水、花鸟、人物:水墨画的传统题材主要包括山水、花鸟、
人物等,这些题材在水墨画中有着深厚的传统,画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体而言,水墨画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美术中国水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美术中国水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内涵。
它是通过墨、水、纸和笔来表现意境和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
美术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赏和热爱。
水墨画的特点之一是追求“神似”,即通过极简的线条和点块的组合勾勒形象,追求象征和神秘感。
与西方油画追求写实主义的传统不同,水墨画更注重个人的感悟和表达。
艺术家通过极简的形式,表现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灵魂,给人一种内心的共鸣和冥想的空间。
这种追求“神似”的特点使得水墨画有了更为深刻的意境和悠久的历史。
水墨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崇尚“虚实结合”。
在水墨画中,艺术家通过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将画面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空间。
通过运用浓淡不一的墨色和虚实相间的笔法,艺术家可以表现出动态的光影效果和丰富的层次感。
这种虚实结合的技巧使得水墨画在呈现自然景物和人物形态时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立体感,给人以立体的艺术享受。
水墨画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意境”。
意境在水墨画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艺术家通过笔墨表现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的关键。
水墨画通过从容淡雅的墨色、淡定自然的笔法以及独特的构图手法,打造出一种意境超越现实,凝聚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观看水墨画作品时,人们通常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和沉思的意境,这是水墨画独有的艺术魅力所在。
水墨画在艺术界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独特的特点上,还表现在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底蕴中。
中国水墨画自古以来便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墨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技巧,赢得了国际间的广泛赞誉。
许多国外艺术家纷纷深入研究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和理念,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同时,中国水墨画也在国际艺术展览中频频亮相,为世人所瞩目。
水墨画不仅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有着较高的投资价值。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技法与艺术风采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技法与艺术风采中国传统水墨画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写意则是水墨画的一种技法,强调画家化用写生对象的形态和色彩,通过自由发挥和想象,使作品具有更加意蕴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写意技法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展现艺术家个性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写意技法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八大山人和张大千等画家身上,他们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进行了自由发挥,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作品。
写意水墨画追求墨色、线条、意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注重艺术家的个人表达和审美情感。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受客观事物的束缚,而是通过想象和感悟,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因此,写意水墨画更加强调对作者主观感受和表达的重视,而非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点线结合的技法。
通过点的集合或线条相连,形成具有节奏感和动态美的形态。
这种技法使作品更富有神韵和魅力,使观者在欣赏时感受到节奏感和动画美。
其次是墨色渲染的技法。
墨色在水墨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又能呈现出情感的烟云气息。
艺术家在运用墨色时要灵活变化,尽可能地表现出丰富的质感和层次感。
另外是不拘泥于形似的技法。
写意水墨画追求的是精神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画家不必受限于客观事物的形态和比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主题要求,随心所欲地表现形态和结构。
最后是以情为主的技法。
情感是写意水墨画的灵魂所在,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寻找灵感,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只有将个人情感融入作品中,才能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技法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通过写意技法,艺术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使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写意水墨画追求心灵的交融,注重审美情感的表达,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上艺术家们所推崇和学习的重要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
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正文: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
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墨,画面为假单的黑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
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
(一)水墨画的分类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
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
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
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
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
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
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
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
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
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中有界画楼台一科。
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二)水墨画的发展水墨画的发展历史已经一千多年了,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水墨画产生于东晋时期,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的《雪霁堂五老峰图》是最早出现的水墨画。
顾、戴之后,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专门评论水墨画的论著。
可见,水墨画在当时已经比较流行。
唐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人。
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水墨画一改前人细巧之积习,行笔纵放,如雷电交作,很有气势。
李思训善画着色山水,他的儿子李昭道也是有名的水墨画家,师其父而有自己的风格,后世称他们父子的水墨画为大小李将军山水。
王维襟怀高旷,迥超尘俗,首创渲淡画法。
以水墨皴染之法而作破墨山水,以清淡闲逸为归。
水墨画发展到唐代,出现了水墨画的南北两个画派。
吴道子、李思训为北宗之祖,王维则为南宗之祖。
五代时期,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创新,徐熙代表南宗,黄筌代表北宗。
宋代水墨画家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四人。
元代水墨画家主要有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四大家。
明代水墨画分浙派、吴派和院派。
清代水墨画家以四王为最著名。
他们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和王荤。
另外,佛门画家道济和八大山人也在水墨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代,也就是20世纪初至50年代期间,这时候的水墨画主韵律是改革:这时期以徐悲鸿为代表,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素描、光影、透视等技术和方法来对中国画进行改造,这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气势,影响也很深远。
但在西方洪流涌入期间,古风水墨画也在发展,以齐白石为代表,借助中国自己的传统来进行变革,借助近代海派绘画资源,加上一些明清之际文人画的因素,来对当时的中国画进行改革。
他的艺术语言简洁明快,齐白石先生出生在社会底层,早年生活贫寒,他的诗和画明白易懂,不像以前的文人画以晦涩为深奥。
齐派艺术在20世纪的中国是成功的。
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2009年,中国水墨画走过了曲折的六十年。
从建国初期的转型、起步,到后来的意识形态统帅;从新题材的发掘、表现,到严重的政治干预;从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全球化语境的影响,到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等。
体上看,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新中国水墨画,虽几经波折,还是在发展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现、当代艺术思潮的洗礼,在全球化语境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与认同,中国画又迎来了教学、创作、交流等全面的繁荣。
对于水墨画未来的发展,我认为面临的主要是传统继承绘画艺术与吸收外来绘画艺术之间的平衡问题。
毋庸置疑,传统的技艺自然是要继承的,但是由于中国画长期以来适应着修养全面的文人雅士的余兴和趣味,不注重对画面视觉形式的发掘,在“水墨为上”的风气下放弃对绘画色彩语言的探求,忽视对各种新颖题材的开拓,津津乐道于微观笔墨技巧和小区为而不注意宏观的整体视觉效应和视觉冲击力,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视觉新鲜感。
水墨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已经走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要想再次急促上获得很大的发展的确面临很大困难。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要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艺术,西方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通过吸收不同的外来文化,产生了很多风格的流派,是优化的表现力获得了新生。
中国画的推陈出新,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由此看来,中国化的发展如能以民族精神为主导,个画种、流派之间相互交流、互补,在总结、继承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的特点,勇于开拓创新,必然生机无限,中国画已“穷途末路”的说法必将不攻自破。
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
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
(三)水墨画之美1)形象之美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小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潘天寿作品中元气淋淳的泼墨荷叶,用大面积墨汁挥泼而成,酣畅而凝重、效果整体而又有小的变化,给人以雄润、沉重、稳定的感觉。
2)笔墨之美中国画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驶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为笔墨。
笔墨二字不但代表绘画和书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种艺术境界。
笔是“因”墨是“果”,当笔法与书法相结合时,就产生了丰富的、有表现力的结果—笔墨。
3)韵味之美利用水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浓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能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运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
这迷蒙浑然的韵味,给人变化朦胧、轻松自然的视觉效果。
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
中国画表现出的空灵飘逸,虚实相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张大千泼墨荷花)4)意境之美中国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在空白、虚实关系以及色彩等方面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画的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僚绕,小路曲折蜿蜓;楼台耸立、船帆点点……使我们感受到了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那份痴情,带给我们一种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林风眠秋鹜)5)章法之美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在不同的形式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加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款”是指作者的署名,而“题”是指与绘画相关的文字、诗词等,大段题字的款识叫“长款”,仅题作者名姓的叫“穷款”,仅题姓名和年代、地点称之为“单款”或“下款”,另题馈赠者名姓、原因的叫“上款”,上下两款合称为“双款”,两款以上者称之为“多款”。
在缘刻艺术上,作者将感悟到的自然美以内的形式规律施之于印章中,将汉字书法的美与刀法表现的美、章法的美以及金石印材的质地特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为篆刻的美。
好的书法题款与篆刻印章可以为画面增添许多秀色。
6)形制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总体上分有手卷、条幅、中堂、条屏、横披、圆扇、折扇、册页、斗方、框裱等,基于古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最早供的欣赏的可移动的绘画作品是像简册和书卷一样的长条,平时卷起来存放,观看时打开,从古往左逐段欣赏,称为“卷”或“手卷”,它适合一两个席地而坐的人在案头欣赏。
随着垂足坐取代席地坐,人们的视点升高了,挂在墙上的较大的作品形制——“轴”或“立轴”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装饰美化着变高变大了的室内空间。
唐代以前的活动绘画绝大部分采用卷的形制,两宋和元代是卷、轴并重的时期,明清两代主是轴多于卷了,四幅或六幅成组的屏条是轴的变化体。
立轴条屏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之美,长卷先看局部美而后再引伸到全貌;有着悠久历史的扇面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品之一,有折扇和团扇之分,从宋元起历代都有扇面精品流传于世。
宋元时期多为圆形团扇,从明代起才有折扇。
扇面上是名家书画,扇骨多是竹或骨制品,雕刻着山水、人物,构成一件极具精美完整的艺术品、美不胜收;册页的美是把小幅画页装裱成册,是今天书藉装帧的变体,欣赏、赏玩方便随意,妙不可言;装裱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人智慧与审美,保护卷、轴作品的最好方法是装裱,中国画的装裱格外讲究,使其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上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