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d-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诸要素分析及我的创作实践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诸要素分析及我的创作实践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的诸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我的创作实践进行探讨。
首先,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在题材上多以神话传说和宫廷生活为主。
这些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神话中的神仙、妖精和动物,又有宫廷生活中的宴会、乐舞和花鸟。
这些题材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话传说的热衷,也展现了汉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盛世气象。
其次,在绘画技巧上,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动态感强烈。
绘画师通过运用线条和色彩的变化,使人物和背景互相映衬,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同时,细腻的表现手法和精巧的装饰细节也为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
画中的人物服饰华丽精致,器物装饰繁复精细,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奢侈和富裕。
而绘画师在处理光影和透视关系时的巧妙运用,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形式的探索。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受到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的启发,尝试运用其中的绘画技巧和题材元素来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的线条运用和色彩表现,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绘画的构图和细节处理,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的题材多样和丰富,也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让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综上所述,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以其独特的题材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其诸要素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在创作实践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鉴赏

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鉴赏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它以独特的舞姿、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让我们一起鉴赏这些优美的舞蹈艺术。
《梅花三弄》这是一支由中国国家大剧院舞蹈团演绎的著名古典舞作品。
它通过细腻的舞姿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的坚强和美丽,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对梅花的崇敬和赞美。
《游园惊梦》这是一支脍炙人口的古典舞作品,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表演艺术中心编创。
它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中国文学名篇《红楼梦》中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红楼梦的世界中。
《白蛇传》这是一支根据中国古代传说改编的古典舞作品,故事情节动人。
它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诠释了白蛇的仁爱和勇敢,展示了中国人对于爱情和道义的思考。
《红色娘子军》这是一支动感十足的古典舞作品,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红色娘子军的真实故事改编。
舞蹈中充满了革命热情和英勇的精神,展现了中国妇女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
《东方红》这是一支以中国革命歌曲为主题的古典舞作品,由北京舞蹈学院编创。
它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定意志和团结一致的力量。
《春之祭》这是一支由中国歌舞团演绎的古典舞作品,舞剧结合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欢乐。
它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示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红灯记》这是一支由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剧院编创的古典舞作品。
它通过舞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有关传统戏曲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黄土情》这是一支以陕北黄土地风貌为背景的古典舞作品,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表演艺术中心编创。
它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陕北人民对家乡土地的深情厚意。
《印象刘三姐》这是一支以中国云南民歌为主题的古典舞作品,由云南省舞蹈团演绎。
它通过舞蹈的方式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战马奔腾》这是一支由中国军事歌舞团编创的古典舞作品,以中国军队的战马为主题。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面潜伏》、《月儿高》、《霸王缷甲》、《海青拿天鹅》等表现浓厚的传统乐曲。
时至今天,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按演奏办法及音响效果可划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四类。
先秦时期,音乐艺术进展富强,乐器演奏与歌舞音乐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流行。
在这一时期,五声和七声音阶已产生,后经考古发觉,在乐器方面的进展已相当流行和普遍。
起源比较久远的吹管乐器,相传夏禹时期,就有一种乐器,名叫籥,后来,《诗经》中曾用到过箫、管、籥、埙、箎、笙等乐器,以至于后来的雅乐都常用这些吹管乐器,琴类的弹拔乐器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富强的高度音乐文化。
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高山流水》(后杨荫浏等人记谱)、《楚商》、《诗经》中的“风、雅、颂”等数首音乐作品。
这些乐器除大部分打击乐器和少数低音乐器之外,都是良好的独奏乐器。
如笛子、笙、唢呐、琵琶、柳琴、筝、三弦、二胡、板胡等都具有独特演奏技巧和丰盛的表现力。
但是在我国几千年来的音乐进展过程中,琴和琵琶所留传下来的曲目较为丰盛而多样,固然还有同样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韵和根基的,像戏剧、曲艺等那样典型的“中国歌剧”传统音乐。
1.礼乐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乐记》、曾侯乙墓编钟、鼓乐队的浮现,标志这一时期中国音乐艺术进展的程度。
代表本时期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这是礼乐思想的体现,也是本时期音乐审美的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
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搜集了“风、雅、颂”三类,其中雅乐向来统领着我国传统音乐的进展,雅乐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礼乐思想在音乐方面的代言者。
封建统治者利用礼乐思想长久禁锢人民的思想,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这其中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的进展也必定与之脱离不了干系,正是如此,让众多的文人艺人长久为统治阶层服务,从而冷落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充分进展。
先秦时期相传古琴也曾深得孔子的爱慕。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中国敦煌古典舞赏析

中国敦煌古典舞赏析
敦煌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源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石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敦煌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敦煌古典舞的特点是舞姿优美、动作流畅、表情丰富、气质高雅。
它的舞蹈动作多以手臂、手指、腰部和脚步为主,舞姿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敦煌古典舞的表情也非常丰富,能够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传达出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舞者的气质也是敦煌古典舞的重要特点之一,他们的仪态高雅、举止优美,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敦煌古典舞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独舞、对舞、群舞等。
其中,对舞是敦煌古典舞的代表形式之一,它通常由男女两人组成,通过舞蹈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群舞则是由多人组成,通过协调的动作和配合的音乐,展现出整个团队的力量和美感。
敦煌古典舞的音乐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常采用传统的古乐器,如琵琶、古筝、笛子等,配合舞蹈动作,营造出一种古典、优美的氛围。
同时,敦煌古典舞的音乐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观念。
敦煌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欣赏敦煌
古典舞,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传统艺术欣赏

北京的传统艺术欣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不仅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还有许多传统艺术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欣赏北京的传统艺术。
第一部分: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它起源于北京,因此被称为京剧。
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它的表演形式独特,融合了歌唱、舞蹈、话剧和功夫。
京剧的剧目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题材等。
京剧的表演非常精妙,演员通过婉转的唱腔、精彩的舞蹈和夸张的打斗动作,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京剧的服装和道具也非常讲究,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第二部分: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北京的传统艺术之一。
它使用纸或皮制作的剪影,借助灯光的照射,在白色的幕布上投影出各种形象。
皮影戏的剧情丰富多样,可以讲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等。
皮影戏的演员通常隐藏在幕布后面,通过手工操作皮影,表演出各种形象的动作和表情。
观众可以在欣赏皮影戏的同时,边听边看,领略其中的乐趣。
第三部分:丝绸之路艺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路,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形式与传统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
这些艺术形式包括丝绸织造、碑刻、壁画、音乐和舞蹈等。
北京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展示着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珍品,让人们了解并欣赏古代文明的辉煌。
第四部分:京杂技京杂技是北京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杂技、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元素。
京杂技的特点是技巧高超、动作矫健、节奏明快。
演员们通过身体的灵活运动和道具的巧妙运用,呈现出各种精彩的表演。
京杂技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京剧的精神。
总结: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从京剧的精妙表演到皮影戏的神秘幻化,从丝绸之路艺术的珍品展示到京杂技的精彩表演,都让人们感受到了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篇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篇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 ( 未在词中点明) 是暗含的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绘画美的语言色彩;写实和象征交织;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深刻的哲理《山民》;反讽和渲染作用《山民》;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迭韵,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红酥手》;词中用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淮左名都》。
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 ( 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鉴赏

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鉴赏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舞概述三、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1.《霓裳羽衣曲》2.《十面埋伏》3.《飞天》4.《黛玉葬花》5.《黄河》6.《梁祝》7.《茉莉花》8.《扇子舞》9.《天鹅湖》10.《大红灯笼高高挂》四、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正文:一、引言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艺术中的瑰宝,其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带您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典舞概述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以表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要内容,融合了武术、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蹈动作与音乐、道具、服装的协调配合,力求舞姿优美、技艺精湛,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1.《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一部具有浓郁宫廷气息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唐朝宫女们身着华丽霓裳,舞动羽衣的优美舞姿。
作品通过舞蹈展示了唐朝宫廷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昌盛。
2.《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部表现中国古代战争场面的舞蹈作品,舞蹈中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作品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
3.《飞天》《飞天》是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壁画中仙女们翩翩起舞的场景。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展示了仙女们在空中飞舞的飘逸姿态。
4.《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是一部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黛玉葬花时的悲伤情感。
舞蹈动作细腻、传神,将黛玉的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5.《黄河》《黄河》是一部表现黄河流域人民生活的舞蹈作品,舞蹈中展现了黄河儿女勤劳、勇敢、善良的品质。
作品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6.《梁祝》《梁祝》是一部根据古代传说改编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号: 201046830509
姓名:董成成
班级:电信1003班
学院:信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
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
宋代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绘画传承的基础上及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与唐代并驾齐驱的历史高峰,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本文从三个部分来阐述宋代绘画发展的多元性及其影响,宋代绘画展现出其异彩纷呈的面貌除因历代人物画发展的深厚积淀外,当时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其多元化的重要原因北宋的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所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无疑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宋代绘画向纯艺术化方向更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在其独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多样性、绘画技法的丰富性以及不同风格的美学追求题材方面,山水、花鸟等独立画科在五代的发展基础上更加成熟,但是却促进了绘画表现手段的丰富与成熟,增强了人物画的表现力,形成道释画、历史故事画、风俗画和肖像画分足而立的局面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绘画技法在前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着色表现从重彩独领天下分化为工笔渲淡技法和文人倾向的白描画法、减笔法等多种绘画手段由于绘画表现的技法和题材的多样性,就驱使绘画的审美趋势发生扩展,宋
代绘画的美学追求亦表现为写实性、
纯艺术化、注重传神表现、具有文人化的倾向其中写实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极致纯艺术化为宋代绘画的新动向传神论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优良继承文人化倾向为宋代绘画发展的创新,宋代绘画多元化发展给后世人物画的发展带来的启示与影响重点指出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不单单从技法层面吸收宋代绘画的元素,宋代绘画追求时代的精神,也是影响现代中国绘画发展趋势的因素宋代兼容并包的审美观念也影响着当代绘画的发展,色彩的高度表现力、技法上的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吸收外来表现技术和手段的发展模式都能从宋代绘画的发展上找到其雏形,宋代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呈多元化趋势向高度成熟发展,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宋代,政府组织建立了皇家画院。
根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曾亲自主持画院,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推崇与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两宋宫廷画院都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
宫廷画师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
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有一段时间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
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规律。
当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时,宋代一些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倡导文人画运动。
文人运动以苏轼为核心。
他提出“士人画”这一概念,系统的阐释了文人画理论,提出要将文人画家与画工区别对待,积极鼓励文化积淀深厚的文人加入到绘画创作中来。
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极力推崇王维的画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另一方面,文人画理论很快得到了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的宋徽宗的赞赏,并有宋徽宗将其推展全国性的绘画规范。
文人画的迅速、顺利的开展不能说不得益于宋代有一个皇帝画家——宋徽宗。
据记载,为推展文人画运动,宋徽宗亲选宫廷画师的考试题目。
由以往的看事物作画,求画作的逼真,改为以诗作画。
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让全国的学画、作画风气为之一变。
从此画家开始追求人文精神的提高,人文关怀的培养。
南宋被史学家成为南宋的继续,绘画上也不例外,文人画在南宋仍得到了较好的鼓励与发展。
宋代开始画家开始抽调画中的缤纷色彩,而进行以墨为主的创作。
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
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
一反面,放弃色彩,只保留最基本最经典的墨色,还原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看到的是最自然的状态。
这一点正是对中国文化中“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的继承。
另一方面,没有外在缤纷色彩的渲染与修饰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注重对内心的征服,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极强的人文关怀。
这正是文人画运动的必然产物。
另外,这一点与中国画中大片的留白一起,实现了中国画家追求的永恒。
没有色彩涂抹、占据,仅用计白当黑凝练的笔法将对象的轮廓作于画上,永远不用担心季节的交替,时间的流转,让画作失去意义。
南宋著名画家米友仁(米芾之子)《潇湘图》就是典型代表。
画中大片的留白与浅色的流云一起构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绝佳意境,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是宋代绘画对中国画的又一大贡献,同时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最显著的特征。
这一点与苏轼等人推崇的王维境界密不可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由于宋代画家有普通画匠扩展到更具人文关怀得士大夫一族,观景题诗,书发强烈情感,已非难事。
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
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
另外梯子本身也是彰显书法艺术魅力的过程,画家漂亮的书法与高超的绘画技艺相得益彰,给人以无尽的美感与享受,更增添了中国画的文化积淀。
题字的内容与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观画者通过题字既可见景生情,又可抒发胸怀,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更有甚者可以引导观画者以画为桥梁,生发开去,另拓天地,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
这正是中国画魅力值所在。
宋徽宗的就是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画风运用的非常好的一个典型代表。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国画重在达意,要么表达作者最自然对社会的的强烈感情,要么借物喻人,表现个人情操志向。
这一点在文人画运动兴起后尤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讲展。
如文人多以梅兰竹菊入画,表达自己高尚的追求,与忠贞的节操。
这也正与宋代追求的内心的沉静,内心的征服相契合。
另外中国画不受透视规律束缚,也是为了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
景为情设,以景传情。
所以画家兼具诗人的品质讲究气韵、追求意境。
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以达到画家追求的永恒与本征,正如王羲之所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画作的“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
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以中国的价值观来看,也是毫无意义的。
至于形,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
有神无形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优秀的中国画是形神兼备,缺一不可的。
宋代作为我国美术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以其鲜明的特性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让中国画独具魅力,在世界美术史上熠熠闪光。
敬爱的老师:感谢您一学期的教导让我对中国美术史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文章中的观点很不成熟,有些甚至可能是错的,我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归纳与总结,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