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__高效液相色谱实验(3.7)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实验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用于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化学样品的分析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在实验室中,HPLC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HPLC的实验原理、步骤及关键技术。
一、实验原理HPLC的原理是将混合物通过高压注射,经过固定相柱进行分离。
在HPLC中,固定相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根据样品之间的化学性质选择不同的固定相柱,如反相柱、离子交换柱、手性柱等。
在HPLC实验中,样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样,一种是自动进样器,另一种是手动进样。
进样器将样品注入进样站点后,通过高压泵将样品推入柱子中,样品在柱子中分离后,被通过光学检测器检测,进而得到分离的结果。
二、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需要进行分析的物质样品,将其溶解或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2.选择柱子: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相柱。
例如,如果样品是极性的,则选择反相柱。
3.设定实验条件:根据样品的特征和实验需求,设置高压泵的流速、检测器、柱温等参数。
4.样品进样:将样品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进行进样。
5.柱子分离:开启高压泵,将样品推入柱子中。
样品将在柱子中根据化学性质进行分离。
6.数据检测和记录:通过光学检测器检测样品的峰值,并记录分离结果。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7.清洗和重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HPLC仪器进行清洗和重置,以便下次使用。
三、关键技术1.换柱: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柱子需要定期更换。
柱子的寿命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和使用情况。
2.校准标准品:在实验中使用标准品校准HPLC仪器,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优化实验条件:通过改变流速、温度、柱子等实验条件,可以优化分离效果。
4.检测器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测器,例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5.数据分析:使用HPLC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和保存分析报告。
四、实验安全1.注意个人防护:在操作HPLC仪器时,应佩戴安全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涡流扩散和传质阻抗。
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液分配色谱法,固定相几乎全是化学键合硅胶,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等。
(二)塔板理论:塔板理论方程式(高斯方程式):理论塔板式数:理论塔板高度:(三)速率理论: h=a+b/u+cu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1、涡流扩散 2、纵向扩散 3、传质阻抗二、气相色谱仪:(1)色谱柱:固定相与柱管组成。
填充柱、毛细管柱;分配柱、吸附柱(2)紧固液:低沸点的液体,操作方式下为液态。
甲基硅油、聚乙二醇等选择原则:按相似性、按主要差别、按麦氏差别选择。
(3)载体: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微粒(4)毛细管色谱柱:开管型、填充型(5)检测器:1、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捉检测器2、质量型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中国药典对气相色谱规定:除检测器种类、紧固液品种及特定选定的色谱柱材料严禁任一修改外,其他均可适度发生改变,色谱图于30min内记录完。
第四节高效液相色谱法1、基本原理: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就是涡流蔓延和传质电阻。
分类:1、液固吸附色谱法: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
2、液——液分配色谱法:紧固二者几乎全系列就是化学键再分硅胶,又称化学键再分相色谱法。
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2又分: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正相色谱法:流动二者极性大于紧固二者极性的色谱法。
用作拆分溶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作所含相同官能团物质的拆分。
极性强组分先流入反相色谱法:……………大于……………………… 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2、高效率液相色谱仪:1、高压输液泵2、色谱柱3、进样阀4、检测器:紫外稀释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热法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中国药典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更改外,其余均可适当改变,色谱图于20min内记录完毕。
第五节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和定量分析方法一、系统适用性试验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2、分离度:应大于1.53、重复性3、拖尾声因子:0.95-1.05之间二、定量测定法:1、内标法加较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2、外标法测量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3、加较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较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实验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目的要求]1、了解仪器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2、掌握样品、流动相的处理,仪器维护等基本知识。
3、学会简单样品的分析操作过程。
[基本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主色谱分离技术,在基本理论方面与气相色谱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差别。
与气相色谱相比,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强,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可以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液相色谱根据固定向的性质可分为吸附色谱、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大小排阻色谱。
其中反相键合相色谱应用最广,键合相色谱法是将类似于气相色谱中固定液的液体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从而形成固定相。
若采用极性键合相、非极性流动相,则称为正相色谱;采用非极性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色谱。
这种分离的保留值大小,主要决定于组分分子与键合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反相键合相色谱采用醇-水或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纯水廉价易得,紫外吸收小,在纯水中添加各种物质可改变流动相选择性。
使用最广泛的反相键合相是十八烷基键合相,即让十八烷基(C18H37―)键合到硅胶表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碳十八柱。
[仪器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储液器、高压泵、自动进样器、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工作站)、过滤装置待测样品(浓度约100 ppm)、甲醇、二次水[实验步骤]1、仪器使用前的准备工作(1)样品与流动相的处理配好的溶液需要用0.45 μm的一次性过滤膜过滤。
纯有机相或含一定比便例有机相的就要用有机系的滤膜,水相或缓冲盐的就要用水系滤膜。
水、甲醇等过滤后即可使用;水放置一天以上需重新过滤或换新鲜的水。
含稳定剂的流动相需经过特殊处理,或使用色谱纯的流动相。
(2)更换泵头里清洗瓶中的清洗液流动相不同,清洗液也不同,如果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系,可以用50%的甲醇;如果流动相含有电解质,通常用95%去离子水甚至高纯水。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导言: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HPLC技术对某种药物样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实验方法:1. 仪器设备:HPLC仪、色谱柱、样品溶液、流动相、检测器等。
2. 实验步骤:a. 样品制备:将药物样品粉末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
b. 色谱柱准备: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进行柱平衡处理。
c. 流动相制备: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组成,并进行气泡排除和气体除湿处理。
d. 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要求,设置适当的流速、温度、检测波长等参数。
e. 样品注射: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注射器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
f. 数据采集:通过检测器采集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峰值信号,并记录相关数据。
g. 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峰面积计算、峰高度计算等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HPLC技术对药物样品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样品在色谱柱中产生了明确的峰值信号,峰形对称且峰高度适中。
2. 根据峰面积计算,得到了样品的浓度为X mg/mL。
3. 通过与标准品的比对,确认了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讨论:1. 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优势:a. 高灵敏度:HPLC技术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物质,对于药物分析中微量成分的检测非常重要。
b. 高选择性: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色谱柱的特性,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c. 高分辨率:HPLC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样品中的各个成分,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
d. 自动化程度高:HPLC仪器配备了自动进样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实验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处理,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2.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a.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误差:药物样品的溶解度、稳定性等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的苯酚及α-萘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的苯酚和α-萘酚一、实验目的1、了解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初步学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测定水体中的苯酚及α-萘酚。
二、实验原理1、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溶于流动相中的各待测组分经过色谱柱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收、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达到分离的目的,又称色层法、层析法。
2、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四个系统即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正是根据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关系,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测物所含有的物质。
3、苯酚及α-萘酚的分离原理及标准溶液准备对于一些组分比较简单的已知范围的混合物,或无已知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保留值定性。
保留值的大小取决于分配系数之比,即与组分的性质、固定液的性质及柱温有关,与固定液的用量、柱长、流速及填充情况无关。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用对照品配成不同浓度的对照液,定量进样,用峰面积或峰高对对照品的量(或浓度)做校正曲线,求回归方程,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分析试样,计算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校正曲线法。
通常截距近似为零,若截距较大,说明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本实验,苯酚的波长为270nm,α-萘酚的波长为295nm。
使得两种物质的吸收峰达最大值,最终选定在254nm条件下。
分别配置单样和混合液浓度为100mg/L、80mg/L、60mg/L、40 mg/L、20mg/L标准溶液,分别进样,记录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用于定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给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以及对不同成分的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它利用高压泵将样品溶液以高压送入色谱柱,通过与填料相互作用而进行分离。
在色谱柱中,不同成分将因其在填料中的亲和力不同而被分离开来。
通过检测器检测各个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混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过滤处理。
2. 色谱柱准备,连接色谱柱,并进行平衡处理。
3. 仪器调试,将色谱仪的流动相、检测器等参数进行调试。
4. 样品进样,将处理好的样品通过自动进样器送入色谱柱。
5. 数据采集,通过色谱仪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6. 数据分析,根据色谱图进行各组分的峰识别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对给定的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和定量分析。
得到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峰面积和峰高,并通过标准曲线进行了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的色谱分离效果良好,各组分分离度高,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木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了色谱柱的选择和调试、样品的制备和进样、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基本步骤。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操作技术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文献。
1. Skoog, D. A., Holler, F. J., & Crouch, S. R. (2017).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Cengage Learning.2. Snyder, L. R., Kirkland, J. J., & Glajch, J. L. (2011). Practical HPLC method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以上就是本次高效液相色谱实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基于溶液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HPLC技术,分离和鉴定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并探究其分离机制。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取一定比例的复杂混合物样品,将其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得到均匀的样品溶液。
2. 色谱柱选择:根据样品性质和分离目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填料。
3. 流动相选择:根据样品溶解度和分离效果,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组成和pH值。
4. 色谱条件设置:设置适当的进样量、流速和温度等参数,优化分析条件。
5. 样品进样:通过自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
6. 梯度洗脱:通过调节流动相组成或浓度梯度,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7. 检测器选择:根据样品性质和目标化合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8. 数据分析:利用色谱软件分析检测到的信号,得到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等参数。
实验结果:本实验以植物提取物为样品,以色谱柱A为分离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在室温下进行HPLC分析。
优化的分析条件为:进样量为10 μL、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
在色谱图中,观察到多个峰出现,对比标准品峰的保留时间和UV-Vis吸收谱与该峰相似度,结合质谱分析,成功鉴定了4种化合物:峰1为黄酮类化合物,峰2为苯丙素类化合物,峰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峰4为酚类化合物。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到HPLC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首先,HPLC可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高效、准确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为后续鉴定提供了重要数据。
其次,HPLC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且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样品。
此外,优化实验条件对提高分析效果至关重要,需要通过不断试验和调整,找到最佳条件。
然而,HPLC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HPLC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耗材相对昂贵,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
其次,样品制备和前处理过程可能引入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实验报告

篇一: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 2 学习液相色谱的基本构造及原理3 掌握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能够通过hplc分离测定来对目标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二、实验原理液相色谱法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吸附或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质量交换,使溶质间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放大的效果,达到分离分析和测定的目的。
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分离不可挥发而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物质或受热后不稳定的物质,这类物质在已知化合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确定了液相色谱在应用领域中的地位。
高效液相色谱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更多适用于分析中、高分子量、高沸点及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
80%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目前以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业、环境检测、石油化工等行业。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高效液相色谱至少包括输液系统、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
1 输液系统:包括贮液及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和梯度洗脱装置。
贮液装置用于存贮足够量、符合hplc要求的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颗粒比较小,通过柱子的流动相受到的流动阻力很大,因此需要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2 进样系统:将待测的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的装置。
液相色谱进样装置需要满足重复性好、死体积小、保证柱中心进样、进样时引起的流量波动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多项要求。
进样系统包括取样、进样两项功能。
3 分离柱: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是对色谱柱的一般要求。
商品化的hplc微粒填料,如硅胶和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等的粒度通常在3μm、5μm、7μm、以及10μ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高压液相色谱系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岛津液相色谱仪的整套装置、工作原理、工作流程;会较熟练操作和使用LC Solution工作站。
2.掌握外标法测定植物胡萝卜素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相色谱法就是同一时刻进入色谱柱中的各组分,由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溶解、吸附、渗透或离子交换等作用的不同,随流动相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次)地分配过程,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具有微小差别的各组分,产生了保留能力明显差异的效果,进而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后,彼此分离开来,最后按顺序流出色谱柱而进入信号检测器,在记录仪上或色谱数据机上显示出各组分的色谱行为和谱峰数值。
测定各组分在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或保留距离),可直接进行组分的定性;测量各峰的峰面积,即可作为定量测定的参数,采用工作曲线法(即外标法)测定相应组分的含量。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图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实现液相色谱分离分析过程的装置,如上图所示。
贮液器中存贮的载液(用作流动相的液体常需除气)经过过滤后由高压泵输送到色谱柱入口(当采用梯度洗脱时,一般需用双泵系统来完成输送)。
样品由进样器注入载液系统,而后送到色谱柱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由检测器检测,输出信号供给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
如果需收集馏分作进一步分析,则在色谱柱出口将样品馏分收集起来,对于非破坏型检测器,可直接收集通过检测器后的流出液。
其中输液泵,色谱柱及检测器是仪器的关键部件。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液相色谱仪(岛津公司)
2)微量注射器、容量瓶等
2.试剂
甲醇(色谱纯)、二次蒸馏水、胡萝卜素、异丙醇、乙腈
四、实验条件
UV检测器:280nm
流动相:乙腈:醇=4:1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 μl
柱温:25
五、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基本构成、流动相的流路系统;熟悉仪器的基本操作
2.配制测定溶液各取200ul胡萝卜素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于2ml试管中混合。
3.开启电脑及色谱仪各部分,等系统稳定后准备使用。
4.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20.0 μL溶液,注射入进样口。
注意不要将气泡抽入针筒。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以内标法确定样品的浓度。
六、思考题
1.如何快速建立未知物的液相色谱方法?一般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如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2.哪些条件会影响浓度测定值的准确性?
3. 与气相色谱法比较,液相色谱法有那些优点?
附:HPLC操作程序
开机:
检查流动相开启检测器、柱温箱、泵LC-10AT B 电源开泵LC-10AT A电源(因为有记忆功能,自动记忆已开启的部件)开启电脑进入LC Solution软件Anlysis 1 系统配置:选择所有已经开启的元件型号,进入右边的栏目后,按“确定”(或者用Auto Configuration健自动配置)参数设置:设置pump的流速;检测器波长;柱温箱温度,设样品采集时间(Data acquisition time);如果是时间程序就设置程序Download 保存Method file Instrument On 待柱温箱温度稳定后出现Ready 就可进样Single start Data file保存按OK
关机:
柱子清洗:用100%甲醇流动20~30min, 用甲醇清洗加样器六通阀按Instrument On关闭系统
退出LC Solution系统关LC-10AT A电源
关其它元件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