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描写手法
描写方法等的辨析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描写分类: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1.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2.环境描写又分为:①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②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什么是描写方法

什么是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是指通过用文字详细表达事物的外貌、形状、颜色、质地、声音、气味、味道、动作、情感等方面的特征,以便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所描写事物的形态和内涵。
描写方法可以通过细腻的描绘、比喻手法、对比手法、排比手法、象征手法、修辞手法等方式来进行。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
1.细腻描写:通过对事物细节的刻画和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和生动。
比如描写一个花园时,可以描写花朵的颜色、形状、香气、细腻的纹路等细节,以便读者能够感受到花园的美丽和宁静。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比如用“他的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湖水”来描写一个人的眼睛,表达其明亮和清澈的特点。
3.对比手法:通过对两个相似或相反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对比黑夜和白昼的对比,可以揭示黑夜的寂静和白昼的喧嚣。
4.排比手法: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增加描述的力度和效果。
比如“他是善良的、勇敢的、聪明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
5.象征手法:通过把事物转化为某种象征或符号,以达到隐喻或象征的目的。
比如用风雨来象征困难和挫折,表达一个人经
历困难后变得更加坚强。
6.修辞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和有趣。
比如用“流云若羊群,草地似海洋”来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和有感染力。
“描写”手法专题解读与赏析

调动感官引发共鸣──“描写”手法专题解读与赏析山东临沭郭学堂郭玉金【概念阐释】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形象性、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神态、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的一种写作手法。
如果把叙述比作搭骨架,那么描写就是添血肉。
写文章,只有通过恰当描写,才能做到“活灵活现”、“维妙维肖”的效果。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道:“文之有描写,犹画者之描写人容也。
容貌毫发不肖,不得谓之工……故文章最重描写,而最难者亦无如描写也。
”描写按描写的对象分为:1、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服饰、姿态、气派的描写。
行动描写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思想的直接体现。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又分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气氛、传达感情等作用。
3、场面描写是对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景物描写不同,它是“动态”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能为人物展示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4、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描写还可以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等。
【技法讲解】一、人物描写(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的手法。
要点提示: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不必逢人就写肖像。
第二、写肖像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鲁迅告诉我们,要会“画眼睛”。
这里的“画眼睛“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是描写人物的眼睛。
描写手法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 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
(一)按内容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 :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
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 灵的脸蛋。
2、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
(二)按叙述分: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细节描写。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 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 节的细致描写。
这一世我觉得没有白来,因为会见了母亲。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
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
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 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 :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种厌恶的神情出现在脸上。
作用: 运用了……描写,写出了……(特点),表现了……(主题),使人物 形象更生动、更丰满。
描写手法的种类

描写手法的种类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情感等。
而描写手法则是实现描写的手段,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下面将按照不同的类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描写手法。
1.视觉描写视觉描写是最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外貌、形态、颜色等方面的描绘,让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
例如,小说《红楼梦》中对宝玉的描写:“宝玉生得眉清目秀,端正秀雅,眼光如电,面如凝脂,唇若涂脂,身材矫健,体态轻盈,举止高雅,言谈举止,无不透出一股清雅之气。
”这段描写通过对宝玉的外貌特征的描绘,让读者对宝玉的形象有了直观的印象。
2.听觉描写听觉描写是通过对声音、音乐等方面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听觉上的感受。
例如,小说《骆驼祥子》中对火车的描写:“火车呼啸着开过来了,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像一头猛兽,像一阵狂风,像一股洪水,像一片黑云,像一支军队,像一群鬼怪。
”这段描写通过对火车声音的描绘,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听觉感受。
3.嗅觉描写嗅觉描写是通过对气味、香味等方面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嗅觉上的感受。
例如,小说《围城》中对烤鸭的描写:“烤鸭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这段描写通过对烤鸭香味的描绘,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嗅觉感受。
4.触觉描写触觉描写是通过对物体的质感、温度等方面的描绘,让读者产生触觉上的感受。
例如,小说《活着》中对冰冷的描写:“他的手冰凉冰凉的,像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样。
”这段描写通过对手的质感的描绘,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触觉感受。
5.味觉描写味觉描写是通过对食物的味道、口感等方面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味觉上的感受。
例如,小说《红楼梦》中对糕点的描写:“糕点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
”这段描写通过对糕点的味道和口感的描绘,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味觉感受。
总之,描写手法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而不同的描写手法可以让读者产生不同的感受,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什么是描写手法

什么是描写手法什么是描写手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手法定义: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各种描写手法介绍一、细描与白描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三、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分为反衬和正衬。
四、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性格(4)写景推动情节发展。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五、物体描写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
五大写作手法

五大写作手法五大写作手法是指描写、叙事、议论、夸张和对比。
在写作中,不同的手法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展示不同的观点或者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大写作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一、描写描写是通过对事物的形象、色彩、声音、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以达到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感和鲜活感的效果。
描写可以通过用词生动形象,运用具体的细节和感官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事物。
例如,当描写一个美丽的夏日花园时,可以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如“郁郁葱葱的绿叶”、“绽放着五彩斑斓的花朵”、“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和生机。
二、叙事叙事是通过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叙事可以通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手法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
例如,当叙述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他从小到大的经历和成长的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展示出故事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议论议论是通过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达到说服读者的效果。
议论可以通过列举事实、举例说明、引用专家观点、运用逻辑推理等手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驳斥其他观点。
例如,当议论一个社会问题时,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调查数据、列举实际案例、引用专家的观点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和对反方观点的驳斥,使读者认同自己的观点。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描写进行夸张和夸大,以达到强调事物特点、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夸张可以通过夸大形象、放大细节、夸张说法等手法来表达。
例如,当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可以夸大其特征,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他的声音震耳欲聋”等,通过夸张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五、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达到强调某个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
描写方法分类

描写方法分类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定义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为此奋斗了!5.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是 [1] 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五觉顾名思义分别为:视觉描写触觉描写嗅觉描写味觉描写听觉描写按叙述分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描写手法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手法定义: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各种描写手法介绍
一、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三、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分为反衬和
正衬。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性格(4)写景推动情节发展。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五、物体描写
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
这种物体描写,也称为“状物”。
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摹形”就是要逼真地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
既抓住物体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物体的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
“传神”就是要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使描摹的物体具有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或联想,或启迪。
景物描写手法
一、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二、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三、绘形绘声绘色
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四、细描白描
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五、多个角度顺序结合
苏轼在《题西林壁》诗中写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同一景物,观察点不同,获得的印象就不一样。
同是庐山,由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的观察角度,呈现的景物姿态以及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可以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去描写,将景物真切再现,富有立体感,做到绘形绘声又绘色,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妙。
如《荷塘月色》描写月色下的荷花时,从视觉上看到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从嗅觉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里尤其是最后一句还用上了“通感”的修辞,让这个句子有着独特的韵味。
六、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七、多种修辞结合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看:
1.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
以“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达出惜春之情。
2.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用对偶,有音乐之美;用拟人,不仅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幽静,而且渲染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浓郁的书卷气。
3.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用博喻刻画白妞的眼睛:“秋水”见其清澈纯净,“寒星”见其晶莹明亮,“宝珠”见其圆润光泽,“水银”见其黑白分明、水灵生动。
这双眼睛真是顾盼传情,美丽动人。
4.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张潮《幽梦影》)
运用排比,列举一连串悦耳之声,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荡。
5.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同上)
以赏月喻读书,表达读书所获与阅历相关的道理,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