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第六节 脑卒中
2020年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笔记整理4:第四章:常见慢性病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1.慢性病特点:①病因复杂:与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人为因素);②起病隐匿,潜伏期长,没有明确时间;③病程较长(功能进行性受损);④难以治愈(病程不可逆转),药物、生活方式难治愈;⑤预后较差,致残致死率高;⑥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
多选考题;若单选考题,不属于慢性病特点→发病以遗传因素为主。
不属于“身心疾病”范畴的:病毒性肝炎、肺结核2.我国慢性病流行现状:①我国城镇居民占死亡原因首位→癌症;肺癌发病率第一位;女性乳腺癌第一位;②位列城乡死亡前四位: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③恶性肿瘤死亡前五位: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④我国食管癌和宫颈癌发病率目前是下降趋势。
⑤综合考虑死亡和患病,使用残疾调整健康生命年测量,慢性病在总的DALY损失中占比为:72%。
3.慢性病危险因素是多向协调作用:①一因多果;②一果多因;③多因多果;④互为因果。
4.慢性病危险因素:1)不可改变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空气污染)2) 可改变的: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心理精神。
3)中间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肥胖;(是可改变因素的结果,是疾病的原因)。
2)和3)是可干预性的。
(1)吸烟: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癌症、、COPD、消化系统疾病。
(跟糖尿病无关)(2)过量饮酒:与肝脏、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
(跟糖尿病、冠心病、COPD无关)(3)不合理膳食:包括脂肪、盐、油摄入过多;总热能摄入过多;膳食纤维、维生素摄入不足。
充足、平衡营养素(食物种类、数量)(4)缺乏身体活动:包括身体活动不足、体育锻炼少、久坐不动。
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骨质疏松、超重肥胖有关。
(5)其他因素:不良心理精神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水、空气、土壤和食物污染)。
(6)高血压:≥140/90和(或),正常<120/80,高值≥120-139/80-89,危象≥200/120。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第四章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四章常见慢性病第一节概述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表现为一种疾病长期持续存在的状态,其主要特点包括:1)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2)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疾病时间;3)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4)难以治愈,疾病一旦发生表现为不可逆转,很难彻底治愈;5)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
2、慢病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中间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
可改变危险因素得不到控制,就会演变为中间危险因素,导致各种慢性病。
第二节恶性肿瘤1、恶性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某些细胞丧失了正常调控,出现无节制地生长和异常分化,并发生局部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
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白血病。
到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前10位: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甲状腺癌。
2、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大体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
少数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和先天性因素有关,但大多数恶性肿瘤主要和后天环境及个人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我国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1)吸烟,是多种恶性肿瘤主要和重要的危险因素;2)乙型肝炎病毒和其他病毒感染,HB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
其他有关的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巨细胞病毒与卡波西肉瘤,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3)膳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多和身体活动不足引起的肥胖和多种恶性肿瘤有关;4)职业危害,有些职业性接触的化学物具有致癌性;5)其他环境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等。
C--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培训讲稿(1-4章)

(一)临床表现
1.45岁以上
2.慢性手脚麻木
3.力弱
4.行走不稳
5.头痛
6.头晕
7.有卒中史
(二)查体
1.两侧上臂血压比较
2.心律、房颤
3.颈动脉听诊
4.两侧桡动脉波动比较
5.测血糖
6.心电图
(三)分类
1.半年新发卒中史——2分
2.半年有过TIA——2分
3.心衰——1分
4.糖尿病——1分
4.突然眩晕+复视
5.突然走路摇晃伴头晕
6.突然一只眼睛视物模糊
7.突然剧烈头痛
(二)查体所见
PSS(拉派斯)评估:急性脑卒中院前诊断评估量表
2.意识:淡漠,嗜睡,昏迷,抽搐
3.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射迟钝
4.血压:高,低
5.心电图:心脏病,房颤
6.呼吸:快慢,衰竭,陈施式呼吸
7.血糖:高,低
复查结果 □正常 □内膜______ □斑块______ □狭窄______ 复查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备注
附表5-8
天津市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汇总统计表
日期
应查人数
实查人数
筛查率%
正常人数
异常人数
检出率%
异常分类
备注
合计
内膜增厚
斑块形成
管腔狭窄
小计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会诊医院: 科室: 医师: 会诊日期: 年 月 日
第二章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第一节脑卒中病例初诊流程
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病(15-20分)第一节概述(一)慢性病的概念和致病危险因素1.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时也简称为“慢性病”或“慢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不能自愈,目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2.主要特点包括:(1)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2)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患病时间;(3)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4)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5)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二)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宿主危险因素。
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不合理膳食、吸烟和体力活动不足,其次是病原体感染、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1.基于健康管理的慢性病风险因素:(1)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疾病史、家族史。
(2)可改变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其他因素-精神、环境等(环境是否可改根据题意决定)。
(3)中间危险因素(可改):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
(二)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吸烟:可引起心脑血管病、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唇癌、口腔癌、咽癌、喉癌、胰腺癌,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过量饮酒:与癌症、肝脏疾患、心血管疾病有关;酗酒可以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
(3)不合理膳食:①脂肪摄入量超过80g, 发生乳腺癌、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②维生素A含量低与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以及皮肤癌、膀胱癌的多发有关;③纤维素摄入量不足可致结肠癌、直肠癌等;④饮食总热量过多:是肥胖最主要的原因,而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
健康管理师 慢性病知识总结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一、概述1.慢性病的主要特点病因复杂、潜伏期较长、病程较长、难以治愈、预后较差2.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2012年死亡占85%(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和心脏病位于前4位)、70岁前死亡占45%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3.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变的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称作为中间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4.主要社会危害危害居民健康、加重经济负担二、恶性肿瘤1.流行现状肺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2009和2015年发病率前十位2.危险因素吸烟、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HBV)、膳食营养因素、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3.筛查和早期诊断肺、乳腺、宫颈、乙型肝的诊断方法三、高血压1.流行病学2.高血压的诊断(1)高血压的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标准: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种类:—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隐性高血压以上种类的判断标准和方法需了解(2)血压测量标准方法—诊室血压测量方法—自测血压—动态血压(3)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超重肥胖—饮酒—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心理、高脂血症)四、2型糖尿病1.分类(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2.判断标准——WHO糖尿病诊断标准OGTT实验(糖耐量实验):空腹喝75g葡萄糖,正常2小时下降血糖,患者则为上升ADA指南已将HbA1c(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流行病学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IGR—糖调节受损)、流行病学特点4.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肥胖、身体活动不足、早期营养、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副钥匙、心血管疾病史)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1.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慢性冠脉病: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绞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典型心绞痛特点2.冠心病的流行病学3.危险因素六、脑卒中(俗称中风)1.临床表现和诊断—脑梗死(缺血缺氧)发病机制的类型、临床特征—脑出血(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床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诊断方法2.流行病学3.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肥胖—其他危险因素(6个)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定义、肺气肿定义1.临床表现的诊断——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全身性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肺功能检查、胸部X检查、血气检查——诊断2.危险因素—个体因素——机体某些基因(遗传)—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八、其他常见慢性病1.超重或肥胖——超重概念及判断标准——主要原因(遗传、饮食、运动、其他因素)2.骨质疏松症——定义及判断标准——危险因素3.口腔健康——判断标准: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没有口腔疾病——具备要素:p89——主要危害: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早产和低体重儿、其他疾病影响。
2024年健康管理师理论考试100题及答案

2024年健康管理师理论考试100题及答案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健康管理主要目标的是()。
A.完善健康和福利,减少健康危险因素B.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易患疾病早期诊断C.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D.增加临床效用效率,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疾病E.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一章健康管理理论第一节概述。
健康管理目标包括:①完善健康和福利;②减少疾病危险因素;③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④易患疾病早期诊断;⑤增加临床效用效率;⑥避免可以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⑦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⑧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C 选项为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不是健康管理的内容,因此C选项错误。
2.李先生,50岁,已婚,经商。
身高180cm,体重100kg,血压160/92mmHg,总胆固醇7.8mmol/L,饮食偏咸,爱吃油条,油炸食品,红烧肉等,烟龄三十余年,喜欢喝酒经常应酬,热爱户外运动。
最近生意竞争激烈感觉心理压力大,无其他病史。
对李先生健康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他应该注意的易患疾病不包括()。
A.COPDB.糖尿病C.脑卒中D.冠心病E.精神分裂症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四章常见慢性病。
根据该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其BMI为30.9kg/m²,属于肥胖;血压160/92mmHg属于2级高血压,总胆固醇正常值是<5.2mmol/L,本题总胆固醇7.8mmol/L偏高,饮食偏咸,爱吃油条,油炸食品,红烧肉等,喜欢喝酒,提示其患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风险较高;烟龄30余年,提示其患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较高。
虽然该患者最近生意竞争激烈,感觉心理压力大,但不一定会患精神分裂症。
3.一般情况下,病人应该选择的首诊医院是()。
A.大医院B.专科医院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D.教学医院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第三节居民健康档案概述。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分享防控经验和最 佳实践。
02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 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 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 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 性高血压占95%以上,继发 性高血压比例较小。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病因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 等都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的诊断
通过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诊 断。
结直肠癌的症状
早期结直肠癌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 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痛、便血、大 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结直肠癌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
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和改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
要点一
总结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 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通常与过敏有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 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通常与过敏有关。患者可能 会出现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且多在夜间和清晨发作。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改 善生活质量。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等。
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 状不明显,常见症状有头痛、 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 悸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 盐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 防和控制高血压。
冠心病
冠心病定义
第四章-脑卒中

第四章:第六节脑卒中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古代中医对“中风”的描述有很多类似之处,因而在我国,又常将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或“中风”。
我国1995年将脑血管病分为10类,其中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基本病变都在血管系统,又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故在预防医学中,常将脑卒中和冠心病归入“心脑血管病”,或称为“心血管病”。
一、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一)脑梗死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根据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主要有:①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③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发病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以排除脑出血;发病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临床特点:①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②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头颅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
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脑出血CT扫描示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啥都不背这个也得背)
第六节脑卒中
概念:(了解一下)
中俗称为“脑中风”或“中风”。
我国1995年将脑血管病分为10类,其中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病率最高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基本病变都在血管系统,又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因此,在预防医学中,常将脑卒中和冠心病归入“心脑血管病”,或称为“心血管病”。
(一)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脑梗死
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特征:①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③临床表现
状。
诊断方法: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在发病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
通)
2.脑出血
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3.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念: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诊断方法: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重点)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
2.心脏病: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两倍以上。
心房纤颤(都是血管发生病变)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3.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两倍。
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
4.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5.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包括被动吸烟。
6.饮酒:酒精摄入量和出血性脑卒(不是脑梗)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
酒精可能通
量等。
7.颈动脉狭窄: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狭窄程度为60%~99%的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2%。
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例:男性肥胖,腰围98,BMI28他患(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增加)
9.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等。
(简单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