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税收与收入分配
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

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对收入分配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探讨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分析税制设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税制实现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
税收政策的基本概念税收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针对个人和企业征收各种税收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措施。
它涵盖了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等多个方面。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国家的税收政策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以满足国家财政需求和促进社会公平。
因此,税收政策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税种与税率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税种设置上往往有所不同。
税率是指对应税基征收的比例,不同类型的税有不同的税率制度,例如累进制与比例制。
累进制意味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适用的边际税率也随之提高,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高收入群体的再分配。
征收方式征收方式是指政府对各类税款征集的方法,包括自报、自缴和代扣代缴等。
这些方式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负担,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分配。
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收入分配并不是静态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情况、财富分布、政府政策等。
在经济学中,收入分配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要素市场理论要素市场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在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决定了其价格,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收入分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各个要素的收入是由其边际产出所决定:边际产出越高,其相应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这个过程往往导致了一种“赢家通吃”的现象,也就是高技能、高教育水平的人群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而低技能劳动力则可能面临收入低下的问题。
社会公平理论社会公平理论关注的是资源和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
从这一角度来看,一些群体(如低收入者、弱势群体)往往在市场机制下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政策干预来改善他们的处境。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第14章

第十四章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财政政策属于宏观调控手段。
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6、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7、我国货币政策和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9、财政政策的类型: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政策。
10、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一是累进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二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1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一定的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12、对于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政策有如下组合:“双松”搭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当经济中出现严重通货紧缩时可以采取这种政策组合。
).“双紧”搭配类型――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当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可以采取这种政策组合。
)“松紧”搭配类型――(1)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2)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但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大量的财政赤字。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十四章 税收制度

1、税制要素:(1)课税对象(征收对象):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①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②税目: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③计税依据: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和计税数量。
(2)税率:是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税的税额的比例或标准,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
2、税收分类:(1)按征税对象的不同:①流转税(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②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③财产税(收入弹性小,无资源配置功能):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④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⑤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按计量标准的不同:①从价税:增值税等。
②从量税: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税目,资源税等。
(3)按税收与价格关系的不同:①价内税:消费税等。
②价外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的各环节。
(4)按税负能否转嫁:①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②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的不同:①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②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③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流转税:(1)主要特点:课征普遍;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与成本和费用和经营管理水平无关;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
(2)增值税:①特点: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②类型:消费型(目前实施,体现鼓励投资政策、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中所含税款)、收入型、生产型。
③税率:13%、9%、6%、0%。
税法-第14章企业所得税法

第十四章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企业所得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基本规范,是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论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
由于历史原因,在1991年4月9日和1993年12月13日,分别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十多年来,这两个法规并行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内、外资企业再分别实施不同的税收法规已不适应。
为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和内、外资企业的税负公平,以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企业所得税是规范和处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重要形式。
具有与商品劳务税不同的性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现行企业所得税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两大类:居民企业负无限纳税义务,即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所得都要向中国政府缴纳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负有限纳税义务,即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政府缴纳所得税。
(二)征税对象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课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为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应税收入总额扣除各项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后的余额,而不是依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
《财政学》第14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行政性分权型 经济性分权型
43
一、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财政体制的类型
集权型财政体制
集权型财政体制是指财政资金分配权限主要 集中在中央的管理体制。 在集权型财政体制下,财政资金的支配权和财 政管理权由中央高度集中,地方的权限和机动 财力均很小,收支指标是指令性的,地方只有 照办,没有收支调剂权。
44
行政性分权型财政体制
行政性分权型体制是指在中央统一 领导和统一计划下,由地方掌握部分 财政资金分配权限的管理体制。
46
一、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财政体制的类型
行政性分权型财政体制
特点
除中央必须集中的财政资金外,给地方或大 或小的机动财力和调剂权限。 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的 确定上,随意性比较大,且缺乏稳定性。
对同一级政府内部的事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原则,即一个政府对不同事务的事 02 权配置应相对平衡,做到权责一致,保证政府各项事权的有效使用。
政府间事权划分应保证同一政府辖区内的居民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政府服务, 03 从而缩小或控制地区间和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19
二、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框架
(一)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
税基分享
税基分享的方法
对某一税基分别设置中央税和地方税,由两 套税制分别征收;
对某一税基只设置中央税,地方政府在中央税 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比例;
对某一税基只设一种税,由某一级政府进行征 管,征得的收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享。
31
三、政府间收入划分的基本框架
(二)政府间税种划分的基本准则
马斯格雷夫 (1910-2007)
39
第二节 财政体制
一 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 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三 分税制财政体制 四 新时代财政体制改革
2018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 讲班-14第十四章 税收制度

D.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E.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答案:BDE 纳税人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不一 定一致(如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考点:税收分类(五种分类) 1.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 税。 ①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是我
包括:各类型企业、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 单位或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
【既非纳税人,又非负税人】扣缴义务人只是负有
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法定职责的义务人,它的义务由 法律基于行政便宜主义而设定,为法定义务。
课税对象 ①课税对象,即征税课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 的物。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它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 (现代税制主要课税对象:所得、消费、财富) ②税源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 入的形式存在的。 ③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 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 广度。 ④计税依据(或课税标准)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 据,它规定了如何确定和度量课税对象,以便计算税 基。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从价税)及 计税数量(从量税)。计税金额可以是收入额、利润 额、财产额、资金额。
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它是以绝对金额表示的税率, 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和 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如啤酒的消费税 累进税率: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包括全额 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等。如个人所得税
纳税环节 国民收入与支出环流的过程中,按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 款的环节。
公共经济学中文题目和解析教学教材

公共经济学中文题目和解析第四章公共物品课后习题10特尔玛和路易斯是邻居。
在冬季,如果要用扫雪机打扫特尔玛门前的雪,就不可能不打扫路易斯门前的雪。
特尔玛在扫雪这项服务的边际收益是12—Z , Z是街道被打扫的次数;路易斯的边际收益是8—2Z。
扫雪的边际成本是16美元。
画出这两条边际收益曲线、总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找出扫雪服务的效率供给水平。
答:边际收益曲线、总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公共物品的效率条件:MB1+MB2=MC,即12—Z+8—2Z=16,可解得效率供给水平Z=4/3。
【图就不画了】 ^_^//第六章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9假定牛奶的需求曲线由下式给定:Q=100-10P,其中,P是每加仑牛奶的价格,Q是每年的需求量,供给曲线是在价格为2时的水平线。
a.假定市场是竞争的,每加仑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卖出多少加仑牛奶?b.在某些政治家的纵容下,奶牛场能形成和维持卡特尔(这种卡特尔在美国的东北部就存在)。
卡特尔的价格是多少?被购买的牛奶有多少加仑?[提示:边际收入曲线(MR)由下式给定:MR=10-Q/5。
此外,供给曲线表明的是每一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
]c.该卡特尔产生的租金是多少?d.假定为了维持卡特尔,牛奶场给予有关政治家一次总额性竞选捐款。
他们愿意付出的最大捐款额是多少?该卡特尔造成的无谓损失是多少?e.假定牛奶场不给予政治家一次总额捐款,而是雇佣说客和律师在国会证明他们有理。
这会改变你对这种寻租行为造成的无谓损失的估计吗?答:a.市场需求曲线为:Q=100-10P,而市场供给曲线为:P=2。
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为:P=2,市场均衡产量为:Q=80。
b.卡特尔将根据MR=MC原则来决定产量,从而使利润最大。
MR=10-Q/5,MC=2,所以被购买的牛奶为Q=40,卡特尔的价格为:P=10-0.1Q=6。
c.卡特尔产生的租金=(6-2)*40=160。
税收和收入分配

局部均衡模型: 从价税
这种分析一样合用于生产要素税,如工薪税。 Statutory incidence is split evenly with a total of 15.3%.
图 9.8就是工薪税旳示例图。
41
Figure 9.8
42
局部均衡模型: 垄断
图 9.9 是垄断情况下旳单位税示例。
PD P0 $24 $20 0.5
$8
27
局部均衡模型: 单位税
单位税旳经济归宿与法定归宿无关。 假如单位税旳法定归宿是生产者,那么供
给曲线就会向上移动。 如图 9.3.
28
Figure 9.3
29
局部均衡模型: 单位税
P S
上例P中D,
对需求D方旳征P税S 使得P: D
8
假如对生产方征税,则:
PD 24, PS 16, Q 52
26
Numerical Example
In this case, the statutory incidence falls 100% on the demanders, but the economic incidence is 50% on demanders and 50% on suppliers:
在长久均衡旳情况下,利润税不再见有收入。但 对垄断者而言,长久旳利润税不为零。
47
局部均衡模型: 资本化(Capitalization)
假如对土地进行征税:
土地是固定供给旳,稳定而持久
假定时间t时取得旳租金是$Rt 假如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旳,那么土地旳价格就等于租
金旳现值。
PR
$ R0
$ R1
8
税收归宿: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税收归宿
• 在征税时,要同时考虑收入来源和用途。 例如对烟酒征税,那么消费者会承担损失 (收入用途);另一方面,烟酒企业的工 人因为可能存在的需求下降也会有损失 (收入来源)。总体归宿取决于两方面的 影响。
• 例子:戈尔对大沼泽的治理问题的讨论。
8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 其次,再来看,新增的成品油消费税其财政归宿 究竟去了哪里,也就是政府把这部分钱花在了哪 里。
• 财政部税政司表示,连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 税额,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消费税在推动大气污 染治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提高 成品油消费税的新增收入,将继续统筹用于治理 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约能源、鼓励 新能源发展等方面。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后形成的 新增收入,继续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
•
4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 在1985年,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作出 决定,授权国务院对于有关经济体制改革 和对外开放方面的有关问题,必要时可以 根据宪法,在同有关法律和全国人大及其 常委会的有关决定的基本原则不相抵触的 前提下,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颁布 实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5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 正是这次广泛的授权行为,导致由国务院 主导的税收条例已延续了30年。30年前, 全国人大做出这项授权是基于对当时的现 实考虑,有其合理性。30年后,再来看这 项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授权,则是明 显的不合时宜,也不符合现代政治理念。
•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加快税收立法权回归 人大进程应是题中应有之意。
9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 然而,相关部门未能提供实际数据,表明 过去在这些年来,所增加的收入用于环保 节能的数额与具体项目,以及燃油税提高 减少的污染量。在这一点上,信息公开做 的还很不够。那就不能责怪公众根据自身 对环境的切身感受,质疑这笔钱究竟是否 用在了财政部所说的事项上。
10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税收归宿
• 在经济学家来看,只有人(股东、工人、地 主和消费者)才能负担税收,公司不能。这 是为了避免产生混乱。
• 那么如何对人进行分类呢?根据投入品的 不同,即分成资本家、地主和劳动者。这 称为功能收入分配。
• 这一方法仍然有用,但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是每个人的投入品是多样化的。
15
税收归宿
• 因此,研究税收如何影响总收入在人们之间 的分配——规模收入分配,显得更重要。从 中可以得知在人们的收入中,有多少来自资 本,又有多少来自土地和劳动。例如对资本 课税,富人的负担会多一些,因为富人来自 资本的收入比例比较高。
• 自1月13日起,财政部上调成品油消费税,与 大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 额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
•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财政部 却连续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幅度高达50%, 显然不符合人们的正常预期。财政部经过了 精心计算,这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继续采取 “提税与降价同步实施”的调整方式,兼顾 了居民和下游企业等承受能力。
17
税收归宿
• 税收归宿是通过影响价格来实现的。因此 对于不同的价格决定模式而言,其结果会 不同(随后分析)。
• 另外税收归宿还和时间有关,因为价格变 化需要时间,所以短期税收归宿和长期税 收归宿会有不同。
18
税收归宿
• 税收归宿取决于税收收入用途。所以会把 征税和以税筹资的支出综合起来考虑,因 为政府的税收分配效应还取决于政府如何 花这笔钱。
第十二章 税收与收入分配
1
• 17世纪,法国财政大臣柯尔贝形象地将征税 比喻成拔鹅毛:“征税的艺术就像从鹅身上 拔毛,既要多拔鹅毛,又要少让鹅叫。”
• 1899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征税权是最大 的权力,是整个国家建筑的根基。它不仅仅 是毁灭的力量,也是保持活力的力量”。
2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 如今,只要有收入、有消费都会纳税,可 以说人人都是纳税人。纳税人的权利实际 就是公民的权利,张扬纳税人的权利即是 张扬公民的权利。公民、纳税人对公共事 务要求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现代 社会的基本常识。
11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 预算政策和税收政策是社会变革最为有力 的工具。前者是为了管住政府的支出,让 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能受到人民的监督。 而后者“事关毁灭的权力”,要让政府所 征的每一分钱都有理有据并得到人民的同 意。两者紧密相连,只有先管住支出才有 可能真正做到税收法定、降低税负。
3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 经过计算,成品油价格中税收的比重接近一半。 因此,有必要从法律的源头上来探究此次上调 成品油消费税是否合理。
• 常理而言,国务院作为行政机构,本身并没有 权力制定法律。制定法律的主体应该是全国人 大。不过,根据《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 行政法规。• 首先,要对国务院现有的税收立法授权加 以约束,比如时间约束、范围约束、目的 约束和程序约束,尤其需要加强对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的二次授权的约束。其二, 新设税种必须经过人大立法,不得再由国 务院制定税收暂行条例。其三,要积极创 造条件,加快收回进程。
7
案例: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税
12
思考
用科斯定理解释改革开放的经济成 长与政治改革滞后的问题。
科斯主张界定产权,然后市场交易, 双赢。中国政府的方法是发展经济,用 财富换取个人让渡部分自由。双赢。
13
税收归宿
• 法定归宿:谁在法律上负责纳税 • 经济归宿:税收引起的私人实际收入的变
化。 • 以上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税收转嫁。
14
• 事实上,在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 表赵冬苓就已经提出税收法定的议案,此 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领导在约见赵 冬苓代表时也做了积极表态,却再无下文。 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的法治国家,在涉及对 公民财产的征收时,都是由立法机关制定 法律,即税收法定的原则。归根结底,如 何确定公民的纳税义务,必须由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予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