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教学)

合集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PPT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 气肺功能异常和进行性呼吸困难。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不可逆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 降。主要原因是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如烟草烟雾、环境污染和工作场所的有 害气体。
呼吸困难
患者在活动时会感到气短,严重时甚至静息呼吸也会受限。
咳嗽
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在早晨和运动后会加重。
咳痰
咳嗽时可有黏液痰的产生,黄绿色或浓稠。
COPD的诊断方法和评估标准
1
病史和体征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进行肺部体征
肺功能检查
2
检查。
通过呼
COP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烟草烟雾
2 环境污染
3 遗传因素
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危险 因素,烟雾中的有害化学 物质会导致气道慢性炎症 和肺组织损伤。
空气中的颗粒物、化学物 质和室内燃烧产物也会引 发气道炎症,加速COPD的 进展。
某些基因突变影响肺部防 御机制,增加患COPD的风 险。
COPD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预防COPD的重要性和方法
1 戒烟
避免与烟草烟雾接触,包 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
2 避免有害环境
减少接触空气污染物和有 害化学物质的机会。
3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运 动和定期体检。
结论和展望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公众宣传、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控制 COPD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研究人员仍需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
影像学检查

教学案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评估与管理

教学案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评估与管理

教学案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评估与管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影响因素,COPD预防的重点和早期筛查的主要方法。

熟悉COPD评估、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技能目标熟练掌握COPD管理的基本技能,规范化管理方法;熟悉COPD筛查、建档、随访及干预的主要操作方式。

培养沟通交流、组织协调的技能,具备包括疾病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以及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指导方法(一)实践指导教师基本要求熟知COPD的基本知识及临床诊治经验,善于在教学中与学员开展交流互动,熟悉小讲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示等教学方法;(二)教学设计1.教学进度安排2学时。

其中小讲课40分钟,案例讨论与互动30分钟,实践操作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2.教学内容围绕案例讲授COPD基本理论知识,包括COPD的概念、诊断、危险因素以及COPD的管理。

3.案例分析程序事先准备好1个案例资料发给学员。

由学员先完成答案或经讨论得出结论,以引出下一步的案例分析情景。

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整个案例进行小结。

4.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准备典型案例、案例分析、设计提问和测试题。

5.提问设计为开放式、封闭式两种。

6.教学效果测评依据教学目标通过闭卷考试测试学员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了解学员对实践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评估实践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可用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一)小讲课1.讲授要点①COPD的概念;②COPD的影响因素;③COPD的诊断;④COPD的管理。

2.提问设计①COPD的诊断标准是什么?②如何对COP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③如何进行COPD患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④如何对COPD稳定期的患者进行管理?(二)案例分析患者,男,85岁,慢性咳嗽15年,加重2天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诊。

既往有支气管炎病史,每年持续3~4个月,2天前出现咳嗽、气短,咳痰以白色黏痰为主,伴胸闷憋气,夜间憋喘不能平卧,伴有发热,肺功能检查示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64.63%,FEV1占预计值的76.9%。

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PPT课件

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PPT课件
样),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
腹式呼吸锻炼
缩唇呼吸锻炼
护理措施
4. 体位引流
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体 外, 又称重力引流。 目的:使痰液从外周向中央移动,促进脓痰的排出 原则:病变部位放在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引流 体位,头低足高
(停顿一)把身体摆成正 确姿势(如图卧于三枕 上) (二)继而作慢而深长呼 吸,气从鼻入口出 (三)切记深吸入和尽呼 出之后作数秒钟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COPD
慢性支 气管炎
•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变性、 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 伏、变短、粘连,部分脱 落。 •各级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 浸润,浆细胞、淋巴细胞。
肺气肿
肺过度膨胀,弹性 减退,表面可见多 个大小不一的大泡。
临床表现
1)慢性咳嗽:冬春寒冷季节明显,体位改变
有阵咳。
2)咳痰:一般为白色粘痰或浆液性泡沫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4)喘息和胸闷 5)其他: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护理措施
5、胸部叩击
适用:长期卧床,久病体弱、痰液过多、粘稠,排痰无力的 病人。如,肺不张、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 伴大量咳痰 手法: --五指并拢,手呈弓形; --固定双臂,屈曲肘部, --以腕部为支点,摇动手掌
护理措施
操作: ①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②向病人解释,取得同意和配合 ③协助病人取侧卧位
慢性 呼吸衰竭
并发症
慢性 肺源性 心脏病
由于COPD肺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 少及缺氧致肺动脉痉挛、血管重 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 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原有的呼吸衰竭症状加重并出现 肺性脑病 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恍惚、嗜 睡或谵妄、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等。

《慢阻肺》教案讲稿(完整版)

《慢阻肺》教案讲稿(完整版)

《慢阻肺》教案讲稿(完整版)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教案系部临床医学系教研室教研室任课教师课程名称内科学授课班级班授课时间200-200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课程说明对教师的要求教材选用《学》主编李家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1、《新编中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理论课教案(范例)授课章节第二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防治原则。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功能检查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预后。

四、掌握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诊断。

五、掌握慢阻肺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某线、血气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六、熟悉慢阻肺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意义、并发症。

七、了解慢阻肺的流行病学情况、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生理及预后。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慢支、肺气肿及COPD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

难点:COPD的诊断及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临床病例讨论法、问题导向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授课提纲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一、慢支概述二、慢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非感染性因素: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其他因素均可损伤呼吸道黏膜,为细菌感染增加条件。

(二)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慢支的病理:病变由内到外,由轻到重逐渐加重,最后累及气道壁及周围组织,气道支气管壁的损伤-修复过程反复发生,进而引起支气管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瘢痕形成,进一步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

四、慢支的临床表现(一)症状:咳嗽、咳痰、喘息(二)体征:五、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一)某线检查(二)呼吸功能检查(三)血液、痰液检查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七、治疗(一)急性加重期治疗1.控制感染2.镇咳祛痰3.平喘(二)缓解期治疗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概述(一)慢阻肺及肺气肿的定义(二)慢阻肺与慢支和肺气肿的关系(三)流行病学情况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炎症机制(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三)氧化应激机制(四)其他机制三、病理改变四、病理生理五、临床表现(一)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其他(二)体征:肺气肿体征六、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一)肺功能检查(二)胸部影像学检查(三)血气及其他检查七、诊断、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二)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1.症状评估2.肺功能评估3.急性加重风险评估(三)鉴别诊断1.哮喘2.其他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疾病3.其他引起劳力性气促的疾病4.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气腔扩大八、并发症(一)慢性呼吸衰竭(二)自发性气胸(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九、治疗(一)稳定期治疗(二)急性加重期治疗十、预防外语词汇要求肺气肿(emphyem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tructivepulmonarydie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tructivelung-Dieae,COPD)。

医院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培训(一)

医院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培训(一)

医院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培训(一)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两种常见的慢性肺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处理,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首先,要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细菌、病毒等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引起的炎症反应,影响呼吸道黏膜,导致痰液分泌、痉挛、肿胀、黏液积聚等症状。

而阻塞性肺气肿则是因为慢性烟草吸入、空气污染等因素造成的肺组织弹性减退、炎症反应加重、支气管阻塞等病理变化,导致呼吸衰竭。

其次,学习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例如肺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等,以确诊病情。

治疗方面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治疗、体育锻炼等多种方法,旨在减缓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需要探讨如何预防和管理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除了避免吸烟、避免工作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等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可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例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呼吸锻炼等,以降低患病风险,并管理已被诊断的病人,科学用药、定期复查以及注意病情变化。

最后,医院还应该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环境、患者教育、临床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和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培训主要目的是加强对
这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认识和处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使医护人员能够更有效地服务患者,提高医疗水平。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教案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教案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COPD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掌握基本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COPD的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特征。

2. 掌握COPD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3. 学会COPD的诊断和评估方法。

4. 了解COPD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5.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公共卫生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引言- 介绍COPD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和全球健康问题。

2.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讲解吸烟、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

- 阐述气道炎症、气道重塑、肺气肿等病理生理改变。

3. 临床表现- 介绍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

- 讲解急性加重期的表现和并发症。

4. 诊断和评估- 讲解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介绍肺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5. 治疗和管理- 阐述药物治疗、吸入技术、康复训练等治疗方法。

- 讲解慢性呼吸衰竭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

- 介绍疾病管理和预防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COPD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管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COPD的预防和管理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操作演示:演示吸入技术、康复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COPD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COPD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件:提供权威的COPD相关教材和精心设计的课件。

医院呼吸科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呼吸科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呼吸科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健康教育【概念】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系指支气管远端气腔的扩张、过度充气,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减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肺病,特征为肺部气流的慢性阻塞,影响正常呼吸,而且并不完全可逆。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包括在 COPD 的诊断之内。

COPD并不就是抽烟者所患的一种咳嗽病,它实际是一种诊断不足、威胁生命的肺病。

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或“透不过气来”,痰过多和慢性咳嗽。

病情严重时,上楼梯这种日常活动都可能感到很困难。

【临床表现】1.症状(1)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

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COPD的标志性症状。

(2)咳嗽、咳痰。

(3)呼吸衰竭:出现发绀、头痛、嗜睡、意识障碍等表现。

2.体征:早期仅有慢性支气管炎体征。

典型肺气肿患者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两侧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肺下界及肝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肺底移动度减少,两肺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有干、湿罗音,患者呼吸费力,两肩高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3.并发症(1)自发性气胸:本病可并发自发性气胸,特别是有肺大泡的患者,当剧烈咳嗽或屏气时,肺泡内压力急剧增加,可致肺大泡或肺泡破裂发生自发性气胸。

如患者呼吸困难突然加剧,并伴有明显的胸痛、发绀,听诊时患侧肺呼吸音弱或消失,叩诊时呈鼓音,应考虑气胸存在,通过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2)肺部急性感染。

(3)其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

【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1)第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是评估 COPD 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加,残气量/肺总量>40%,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注和护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 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

3. 临床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等。

4. 诊断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病例,加深学员对疾病认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评估学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病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员团队合作精神和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教材或医学手册。

2. 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3. 案例资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病例。

4. 讨论工具:小组讨论所需的白板、markers 等。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视频,使学员更直观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2.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

3. 组织学员参观呼吸科病房,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加深对疾病临床表现的认识。

七、技能训练1. 教授学员如何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药物使用、生活方式调整等。

2. 指导学员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如呼吸操、运动疗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肺泡
肺气肿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
(一)肺脏的变化
1.肉眼:肺脏过度 膨大,失去弹性, 灰白色。
大体解剖 正常
异常
2.镜下:见肺泡壁变薄、胀大,破裂或形成 大泡,血供减少,弹性纤维网破坏。
3.病理分型: 小叶中央型:终末细支气管/一级呼吸性
支气管狭窄,导致二级呼吸性支气管呈 囊状扩张
大气道受累时出现阻塞性通 气功能障碍,肺泡扩大、回 缩障碍,使残气量增加。
肺气肿严重后使肺泡毛细血 管受压、大量减少,通气血 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 出现换气功能障碍。
2. 肺气肿病人感染后使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 不足,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如出现呼吸衰竭,除呼吸困难更加严重外, 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相继出现如:紫绀、神志恍惚、昏迷等。
善生活质量。 5.呼吸肌功能锻炼:作腹式呼吸或缩唇呼气,增加膈肌
活动能力。 6.康复治疗:太极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梯练习。 7.手术治疗: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泡可选择合适的手术
治疗、减容手术、肺移植手术。
【腹式呼吸法】
目的: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 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还可增加咳嗽、 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四)根据临床表
现,结合病因、病
理,临床上分为两 型: B型有明显的 低氧血症并较早的
出现肺动脉高压及
右心衰竭等表现, 显然B型易形成肺 心病预后较A型差。 但在临床上还有较 多病人难以分型。
1.气肿型(红喘型、PP 型):以肺气肿为主要 表现,呈喘息貌,炎症 表现不明显。
2.支气管炎型(紫肿型、 BB型):以支气管炎症 为主要表现,肺气肿病 变较轻。易反复感染而 致呼衰和右心衰,预后 差。
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
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腹式呼吸法示意图
【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 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 收腹、胸部,口唇缩成吹口 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 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 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 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 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 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 次20分钟左右。
方法:腹式呼吸法指吸气时让腹部
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初学
时,以半卧位容易掌握。两膝半屈,使
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
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
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
部手在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
增加呼气潮气量。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
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
肺气肿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病因
肺气肿的发生与吸烟、大气污染、感染等 综合因素有密切关系。
绝大多数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 气管炎发展而来,其次是支气管哮喘、支
气管扩张等亦可慢性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肺纤维 化等均可引起肺气肿、尤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最多
抵抗力低下→继发感染,合并支气管肺炎。
七.治疗
治疗目的: 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工作、生活能力。
治疗要点
1.消除和预防气道感染: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2.解除气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 3.控制咳嗽和痰液的生成:应用止咳化痰药 4.家庭氧疗:每天10-15小时持续吸氧能延长寿命,改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安阳地区医院呼吸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方法。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因、A型和B 型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特点。
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机理。
概述
阻塞性肺气肿,是 气道远端部分膨胀 (包括呼吸性细支 气管、肺泡管、肺 泡囊和肺泡)并伴 有气腔壁的破坏、 肺弹性减退及肺容 量增大的一种疾病。
1.早期不明显。随病情的发展,可出现逐渐 加重的呼吸困难,最初常在劳动、上
坡、上楼梯时出现气促,以后在平地活动 亦感气促,严重时静息状态亦有气促。持 久性的气促是肺气肿重要症状。
咳嗽、咳痰等
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 (紫绀、头痛、 嗜睡、神志恍惚)
早期:病变局限于细小气道, 肺顺应性减低、肺组织弹差、 小气道阻力增加。
3.如发展至慢性肺原性心 脏病,于上腹剑突下可 见收缩期心尖搏动,此 处心音较心尖部明显等 右心增大体征。
体位:
上身前倾,两 手支撑在椅上 的特殊体位。
(二)体征
1.望诊可见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 弱
2.触诊语颤减弱 3.叩诊为过清音、肺下界下降 4.听诊呼吸音减弱
桶状胸
四.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全小叶型: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所属终
末肺组织扩张
间隔旁型 不规则型
小叶中央型
全小叶型
全小叶型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正常肺HRCT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正常肺HRCT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正常肺HRCT
小叶中心型 全小叶型
间隔旁型
肺大泡
三.临床表现
除有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症状体 征外,尚有下列表现: (一)症状
(一)、X线检查 可见肺野透光度增强,膈下降,膈顶平
坦,膈及胸廓运动减弱。
X线胸片检查
• 肺野扩大,透 亮度增加,肋 间隙增宽,横 隔下降,心界 缩小。
(二)、肺功能检查: FEV1/FVC<70%; FEV1 < 80%预计值。
(三)、血气分析
呼吸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下降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增高。在失代偿性呼吸性 酸中毒时,pH值下降。
见。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 分析肺气肿发病机理:
1.气体滞留肺内 2.肺泡弹性降低,组 织结构破坏 总之,肺泡过度充气、 持久膨胀、结构破坏、弹 性回缩力下降、肺容积增 大,导致肺气肿形成。
发病机制
感染
内因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正常支气管
慢性支气管炎 腺体增加 粘膜增厚 分泌粘液
五.诊断
(一)原发病(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存 在。
(二)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三)肺气肿体征,诊断并不难。
(四)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因、病理,临 床上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分为两型: B型 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并较早的出现肺动脉高 压及右心衰竭等表现,显然B型易形成肺心 病预后较A型差。但在临床上还有较多病人 难以分型。
六.并发症
继续进展,肺内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小动脉内 膜纤维性增生、硬化,管腔狭小,最终多导致慢 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
肺大泡破裂→自发性气胸(系指在无外伤或人 为因素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 气进入胸膜腔造成的胸腔积气和肺萎缩。突然加 剧的呼吸困难伴胸痛、紫绀、呼吸音↓或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