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9、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 耻辱,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标志着我国在统一大业上又 迈开了重要的一步,为台湾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0、香港、澳门回归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了解) 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我国应坚 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我们青 少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11、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前提)是“一个中 国”,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目前台湾问题主要障碍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 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四、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 响时代的主旋律.回味下面熟悉的歌曲,回答相关的历史: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 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天的故 事》请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 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 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歌曲中提到的“旗帜”是指 什么?(4分) 2、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根据所学 知识,用具体事例说出这个春天里有哪些变化?(至少3项)(4 分)3、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指什么?请你用事 实说明这个春天带来了哪些新气象?(至少举出2项)(3分)
四、(本题11分) 7、(4分)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邓小平理论” 8、(4分)春天是指改革开放 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开放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 区、环渤海地区。 1988年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开放的每项中至少要举一个实际例子) 9、(3分)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股份制, 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先进典型; ②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③我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 ;)

中国现代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复习(
1、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原因 )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原因 ) 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 )
三、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三次历史巨变(从百年巨 变中得出哪些结论)
七、我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文家市决策(秋收起义中):从城市转向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乡村转回城市。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
八、中国近代史上,中共对革命和建设有 两次成功的探索(谈谈认识?)
• 1、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 在文家市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进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 后夺取城市(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使中国 革命走向胜利。 •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制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形 成邓小平理论,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认识:革命或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 是; · • 3、补充:毛泽东的“创 新”: · • 邓小平的“创 新”: ·
五、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分析其影响)
1、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的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八七会议, ·

六、中共历史上三次严重的“左”的错误, 如何纠正的,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20世纪30年代初 ,王明的左倾错误;通过遵义会议纠 正的。 2、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通过党 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纠正。 3、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通过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教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分三个时期)⒈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956年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到现在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⒉中国现代史分期:⑴迈向社会主义之路(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⑵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76年10月)、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现在)第一分期:迈向社会主义之路(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国内: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②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巩固新中国(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意义: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4、新中国的内政外交内政: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意义: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到1998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5个。

外交: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4月,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11课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11课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于1949年9月召开于北平;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新中国的筹备:①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筹备做了思想上的准备;②1949年9月第一节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筹备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6.西藏的和平解放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950-1953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争:五战五捷将敌人赶到三八线;上甘岭战役(1952)的胜利。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7月,美国上将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4.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抢眼——黄继光;火中潜伏者——邱少云。

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中国现代史分期专题复习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三)“文革”时期(1966~1976)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五)现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它是中国一 项 基本政治制度;1982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区域自治法》, 进一步完善
特别需要注意: 4、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108~111)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一以贯之,今天依旧)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 表现,如初期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 请客”“一边倒”(与苏联结盟就是一边倒的表现); 新时期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等
特别需要注意: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何时?这是一个怎样的国际组织? 其成立有何意义?
特别需要注意: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有何意义? 2、“一国两制”何时提出?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首先在 解决什么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香港、澳门何时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何时?这是一个怎样的国际组织? 其成立有何意义?
特别需要注意: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有何异同? 7、国企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8、“南方谈话”是在何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意义?
特别需要注意: 2、中国恢复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发生的先后顺序?(必修一:P112~114)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第二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1966年)
• 总体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基本特征是“探索性”。 •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求一条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 成就。 •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潮发展到“ 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 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 • • • • 总体特征: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 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阶段。 ①巩固新政权: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 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949 新政协召开和《 共同纲领》通过;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颁 布;三大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提出;民 族区域自治区的设立。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外交:外交开创新局面,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敌 视中国;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联苏反 美、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同17国建交;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提出——外交政策的成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第三阶段、“文革”十年(1966年5月~1976年10 月) • 3、文化:极“左”思潮泛滥,百花凋零;但仍有 重大突破: • ①“双百”方针被废除,文化凋零——文化典籍 和文物遭烧毁和洗劫;文艺界人士和知识分子遭 批斗;样板戏——八亿人口八个戏; • ②教育革命——教育事业遭冲击、上山下乡运动 、学校学制、教学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改 革高校招生制度;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影 响国民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发展; • ③科技——1967年氢弹爆炸、“东方红-Ⅰ”号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 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中国现代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复习

考点1 香港、 考点1:香港、澳门回归 考点2 考点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 考点3 考点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
考点1 考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考点2 考点3 考点3:中美建交 考点4 考点4: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考点1:“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 考点2:改革开放对人们生 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 1949年起至1956年 :第一 年起至1956 一阶段,从1949年起至1956年,是新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 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阶段,从1949年起至1956年,是新中; 阶段, 1949年起至1956年 年起至1956 第二阶段, 1956年起至1976年 是 年起至1976 第二阶段,从1956年起至1976年,; 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第二阶段, 1956年起至1976年 年起至1976 第二阶段,从1956年起至1976年,是;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结束后;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的两年绯徊之后, 1978年起至今 年起至今, 的两年绯徊之后,从1978年起至今,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结束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的两年绯徊之后,从1978年起至今 的两年绯徊之后, 1978年起至今, 年起至今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

总况: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中 前进(成就、严重挫折)
三、新时期
1978—(1992)—今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社会 生活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一国两制) 3、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建设(1982 年宪法)
总况:
政 治
经济
1、改革开放 (1)农村: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改社建乡 (2)城市: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3)对外开放格局 2、改革开放的深入 (1)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2)十四大: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十五大: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 )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外 交

社会生 活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的起步 (1)“双百方针” (2)教育: 向工农倾斜、培养工业化人才、 又红又专 (3)科技:向科学进军
总况: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 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确立
总况: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一五”计 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 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 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特别需要注意: 1、《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的区别(必修一:P94~96); 五四宪法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体现_____原则。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 _____和_____原则。 五四宪法:1954年颁布;三大改造:1953~1956年
特别需要注意: 5、洋务运动与“一五”计划 洋务运动:中国近(现)代化的起点 “一五”计划: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1、《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的区别;五四宪法与三大改造 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最高权力机构 3、三大民主制度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发展 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5、洋务运动与“一五”计划 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著和主张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初步建立 1954年,统一战线组织 1956年,发展到新阶段 1982年,进一步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它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2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需要注意: 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著和主张(必修三P84) 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 政》,规定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 政国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 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提出三大改造理论,通过和平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特别需要注意: 4、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108~111)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一以贯之,今天依旧)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 表现,如初期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 请客”“一边倒”;新时期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等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特别需要注意:
3、三大民主制度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发展(必修一:P94~100)
特别需要注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最高权力机构(必修一:P94~9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___政治制度,确立于 ___年,确立的标志是______
最高权力机构:新中国刚成立时是_______,一届 人大召开后,_______是最高权力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 重要论著及其主张;“两弹一星”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分历史时期复习)
了解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的 大致分期情况
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三)“文革”时期(1966~1976)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五)现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特别需要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