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进入血脑屏障类抗生素

易进入血脑屏障
脑膜炎时能进入血脑屏障
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未提及或未知
青霉素类
阿洛西林 替卡西林 阿帕西林钠含量极低
青霉素G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 巴氨西林 美洛西林 羧苄西林钠
青霉素V钾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美西林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 氟氯西林 仑氨西林 哌拉西林 呋布西林钠 磺苄西林钠
其他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阿莫西林舒巴坦 磷霉素 利奈唑胺
氨曲南
亚胺培南西他丁钠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新生霉素 夫西地酸 利福昔明 达托霉素
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硫酸阿米卡星 新霉素
其他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
其他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氯霉素
甲砜霉素
万古霉素类
盐酸万古霉素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林可霉素类
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
多粘菌素类
粘菌素 多粘菌素B
进入血脑屏障抗生素类药
进入血脑屏障抗生素类药
分类
易进入血脑屏障
脑膜炎时能进入血脑屏障
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未提及或未知
磺胺类
磺胺嘧啶 磺胺异恶唑 磺胺甲恶唑 复方磺胺甲恶唑
磺胺嘧啶银 磺胺嘧啶锌 磺胺多辛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帕珠沙星
头孢类
头孢地嗪 头孢唑南钠 头孢曲松钠 硫酸头孢匹罗 拉氧头孢
头孢美唑 头孢呋辛 头孢孟多 头孢他啶 头孢唑肟 头孢哌酮钠 头孢噻肟钠 盐酸头孢比肟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硫脒 头孢噻吩钠 头孢唑啉钠 头孢替唑钠 头孢克洛 头孢替安 头孢西丁
各类抗菌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率

各类抗菌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率[1]
血脑屏障通透率(%)
类别 药物
正常状态
脑膜炎症状态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7.8 氨苄西林 5 39±49 羧苄西林
15 19 甲氧西林 0.8~5 3.0~12 哌拉西林 1.8~12.4(3.4)
萘夫西林
5~27 普卡西林 0.3~23.5(4.3)
头孢菌素类 头孢噻肟 12 7~69.7(27.7)
头孢吡肟 10~15 头孢曲松
7~11 5~15 头孢他啶 2.7~12.3(5.4)
14~45 头孢呋辛 6.4~10 拉氧头孢 11~50(30) 头孢哌酮
2.9~5.9
菌丝霉素 1.1 33
林可霉素≈0 6.3
利奈唑胺70 66
氯霉素30~50 50
利福平13~42(22)
多粘菌素25
磷霉素23±7
第一类无论脑膜是否有炎症均易透过血脑屏障(均具有较高的脂溶性):磺胺类、氯霉素、硝咪唑类、喹诺酮类以及异烟肼等(如磺胺类、氯霉素、硝咪唑类以及异烟肼等);由于耐药性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原因在神经外科中并不常用第二类脑膜炎症时,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并产生明显的抗菌效果:青霉素类、头孢呋辛、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以及糖肽类抗菌药物等;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广泛用于临床(β-内酰胺及酶抑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使用频率较高)
第三类即使脑膜发生炎症时,药物仍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或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除头孢呋辛)、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多数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1]黄佳,等抗菌药物血脑屏障通透能力概述[J]. 药品评价,2012,9(35):32-36。
难易透过血脑屏障抗菌药物的统计

两性霉素B
难、易透过血脑屏障抗菌药物的统计
类别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糖肽类
林可霉素类
喹诺酮类
抗结核类
药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头孢拉定 头孢替安 头孢硫脒 头孢唑林
五水头孢唑林 头孢克洛 头孢美唑 头孢哌酮 红霉素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米诺环素 替考拉宁 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 诺氟沙星
难、易透过血脑屏障抗菌药物的统计
较易透过血脑屏障
类别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酰胺醇类 磺胺类 喹诺酮类 硝基咪唑类 抗真菌类
抗结核类
抗病毒类
青霉素类
一般不易透过血脑屏 障,但脑膜有炎症时 可透过
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碳青霉烯类
糖肽类抗真菌类Fra bibliotek药名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头孢曲松 拉氧头孢 氯霉素 甲砜霉素 磺胺嘧啶
复方磺胺甲恶唑 环丙沙星 培氟沙星 甲硝唑 替硝唑 氟胞嘧啶 伏立康唑 吡嗪酰胺 利福平 异烟肼
丙硫异烟胺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青霉素钠
苄星青霉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 美洛西林 阿洛西林
氨苄西林钠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头孢他定 头孢孟多 头孢唑肟 头孢西丁 头孢噻吩 头孢吡肟 阿米卡星 美罗培南 万古霉素
左氧氟沙星 链霉素 乙胺丁醇
参考资料:《新编药物学》第17版、《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药品说明书
药剂科临床药学组 2014-3-6
各类抗菌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率

各类抗菌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率[1]
血脑屏障通透率(%)
类别药物正常状态脑膜炎症状态
青霉素类青霉素G7.8氨苄西林539±49羧苄西林1519甲氧西林0.8~5 3.0~12哌拉西林 1.8~12.4(3.4)
萘夫西林5~27普卡西林0.3~23.5(4.3)
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127~69.7(27.7)头孢吡肟10~15
头孢曲松7~115~15
头孢他啶 2.7~12.3(5.4)14~45
头孢呋辛 6.4~10
拉氧头孢11~50(30)头孢哌酮 2.9~5.9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 4.7±2.210.7~21
菌丝霉素 1.133
林可霉素≈0 6.3
利奈唑胺7066
氯霉素30~5050
利福平13~42(22)
多粘菌素25
磷霉素23±7
第一类无论脑膜是否有炎症均易透过血脑屏障(均具有较高的脂溶性):磺胺类、氯霉素、硝咪唑类、喹诺酮类以及异烟肼等(如磺胺类、氯霉素、硝咪唑类以及异烟肼等);由于耐药性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原因在神经外科中并不常用第二类脑膜炎症时,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并产生明显的抗菌效果:青霉素类、头孢呋辛、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以及糖肽类抗菌药物等;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广泛用于临床(β-内酰胺及酶抑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使用频率较高)
第三类即使脑膜发生炎症时,药物仍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或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除头孢呋辛)、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多数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1]黄佳,等抗菌药物血脑屏障通透能力概述[J]. 药品评价,2012,9(35):32-36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青霉素钠难于透过血脑屏障,在无炎症脑脊液中的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3%,在有炎症的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匠5-30%。
氨苄西林透过正常脑膜能力低,但在脑膜发炎时则透过脑膜的量明显增加,细菌性脑膜炎病人每日按体重ivgtt. 150mg/kg,前3天脑脊液浓度可达 2.9ug/ml,以后浓度将随炎症减轻而降低。
舒巴坦-氨苄西林:可通过有炎症的脑脊髓膜。
哌拉西林:静脉用药后,脑脊液浓度与血清浓度比为0.36-3.65 。
阿莫西林:静脉用药2g后1.5小时脑脊液浓度达2.0-40.0 ug/ml,为血清浓度的8-93%。
头孢唑啉:难于透过血脑屏障,在有炎症的脑脊液中也都不能测出药物浓度。
头孢拉定:在脑组织中含量较少,仅为血药浓度的5-10%;脑脊液中浓度更低,静脉滴注2-.4g, 脑脊液浓度仅有 1.2-1.5ug/ml,甚至不能检测到。
头孢克洛: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低。
头孢呋辛:能透过所有组织包括有炎症的脑膜,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血药浓度但高于敏感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头孢噻肟钠:脑脊液浓度与脑膜炎症程度和脑脊液中细胞数有关。
头孢他啶:难以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当脑膜受损或发炎时,可透过受损脑膜进入脑脊液中。
头孢曲松钠: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论脑膜有无炎症,脑脊液均能达到抑制大多数阴性细菌的有效抑菌浓度(约为2mg/ml) 。
头孢哌酮钠:对血脑屏障的渗透性较差,脑膜无炎症病人的脑脊液中不能测到药物,化脓性脑膜炎病人静注2g后的脑脊液浓度为0.95-7.2ug/ml,为血药浓度的1-4%,以头孢哌酮钠100 mg/kg,的剂量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儿童,20分钟静滴结束后,1.5-2.5小时的脑脊液浓度为1.4-19.2 ug/ml,脑脊液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
头孢吡肟:可通过炎性血脑屏障。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难于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的浓度甚低。
美罗培南(美平):可透过血脑屏障。
神经系统感染病症的抗生素应用指南

神经系统感染病症的抗生素应用指南神经系统感染病症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等。
抗生素在治疗神经系统感染病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为您介绍神经系统感染病症的抗生素应用指南。
一、脑膜炎的抗生素治疗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是治疗脑膜炎的一线选择,如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
这些药物可通过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抑制感染的细菌生长。
通常,对于青霉素敏感的细菌菌株,青霉素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
2.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于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株产生耐药性的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选择。
这些药物能够更好地穿透并进入脑脊液,对抗感染的细菌。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如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尽管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于这些细菌菌株非常有效,但它们可能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
二、脑炎的抗生素治疗1. 抗病毒药物:由于大多数脑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因此使用抗病毒药物是治疗脑炎的主要方法。
例如,在进行脑炎病毒检测后,如果发现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2. 其他抗生素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细菌性脑炎的同时感染,抗生素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三、脊髓炎的抗生素治疗1. 抗生素联合治疗:脊髓炎的抗生素治疗一般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青霉素加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个体化选择。
2. 治疗时间和剂量:在进行脊髓炎抗生素治疗时,根据病情和临床反应,使用足够的剂量和合理的时间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至少为10天,有时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四、抗生素应用注意事项1. 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不可随意中断或更改剂量。
2. 注意过敏反应: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美罗培南透过血脑屏障的观察分析_郝琨

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 一,死亡率高,即使患者存活,也多留有重度神经系 统残疾[1,2]。 目前针对颅内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 是抗生素静脉给药。但由于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 障的阻挡作用, 治疗颅内感染时的抗生素推荐剂量 常较大[3],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 ,也 提 高 了治疗费用。 临床于术前静滴美罗培南以预防感染。 为验证开颅手术前静脉注射美罗培南预防颅内感染 的有效性,本实验选择成年开颅手术患者,以术前静 脉注射的方式给予美罗培南 1.0g,低于推荐剂量,测 定其在血液和脑脊液中的浓度均达到有效抗菌浓 度。 本研究方案符合国家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 理标准及 2000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血脑屏障 药物浓度
The study of Meropenem passing blood-brain barrier Hao Kun,Liu Yunhui .Liaoyang Center Hospital,Liaoyang 11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he drug as a preven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before craniotomy, after intravenous meropenem in cere-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年 1 月第 14 卷第 1 期 MMJC, Jan 2012, Vol 14, No.1
· 67 ·
1.5ml,10 000r / min 离 心 5min,取 上 清 液 置 于-80℃ 冰箱保存,7d 内完成美罗培南浓度测定。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美罗培南浓度 1.4.1 标 准 曲 线 的 制 备 精 密 称 量 美 罗 培 南 标 准 品 20.000mg, 置于 10ml 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溶解、摇 匀,得到浓度为 2g/L 的美罗培南标准溶液。 倍比稀 释后配制出浓度分别为 2 000、1 000、500、200、100、 50、20、10、5、2.5、1mg/L 的系列储备液。 取空白血清 和脑脊液,加入美罗培南标准液,制备标准曲线,血 清中美罗培南的浓度测定线性范围 0.5~200mg/L,相 关系数 R 为 0.9997;脑脊液中美罗培南浓度测定的 线性范围为 0.1~100mg/L,R 为 0.9996。 1.4.2 样 品 的 处 理 和 测 定 血 清 和 脑 脊 液 样 品 的 处 理方法相同,分别精密吸取 0.5ml、0.2ml 样品于试管 中,离心后取上清液 20μl 进样,以标准曲线计算美 罗培南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计算各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美罗 培南浓度,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以横坐标 为时间,纵坐标为美罗培南浓度绘制药物时间-浓度 曲线,并计算脑脊液和血清浓度的曲线下面积,两者 之比为美罗培南的脑脊液穿透率。 收集美罗培南对 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的 90%最小抑菌浓度(MIC90), 比较各时间点脑脊液和血清中美罗培南浓度与 MIC90 之间的关系。
帕金森病相关药品--盐酸苯海索片(安坦片)

帕金森病相关药品--盐酸苯海索片(安坦片)【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本品为中枢抗胆碱抗帕金森病药,作用在于选择性阻断纹状体的胆碱能神经通路,而对外周作用较小,从而有利于恢复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可透过血脑屏障,口服1小时起效,作用持续6~12小时。
服用量的56%随尿排出,肾功能不全时排泄减慢,有蓄积作用,并可从乳汁分泌。
【适应症】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
也可用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患。
【用法和用量】口服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开始一日1~2mg,以后每3~5日增加2mg,至疗效最好而又不出现副反应为止,一般一日不超过10mg,分3~4次服用,须长期服用。
极量一日20mg。
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疾患,第一日2~4mg,分2~3次服用,以后视需要及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5~10mg。
老年患者应酌情减量。
【不良反应】常见口干、视物模糊等,偶见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等。
长期应用可出现嗜睡、抑郁、记忆力下降、幻觉、意识混浊。
【禁忌】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肥大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慎用。
【儿童用药】慎用。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长期应用容易促发青光眼。
伴有动脉硬化者,对常用量的抗帕金森病药容易出现精神错乱、定向障碍、焦虑、幻觉及精神病样症状。
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乙醇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时,可使中枢抑制作用加强。
2、本品与金刚烷胺、抗胆碱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帕吉林及丙卡巴肼合用时,可加强抗胆碱作用,并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
3、本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导致高血压。
4、本品与制酸药或吸附性止泻剂合用时,可减弱本品的效应。
5、本品与氯丙嗪合用时,后者代谢加快,可使其血药浓度降低。
6、本品与强心苷类合用可使后者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吸收增加,易于中毒。
【药物过量】中毒症状:超剂量时,可见瞳孔散大、眼压增高、心悸、心动过速、排尿困难、无力、头痛、面红、发热或腹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青霉素钠难于透过血脑屏障,在无炎症脑脊液中的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3%,在有炎症的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匠5-30%。
氨苄西林透过正常脑膜能力低,但在脑膜发炎时则透过脑膜的量明显增加,细菌性脑膜炎病人每日按体重ivgtt. 150mg/kg,前3天脑脊液浓度可达2.9ug/ml,以后浓度将随炎症减轻而降低。
舒巴坦-氨苄西林可通过有炎症的脑脊髓膜。
哌拉西林静脉用药后,脑脊液浓度与血清浓度比为0.36-3.65 。
阿莫西林静脉用药2g后1.5小时脑脊液浓度达2.0-40.0 ug/ml,为血清浓度的8-93%。
头孢唑啉难于透过血脑屏障,在有炎症的脑脊液中也都不能测出药物浓度。
头孢拉定在脑组织中含量较少,仅为血药浓度的5-10%;脑脊液中浓度更低,静脉滴注2-.4g, 脑脊液浓度仅有1.2-1.5ug/ml,甚至不能检测到。
头孢克洛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低。
头孢呋辛能透过所有组织包括有炎症的脑膜,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血药浓度但高于敏感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头孢噻肟钠脑脊液浓度与脑膜炎症程度和脑脊液中细胞数有关。
头孢他啶难以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当脑膜受损或发炎时,可透过受损脑膜进入脑脊液中。
头孢曲松钠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论脑膜有无炎症,脑脊液均能达到抑制大多数阴性细菌的有效抑菌浓度(约为2mg/ml) 。
头孢哌酮钠对血脑屏障的渗透性较差,脑膜无炎症病人的脑脊液中不能测到药物,化脓性脑膜炎病人静注2g后的脑脊液浓度为0.95-7.2ug/ml,为血药浓度的1-4%,以头孢哌酮钠100 mg/kg,的剂量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儿童,20分钟静滴结束后,1.5-2.5小时的脑脊液浓度为1.4-19.2 ug/ml,脑脊液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
头孢吡肟可通过炎性血脑屏障。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难于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的浓度甚低。
美罗培南(美平)可透过血脑屏障。
1
硫酸阿米卡星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正常婴儿脑脊液中浓度可达同时期血药浓度的10-20%,当脑膜有炎症时,则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50%。
林可霉素、红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克林霉素不能透过正常的脑膜,当脑膜发炎时,可渗入脑脊液,并能进入脑脓肿的脓液中。
盐酸万古霉素、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不能迅速穿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但脑膜发炎时可渗入脑脊液中并达有效抑菌浓度。
阿昔洛韦脑脊液浓度约为血中的浓度的一半。
更昔洛韦在每8小时或每12小时接受更昔洛韦2.5mg/kg,静滴后,在用药0.25-5.67小时测得脑脊液浓度范围从0.31-0.68ug/ml,代表相应血药浓度的24-70%。
利巴韦林长期用药后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同时期血浓度的67%。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利福喷汀均可透过血脑屏障,利福平在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内药浓度增加,乙胺丁醇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15-40%。
甲硝唑在脑脊液中的药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43%,少数脑脓肿患者,脓液的药浓度高于同期的血药浓度。
磺胺类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多种磺胺类药(如SD、SA和SMZ)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
磺胺类药在肝、肾中含量较高,在神经、肌肉及脂肪组织中含量较低。
某些磺胺类药如SD、SMZ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脑膜通透性好,能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到脑脊液中,进入脑脊液量达血药浓度的40%~80%,因此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成为首选药。
磺胺类药也可渗入胸腔、腹腔、滑膜腔和眼房中。
以上总结:
较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利福喷汀、SD、SMZ(复方新诺明);
一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青霉素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硫酸阿米卡星克林霉素盐酸万古霉素、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利福平
难于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头孢克洛头孢拉定头孢唑啉林可霉素、红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