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简介
杜旗堡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简介

杜旗堡小学办学情况简介德行铸魂博学归仁——马街镇杜旗堡小学办学情况简介杜旗堡小学是马街镇杜旗堡村委会辖区内的一所完小,她地处马街镇西南边陲,距陆良县城18公里,距国家4A级彩色沙林风景区2公里。
学校创办于1940年,1974年增办附设初中, 1977年增办附设高中, 1983年小学五年制改为小学六年制,1997年撤消附设初中。
学校目前共占地11021.3平方米,生均25.39㎡;校舍建筑面积3862平方米,生均8.89㎡;绿化面积906.5平方米,生均2.08㎡;运动场地3178平方米,生均7.32㎡。
我校小学部现年有1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34人;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女教师10人。
自2017年9月,学校兴办附属公立幼儿园,有临聘教师9人,有4名炊事员、1名门卫,共计教职工38人。
专任教师中有本科教师7人,专科13人,高中4人;职称方面有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11人,三级以及未评聘教师5人。
全校有留守儿童40人,三类残疾儿童1人,小学及幼儿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8人。
78年的沧海桑田,学校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风雨历程。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历任校长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学校品味不断提升,越办越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先后被评为镇级“教育教学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绿色学校”和“优秀乙等学校”,市级“绿色学校”等。
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现在学校开设有丰富的功能教室,有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有宽广的活动场地,设有灯光篮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校舍、场地、绿化焕然一新,布局更加合理,成了一所环优美、生机盎然的学校。
办学以来,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德行铸魂博学归仁”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板桥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解读

三板桥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一、学校概况1.三板桥小学是一所镇级中心小学,位于普安县南湖街道三板桥村十六组,始建于民国年间(始称保国民小学),建国后随就读学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1998年三板桥中学建成后,独立为三板桥镇中心完小,至今已走过90余年的风雨历程。
2.学校占地面积达10950平方米,教学及教辅用房4087平方米,办公用房96平方米,生活用房3696.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79.4 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达16 平方米,学区内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
辍学0人,辍学率为0% 。
3.校现有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32人,科任教师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教师11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达标率100% 4.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以“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老师幸福地工作,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以“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潜能”为办学目标,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以“管理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三个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我校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帮助,全体教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精神,在上级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整体优化,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主要措施和成绩(一)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1.坚持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我校根据中心学校划分的招生区域,保证本服务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免试的入学。
学校开展招生工作时,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招生入学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学生和社会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确保入学率100%。
2.关注困难群体学生入学问题,认真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关心留守儿童,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没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简介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温泉(齐楼)初中始建于1936年,最初名为温泉中山国民小学,学制为六年制完小。
1969年设为初级中学。
同年改为独立初中,更名为温泉初级中学。
2013年11月与本乡镇齐家楼初中合并,更名为温泉(齐楼)初中。
学校现占地面积40727平方米,建筑面积8854平方米,服务人口约两万人。
学校现有学生796人,其中寄宿学生755人。
设有20个教学班,教职工103人。
为了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学校将经典诵读作为特色发展的战略核心,彰显办学特色,以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提升办学质量。
开发并实施了出“晨诵·午读·暮省”、评书、竖笛、快板、剪纸、戏曲、书法、板报等班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设了通向未来的阳光大道。
学校在庆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工作中,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新教育实验的不断践行,先后有河南省息县、甘肃省政府、甘肃省教育厅、河南省息县、兰州市皋兰县等近百家单位的领导和师生40000多人次到我校交流学习。
先后有《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区教育部门及政府的表扬和奖励,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稳居全区前列。
两校自合并以来,学校在软硬件设施、教育教学理念,常规管理、校园环境诸方面有了质的飞跃,驰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方面走特色之路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在,学校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新阶段、新机遇,我们将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乡村寄宿制名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镇位于鹿门孟浩然一衣带水,河傍镇入汉水,福银高速公路和316国道跨境40余公里,南接汉丹铁路,西临襄阳飞机场,水、陆、空交通便捷。
辖行政村42个,3个居委会,地域面积11.4平方公里,总人口9.7万人。
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联小1所,农村教学点4个,成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
教学班174个,其中初中46个班,小学122班,幼儿园6个班。
在职教师731人,初中在校学生2933人,小学在校学生3945人。
全镇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72.4%,小学年巩固率达99.61%,初中年巩固率达98.8%,初中毕业生毕业率达98%。
近年来,镇始终把教育工作纳入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制定了教育发展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几年来,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上收到区财政,加大了对教育投入,做到三个增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2009年为2952万元,2010年为2523.24万元,2011年为2495.7 万元。
2009年中小学生公用经费分别为515元和315元,2010年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为515 元和315元,2011公用经费为615元和415元。
镇集中使用校舍安全经费,加强对永久性保留学校的建设,逐步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
近年来,建设教师公寓三栋104套;建教学楼两栋;学生公寓两栋;学生食堂三个;篮球场10个,整修跑道1060米,硬化活动场地、道路8704.9平方米,维修校舍8160多平方米,加固教学楼、学生宿舍四栋,完善了水冲式厕所改造。
中学和街内四所小学安装了81套“班班通”设备,建起标准化功能室、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室内外体育设施的完善,给学生强身健体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镇共有教职工672 人,专任教师645人。
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89人,学历达标率100% :小学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均为助理级以上,全部具备小学教师资格,任职率达100%;初中专任教师25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解说词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解说词Document serial number [LGGKGB-LGG98YT-LGGT8CB-LGUT-迎省俭****学校解说词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到桂経视察工作。
我市分校校长和冈。
现在山我为大家介绍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
我校隶属武安市林和s诗意初三年级为主的分校,学校占地面积15779平方米,建筑面积8771平方米。
现有10个教学班,431名学生,37名教职工,专任教师34人。
教师学历达标100%,本科以上教师30人,达88%,学历结构合理,中级以上教师22人,达65%。
这里地处和体林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异,招生范圉涵盖周围21个自然村,学校办学条件好,布局合理,正前方是学校的教学楼,左侧是教师宿办楼,教学楼后是学生休息区(宿舍),学校北方是操场是学生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地方,校园的西北角是餐厅。
大家向左手边看,在校园西侧的育英广场上伫立着五个醒H的大字“初三我来了”,这也点名了我校的主要工作职能(初三的教学管理),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圆梦校区”,让九中的学子在这里圆自己的“升学梦”“初中梦” o所以我们对老师提出了八字要求“敬业、乐业、创业、兴业”正前方是我们的教学楼“圆梦楼”,学校对所有初三学子的要求是“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超越梦想,圆梦九中”,我们的培养H标是让每一个初中毕业生都要成为“有梦想,肯吃苦,担责任,成大业” 的人!(走进教务处)这里是我们的教务处,是召开全体教师大会,也是学校日常教研活动、丄作安排部署的地方,从教务处,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墙上的图片是我们初三教师团队设置,后边的墙壁上有也可以看到日常管理制度,课程总表等。
下面请各位领导跟我来,一起走进我校的各个专用教室,我们首先将进入我校的图书室。
图书室在圆梦楼的二楼东侧。
在通往图书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楼的教室外,有许多相框,它记录了我们上届初三,在本校区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激励现在初三学子,只有经过艰苦的劳动,才会获得丰硕的成果,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三层教学楼的教育主题是“一楼“昨日他们留下圆梦的足迹”,二楼“今日我们奏响圆梦的凯粼三楼“明日我们见证圆梦的时刻八',墙壁上是一些师生作品。
瓦房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学校简介

瓦房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学校简介)学校简介:瓦房小学创建1923年3月,至今已有93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瓦房小学属于禄丰县边远贫困山区小学,距广通镇14.8公里,南临几子湾村委会;西北与牟定县江坡乡接壤、北靠妥安乡、东与田心、甸尾村委会毗邻。
全村委会东西宽8.6公里,南北间距9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
一条弹石公路穿境全村委会,辖8个自然村,学校服务区域内有人口286户1258人,其中百分之九十八属于彝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行政村;瓦房小学占地面积3602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教室8间;自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校历年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本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崇文尚德、忠信笃敬”为校训,树立了“文明尚善,尊师爱生”的校风;形成了“厚德尚真,博学善导”的教风,养成了“励志尚美,乐学慎思”的学风。
它不仅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灵气,而且具有现代办学的新理念。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曾多次搞过建校工程,现瓦房小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优美,这是孩子求学、成才、生活的理想场所。
师资队伍:瓦房小学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5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校级骨干教师1人,)教师团队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关爱学生、乐于奉献,是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瓦房小学现占地3602㎡,建筑面积1160㎡,绿化面积974㎡;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操场、运动场地及相应设备设施,能满足6个教学班150余名学生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育人环境、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正朝着省级标准化示范性学校迈进。
办学特色: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彰显学生个性,学校以“主动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为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齐开足课程,开展琴、棋、书、画、舞蹈、体育等兴趣活动班(组)、开设特色课程(英语、经典诵读、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民族左脚舞),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中原九年制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

汉滨区中原九年制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简介一、学校基本情况汉滨区中原镇中原九年制学校位于汉滨区中原镇卫星村三组,学校成立于1972年,是优化布局调整中一所九年制学校,服务半径30公里,服务人口2万余人,占地面积16138平方米,建筑面积8960平方米。
1、班级及学生情况学校现设18个教学班(初中12班、小学6班),608名在校学生(初中528名、小学80名),男298名,女310名;其中寄宿生494名,男236名,女258名。
本学期现有留守儿童129名;贫困学生289名,其中建档立卡子女164名。
2、师资情况学校现有教职工47名,专任教师45名,男26名,女21名。
本科学历35名,专科学历9名,中师3名。
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16名,二级教师23名,未定级教师4名,工勤岗2人。
3、办学设施情况1、教室和宿舍情况: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教室18间,面积1215平方米,生均面积2平方米。
学生宿舍50间,面积2245.52平方米,生均面积3.7平方米。
2、部室建设情况:学校现有部室19个,其中(1)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3个,面积261平方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准备室3个,面积261平方米;(2)音乐舞蹈教室1个,面积87平方米;(3)美术书法室1个,面积87平方米;(4)计算机室1个,面积78平方米,学生计算机51台教师电脑62台(正在配置);(5)多功能教室1个,面积129平方米;(6)体育器材室1个,面积56平方米;(7)体育活动室一个,面积60平方米;(8)卫生保健室一个,面积32平方米;(9)心理辅导室一个,面积32平方米;(10)留守儿童少年管护中心一个,面积32平方米;(11)会议室1个,面积87平方米;(12)档案资料室1个,面积42平方米;(13)德育展室一个,面积56平方米;(14)图书室1个,面积96平方米,图书30000余册,生均50册;(15)师生阅览室1个,面积42平方米;(16)团(队)活动室1个,面积56平方米;(17)校园广播站1个,面积24平方米;(18)劳动技术教室一个,面积78平方米;(19)地理教室一个,面积78平方米。
武安镇清泉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说词 (

武安镇清泉中心小学均衡教育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清泉中心小学地处武安镇城区的郊区、武刘公路旁,四周都是菜农基地,交通便利,校园环境比较优美,学校具有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
现有教职工26人,今秋交流出去4人,实际只有22人,科任教师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教师15人,中专学历6人,实现了教师专业化,确保了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近年来,我校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搭台”为办学理念,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以“把学校办成开放式、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农村小学”为办学目标,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定基础;以“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内涵发展”为办学策略,着力打造“书法教育”这一学校特色,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三个可持续发展,不断强化规范意识与创新意识,全力锻造清泉中心小学优秀教育品牌。
(校园慨况)我们坐车过了武镇大桥,沿着武安刘公路向南行驶大约500米处时,向右拐有一条乡间水泥公路向前走大约200米处时再向北走大约60米,就可以来到我校,站在校门口,整个校园一览无余。
校园不大,但它小巧玲珑,布局合理,干净卫生,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
学校房子不多,靠南边的一排矮房子是学校的厨房、餐厅、厕所;靠北边的房子是学校唯一的一幢三层教学楼,共有房子39间,村里占用了5间,一位已经病故的退休教师家属住了一间,还有一位老教师住了三间,学校实际用房只有30间。
因此,学校用房比较紧张,虽然紧张,但学校用有限的房子保证了正常的教学需要。
孩子们在校园里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他们能书能写,能歌善舞,用心观察,亲自动手操作……这里为孩子们提供了平台及设施让孩子们演绎着快乐童年!(教学楼)接着往北边看,这是我们学校唯一的一幢教学楼,三层共有39间,学校用房只有30间,设有六个教学班。
每个班都备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实现了“班班通”,让每位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学设施,彻底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僵硬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温泉(齐楼)初中始建于1936年,最初名为温泉中山国民小学,学制为六年制完小。
1969年设为初级中学。
同年改为独立初中,更名为温泉初级中学。
2013年11月与本乡镇齐家楼初中合并,更名为温泉(齐楼)初中。
学校现占地面积40727平方米,建筑面积8854平方米,服务人口约两万人。
学校现有学生796人,其中寄宿学生755人。
设有20个教学班,教职工103人。
为了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学校将经典诵读作为特色发展的战略核心,彰显办学特色,以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提升办学质量。
开发并实施了出“晨诵·午读·暮省”、评书、竖笛、快板、剪纸、戏曲、书法、板报等班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设了通向未来的阳光大道。
学校在庆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工作中,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新教育实验的不断践行,先后有河南省息县、甘肃省政府、甘肃省教育厅、河南省息县、兰州市皋兰县等近百家单位的领导和师生40000多人次到我校交流学习。
先后有《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区教育部门及政府的表扬和奖励,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稳居全区前列。
两校自合并以来,学校在软硬件设施、教育教学理念,常规管理、校园环境诸方面有了质的飞跃,驰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
方面走特色之路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在,学校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新阶段、新机遇,我们将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乡村寄宿制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