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立人·新民”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张旺:好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张旺:好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张旺:好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者:汪旦旦黄环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20年第03期采访手记北碚区是重庆主城九区里较偏远的地区,远到时常有人质疑:“北碚到底算不算主城九区?”而地处北碚区的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却有着76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这是一个放到整个重庆市都算大体量的学校。

体量大,教学任务自然重,但作为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张旺心中却自有安排:从教师队伍的建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两手抓,稳步前行,并不急于求成。

张旺说:“其实学校也承受着教育不可承受之重,社会发展,也让人们对教育的期待更多,觉得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教育解决。

但实际上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要做的是让教育回归本质。

”这个本质,就是他的办学理念:绿色教育。

“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绿色教育不仅关照自然,注重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关照生命,注重人的生活、生长与全面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4000多名学生,76个教学班,每个班的人数都在50人左右;200多名老师,平均年龄不到35岁,也就是说,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年轻教师。

这就是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现今的教师生源现状。

年轻教师多,一方面可以给学校注入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面臨经验不足的问题。

于是,张旺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点。

制定了教师发展ISPS系统发展工程。

其中I代表一体化入职教育(Integration):贯穿职前职后,助力教师职业转身;S代表教师阶段化培养成长(Staging):三格梯队管理,助推教师分层蜕变;P代表个性化定制发展(Personalization):聚焦教师专长,铸造特色师资力量;S代表专业化深造支持(Specialization):提高学科素养,铸就精英教师团队。

工程第一项是将新教师们职前职后的培训打通,做到一体化。

还有一年才毕业的实习生也先签约,从学生期间就开始作为教师培养,毕业入职后继续培训。

“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从大学到小学,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年(卷),期】2011(0)5
【摘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原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系重庆市教委直属的七
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区特别贡献奖”、“重庆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首批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国家级首批绿色学校、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首批中国与瑞典合作“环境小硕士”(YMP)中国项目实验学校、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等。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附属中学;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西南师范大学;特色学校;示
范学校;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学风浓厚,教风纯正——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巡礼 [J],
2.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双新”背景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 [J], 欧健;刘
其宪;罗键;张兵娟
3.基于"健康中国"的中学食育工作实践探索
——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J], 彭红军;刘轶;陈铎
4.本刊专访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万琼打造中学里的大学构建真教育的殿堂
[J], 刘校豆;张磊;张富伟
5.立人新民学行天下——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J], 李九彬;罗键;刘其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为例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为例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以西南大学附
属中学校为例
欧健;邓晓鹏;罗键;赵渊博
【期刊名称】《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21(41)8
【摘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实施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具有"有需""
能为""双赢"的三重现实逻辑。

在其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致力于通过完善制度化顶层设计、构建系列化课程体系、确立整合化运行机制、创设立体化的生涯素养评价体系四条路径,达到该项目"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目标愿景。

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生涯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能力明显改善,教师素养得到发展,受到外界广泛赞誉。

【总页数】7页(P3-9)
【作者】欧健;邓晓鹏;罗键;赵渊博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7.3
【相关文献】
1.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2.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r——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为例
3.探索生涯教育新形式,让学生遇见未来和更好的自己——北京
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模拟招聘会的实践探索4.培养研究型人格,助力学生生涯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5.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双新”背景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大学附中校区的校风

西南大学附中校区的校风

西南大学附中校区的校风
学校获有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xx市文明单位、xx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xx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xx市德育示范学校、xx市首批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等荣誉。

学校依托xx大学领先的教育理念、资源、科研、师资培训和设施设备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不可复制的软硬实力,多项办学指标处于xx市基础教育前列,凸显出独特的办学优势和办学品格。

学校被社会亲切地誉为xx市基础教育的“附中模式”。

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遵循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严格控制学校规模。

学校坚决抵制牺牲学生发展空间、有损教育公益品质的风气和行为,被称为最“纯洁的学校”。

学校办学不功利,不浮躁,恪守教育理想,把握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踏实办学,探索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教育实践,教育质量高,学生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在历年高考中,学校的重点率、本科率始终居于重庆市重点中学最前列。

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精英和高素质人才,近年的代表有:我国最年轻的“973”首席科学家xxx、30岁入选全球“青年人才计划”任职世界银行的xx、28岁获骑士国际新闻奖并在30岁出任《南方周末》报综合新闻部总监的xxx等。

学校被社会誉为具有超级加工能力的“梦工场”。

西南大学附中首届(高2014级)创新班班规

西南大学附中首届(高2014级)创新班班规

西南大学附中首届(高2014级)创新班班规目录一、总则二、细则⑪常规1.升旗仪式 2.课间操3.早自习 4.晚自习5.正课 6.作业和考试7.清洁卫生 8.寝室9.午休 10.常规附则⑫非常规1.安全 2.着装仪表3.礼仪 4.公共财物5.班级书报杂志6.社团 7.其他三、附则一、总则1.制定本《班规》的目的:①贯彻落实本班“CI策略化的规范化、高效化、民主化、法治化班级管理模式”精神和要求;②让创新班每一个成员学习、生活都有章可循,规范高效,进而增强全体同学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③让创新班每一个成员增强多方面意识和提高多方面素质,如:规则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时间观念等,为每一个成员都成为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④保证优异班风学风,为创新班每一个成员营造优异的学习、生活环境;⑤使创新班这个团队真正成为一支“正规军”而不是“游击队”,进而让这个优秀的团队反过来给她的每一个成员带来自豪感、尊严和荣耀。

2.为实现上述目的,创新班所有成员自愿遵守本《班规》,违纪后真诚接受本《班规》处罚。

3.本《班规》的产生办法和流程:班主任起草草案大纲(即目录)→班主任、纪律院院长、班长、纪律委员和班委会中层干部组成《班规》起草委员会,讨论草案大纲,起草草案细则(不含罚则)→将草案细则下发全体学生征求意见,草拟罚则→《班规》起草委员会综合全体学生意见,修订草案→班主任在班会上作草案及其产生过程说明→提交班会讨论通过(全班80%的人举手即为通过,下同)。

4.本《班规》主要有四种罚则:①做值日生擦黑板(以下简称“C”)②为做清洁的小组拧拖帕(以下简称“N”)★所有罚拧拖帕的违纪者,都要求从做清洁的小组最初用拖帕开始一直拧到人家不用拖帕时止。

拧的干湿程度——提着拖帕不滴水。

不认真拧者,加罚再罚拧拖帕一天,以此类推。

罚拧拖帕必须是为别的小组拧,本组做清洁时不算。

③到食堂帮工人收餐盘(以下简称“S”)★所有罚到食堂帮工人收餐盘的违纪者,都要求在食堂开饭(中饭和晚饭)期间收餐盘,一次20分钟,收法就是将那些已没人吃饭却放在餐桌上的餐盘收到食堂指定的地方摆放整齐。

西附各校区详解

西附各校区详解

西附各校区详解
西附各校区位于西南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美丽的校园环境。

下面将分别介绍西附各校区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是西附一校区,坐落在市中心,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

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次是西附二校区,位于郊区,拥有宽敞的校园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学校注重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接下来是西附三校区,位于山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学校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还能够享受到美丽的自然环境。

最后是西附四校区,位于城市边缘,周围环境优美。

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西附各校区在教育资源和校园环境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

希望通过这些校区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附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的道路。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如同川流不息的江河,将各种文化传递到我们眼前。

在这些文化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同星辰般璀璨夺目,让我们永远为之震hàn。

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模式和社会行动,是人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向心力的源泉。

②然而,一些年轻人却对这些传统文化不以为然,这是为何?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太少,还是因为现代网络文化的冲击让他们对其价值产生了疑惑?撇.开这些疑惑不谈,传统文化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发挥了塑造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凝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充分作用。

③坚定文化自信,要从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性为出发点,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因此,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否坚固,关键在于是否心底里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和广泛认同。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不能目空一切,更不能diàn污传统文化。

礼敬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更是我们我们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然而,传统文化参差不齐,也有一些较为负面和落后的内容,我们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

只有剥离了、剔.除了那些落后消极的因子,我们才会在文化竞争的格局中做到不被外界迷惑,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世界的多元化格局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到全球的文明对话中,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责任。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字音:①撇.开②剔.除字形:③震hàn④diàn污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川流不息B.不以为然C.目空一切D.参差不齐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模式和社会行动,是人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向心力的源泉。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1914-1935);
重庆市女子师范学校(1935-1940);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40-1950。其间,1942年国立十七中之女子分校和初中分校并入;1938-1945年与国立二中合作办学;1946年国立二中本部之200余师生及女子部和师范部并入);重庆市女子师范学校(1950);
学校地处重庆都市花园北碚,自然风光迷人,人文精神深厚,是教育理想光芒最先照耀之地,是文气馥郁的教育净土。学校秉承“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践行“行己有耻,君子不器”的校训,追求办“中学里的大学,真教育的殿堂”的教育理想,以大学专家团队引领,走宽视域、厚基础、重选择、课堂高效、评价多元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奠基学生终身发展,培养现代国家公民,锻铸未来国家精英。多年来被社会亲切地称为“学生的梦工场”、“嘉陵江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北碚二中(1951);
西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2-1985。其间,1972年为重庆市102中);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85-2011);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1-至今)。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简介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学、重庆教委直属重点中学、教育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区域)合作体成员、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教育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项目学校、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委课改先进集体一等奖(全市中学仅两所)、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清华百年领军计划项目学校、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复旦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与美国加州奥龙尼学院合作开办中美国际班(重庆首批获准开办国际班)、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准我校与美国纽约州WSWHE BOCES共同承办孔子课堂、重庆市首批无烟学校、重庆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环保30年环境保护先进单位、重庆市“环境友好型学校”示范学校、重庆市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学校食堂分级量化等级达标示范食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立人·新民”素质教育
2012年专题推进活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长期坚持以“立人·新民”为核心理念,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以课堂为中心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精心打造内涵层次丰富而“立人”核心一以贯之的学生成长王国。

学校坚持在统筹课内课外、统筹校内校外、统筹学校引领与学生自主活动、统筹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努力让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博观约取、精思细琢,游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形成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相协调、创新发展与终身发展相一致的良好格局。

然而,西大附中素质教育的探索之路同全市其他学校一样,也还面临诸多的困惑与困难,需要借助科学的教育理论,需要借鉴我市一线优秀校长与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

为此,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举办“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立人·新民’素质教育2012专题推进活动”。

届时,将有杨福家、吴岳良、位梦华、Brett Andrew Prim等科学家、教育专家、重庆市优秀的一线校长、优秀教师代表共聚一堂,学习教育新知、交流工作成果、研讨教育问题,共谋教育发展。

一、活动的主办与承办
主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时间:2012年12月6—7日地点: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二、活动的板块及基本内容
(一)卓越课堂观摩与研讨(12月6日)
(二)“立人·新民”教育论坛(12月6日)
(三)“立人·新民”教育实践活动
附:拟邀专家简介
杨福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任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成为出任英国著名院校校长的第一位在籍中国人。

袁道先岩溶地质学家,著名水文地质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我国地质学、岩溶地质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兼职教授。

1990年至今分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9项目(1990-1994),IGCP379项目(1995-1999)和IGCP448项目(2000-2004)中当选为国际工作组主席。

先后出访过27个国家,对各国的地质现象作现场调查和测试。

2005, 美国洞穴学会荣誉会员奖。

吴岳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卡弗里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被多次邀请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报告。

还被邀请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获199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研基金。

位梦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具有传奇经历的科学家,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第一个进入
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人;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在南极、北极生活时间最久的中国人。

Brett Andrew Prim 彭泊海美国人,美国教育中心指导顾问。

毕业于美国公立大学前Top 20名校--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并于08年在德国排名Top5的弗莱堡大学深造,精通德语。

学习期间,多次获学术研究奖。

6年学术、职业、政治方面的撰稿和编辑。

陈时见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精品课程《比较教育学》负责人。

主持和主研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哲社攻关项目、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5个项目。

在中外重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30余部,1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朱德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中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教师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西南大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核心学术骨干、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李亦菲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学习心理、课程设计、教育评价、网络教育、情绪智力、科技教育、学校文化等。

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各部委科研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含译著)4部,主编中小学教材3套,科研成果“人类自适应产生系统的人之建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龚春燕中学特级教师,现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重庆教育评估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常委。

主要社会兼职有:重庆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香港创新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美国北美华人教育协会理事等。

其著作入选教育部《中国特级教师文库》和《教育家成长丛书》,创新学习案例入选人社部编撰的全国培训教材。

李大圣女,教育学博士,研究员,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重庆市劳动模范。

长期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教师教育,语文教育,区域教育整体改革方面有不俗的理解力和传播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