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利润(或亏损)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 营成果。
也就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如果 收入小于成本费用之差为亏损,反之为利润。 利润是综合反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利润的构成
1.利润总额的构成: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营业利润的构成: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
78,760
贷:管理费用
11,500 [11+12+15+16+17+18+20+21]
财务费用
600 [19]
营业税金及附加
9,210
[25]
销售费用
448 [26+28]
主营业务成本
53,552 [27]
其他业务成本
3,000
[30]
营业外支出
450 [31]
[例33-2]. 结转当期各损益类帐户中的收入类帐户。
帐
户
借方余额 帐 户 贷方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
83 000 主营业务收入 129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6 120 其他业务收入 3 900
其他业务成本
2 900 营业外收入
1 000
营业费用
1 540 投资收益
660
管理费用
2 300
财务费用
1 120
营业外支出1 580合 Nhomakorabea计
98 560 合 计 134 560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分配给投资者利润
(二)帐户设置
1.“利润分配”账户
①性质:所有者权益账户
②用途:主要用来核算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和亏损的弥补情况。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 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累计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 • 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累计盈利),则可进行后续分配。
15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利润分配的顺序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是指按照企业净利润和法定比例计提的盈余公积。
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当年净利润(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超过注册资本50%以上的,可以不 再提取。
“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 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额,包括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分配给投资者 的利润,以及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发生的净亏损;贷方登记用盈 余公积弥补的亏损额等其他转入数,以及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 现的净利润。年末,应将“利润分配”账户下的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未分 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可能有余额外,其他各 个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结转前,如果“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 额在借方,上述结转当年所实现净利润的分录同时反映了当年 实现的净利润自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情况。因此,在用当年 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不需另行编制会计分录。
23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账务处理
2.提取盈余公积
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 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 积”账户,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账户;
借方
营业外支出
贷方
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即营业外支出的增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
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的核算139页PPT

借 投资收益 贷
发生损失
期末结转入 “本年利润” 贷方数
取得收益
期末结转入 “本年利润”
借方数
期末无余额
2 “营业外收入”账户(损益类)
核算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 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 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 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明细账按收入项目设置。
借 营业外收入 贷
要结转分录有哪些?
2、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及核算方法有哪 些?
3、利润的分配程序是什么?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
•
1、
的路 。24.7.1424.7.14Sunday, July 14, 2024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9:51:5209:51:5209:517/14/2024 9:51:52 AM
核算应交所得税发生
数
借 所得税 贷
所得税发 生数
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借方数。
明细账:无
期末无余额
5、本年利润
所有者权益类,核算 企业实现的利润(或 发生的亏损)净额 明细账:无
借 本年利润 贷
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费 用数
从损益类 账户转入 的收入数
所得税 亏损数
会计利润数
净 净利润利
润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未弥补的亏 损
未分配的 利润数
2“盈余公积”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
核算盈余公积的提取数及使用数。 明细账:按法定盈余公积等设明细账
借 盈余公积 贷
支用数
提取数
结存数
3、“应付股利”账户 (负债类)
基础会计之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业务核算

基础会计之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业务核算利润形成和分配是企业基础会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盈利和利润分配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利润形成和分配的业务核算过程。
利润的形成可以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产生,也可以从非经营活动中产生。
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提取到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等;非经营活动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
这些收入与企业的成本、费用相减后即可得到企业的利润。
在业务核算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收入进行核算。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通常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租资产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与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关的收入,例如政府补贴、出售废旧资产等。
提取到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是指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所得到的利得。
其次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和费用进行核算。
经营活动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而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而费用则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在核算利润时,需要从经营活动收入中减去经营活动成本和费用,得到经营活动利润。
然后,再将其他业务收入和提取到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加入到经营活动利润中,得到税前利润。
紧接着是对非经营活动收入进行核算。
非经营活动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股权投资、其他债权工具投资所获得的利益。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的至到期投资以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带来的收益。
最后是对利润的分配进行核算。
企业的利润可以通过分配红利、计提公积、转作投资、补充流动资金等方式进行分配。
其中,红利分配是指将利润按照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计提公积是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留作企业的自有资金,并用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转作投资是将利润用于购买新的固定资产或投资新的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是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
会计经验: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内容

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内容
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内容
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包括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表结法
表结法是指企业在年终决算以外的月末、季末、半年末计算本期利润和本年累计利润时,将全部损益类账户的余额按利润表的填制要求,填入到利润表的各项目中,在表中计算出本期利润和本年累计利润。
由于在这种方法下每月末不将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因而各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反映的是本期末止的本年累计余额。
2.账结法
账结法是指企业在每个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将全部损益类账户(除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外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通过本年利润账户结出当期利润和本年累计利润。
本年利润账户,按用途分属于财务成果类账户,它用于核算企业在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其贷方登记各项收入,借方登记各项费用,借贷相抵后的余额如果在贷方表示利润,如果在借方则表示亏损。
在年度中间尚未分配利润时,应将其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从这个意义上讲。
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

累计净利润
结转全年 年末余额:全年 累计净利 累计净利润 润
2.“盈余公积”账户
用途:专门核算企业从利润中提取盈余 公积金和公益金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盈余公积
减少的盈余 公积金
提取的盈余公 积金
余:期末结存 的盈余公积金 数
3.“应付股利(利润)”账户
润分配”账户除“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账户以外的其他明细账余额(反映已分配利 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设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来 核算年末未分配利润。
★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用途:专门核算年终未分配利润的形成。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财务成果核算类)。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年末“利润分配” 年末“本年利润” 其他明细账转入数 转入数
1.按净利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按5%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1 712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7 808 —任意盈余公积 3 904
2.按净利的50%宣告向投资者分配现金 股利39 04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39 040
贷:应付股利
39 040
3.进行年终结转,计算年末未分配利润。 年终,把“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和“利
本16 000,销售费用1 000,管理费用9 250,财务费用300 ,
营业外支出1 200 。
借:本年利润
108 718.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80 280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688.50 16 000 1 000 9 250
300
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的核算

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的核算在企业管理中,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
通过正确核算利润的形成过程,并合理分配给相关利益相关者,可以稳定企业经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的核算方法。
一、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的形成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指标,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体现。
利润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1. 销售收入: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利润形成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2. 成本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各种成本费用,包括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租赁费用等。
这些成本费用需要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从而得到利润。
3. 投资收益:企业还可能通过投资活动产生收益,例如股票投资、利息收入等。
这些投资收益也属于利润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利润的形成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加上投资收益的过程。
二、利润的核算方法利润的核算是企业会计中的重要工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利润核算方法:1. 权责发生制度: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照权责发生制度,企业在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时,确认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并计算利润。
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状况。
2. 现金收支制度:这是一种简化的核算方法,只关注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
按照现金收支制度核算利润,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
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非现金交易,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不够全面。
3. 所得认定制度: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某些特殊行业或组织,如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
所得认定制度通过特定的规则和计算方法,确定企业的利润。
这种方法的核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
三、利润的分配利润的分配是指将企业所得的利润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分配给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常见的利润分配方式包括:1.红利分配:对于股份制企业而言,红利分配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企业根据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将利润以红利的形式派发给股东。
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的核算以净利润为中⼼,分为⼆部分,即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
(⼀)利润形成 1.利润的计算 利润是指企业在⼀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减去费⽤后的净额、直接计⼊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包括三个层次: (1)营业利润=营业收⼊-营业成本-营业税⾦及附加-销售费⽤-管理费⽤-财务费⽤-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营业外⽀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 注:这三个层次的利润可以通过第⼗七章的利润表来掌握。
2.营业外收⼊的核算 (1)营业外收⼊是指企业发⽣的与其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收⼊,主要包括处置⾮流动资产利得、⾮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融资租赁时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于该项融资租赁资产账⾯余额的差额、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收到的因享受税收优惠⽽返还的消费税和营业税等税⾦、确实⽆法⽀付的应付账款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划转出去的应付款项、接受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等。
(2)政府补助的核算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的资本。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属于利得,应计⼊营业外收⼊。
但有⼆种做法:如果补助的是已经发⽣的费⽤,则计⼊本期营业外收⼊;如果补助的是以后将要发⽣的费⽤,则先将政府补助计⼊“递延收益”科⽬,在发⽣费⽤时转⼊营业外收⼊。
【例33】说明计⼊当期营业外收⼊ 甲企业⽣产⼀种先进的模具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该企业的这种产品适⽤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然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返还70%。
20×1年1⽉,该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120万元。
20×1年2⽉,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额84万元。
20×1年2⽉,甲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额时 借:银⾏存款840000 贷:营业外收⼊840000(120万×70%) 【例34】说明计⼊以后期间营业外收⼊ 20×1年1⽉1⽇,政府拨付A企业500万元财政拨款(同⽇到账),要求⽤于购买⼤型科研设备1台;并规定若有结余,留归企业⾃⾏⽀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预收账款—正大工厂 500 000
银行存款
1 13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4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38 000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例5-45】欠款企业(机车厂)开出商业汇票,抵偿所 欠本企业货款。
借:应收票据
673 920
贷:应收账款—×机车厂 673 920
【例5-46】大明商店赊销产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上价款是258 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是43860元,货 款未收。另用银行存款为对方代垫运费1 500元。
借:应收账款—大明商店 303 3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43 860
银行存款
1 500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例5-47】产品退货,货款已用银行存款 支付。冲减销售收入20 000元和税金3 400
元(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 400
(4)账户设置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5)核算举例: 【例5-48】计算并结转销售产品成本。A产
品成本710 400元,B产品成本816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526 400
贷:库存商品— A产品 710 400 库存商品— B产品 816 000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3.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1)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含义及内容
(3)账户设置
应交税费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4)核算举例:
【例5-49】计算并结转主营业务税金及 附加。消费税35 000元,城建税14 000元, 教育费附加6 000元,合计55 000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5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二)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1.商品销售收入的核算 (1)账户设置
应交税费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2)核算举例: 【例5-41】销售产品240 000元,增值税额
40 800元,货已发出,收到对方签发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一种信用结算票据,具有一定的付款期限,一 般附有一定的利率,可企用业利于润形企成业业务之的核间算 的往来结算。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35 000 14 000 6 000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销售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销售产品成本、计算和交纳税金等。 进行产品企销业售利是润形企成业业务的的主核算营业务。
一、主营业务收支的核算 (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 收入确认即收入在什么时间入账;收入计量即收入以 多少金额入账。 1.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 ★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等已转移给购货方; ★ 企业已经失去了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和控制 权; • ★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 ★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流入销售企业; • ★ 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 ※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五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收入!
贷:银行存款
23 400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2. 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
(1)主营业务成本的含义
◆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垫支的 资金(即库存商品成本,也是被销售产品的生产成 本)。
● 不包括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等。
(2)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方法 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商品的单位生产成
本×本期销售该商品的数量
※ 如果本期销售的产品是多批次生产的,各批次单位成 本又各不相同,应采用先进先出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或个 别计价法等确认其单位企成业利本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3)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 ◆ 将已经销售的商品的成本从“库存商品”
账户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销售收入确 认后,应相应确认与其相关的成本。
● 注意与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区别!
◆如果收到的是对方通过银行支付的货款,应借记
“银行存款”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 两
个账户。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例5-42】预收正大工厂货款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预收账款—正大工厂
500 000
◆ 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的标准,预收款项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费。 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 和教育费附加等。
(2)计算方法
① 应交消费税额=应税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② 应交城建税额=(当期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 ×城建税税率 ③ 应交教育费附加=(当期营业税+消费税+增值 税)×教育费附加税率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资金筹 集业务 资金投入
投入 资本
材料采 购业务
产品生 产业务
产品销售 业务
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
▲ 供应过程 ▲
▲ 销售过程 ▲
货币资 金
货币资 金
资金退 出业务
资金退出
负债
设备购 置业务
固定资 金
财务成果形成与 分配业务
分配利润、 缴纳税金等
销售过程主要业务: 进行产品销售、结算货款、结转已
பைடு நூலகம்
※ 商业汇票包括“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两种。采用 这种结算方式,企业不能马上收到货币资金。因而会计 分录为:
借:应收票据
280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40 800
◆这里的“应交增值税”为销项税额(税率按17%计算); 销项税额既是企业应向国家交纳的税额,也是应向购货 单位收取数。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2.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 ◆ 一般应按照从购货方已收货款金额或合同等
确定的应收款金额计量。但应考虑以下情况: ▲ 发生的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因质量原因等
的售价减让)和商业折扣(因促销等对商品标价 的打折)等应冲减当期收入。
商品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 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例5-43】某机车厂赊销产品,开出的增值税专 用发票上价款是576 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是97920元, 货款暂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机车厂 673 9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97 920
企业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例5-44】向预付款企业(正大工厂)提 供产品1 400 000 元,增值税238 000元, 并收到差额货款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