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益生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活性评价

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活性评价

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活性评价双歧杆菌,在人类肠道中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

它产生的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有利于维持肠道酸碱平衡,保护肠道免疫系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等等。

本文将从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活性评价两个方面谈论。

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双歧杆菌与其他肠道微生物具有协同作用。

他们与其他益生菌和肠道微生物互相作用,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与其他益生菌互补作用:双歧杆菌可以与一些其他益生菌产生互补作用,如可生菌提高双歧杆菌的生长,而双歧杆菌则可以抑制产气杆菌的生长。

2. 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双歧杆菌和肠道其他部位的益生菌组成的菌群可以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如肠球菌、大肠杆菌等。

3. 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双歧杆菌可以促进肠粘膜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增强肠道免疫功能。

与其他益生菌共同作用,可以降低身体对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4. 调节人体代谢:双歧杆菌可以调节人体代谢,促进葡萄糖代谢,减轻肥胖。

双歧杆菌的生物活性评价双歧杆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它的生物活性也值得评价。

下面介绍一下双歧杆菌的几个生物活性评价:1. 抑菌活性:双歧杆菌可以生产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2. 降低肠道致癌物质的生成:双歧杆菌可以将肠道中的亚硝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肠道致癌物质含量,起到预防肠道癌症的作用。

3. 改善肠道功能:双歧杆菌可以促进肠道运动和排便,改善肠道功能。

4. 抗炎作用:双歧杆菌可以抑制肠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以维持肠道健康。

另外,双歧杆菌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有助于预防肠道癌症、改善肠道功能等。

因此,在维护肠道健康方面,双歧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粪肠球菌益生特性的体外评价

粪肠球菌益生特性的体外评价

粪肠球菌益生特性的体外评价鲍延娥;董晓芳;佟建明;高玉鹏;刘炎【摘要】通过体外法研究粪肠球菌的生长特点、耐酸性、耐胆盐性和抑菌性等,以评价其益生效果.结果表明:①粪肠球菌在培养2h后进入对数期,8h到达稳定期;②经pH 2、3、4的人工胃液处理3h后,粪肠球菌极显著降低至2.71×105、1.03×107和5.65×107 CFU/mL(P<0.01);③粪肠球菌经含质量分数为0.2%和0.3%的胆盐溶液处理3h后,极显著降低至1.46×106和1.37×106 CFU/mL(P<0.01);④粪肠球菌对大肠杆菌O1和O78均在混合培养至10h时表现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可见,粪肠球菌生长繁殖速度快,能耐受胃肠道环境,对大肠杆菌O1和O7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的生产菌种.【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2)011【总页数】6页(P202-207)【关键词】粪肠球菌;耐受性;益生性【作者】鲍延娥;董晓芳;佟建明;高玉鹏;刘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益生菌来源于希腊语“益生”[1],是一种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来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的饲用微生物[2]。

近年来,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改善动物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免疫力,调节脂肪代谢,促进动物生产以及改善畜舍环境等功能[3-5]。

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为国家允许饲用的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之一,是属于肠球菌属的一种兼性厌氧型乳酸菌,对环境适应力和抵抗力强,可耐受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而且其生长条件要求不严格,在10~45℃都能生长,在普通营养培养基上也可生长,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6-7]。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孙冶;李新鸣;王蔺;孙福玉;金海燕;肖纯凌【摘要】益生菌是指定植于宿主肠道或生殖系统内,能够改善宿主菌群平衡,产生确切健康功效,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病原菌生长、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目前,我国肠道疾病发病率的趋势正逐年上升,益生菌治疗肠道疾病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益生菌和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4页(P347-349,360)【关键词】益生菌;肠道疾病;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作者】孙冶;李新鸣;王蔺;孙福玉;金海燕;肖纯凌【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034;辽宁省环境污染与微生态重点实验室;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辽宁省环境污染与微生态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17班;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17班;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17班;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034;辽宁省环境污染与微生态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2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定植于宿主肠道或生殖系统内,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能够改善宿主菌群平衡,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对机体产生有益影响的活性微生物[1]。

本文针对益生菌和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益生菌对肠道免疫调节、增强肠道屏障、竞争性黏附于黏膜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益生菌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1 益生菌的分类及安全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布的益生菌菌种约有42种,而我国农业部第105号公告公布了可用于添加饲料级的益生菌菌种有12种[2]。

目前国际上批准通过的可以作为益生菌并应用于人体的主要菌株有: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丁酸杆菌、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等[3]。

1株植物乳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株植物乳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株植物乳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洪伟;薛正莲【摘要】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乳酸杆菌中的一种,常存在于发酵的蔬菜和果汁中。

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的益生菌群,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作用。

研究从市售腌渍蔬菜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植物乳杆菌,以9种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筛选菌株的抑菌谱大小。

结果表明,该菌株能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柠檬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指示菌。

此外,研究了菌株对温度的稳定性,pH值的耐受性及其酶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株植物乳杆菌菌株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并且对3种蛋白酶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这为今后深入研究与开发植物乳杆菌奠定了基础。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s one kind of lactobacillus often found in fermented vegtable and fruits .It can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bacteria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 enhance body′s immune system and promote nutrient absorption .The L.plantarum was obtained from commercial pickles .The oxford cup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iameter of bacteriostatic circle ,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d L.plantarum could produce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 which had strongly restraining effect on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citreus, Micrococcus lut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plantarum included the effects of heat, pH, enzym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had good heat stability and remained activity after incubation at a wide pH.It was sensitive to someproteases , such as proteinase K , pepsinum and trypsinase .This study would mak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plant lactobacillus .【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植物乳杆菌;指示菌;抑菌性;生物学特性【作者】洪伟;薛正莲【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芜湖241003;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1;TS201.3乳酸菌是益生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乳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乳杆菌和肉食杆菌等[1]。

211133780_大蒜对常见益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211133780_大蒜对常见益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营养与健康大蒜对常见益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黄莉来(平阳县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浙江温州 325410)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大蒜对益生菌的抑制作用。

选取4种益生菌和4种致病菌作为试验菌,分别测定大蒜对两组试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大蒜对益生菌和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杀作用最强。

关键词:大蒜;益生菌;抑菌Research on Garli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mmonProbioticsin VitroHUANG Lilai(Pingyang Institute of Quality Inspection&Testing, Wenzhou 3254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garlic on probiotics. Four probiotics and four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selected as the test bacteria,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of garlic on the two groups of test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rlic had obvious inhibition on probiotic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 best inhibition effect on Saccharomyces and Monilia albican.Keywords: garlic; probiotics; bacteriostatic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不仅可作为调味料,还可入药,是著名的食药两用植物。

益生菌研究报告

益生菌研究报告

益生菌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的健康领域,益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们被广泛认为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从改善肠道功能到增强免疫系统,甚至可能对某些慢性疾病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益生菌,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二、益生菌的定义与种类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

常见的益生菌种类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等。

双歧杆菌是肠道内的重要益生菌之一,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乳酸杆菌则在调节肠道 pH 值、抑制有害菌生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逆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存活并发挥益生作用。

三、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1、竞争排斥益生菌能够与有害菌竞争肠道内的生态位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2、产生有益物质它们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等有益物质,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3、调节免疫系统益生菌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使其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4、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通过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比例,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四、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1、缓解腹泻无论是感染性腹泻还是功能性腹泻,益生菌都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

2、改善便秘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水分和体积,使排便更加顺畅。

3、减轻肠道炎症对于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益生菌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4、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降低肠道通透性。

五、益生菌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益生菌在免疫系统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摘要:益生菌是指定的能够改善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微生物能够定植于人或动物肠道、生殖系统内,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

益生菌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有益菌,它们在食品、保健品和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也逐渐被揭示出来,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关键词:益生菌;生理功能;作用;引言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定殖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

其主要生理功能为:降低肠道细菌易位;增强免疫;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预防或治疗感染性疾病等。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成为当前益生菌研究的热点。

一、降低肠道细菌易位肠道细菌易位是指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发生移位,侵入肠粘膜下组织,引起肠粘膜炎症的现象。

肠道细菌易位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影响,如引起腹泻、炎症、胃肠道疾病等。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从而降低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益生菌可以通过竞争性拮抗作用,与致病菌竞争肠腔内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抑制或降低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还可通过分泌抑菌物质和益生菌自身代谢产物抑制致病菌生长。

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分泌的抑菌物质有乳酸、醋酸、苹果酸、柠檬酸等;益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有乳酸、乙酸等。

这些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1.1分泌抑菌物质乳酸是益生菌分泌的主要抑菌物质,是乳酸菌代谢产生的乳酸与其他有机酸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与 pH值有关。

乳酸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乳酸还可以抑制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也能抑制其他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乳酸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乳酸还可以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脂多糖结合,降低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还能激活胞内一些酶,影响细胞内能量代谢,导致细胞死亡;还能使细菌表面产生疏水性物质,导致细菌表面疏水性丧失,从而抑制其粘附和入侵。

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概述: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人体产生有利影响的活的微生物,与之相近的术语还包括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近10 年来发展较快, 是营养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消化道生物的竞争排斥作用, 帮助建立有利于宿主的胃肠道微生物区系, 预防腹泻, 促进生长。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尽管益生菌对抗病有一定的作用, 但其作用机理仍然所知甚少, 这是限制益生菌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现将文献中报道的各种可能的作用机制归纳如下:1. 有利于建立消化道正常的微生物区系①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的附着位点胃肠道的原籍菌群能抑制其他外来微生物在肠道内的定植或增殖, 这被称为“竞争排斥”(Competitive exclusion)作用, 或“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这种定植抗力的产生是因为体内微生物与致病菌竞争肠道上皮的吸附位点而产生的。

如果这些吸附位点被较多的有益微生物所占据, 病原微生物就会被排斥。

②产生抑菌物质与乳杆菌能产生细菌素、类细菌素物质和其他的拮抗物, 如过氧化氢和某些有机酸等, 但这些拮抗物在肠道内的作用还不清楚。

惟一的例外就是有机酸的作用已被实验所证实, 它能降低肠道pH 值, 从而抑制致病菌。

③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生物夺氧学说通过体外连续培养的方法可以发现肠道固有菌群与外来菌之间对营养物质的竞争现象。

但在肠道内是否有这种竞争营养的作用并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

有人认为, 这种竞争并不起多大作用, 但是在某种物质如生物素成为有害菌的限制因素时, 这种抑菌作用就会表现出来。

④生物夺氧学说在肠道微生态系中, 厌氧菌是优势种群。

利用非致病的耗氧微生物暂时在肠道定植, 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浓度降低, 氧化还原电势下降, 促进厌氧微生物的生长, 达到提高定植抗力, 恢复生态平衡的目的。

这是好氧和兼性厌氧芽胞杆菌的作用机理之一。

2. 提高免疫力拥有完整肠道菌群的常规动物比无菌动物有更高的巨噬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Fermentation concentrated fluids of 25 isolations of B ifidobacteria and L actobacillus from gastrointestinal tracts of healthy youths and children were studied 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ral activities in vitro, using 6 species of normal in2 testinal pathogenes indicator organism s. LM a1 and LM a3 showed higher effects on all 6 species. Acetic acid and lactic acid, main component of fermentation concentrated fluids, which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ere confirmed as antibacte2 rial substance, but not the only. Antibacterial substance was pH 2dependent and heat2sta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ub2 stance was lost after treatment w ith Tryp sin and Papai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ubstance was a bacteriocin. 【Key words】 Probiotics; B ifidobacteria; L actobacillu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 rganic acid


大 单李 金





b

样 芽


pH
杆 菌
肠 埃 希 菌
核斯
细 胞

增菌
黄 色 葡 萄 球
贺 痢 疾 杆 菌
肠 球 菌

︵ %

︵ %

︵ %
c
d
生c

c
d
︶︶︶
d
AY7 6 6 4 2 0 3. 80 19. 13 8. 74 10. 61 9. 69 13. 67 15. 57 0. 37
88
Chinese Journal of M icroecology, Ap ril 2006, Vol118 No12
文章编号 : 10052376X (2006) 0220088204
肠道益生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论 著 】
赵佳锐 1 ,范小兵 2 ,杭晓敏 2 ,杨虹 1 (1.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上海 200240; 2.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研究所 ,上海 200030) )
值。 2 结果 2. 1 25 株实验菌株初步抑菌和有机酸分析 菌株 发酵液 10倍浓缩液样品的 pH、抑菌效果和有机酸含 量见表 1。21株菌对蜡样芽胞杆菌有抑制作用 。14 株抑菌效果明显 (双歧杆菌 6株 、乳杆菌 8株 ) ,抑菌 圈直径大于 11 mm , pH 均低于 4. 70,其中 13株菌发 酵浓缩液的乳酸含量高于 2% , 2 株菌乙酸含量高于 1%。一般研究认为 ,乳酸菌可以产生细菌素 ,主要对 革兰阳性细菌产生抑 制或 杀死 作用 [ 6 ] 。该 实验 中 LM a1、LM a3、La5和 La3四株不同种的乳杆菌具有广 谱抗菌作用 , 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 LM a1和 LM a3对 6 种指示菌抑制效果均较好 ,作为 进一步研究的样品 。

AY7 6 6 4 1 0 4. 25 17. 27 -
【收稿日期 】2005204206 【作者简介 】赵佳锐 (19802) ,女 ,硕士 ,从事应用微生物研究;杨虹 ,通讯作
者 , E2mail: hongyang@sjtu. edu. cn
1. 2 指示菌 蜡样芽胞杆菌 、大肠埃希菌 、单核细胞 增生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志贺痢疾杆菌和粪
气相色谱法 (仪器 HP 6890 Series GC, System 3398A GC ChemStation; 柱 HP2INNOW ax Columns 19091N 2133) 。色谱条件 :起始 120 ℃ 1 m in,升温 10 ℃ /m in,保持 265 ℃ 2 m in。根据样品有机酸浓度配 制不同浓度的乙酸 、丙酸 、乳酸溶液 ( pH 4. 0 ) ,对 6 种指示菌测定抑菌活性 。 1. 11 统计分析 所有抑菌试验均重复 3次 ,取平均
菌株名称 a
表 1 25株实验菌株抑菌效果和有机酸分析
序列号
抑菌圈大小 (mm )
有机酸浓度
L. salivarius LMa1
L. plantarum ZL611 L. gasseri LMa3 L. salivarius La5 B. longum Bm26 B. longum Bm29 L. brevis LM1 L. rum inis La3 B. longum Ba1 L. rum inis La1 B. pseudocatenulatum Bf1 B. pseudocatenulatum Ba3 L. gasseri LMa2 B. therm acidophium Bm31 L. helveticus ZL51 L. salivarius ZL34 L. salivarius ZL216 L. ferm entum ZL4 L. salivarius subsp. salivarius ZL3 B. longum ZB27 B. longum Ba2 B. pseudocatenulatum ZB48 B. adolescentis Bf5 B. pseudocatenulatum Bf4 B. pseudocatenulatum Bm21
1. 8 蛋白酶预处理对样品抑菌活性的影响 用胃蛋 白酶 、胰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蛋白酶 K分别在最适 条件下以 0、100和 200 U /m l酶处理样品过夜 ,处理 后将样品 pH调回 4. 0。用相同方法处理生理盐水作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益生菌 (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杆菌 )具有抑制病 原微生物 、调节胃肠道健康 、增强免疫应答 、预防癌症 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对于益生 菌抑菌效果的研究虽有报道 ,但抑菌物质和抑菌机制 至今尚无最终定论 [ 1, 2 ]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 ,考察来 自人体肠道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找 出抑菌效果明显的菌株 ,并进一步研究抑菌机制 ,发 现和解释抑菌物质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分离与鉴定 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涂布法 (双歧杆菌 : TPY琼脂 ;乳杆菌 :改良 MC琼脂 ;上海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从健康青年 [ 3]和儿童粪便中分离 得到菌株 ,经革兰染色为阳性且镜检形态特征符合乳 杆菌或双歧杆菌的菌株 ,提取其细菌总 DNA,用双歧杆 菌和乳杆菌特异引物 ( Im3 / Im26[4 ] ; L159 /L677[5 ] )进 行 16S rDNA PCR扩增 ,对得到约 1 500 bp的双歧杆菌 PCR片段或约 600 bp的乳杆菌 PCR片段的菌株 ,可初 步确定为乳杆菌或双歧杆菌 。并对 16S rDNA PCR 片 段测序 ,经 BLAST在 Genebank中找到最近的系统发 育关系 ,进一步确定为双歧杆菌或乳杆菌 ,并申请了登 陆序列号 (Accession No. ) (见表 1) 。最终确定 25株 实验菌株信息见表 1。
【摘要 】 以 6种常见肠道致病菌作为指示菌 ,研究了来自健康青年和儿童肠道的 25株益生菌发酵浓缩液的 体外抑菌效果 。进一步研究了抑菌作用良好的 LM a1和 LM a3经 pH 调节 、热处理 、蛋白酶处理以及发酵过程中的 抑菌活性变化 。短链有机酸作为发酵终产物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抑菌效果也被测定 。结果表明 ,抑菌物质包括短 链有机酸 (主要为乙酸和乳酸 )和一类对热稳定 、对部分蛋白酶敏感的物质 ,可能是某种细菌素 。低 pH 是表现抑 菌活性的必要条件 ,但仅有低 pH (如低 pH缓冲液 )并无明显抑菌效果 。 【关键词 】 益生菌 ;双歧杆菌 ;乳杆菌 ;抑菌 ;有机酸 【中图分类号 】Q939. 92 【文献标识码 】A
-
4. 30
AB 1 2 5 9 2 1 4. 32 18. 90 -
8. 62 11. 50 8. 73 12. 47 0. 59
-
3. 12
AY7 6 6 4 2 2 3. 77 17. 95 10. 21 8. 43 13. 63 13. 81 20. 59 0. 40
-
5. 41
AY7 6 6 4 2 1 3. 76 17. 75 9. 27 7. 90 13. 55 13. 70 17. 59 0. 41 0. 21 4. 25
An in vitro study of an tibacter ia l activ ity of 25 stra in s of prob iotics from human ga s2
tro in testina l tract ZHAO J ia2rui1 , FAN X iao2bing2 , HANG X iao2m in2 , YANG Hong1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6年 4月第 18卷第 2期
89
为阴性对照 。以蜡样芽胞杆菌作为指示菌测定抑菌 活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