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赠刘景文》

合集下载

部编《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部编《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苏轼这首Βιβλιοθήκη 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 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 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 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 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 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 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 文》。
1、自由读古诗,想想古诗中描写了哪 些秋天的景色?
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 懂哪些地方?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擎雨盖
荷尽
荷花凋谢了,像遮雨伞一样的荷叶也枯 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胜
菊残 傲霜枝
那枯萎的菊花的花枝仍然在寒霜中 挺立着。 你想对傲然挺立的菊花说什么呢?
4 古诗三首
zènɡ liú

赠 刘景文
(宋)苏轼(shì)
看图说词语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瓜果飘香
秋天到了,同学们的眼睛还发现大 自然有哪些变化呢?
赠刘景文
苏轼
qínɡ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jú cán yóu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jūn xū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chén g

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的品格和 节操,诗人借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为 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 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 更通过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有 坚韧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 的敬佩与勉励之情。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古诗意思

赠刘景文 古诗意思

赠刘景文古诗意思
这首古诗为李商隐的《赠刘景文》,意思是送给刘景文一首诗。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希望友人能够享有长寿和美好的人生。

整首诗充满了友情和美好祝福,是一首让人感到温馨的诗歌。

以下是《赠刘景文》全文:
陈陋室,独何惭,草露绵绵萤火残。

几时相见恨无言,尽日寻僧不见山。

人间四月即江南,岳阳楼上见崇山。

觉来宿雨知何处?胡笳一声愁绝端。

白发愁看明镜中,身来幸有千年骨。

不言晦迹谁知命,贵贱无常一醉后。

赠卿卿去且终身,自有清气冲天汉。

解鞍少坐定西楼,信马长鸣踏清秋。

此意几难同,此心何时安。

这首诗中,李商隐极其感慨友情的难得和无常,表现了人生如梦幻的视角。

他感慨自己和刘景文在颠沛流离中既相遇又别离,生命中的际遇无法预料,赞颂友人有清气、愿意奔向天汉。


也以此祈愿自己和友人都能够安枕无忧,长寿富贵。

此诗体现出深厚友谊的美好情怀和对人生无常、充满变化的看法,深富诗意和哲理。

在诗中,李商隐还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如陈陋室、草露、萤火、僧寺等,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和内心的忧虑。

同时,他也描述了江南四月的美好风景和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他以古今中外的典故和自然景观为题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中,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诗歌魅力。

整首诗构思严谨、言简意深,文字优美流畅,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之作,也是李商隐的经典之作之一。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如下: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如下: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孤傲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样还表达出诗人对于深处困境之中友人的劝慰与勉励,以及诗人自己旷达的胸襟。

这首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全诗用比兴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品格相联系,寓意深刻。

语言简洁明快,音律和谐优美。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中的《赠刘景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诗人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整首诗意境高远,融情于景,是古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但是,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体会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领悟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中的秋日景象和诗中的描述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日景象相关的古诗描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某一景象,体会诗人的创作过程。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生字词“瑟、萧、耐、傲、菊、残、橙、橘、绿”的读音、写法和词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诗句意境的理解: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日景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文化背景的渗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举例:《赠刘景文》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要求学生理解“枫林晚”和“霜叶红”所象征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古诗描绘自然景象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领悟。
-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些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记忆可能存在挑战,教师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字词游戏,以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背诵与默写的技巧: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的记忆和默写,教师需要教授记忆策略和默写技巧。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导读: 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PPT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PPT课件
3.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原 子光谱 应该是 连续的 . 4.原 子 的 核 式 结构 模型彻 底否定 了经典 电磁理 论. 5.高 温 物 体 发 出的 光通过 物质后 的光谱 上的暗 线反映 了高温 物体的 组成成 分. 6.同 一 种 物 质 的线 状谱与 吸收光 谱上的 暗线, 由于光 谱的不 同,它 们没有 关系. 7.让 学 生 进 一 步体 会物理 规律是 在接受 实践检 验的过 程中不 断地发 展和完 善的。
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秋来败荷、残菊和橙黄、 橘绿这些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 鼓励、勤勉之情。
课件PPT
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1.经 典 电 磁 理 论很 容易解 释原子 的稳定 性. 2.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电 子绕原 子核转 动时, 电子会 不断释 放能量 ,最后 被吸附 到原子 核上.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 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字学习
赠刘残犹傲 君橙橘盖菊
自学提示
听课文朗读,然后自己朗读,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诗的含义。
课文讲解
理解划线字的含义。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尽:达到极端。这里 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凋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擎雨盖:这里指荷叶。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残败;枯萎。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共11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共11张PPT)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第一句写 的是什么?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秋末的特征。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的代表 ,赞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 也勉励友人和自己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4 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 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赠刘景文
我会写
我 会 写
我会写
我 会 写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擎雨盖
荷花枯萎
荷尽
荷尽已无擎雨盖,
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叶。
菊花凋谢
菊残
傲 霜 枝
傲霜枝
犹 还 -----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一年好景君须记
❖ 大家想想“君” 是什么意思?
❖ 记:记住。
一年好景君须记
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 草儿绿的春天。
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 年 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丰收的好年景
❖ 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 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 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 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可是, 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 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 送给谁的呢?
(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 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 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 你想知道些什么?
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liú qíng gài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菊花
jūn
君子
cán
yóu
残枝 犹有
bì xū chéng jú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擎菊残 犹君须橙 橘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