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办法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办法第一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是学位论文提交送审前,由所在学院、系(所)或导师组织专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所做的最后一次自我把关,其目的是对该学位论文是否已经达到本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要求进行自我诊断。
为规范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工作,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位论文预审一般每年集中安排两次,根据研究生院下发的学位申请、审核流程,由院系负责组织落实。
未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当期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三条所有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需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和论文格式要求撰写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向所在院系提出学位论文预审申请。
第四条院系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预审工作,做好组织、统筹、协调及前期准备,明确预审流程及时间节点,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第五条学位论文预审可采取答辩形式或评阅形式,其中答辩形式包括专家组答辩或组会答辩等,评阅形式包括集中评阅或院内盲审等。
博士学位论文预审原则上采取答辩形式,并充分发挥博士生指导小组的作用。
第六条预审专家应本着高度负责、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认真审查学位论文,并就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真实性与完整性、关键性结论等内容作重点审查,详细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第七条学位论文预审结论分“同意送审”、“修改后送审”和“不同意送审”三类。
预审专家一致认为学位论文达到申请本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要求,并“同意送审”的,可直接提交学位论文送审;若预审专家提出“修改后送审”,学位申请人应根据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学位论文,经导师确认后可提交学位论文送审;若预审专家提出“不同意送审”,学位申请人应及时办理延期毕业的手续,并对学位论文作为期三个月以上的修改,修改后的论文重新提交预审申请。
第八条学位论文预审结束后,各院系在规定时间内向研究生院提交《复旦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表》,审核通过的学位论文进入相似度检测和送审环节。
复旦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异议处理的规定

复旦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异议处理的规定一、总则第一条为切实把好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关,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54次会议精神,自2004年起我校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需进行双盲评阅。
申请人须按规定时间递交盲审论文(博士研究生每人2本,同等学力人员每人3本),由研究生院安排双盲评阅。
第二条双盲评阅意见未返回之前,申请人原则上不得进行论文答辩。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事先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位办公室批准。
第三条论文评阅异议处理主要依据双盲评阅书中的总体评阅意见。
评阅书的总体评阅意见表述如下:1.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2.是否同意该生参加论文答辩A、同意;B、修改后答辩;C、不同意现针对双盲评阅中可能出现的异议情况,作如下异议处理规定(见第四至第八条)。
二、异议处理第四条若有2位评阅人的总体评阅意见为“不同意答辩”,或者有1位评阅人的总体评阅意见为“不同意答辩”,同时另1位评阅人的总体评阅意见为“修改后答辩”,申请人必须延期举行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人在修改论文后(修改时间不少于6个月),重新提交论文进行复评,复评通过方可申请答辩。
第五条(1)若有2位评阅人的总体评阅意见为“修改后答辩”,或者有1位评阅人的总体评阅意见为“不同意答辩”,申请人原则上应尊重评阅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充分修改(修改时间不少于3个月)。
论文修改后经导师签署意见再提交复评,复评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2)若评阅结果有1位评阅人的总体评阅意见为“不同意答辩”,而申请人对评审意见有异议,经导师同意,可进入申诉程序。
申请人应提出明确的申诉理由,经导师签署意见后,提交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3人及以上专家组审定。
专家组审定通过并经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同意后,申请人方可在不修改论文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将论文提交另两位专家评审。
对此类情况的学生,如已达到毕业标准,在论文复评期间,可先申请毕业答辩,待复评通过后,再申请学位。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 .doc

岗位聘用材料上报说明一、需要上报的材料1.《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情况表》(汇总表,按管理岗、教师岗、辅岗、工勤技能岗分类汇总)2.《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审核表》(个人表)3.《岗位说明书》4. 个人小一寸电子版照片(jpg.格式,约2.54X3.62cm)上述材料第1、2项需提交纸本;全部提交电子本,其中第2、3、4条电子版的材料各放在一个子文件夹,全部材料放在一个总文件夹。
上报时间: 2011年7月11日至15日二、材料填报规范1.时间格式: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进入本单位时间、毕业时间等格式统一为“1970. 06”、“1982.10”式样。
《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审核表》(个人表)中“聘用单位意见”一栏的落款时间不填。
2. 最高学历与毕业时间: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填“博士研究生”,毕业时间按学位取得时间填写;具有硕士学历和硕士学位的人员填“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间按学位取得时间填写;具有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的人员填“本科/硕士”,毕业时间填“本科时间/硕士时间”,具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人员填“本科”,具有本科学历没有学位的填本科/无,其余按相应学历填写。
3. 原聘(任)岗位(职务)(1)聘用在专技岗人员:岗位与职务对应的人员:按原聘专技职务填写,如“教授、讲师、实验师、助理馆员”等。
岗位与专技职务不对应的人员:填“岗位(职务)”,如“教师(高级工程师)、图书馆员(助理研究员)、编辑(助理研究员)。
既有专技职务又有行政职务的人员:填“专技职务/行政职务”,如:“教授/二级学院院长”(2)聘用在管理岗位人员聘用在管理岗位,同时受聘了专技职务的,填写“行政职务/专技职务”,如“xxx科长/副研究员、劳资科员/经济师”,按专技职务发工资的,同时在“备注”中填写专技职务。
(3)聘用在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按“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工”填写。
4. 现聘岗位名称:与岗位说明书上所写的岗位名称一致,岗位名称的命名参见岗位说明书样本。
复旦大学经典大气的硕士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54页PPT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气的硕士博士论文开 题报告模板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发表论文要求

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发表论文要求根据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精神,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发表符合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学术论文,现就有关规定具体要求说明如下:一、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1.硕士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数学、文科类及专业学位除外);2.学术型博士学位:文科类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2篇专业学术论文:理、工、医科类至少在SCI、EI或指导目录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 1篇专业学术论文:3.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4.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至少在EI检索或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或有一项与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的发表要求相当,并能体现工程博士高水平科研或工程能力的成果,详见《复旦大学关于授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5.用于申请学位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应署复旦大学:6.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作者排名第一(特殊情况除外)。
特殊情况包括:(1)第一作者为导师、第二作者为学位申请人,(2)以姓氏笔画禅名的期刊导师证明学位申请人是第一执笔人,(3)学位申请人在影响因子为6.0以上的SCI期刊发表文章且作者排名前三名:7. 2012年9月前入学的文科类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类B期刊上发表(含录用)3篇专业学术论文;8.在A类期刊上发表1篇文章可相当于在B类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
学校赞成并支持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比学校规定更高或更为详细的学术规范及学术要求。
二、其它说明:1.在国外学术刊物上用外文发表且所发刊物属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可视同为《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文章:属A&HCI (艺术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不含论点摘编)的学术论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和《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头版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可视同为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文章。
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奖励办法

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奖励办法(2010年6月修订)一、总则第一条为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建立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配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形成我校博士学位论文校、市、全国三级评优、奖励制度。
二、评选办法第三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一、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学科前沿性、开创性,对科学技术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有突破性,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达到国际或国内相同学科的先进水平,或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或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社会科学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论文研究成果填补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空白,在本学科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2、论文研究成果属运用新视角、新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意义的成果。
3、论文研究成果为政府宏观决策提出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性建议,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或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自然科学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论文研究成果发现或揭示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新现象、新规律,或提出有价值的新理论、新方法。
在本学科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论文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国民经济或科学技术中的重大问题,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或经济效益。
3、论文成果属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三、论文研究成果的主要结论或部分结论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或获得过重要奖励的,在优秀论文评选时应予优先考虑。
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出博士学位获得者确已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反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材料翔实,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流畅。
第四条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注意发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苗子。
复旦大学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情况

复旦大学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情况一、入选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179篇)
三、入选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159篇)
四、入选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137篇)
五、入选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158 篇)
六、入选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177篇)
七、入选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363篇)
八、入选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334篇)
九、入选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256篇)
十、入选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278篇)
十一、入选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全国共273篇)。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结合计算机学院当前的研究水平,现对博士毕业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调整。
申请博士学位发表的论文必须以第一作者发表或录用(特殊情况除外)、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复旦大学,至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B类以上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并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发表论文的总得分达到2分以上:1.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长文);2.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B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长文);3.在列入ESI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4.在《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
特殊情况包括:(1)第一作者为导师、第二作者为学位申请人,(2)以姓氏笔划排名的期刊导师证明学位申请人是第一执笔人,(3)学位申请人在影响因子为6.0以上的SCI期刊发表文章且作者排名前三名。
具体的计分方法如下:1、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论文得2分;2、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B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论文得1分;3、在列入ESI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的得分按照其影响因子计;4、在《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论文得0.5分。
上述规定从2015级博士研究生开始实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评定分委员会2015年9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历史发展及研究现状1-2法国科学家Henri Becquerel于1839年首次观察到光电转化现象3,但是直到1954年第一个可实用性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问世,“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想法才真正成为现实4。
在太阳能电池的最初发展阶段,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在可见区有一定吸收的窄带隙半导体材料,因此这种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尽管宽带隙半导体本身捕获太阳光的能力非常差,但将适当的染料吸附到半导体表面上,借助于染料对可见光的强吸收,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电池就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1991年,瑞士科学家Grätzel等人首次利用纳米技术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转化效率提高到7%5。
从此,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即Grätzel电池)随之诞生并得以快速发展。
1.1 基本概念1.1.1大气质量数6对一个具体地理位置而言,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取决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与自转、大气层的吸收与反射以及气象条件(阴、晴、雨)等。
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处,垂直辐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照通量(未进入大气层前)为一常数,称之为太阳常数。
其值为1.338~1.418 kW·m-2,在太阳电池的计算中通常取1.353 kW·m-2。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受到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吸收,经过大气与云层的反射,最后以直射光和漫射光到达地球表面,平均能量约为1kW·m-2。
一旦光子进入大气层,它们就会由于水、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物质的吸收和散射,使连续的光谱变成谱带。
因此太阳光光谱在不同波长处存在许多尖峰,特别是在红外区域内。
现在通过太阳模拟器,在室内就能够得到模拟太阳光进行试验。
在太阳辐射的光谱中,99%的能量集中在276~4960nm之间。
由于太阳入射角不同,穿过大气层的厚度随之变化,通常用大气质量(air mass,AM)来表示。
并规定,太阳光在大气层外垂直辐照时,大气质量为AM0,太阳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为90º时大气质量为AM1。
其他入射角的大气质量可以用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θ的关系表达,即AM = 1/ cosθ当太阳的天顶角θ为48.19 时为AM1.5。
海平面上任意一点和太阳的连线与海平面的夹角叫天顶角。
一般在地面应用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通常是指AM1.5 的情况。
1.1.2光电转化效率光电转化效率,即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用缩写IPCE表示),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外电路中产生的电子数N e与单位时间内的入射单色光子数N p之比.其数学表达式见公式(1.1):IPCE= 1240 I sc / (λ P in) (1.2)其中I sc、λ和P in所使用的单位分别为μA cm-2、nm和W m-2。
从电流产生的过程考虑,IPCE与光捕获效率(light harvesting efficiency) LHE (λ)、电子注入量子效率φinj及注入电子在纳米晶膜与导电玻璃的后接触面(back contact)上的收集效率φc三部分相关。
见公式(1.3):IPCE(λ) = LHE(λ) ⨯φinj ⨯φc= LHE(λ) ⨯φ(λ)(1.3)其中φinj⨯φc可以看作量子效率φ (λ)。
由于0 ≤ LHE(λ) ≤1,所以对于同一体系, IPCE(λ) ≤φ (λ)。
两者相比,IPCE(λ)能更好地表示电池对太阳光的利用程度,因为φ (λ)只考虑了被吸收光的光电转化,而IPCE(λ) 既考虑了被吸收光的光电转化又考虑了光的吸收程度。
譬如,若某电极的光捕获效率为1%,而实验测得量子效率φ (λ) 为90%,但其IPCE(λ) 只有0.9%。
作为太阳能电池,必须考虑所有入射光的利用,所以用IPCE(λ) 表示其光电转化效率更合理;作为LB膜或自组装膜敏化平板电极的研究主要用来筛选染料而不太注重光捕获效率,所以常用φ (λ)表示光电转化效果。
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IPCE(λ) 与入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为光电流工作谱。
1.1.3 I–V曲线光电流工作谱反映了染料敏化半导体电极在不同波长处的光电转化情况,它反映了电极的光电转化能力。
而判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否有应用前景的最直接方法是测定电池的输出光电流和光电压曲线即I–V曲线。
典型的I–V曲线示于图1.1中。
下面介绍有关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短路光电流(Current of Short Circuit, I sc):电路处于短路(即电阻为零) 时的光电流称为短路光电流;开路光电压(V oltage of Open Circuit, V oc):电路处于开路(电阻为无穷大) 时的光电压称开路光电压;填充因子(Fill Factor, FF):电池具有最大输出功率(P opt) 时的电流(I opt) 和电压(V opt) 的乘积与短路光电流和开路光电压乘积的比值称为填充因子。
FF = P opt / (I sc ⨯V oc) = (I opt ⨯V opt) / (I sc ⨯V oc) (1.4)光能-电能转化效率(η):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与输入光功率(P in)的比值称为光能-电能转化效率,又叫能量转化效率。
η = P opt / P in = (FF ⨯ I sc ⨯V oc) / P in(1.5)图1.1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I–V曲线从图1.1可以看出,短路光电流为I–V曲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而开路光电压为曲线在横坐标上的截距。
短路光电流为电池所能产生的最大电流,此时的电压为零。
开路光电压为电池所能产生的最大电压,此时的电流为零。
曲线的拐点(⨯)对应着最大输出功率时的电流和电压,另外该点所对应的矩形面积即为最大输出功率。
具有短路光电流和开路光电压值的那一点(实际上没有这一点)所对应的矩形面积为电池理论上所能产生的最大功率。
拐点所对应的面积(实际产生的最大功率)与最大面积(理论功率)之比即为填充因子。
很显然,它是影响电池输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短路光电流和开路光电压是电池最重要的参数,较高的短路光电流和开路光电压值是产生较高能量转化效率的基础。
对于短路光电流和开路光电压都相同的两个电池,制约其效率大小的参数就是填充因子,填充因子大的能量转化效率就高。
习惯上,将白光下的能量转化效率称为总能量转化效率,而单色光下的能量转化效率用η (λ)表示。
1.2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2.1结构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工作电极、电解质和对电极。
在导电基底上制备一层多孔半导体膜,然后再将染料分子吸附在多孔膜中,这样就构成工作电极。
电解质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准固态或固态的。
对电极一般是镀有一层铂的导电玻璃。
1.2.2工作原理e -e图1.2 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池中电流产生机理示意图图1.2为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池中电流产生机理示意图7。
在光电流产生过程中,电子通常经历以下七个过程:①染料(D)受光激发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D*):D + h → D* (1.6)②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电子注入速率常数为k inj ): D* → D + +e -(CB) (1.7)③I -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可以使染料再生:3I - + 2D + → I 3- + D (1.8)④导带中的电子与氧化态染料之间的复合(电子回传速率常数为k b ):D + + e -(CB) → D (1.9)⑤导带(CB)中的电子在纳米晶网络中传输到后接触面(back contact ,用BC 表示)后而流入到外电路中:e -(CB) → e -(BC) (1.10)⑥纳米晶膜中传输的电子与进入二氧化钛膜孔中的I 3-离子复合(速率常数用k et 表示):I 3- + 2e -(CB) → 3I - (1.11)⑦I 3-离子扩散到对电极(CE)上得到电子再生:I 3- + 2e -(CE) → 3I - (1.12)染料激发态的寿命越长,越有利于电子的注入,而激发态的寿命越短,激发态分子有可能来不及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就已经通过非辐射衰减而跃迁到基态。
②、④两步为决定电子注入效率的关键步骤。
电子注入速率常数(k inj )与逆反应速率常数(k b )之比越大(一般大于3个数量级),电荷复合的机会越小,电子注入的效率就越高。
I-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可以使染料再生,从而使染料不断地将电子注入到二氧化钛的导带中。
I- 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的速率常数越大,电子回传被抑制的程度越大,这相当于I- 离子对电子回传进行了拦截(interception)。
步骤⑥是造成电流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电子在纳米晶网络中的传输速度(步骤⑤)越大,而且电子与I3-离子复合的速率常数k et越小,电流损失就越小,光生电流越大。
步骤③生成的I3-离子扩散到对电极上得到电子变成I-离子(步骤⑦),从而使I-离子再生并完成电流循环。
在常规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如硅光伏电池)中,半导体起两种作用:其一为捕获入射光;其二为传导光生载流子。
但是,对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两种作用是分别执行的[7]。
首先光的捕获由敏化剂完成,受光激发后,染料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即电荷分离态)。
若染料分子的激发态能级高于半导体的导带底能级,且二者能级匹配,那么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就会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
注入到导带中的电子在膜中的传输非常迅速,可以瞬间到达膜与导电玻璃的后接触面(back contact)而进入外电路中。
除了负载敏化剂外,半导体的主要功能就是电子的收集和传导。
理论上,电池的光电压为光照时TiO2的准费米能级与电解质溶液中氧化还原电对的能斯特电位之差5-8。
1.3 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引入由于单晶半导体表面能够吸附的染料分子很少,人们无法同时提高量子效率和光捕获效率,从而制约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发展。
1985年随着瑞士科学家Grätzel首次使用高表面积半导体电极(如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进行敏化作用研究9,这个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纳米晶半导体膜的多孔性使得它的总表面积远远大于其几何表面积。
例如10 m厚的二氧化钛膜(构成膜的粒子直径为15~20 nm),其总表面积可以增大约1000倍5。
单分子层染料吸附到纳米晶半导体电极上,由于其巨大表面积可以使电极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捕获光的效率达到100%。
所以染料敏化纳米晶半导体电极既可以保证高的光电转化量子效率又可以保证高的光捕获效率,从这个角度看,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应用使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大推动了光电转化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