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分析

合集下载

储水池容积的计算公式

储水池容积的计算公式

储水池容积的计算公式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储水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施,它可以用来储存雨水或其他用水,以应对干旱或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在设计储水池时,计算其容积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容积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储水池的实际效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储水池容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储水池容积的定义。

储水池容积是指储水池所能容纳的水的总量,通常以立方米或立方英尺为单位。

在计算储水池容积时,需要考虑到储水池的形状、尺寸和深度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不同形状的储水池,其容积的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形状的储水池容积计算公式。

1. 矩形储水池。

对于矩形储水池,其容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 = L × W × H。

其中,V表示储水池的容积,L表示储水池的长度,W表示储水池的宽度,H表示储水池的深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矩形储水池的容积。

2. 圆形储水池。

对于圆形储水池,其容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 = π× r^2 × H。

其中,V表示储水池的容积,π表示圆周率(取 3.14),r表示储水池的半径,H表示储水池的深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圆形储水池的容积。

3. 锥形储水池。

对于锥形储水池,其容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 = (1/3) ×π× r^2 × H。

其中,V表示储水池的容积,π表示圆周率(取3.14),r表示储水池底部的半径,H表示储水池的高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锥形储水池的容积。

除了上述常见形状的储水池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形状的储水池,其容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推导。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储水池的实际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容积的计算。

储水池容积的计算公式不仅可以用于设计阶段,还可以在施工和运营阶段进行应用。

在施工阶段,我们可以根据计算出的容积确定储水池的材料和工程量,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雨水调蓄池计算范文

雨水调蓄池计算范文

雨水调蓄池计算范文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于农田灌溉、景观绿化、城市补水等的水资源利用措施。

它能够有效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为城市提供水资源补给。

本文将对雨水调蓄池的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容积计算。

容积是指雨水调蓄池可以储存的雨水量,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

容积计算可以按照雨水调蓄池的设计目的和使用要求进行。

1.降雨量:需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数据来确定雨水调蓄池的储水量。

可以参考相关的气象数据或历史降雨数据来计算。

2.储水期限:需要确定雨水调蓄池的储水期限,即在多长时间内需要利用储存的雨水。

根据储水期限的不同,储水容积也会有所变化。

3.社会需求: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来确定雨水调蓄池的容积。

如果用于农田灌溉,需要计算农田需水量;如果用于景观绿化,需要计算绿化区域的需水量。

容积计算的公式如下:容积=降雨量×储水期限×社会需求流量计算是指雨水调蓄池接收和排出水流的能力。

它需要根据调蓄池的设计参数和流量特征来进行合理的计算。

流量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雨水收集面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雨水调蓄池的收集面积。

收集面积越大,收集的雨水量就越多。

2.排放方式:需要确定雨水调蓄池的排放方式,即通过溢流、渗漏或抽排等方式进行排放。

不同的排放方式对流量计算有不同的影响。

3.雨水流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雨水调蓄池的雨水流速。

雨水流速越大,调蓄池的流量就越大。

流量计算的公式如下:流量=雨水收集面积×雨水流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雨水调蓄池的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雨水渗透系数、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

这些因素对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对于雨水调蓄池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容积和流量两个方面。

通过合理计算,可以得到适合实际情况的雨水调蓄池容量和流量。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降低排水系统的负荷,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雨水蓄水池容积计算书

雨水蓄水池容积计算书

按设计规范,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本设计的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70%,其对应的设计日降雨量为11.6mm,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按下式计算:W=10φc h y F式中W ——雨水储水池容积,m3 ;φc——雨量径流系数;取0.4h y——设计日降雨量,mm/d ;取11.6mmF ——汇水面积,hm2,为4.0hm2。

则:W=10×0.44×11.6×4.0=204.16m³按设计规范,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地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3-5 mm径流厚度,初期径流弃流量按下式计算:W i=10×δ×FW i——初期弃流量,m3 ;δ——初期径流厚度;取3mm;F ——汇水面积,h㎡。

则:W i=10×3×4=120m³则本设计蓄水池的体积为:V=W-W i=84.16m³根据甲方提供资料,本次项目占地面积69000㎡,绿化率35%,即绿化占地面积约24150㎡,道路及车库面积为31211㎡;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提供全部的绿化浇灌用水和30%的冲洗道路及车库用水,计算如下:查《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定额都取为2.5L/㎡.d,则依据下式计算:Q=q×s/1000式中:Q——日用水量q——用水定额则绿化浇灌日用水量:Q1=2.5×24150/1000=60.38m³/d道路浇洒日用水量:Q1=2.5×31211/1000=78.02m³/d雨水收集系统存储可回用蓄水天数为3—7天,本设计取3天,则雨水收集模块容积为:W=3×(78.02×0.3+60.38)=251.34m³清水池容积取日用水量的25%—30%,本设计取25%,则清水池容积为:w=0.25×(60.38+78.02×0.3)=20.85。

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

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

蓝色表格计算流程参照:/content/16/0928/12/35494618_594357346.shtml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公式Q'=W/t79.030875时间(min)暴雨强度q5293.0235810229.73115620161.83115130125.72020940103.1853116076.44260129055.50338912043.8149716绿色区域计算流程:依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如图:时间(min)暴雨强度q5293.0235810229.73115620161.8311516076.44260129055.50338912043.814971615036.319968618031.088745921027.221887624024.242444950012.6846857 Q'=W/tW-调蓄承担的水量t-排空时间97.22222222数据中心13881.004250.0010163.0028294.000.741707.07350.001357.070.5920.59135.22排空时间考虑按照t=6h0.6为系数为调控平均值与峰值的比值蓄水池容积V(m³)171.04262.04352.37409.26375.59323.43V=max(60/1000*(Q-Q')*tm)蓄水池容积V(m³)161.5540169243.0751437314.4319892334.6617765332.2347248295.4561136204.886596495.82292378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9.0.5条 手机众智版如图:V=max(60/1000*q*F*(Ψ-0.2)*tm)蓄水池容积V(m³)135.5184244212.4935087299.376625424.2408425462.0487294486.3283078503.9210408517.6085926528.7657302538.1624949538.1624949Q'=0.2qF0.2-建设项目开发前径流系数q-暴雨强度取值2年,径流时间考虑为10min~15min F-调蓄汇水面积227.48376怀来最高日降水量(mm)81(参照北京最高日水量)。

雨水收集利用蓄水池容积计算书

雨水收集利用蓄水池容积计算书

雨水收集利用蓄水池容积计算书雨水收集利用蓄水池容积计算书安庆凯旋尊邸雨水方案建议本项目为安庆市大桥开发区C-17地块项目,建筑总用地面积为133156 m2,总建筑面积为 m2,建筑基底总面积 m2。

本次参评绿色建筑的为高层住宅项目,建筑面积为,用地面积为。

一、可收集雨水量1、综合径流系数表1-1 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表序号 1 2 3 下垫面分类面积占地比例径流系数屋面 3320 24% 道路及硬地面 4480 32% 景观水面 1200 9% 1 植被土地 4800 35% 总计 13800 ——综合径流系数 2、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根据区域内布局特点及雨水回收利用的要求,收集区域内部分屋面、道路、绿地和水面雨水,总收集面积13800m2。

雨水收集后用于绿化喷灌、道路浇洒、水景补水等。

雨水收集量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XX 中条规定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公式计算:W=10ψc hy F式中:W——雨水径流总量;ψc——雨量径流系数;hy——设计降雨厚度,取值为1368mm; F——汇水面积。

2因此,本项目雨水径流总量为。

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XX第条可收集雨水总量:W′=Wαβ式中:W′——雨水可回用水量,m3/a;W——雨水径流总量,m/a;α——季节折减系数,取;β——初期雨水弃流系数,取。

3因此,本项目雨水系统可收集雨水总量为/a3\\、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XX,本项目的节水用水定额绿化喷灌:/ m2·次,年喷灌天数为140天;道路浇洒:/ m2·次,年浇洒次数35次;水景补水:846mm/a,年补水天数219天。

绿地面积为:4800 m2,日平均浇洒量为:4800×2×= m3;年浇洒量为:4800×=1344m3;道路浇洒面积为:4480 m2日平均浇洒量为:4480××= m3;年浇洒量为:×35=;水景面积为:2100 m2年补水量为:2100×846×= m3 日补水量为:÷219 = ;年总用水量为:1344++=3199 m3;综上所述收集的雨水满足收集区域内的绿化喷灌、道路浇洒、水景补水的用水量要求。

建筑小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分析

建筑小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分析

建筑小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分析2014-11-21给水排水[题记] 如何设计合理的调蓄池容积,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兼顾经济因素,是小区雨水调蓄系统设计的关键。

本文是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 11/685-2013)编制过程中进行的专项研究成果,可供借鉴探讨。

李斯1许萍1郑克白2张雅君1(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2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0引言为解决大型城市的城市内涝和雨水管理利用等问题,近年来,在建筑小区的雨水调蓄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强调在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削减建筑与小区外排雨水峰值流量和径流总量,从而减轻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达到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在小区建设中可采取设置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设施等来实现对雨水外排流量、峰值径流系数及雨水外排总量的控制。

国外城市化发展得较早,大型城市的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概念应运而生。

美国的雨水管理(Stormwater Management)是最早提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概念,随后产生的美国最佳管理措施理论(BMP)及低影响开发理论(LID)都是基于对雨水控制与利用问题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发展而来的。

雨水控制主要分为水量控制和水质控制两方面,在各国的雨水控制概念中都把雨水调蓄视为雨水控制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城市内涝,实现雨水管理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也在雨水调蓄中设立了重要得分点。

雨水调蓄的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1)雨水滞蓄,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并收集回用。

(2)雨水储存,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3)雨水调节,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

设置雨水调节池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雨水外排的流量,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

雨水利用系统的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容积计算方法

雨水利用系统的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容积计算方法

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均是雨水利用系统中的重要设施。

都具有一定的滞留雨水和消减流量作用,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雨水调蓄池侧重洪峰调节,雨水储蓄池侧重储蓄利用。

构筑物设置上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设有出口设施。

雨水调蓄池主要根据降雨流量过程作为计算参数进行确定,雨水储蓄池主要根据降雨量或需水量进行确定。

本文首先针对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储蓄池进行分析界定,其次分别对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的容积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雨水利用提供参考。

一、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的区别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均是雨水利用系统中的重要设施,都具有一定的滞留雨水和消减流量作用,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1)雨水调蓄池:侧重雨水调节,是暂时存蓄雨水径流的设施,主要用于消减洪峰流量,延迟洪峰形成时间。

一般设置排水口,可单独与雨水管相连接,也可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其排至下游的出口峰值流量通常远小于入流峰值流量,渗透和蒸发作用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2)雨水储蓄池:侧重雨水储存,一般用于小区域集流面或者由于水质原因不允许出流排放的地区,作用是收纳来自汇水区的地面径流,对其加以循环利用,一般不将其排放。

对于蓄存的雨水,若是露天储蓄,则须考虑渗透和蒸发损耗。

总之,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储蓄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设有出口设施和可排放。

二、雨水调蓄池容积设计计算2.1国外计算方法目前,雨水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成熟,通常采用的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有美国、英国、日本。

(1)美国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美国调蓄池容积的初步估计采用三角形过程线法。

式中,V,为估算的调蓄池容积,Q为入流峰值流速,Q为出流峰值流速,T为入流历时。

(2)英国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英国调蓄池容积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假定洪峰流量调蓄池在每场降雨前排空,那么每次的蓄水容积为:式中,S为蓄水容积,V为总的入流量,Vo为总的出流量。

(3)日本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日本主要依靠模拟试验,确定合理的调蓄池容量。

式中,V为必要调节容量,m³r为降雨强度曲线上任意降雨历时,t对应的降雨强度,mm/h,r为调节池出流过流能力值对应的降雨强度,mm/h,ti为任意的降雨历时,s,f为开发后的径流系数,A为流域面积,hm²。

基于容积法的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的计算——以海南某新建小区为例分析赖童菁

基于容积法的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的计算——以海南某新建小区为例分析赖童菁

基于容积法的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的计算 ——以海南某新建小区为例分析赖童菁发布时间:2023-06-29T02:39:34.50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8期作者:赖童菁[导读]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雨水调蓄池设置的目的在于削减洪峰流量、雨水滞留以及净化后回用。

海绵雨水调蓄池容积的确定,取决于当地规划要求的海绵强制性指标以及项目本身的绿色设施设置情况。

本文以海南某新建小区为例,采用容积法计算该新建小区所需雨水调蓄池容积,为类似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海南元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设计事务所海南三亚 572000摘要:在海绵城市设计中,雨水调蓄池设置的目的在于削减洪峰流量、雨水滞留以及净化后回用。

海绵雨水调蓄池容积的确定,取决于当地规划要求的海绵强制性指标以及项目本身的绿色设施设置情况。

本文以海南某新建小区为例,采用容积法计算该新建小区所需雨水调蓄池容积,为类似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容积法;0 引言雨水调蓄池作为一种雨水滞洪、调峰、净化的手段,广泛使用于全世界。

雨水调蓄池最初仅是作为暂存过多雨水的设施,常用与天然的池塘或洼地等进行储水,随着人们对雨水洪灾和污染的日益重视,雨水调蓄池的功能和形式逐渐多样化[1],包括湿塘、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池等。

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雨水调蓄池不同于传统给排水雨水调蓄池设计思路,其目的也有所差别。

传统调蓄池设计思路先根据需回收雨水量计算出对应的汇水面积,该部分雨水收集进入雨水回收池,处理后回用,其他汇水面积的雨水直接有组织排入市政管网。

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雨水调蓄池设计思路是先根据当地规划要求的强制性目标,考虑项目本身情况和经济因素,确定渗透设施类型及规模,即灰色设施的调蓄容积及绿色设施的类型及配比,围绕绿化设施划分汇水面积,组织雨排水[2]。

本文以海南某新建小区为例,采用容积法计算该新建小区所需雨水调蓄池容积,为类似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1 项目概况1.1 概况本项目位于海南省南部某市中心城区,项目北、东、南面均为市政道路,且市政基础设施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小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分析2014-11-21给水排水[题记] 如何设计合理的调蓄池容积,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兼顾经济因素,是小区雨水调蓄系统设计的关键。

本文是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 11/685-2013)编制过程中进行的专项研究成果,可供借鉴探讨。

李斯1许萍1郑克白2张雅君1(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2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0引言为解决大型城市的城市内涝和雨水管理利用等问题,近年来,在建筑小区的雨水调蓄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强调在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削减建筑与小区外排雨水峰值流量和径流总量,从而减轻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达到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在小区建设中可采取设置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设施等来实现对雨水外排流量、峰值径流系数及雨水外排总量的控制。

国外城市化发展得较早,大型城市的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概念应运而生。

美国的雨水管理(Stormwater Management)是最早提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概念,随后产生的美国最佳管理措施理论(BMP)及低影响开发理论(LID)都是基于对雨水控制与利用问题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发展而来的。

雨水控制主要分为水量控制和水质控制两方面,在各国的雨水控制概念中都把雨水调蓄视为雨水控制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城市内涝,实现雨水管理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也在雨水调蓄中设立了重要得分点。

雨水调蓄的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1)雨水滞蓄,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并收集回用。

(2)雨水储存,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3)雨水调节,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

设置雨水调节池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雨水外排的流量,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

对于建设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和总量,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 11/685-2013)中有明确规定:应使得建设区域的外排水总量不大于开发前的水平,并满足以下要求:①已建成城区的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5;②新开发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4;③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能力。

雨水外排总量上,新开发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其他区域不低于70%。

如何设计合理的调蓄池容积,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兼顾经济因素,是小区雨水调蓄系统设计的关键。

1雨水调蓄池及调蓄容积的计算雨水调蓄池是雨水调蓄系统的核心部分,应兼具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作用。

雨水调蓄池按其与雨水管线的相对位置分为在线式雨水调蓄池和离线式雨水调蓄池;按其设置位置可分为集中式雨水调蓄池和分散式雨水调蓄池。

本文主要针对设置于小区管网末端的集中式调蓄池进行计算分析。

精确计算雨水调蓄池容积比较复杂,邓培德、倪侨生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对我国的雨水调蓄池容积设计计算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作出了改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准确计算雨水调蓄池的容积变得可能,地表径流采用连续性方程和非线性容积方程进行计算,雨水管渠系统中的水流服从动力学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Hong等简化了小型汇水区调蓄设施容积的计算方法,并集成到雨水控制利用的模型中,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模拟计算。

然而在实际设计中,获得模拟数据比较困难,不利于设计应用。

李俊奇等在城市雨水利用调蓄方式及调蓄容积实用算法上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种调蓄池的设计方式,分别说明了不同方式的具体作用,并给出了计算公式。

张书函等对雨水调蓄池也给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优化了原有国标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使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更有利于雨水控制和利用。

1.1底部流槽式雨水调蓄池底部流槽式雨水调调蓄池采用重力流自然排空,必要时可用水泵强排,排空时间不得大于12 h;出水管管径不应超过市政管道排水能力;应设外排雨水溢流口,溢流雨水应采用重力流排出;应设检查口便于排出沉积物。

此类型调蓄设施的优点为结构简单,无需外加动力,维护方便,能很好地调节峰值流量。

但缺点是雨水池内雨水自然排空,无法滞蓄收集回用,对于雨水总量的控制有所欠缺;另外当雨水调蓄池前端管线较长时,入池雨水管线标高已经较低,再经过雨水调蓄池的下出水口排出,标高进一步降低,很难保证与市政管网的对接。

调蓄容积可采用式(1)计算。

底部流槽式调蓄池构造如图1所示。

进水口设置在较高位置,管底与调蓄水位持平;出水口设置在调蓄池底部,管底与池底持平。

式(1)中10hy,t×ψcF项为设施在不同降雨历时下的进水水量,601 000×Q′βpt项为设施在不同降雨历时下的出水量。

将不同降雨历时代入式(1)试算,两者的差值将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差值中的最大值即为调蓄容积的最小取值。

在调蓄池设置区域不大的前提下(不会由于管道过长,雨水汇流峰值不同时到达的情况),池中入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可由图2中入水量曲线近似表示,类似于典型降雨雨型曲线,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大后减小。

排水量可由图2中出水量曲线表示,由于底部流槽式调蓄池采用管道排水,排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排出管管径和调蓄池中雨水的水量,排水曲线的峰值低于进水曲线,并且落后于进水的峰值出现。

在图2中A-B段,初期雨量较小,入池雨水全部及时排出,调蓄池中不积水;B-C段降雨强度变大,入水量增加,大于管道排水能力,调蓄池开始积水,池中水位不断上升;C-D段降雨强度减小,但入水量仍大于出水量,池中水位仍然上升,但上升速度减慢;D点时池中水位最高,此时出水量最大,D点以后,降雨量逐渐减小,池中水位不断下降,出水量不断减小。

调蓄池的最小调蓄容积为降雨时间内总进水量-总排水量,即:进水量曲线类似于雨型曲线,对其进行积分计算较为困难,为方便设计可采用式(3)计算。

V入水=10×hy,tψcF (3)重现期大于2 a,小于100 a的降雨,其设计降雨厚度可按式(4)计算:代入不同的设计重现期和设计降雨历时,即可得到不同的设计降雨厚度,从而得到不同的进水量,此进水量为代入的设计降雨历时内的降雨累加量。

出水量主要由出流的流量控制,Q′为控制目标峰值流量,引入参数βp,估算平均流量,从而计算出流总量。

设施进水量和出水量的差值随着不同设计降雨历时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计算得出的入水量和出水量差的最大值,即为调蓄容积的最小体积。

详见设计举例。

1.2水泵提升式雨水调蓄池水泵提升式雨水调蓄池构造见图3。

采用水泵提升排空,必要时可启用备用水泵强排,排空时间不得大于12 h;出水管流量不应超过市政管道排水能力。

此类型调蓄设施可有效控制管网末端标高,为设计和施工带来方便。

缺点是需要水泵提升,耗费能源;水泵的维修和保养需要后续费用。

调蓄池的进出水流量曲线可由图4表示。

由于水泵提升式调蓄池采用水泵排水,排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水泵功率、扬程,排水曲线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在图4中A-B段,初期雨量较小,入池流量小于水泵外排能力,雨水全部及时排出,调蓄池中不积水;B-C段降雨强度变大,入水流量增加,大于水泵排水能力,调蓄池中开始积水,水位不断上升;C-D段降雨强度减小,但入水流量仍然大于出水量,调蓄池中水位仍然上升,但上升速度减慢;D点时池中水位最高,D点以后,降雨量逐渐减小,池中水位不断下降直至被水泵排空。

计算调蓄池容积时,也可采用式(1)。

调控峰值流量Q′为恒定值,调控出流过程平均流量相对于峰值流量的比值βp可取1。

2计算实例2.1项目概况该项目为位于北京的某公共建筑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2738m2,其中屋面总面积为7 960 m2,绿地总面积为371m2,硬化地面面积为4085m2。

按照DB 11/685-2013规定,主要设计参数如下:(1)设计降雨重现期为5 a。

(2)下凹式绿地面积为185 m2。

下凹式绿地为计入绿化指标绿地总面积的50%。

计入绿化指标绿地面积是覆土深度满足规划绿地要求的绿地面积,本工程为371 m2。

(3)透水铺装面积为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总面积的70%。

项目设置透水铺装面积为2860 m2。

根据区域内各下垫面种类和面积计算得到区域内综合流量径流系数为0.74。

区域内硬化面积总和为屋面面积与地面硬化面积之和,9185 m2。

为降低峰值流量,减小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提高雨水总量控制率,应在区域管网末端设置雨水调蓄池。

2.2雨水调蓄池计算如采用底部凹槽式雨水调蓄池,则将设计重现期和设计降雨历时代入式(4)(t 取5 min,10 min,15 min……)得出一系列设计降雨厚度数据。

再将得到的不同设计降雨历时下的设计降雨量代入式(3),得出相应的入池水量。

然后利用式(6)求得调控目标峰值流量Q′(排空时间设为6 h),将计算得到的Q′代入式(5),βp取值为0.6,得到不同降雨历时下的出池水量。

最后找出一系列入池水量与出池水量差值中的最大值。

本工程计算雨水调蓄池容积的为274 m3,对应的控制目标峰值流量为17 L/s。

利用式(7)核算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为0.19。

该项目中设置的下凹式绿地均为下凹10 cm,则下凹式绿地本身蓄水空间为18.5 m3;透水铺装蓄水空间为212 m3(可按照“透水铺装面积×透水铺装厚度×孔隙率”计算);调蓄池可蓄水空间为274 m3,总调蓄容积可达504.5 m3。

如采用水泵提升式雨水调蓄池,其计算过程与底部凹槽式雨水调蓄池相似,计算结果雨水调蓄池容积为233 m3,对应的调控目标峰值流量为15 L/s。

利用式(7)核算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为0.16。

计算总调蓄容积为463.5 m3。

采用底部流槽式雨水调蓄池计算得出的调蓄池体积为274 m3,采用水泵提升式雨水调蓄池计算得出的调蓄池体积为233 m3,两种调蓄池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是池体排出雨水方式不同,排水能力存在差异。

在实际工程中,为提高设计安全性,可适当放大调蓄池的容积。

为方便设计取值,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到如下结论:每1 000 m2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 m3的雨水调蓄池。

3结论建筑小区雨水调蓄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降低雨水外排峰值流量,减小雨水外排径流总量,保证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积极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和雨水调蓄池等具体措施实现低影响开发。

底部流槽式雨水调蓄池和水泵提升式雨水调蓄池是雨水调蓄池设计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可有效控制雨水外排径流系数,达到削减雨水外排径流峰值的作用,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

实际项目中两种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结果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两种调蓄池排水方式不同,排水能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